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總埋怨父母是什麼心理
子女埋怨父母有很多種可能。
第一種是從小被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這一類子女由於從小不論要什麼,父母都會滿足,沒有教會他感恩,也沒有教會他凡事要有個度,因此長大以後,在這類子女眼裡,自己要什麼,父母就理所當然的要滿足自己。甚至對於身邊的人,他也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這一類子女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熊孩子」。
第二種是從小很多需求沒有被滿足,經常被父母忽視,從而形成一種不平衡的心理,一直覺得父母不在乎自己,不關心自己,心結打不開,加上父母與子女之間從未有過很好的溝通,總產生矛盾,心中難免有所抱怨。
第三種有點復雜。就是我們常說的「笨鳥先飛「,有一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下個蛋在窩里,要下一代使勁飛。由於長期被壓抑,被控制,心理不平衡,因而產生埋怨。
最後一種可能比較少見。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戰斗型父母」,這一類父母本身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他們就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是求子女平平安安。而是一個勁的搗鼓、干涉子女的生活, 三觀不正, 以破壞子女生活、體現自己價值為樂趣(比如某些明星的父母)。那麼,最後這一種的子女當中也會有一部分埋怨父母屬於正常現象。
從上面這幾種情況來看,除了第一種屬於不知感恩的熊孩子,其他幾種主要在於怎麼去解開心結,過好自己。畢竟埋怨多了,對身心 健康 也不太好。
我覺得總是埋怨父母的人,心理都比較偏激,你的出生,父母是沒得選的,你要認清事實,接受事實。埋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又何必自尋煩勞呢。時光匆匆,我們都已經長大了,可是父母卻變老了,曾經的我們以為父母能夠一直陪我們走到最後,但是時間不等人,父母也不再是當時的模樣了,願我們成長的速度能夠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所以當你有時間埋怨父母的時候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該怎麼努力,找到正確的方法,目標,朝著目標努力。
這樣的孩子必然是,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愛攀比的心理,一旦父母無法達到自己心中的期盼,就會埋怨。他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懂得自己爭取,他認為父母給予的,是天經地義的,從來不知道感恩。
這和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錯誤地引導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重要因素。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和孩子都有錯。
有點逃避現實吧,
長大意味著責任要自己承擔,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父母出來背鍋了。
『貳』 打罵父母的孩子是有了心理疾病還是精神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叄』 為什麼孩子會故意激怒父母,出於什麼心理機制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做一個乖寶寶,但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父母情緒越是激動,孩子越不聽話,明知道激怒父母,父母一定會懲罰自己,孩子還是會故意激怒父母,那麼孩子是處於一種什麼心理機制呢?
孩子的每一種表現都跟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想要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多一點耐心,遇到事情的時候,好好跟自己的孩子溝通,多體貼和關心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愛,同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的批評和指責,而是要深入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的想法,多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那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習和生活,變得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