Ⅰ 兒女工作了,父母要管工資,而且結婚也不肯出錢,種父母是什麼心態
前天在超市遇到以前的同事,她樂的嘴都合不上。原來,她兒子華業了,考上了公務員,在上海上班。上班第一個月的工資幫她買了一部手機,第二個月發工資幫她買了一條項鏈。這種事攤到誰身上,都會樂開花。高興的根源不在於錢,而在於孩子的那份心 意。
也有聽見家長說,她家孩子上班後,錢不肯給父母用。原因是,孩子說當初父母對自已太摳門了,讀書時給的零花錢太少。平時花錢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維持不到月底。幾乎沒有多餘的錢。遇到同學生日、聚會自已想送個禮物,都沒錢購買。這種時刻小孩在同學面前顯得很尷尬。
父母平時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大部分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著孩子對父母的態度。
給孩子零花錢太少,有的孩子會自已想辦法,去網貸、向別人借,釀成嚴重後果。給孩子錢太多,又會造成他花錢大手大腳。
這方面父母就要把握分寸,同時家長也要言傳身教,日常生活怎麼花錢比較合理。
為了防止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收入讓他承擔家裡的一部分固定支出。例如讓孩子的車貸自已還,或者每月房貸的一部分由孩子出,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責任和擔當。
父母養育自已不容易,工作了,終於可以回報父母。在不影響自已日常所需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交給父母,自已的懂事父母會感到欣慰;自已能為家庭分擔一部分,說明自已長大了。
Ⅱ 那些掌控成年子女錢財的老人是怎麼想的
那些掌控成年子女錢財的老人是怎麼想的?
在親子關系中,有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就是父母可能通過掌控兒女的生活來刷存在感。
而我們也容易把這種模式繼承下來,在孩子身上重演。
我在一個二本高校教書,也當過班主任。學校學費較貴,我能感覺到同學們承受來自父母親的壓力。這些孩子的父母親能夠交得起學費,往往是他們同齡人當中的「成功者」。父母更加有自信,相信自己的選擇比兒女的選擇更好。
當這些同學希望探索自己的道路的時候,他們的父母親可以用錢砸開某個關口,直接幫他們通關。在學生年輕的心靈中,往往能夠看到現實利益比理想更加觸手可及。於是他們就放棄夢想妥協了。
為什麼父母想掌控兒女的生活來刷存在感?
還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看得很緊,孩子每天都要匯報行蹤。我住的小區有一些家長在陪讀。有個男生身高1.8米多,大四准備考研究生,在教師公寓租了房子,爸媽輪班來陪讀。爸媽並不老,每天在這里無聊地打麻將。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極端存在,就是放任。父母親忙於賺錢,認為學校就是幫他看孩子不要學壞的地方。他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就是給錢,但是很少把自己的時間給孩子。於是孩子在學校租房、養狗、談女朋友,打游戲。最後的結局可能是退學或者勉強畢業,繼續啃老,而父母親只能通過賺錢來刷存在感吧。
為什麼父母想掌控兒女的生活來刷存在感?
[美]卡瑞爾·麥克布萊德 於玲娜/譯
按照《母愛的羈絆》這本書的觀點,無論是放任不管的,還是管得太多的,父母親都有相當的自戀傾向。
自戀的核心,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看世界,難以體會他人的情感,對他人缺乏共情,不願意(或不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需求,完全生活在「自我」里。
換言之, 他們時常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向他人,或向「內在不自信的孩童自我」證明自己。於是他們把孩子看得緊,不允許他們做跟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事,或用掙錢來證明自己。這些都是他們刷存在感的方式。
這樣的父母親把孩子視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他者。
他們給孩子壓力,讓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模式與自己保持一致,而非出於孩子自身的考慮。
孩子在早期的關系中得不到肯定,認為自己對這個世界不重要,努力也沒有效果,最後可能自暴自棄。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具有極強的成就動機,為了做到某些事情來贏得存在感,而不是本身具有內在的價值感。可以說,他們作為人的價值感是缺失的。
當然,這並非是個死局。我們有途徑去解決或緩解其中的痛苦。
為什麼父母想掌控兒女的生活來刷存在感?
《母愛的羈絆》能夠提醒自己處在怎樣的一個時代。
世界變化很大,但是我們往往窩在自己的天地里,以為掌握了某些鐵定的規律,以此來尋找對這個世界的控制感,而孩子往往成了我們尋找控制感的工具。
其實,這個世界哪裡是由我們控制的呢?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去適應它,而不是妄圖讓自己成為虛幻世界的中心。如果你認為公務員還是一杯茶一張報紙混鐵飯碗的生活,也從來不認為打游戲可以成為一個正經的行當。那你在與討論孩子職業選擇和生活的時候,少說多聽比較好
Ⅲ 太孝順了,錢給多了,母親變的越來越貪婪,覺得我掙得都是她的
我可以替老人說句心裡的話嗎?
【太孝順了】這話本身就不準確,
能做到對待老的、小的三七開就很不錯了。怎麼能抱怨【太孝順了】?你能做到四成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一句人人都懂的俗語。
想一想孩子一出生,作為父母來說就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怕渴著、怕餓著,怕磕著、怕碰著,怕凍著、怕熱著,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時時刻刻為了孩子擔驚受怕!上學了,挑最好的學校,花大錢上輔導班,上了小學上中學,考上大學還要讀研。好歹長大成人了,就要張羅攢錢娶媳婦,恨不得終生的積蓄拿出來,只要能使孩子心滿意足,你說他(她)為了什麼?他們這一段時間可以說考慮父母極少!擔心的是父母可別病了,不僅不能幫忙照顧好孩子,還要添麻煩。【想到這一層就是很孝順的孩子了】!
這時候的爺爺奶奶,心裡想著的是,好好活著,能給孩子幫幫忙更好,可千萬別給孩子添麻煩!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一旦病了。恨不能摘心換腎、甚至替其死!內心想著,年齡大了也沒什麼用處了,老天有眼就讓我去替死吧!
當然,養兒防老人之都想。可付出的代價.......
人人都從小到老,捫心自問對老的、對小的,能做到三、七開就很不錯了!也包括我自己!【久病床前無孝子】可的的確確是社會現實。
承認我的說法嗎?如果承認請您採納!
採納後可繼續討論!
Ⅳ 爸媽都是守財奴怎麼辦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老一輩的思想比較保守 認為錢是存著放心 錢是防身用 有病痛至少有錢去治(不太明白這邏輯)
但他們從來不考慮錢放在銀行里是越存越少這個問題...
而且不花的錢就是一堆數字 一堆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