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古代人孝敬父母的事跡呢
1、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沖困漏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2、董永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年齡稍微長大一點後就下田勞動來贍養父親。董永因為家裡貧窮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的時候,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
3、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他在宋仁宗天聖五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4、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散爛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5、閻元明從小就孝順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太和五年,閻元明被任命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為赴任遠離家鄉,不能奉養母親,甚是悲痛。母親也很捨不得元明離開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淚,以致失明。元明強忍悲痛向皇帝上書,請求歸家侍奉母親尺棚,皇帝准許元明回家侍養母親。
母親得知皇帝准許元明回家養親,眼睛馬上就復明了。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後來,刺史呂壽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詔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並准他母親頤養天年之後再出仕。母親故去,服喪過後,元明依然悲傷,每逢忌日都慟哭不止,鄰居都很為他感動。
Ⅱ 孝順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曾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2、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得知母親因為不好意思藏起尿濕的褲子,主動要求去清洗。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
3、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有一天,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
4、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
5、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Ⅲ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精選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尚且如此,作為人來說,感恩父母是人之為人的第一道德要求。下面是我搜集的古今中外感恩父母的著名故事,歡迎分享和閱讀。
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拯辭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鄧小平贍養繼母
夏伯根對鄧小平來說,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養母,而是繼母。鄧小平對這樣一位正直、善良、勤勞、肯乾的繼母特別敬重和愛戴。十五歲的鄧小平,當年順長江南下,走出重慶,走出四川。之後,鄧小平率領千軍萬馬前來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慶。四川解放後,鄧小平坐鎮重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書記,是中央下屬幾大行政區域之一的最高官員。這時的鄧小平已是45歲的中年人了。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庭後,鄧小平就承擔起贍養繼母的義務。
鄧小平調中央工作後,她把繼母一同帶到北京。跟隨鄧小平一家生活的這些年裡,鄧小平夫婦待她如親母,從不分你我,在飲食、衛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顧老人、安撫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裡,鄧小平為了照顧卓琳的.身體,又不肯讓年事已高的繼母再承擔過重的家務,便獨自挑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臟活鄧小平都親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夠高壽,與鄧小平夫婦對她幾十年如一日的愛戴、敬重、關心、照顧是分不開的。
事例四:周恩來懷念他的兩個母親
周恩來不滿一歲時,就由守寡的嗣母陳氏帶在身邊撫養,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傾注在對恩來的撫養和教育上,恩來稱陳氏為「娘」,陳氏給他請來一個乳母,叫蔣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裡。周恩來四歲時,嗣母就叫他識字,五歲時,送他進私塾讀書。嗣母對他要求很嚴格,每天黎明時刻,就叫他起來,親自在窗前教他讀書。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幾乎傷了他的眼睛。於是,陳氏更不許他輕易出去,整天把他關在屋裡念書。空暇時,就叫他背唐詩,給他講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緣》等。
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隨同父親、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縣清江浦(今江蘇省清江市)居住,並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讀書。外祖父家裡人很多。家族間發生了糾紛,常邀請他生母去調解。
這是家裡的經濟境況已經越來越不好了。父親為人老實,膽小,能力比較差,到清江浦後,只謀得一個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裡常靠借錢過日子。他的生母又勞累,又愁悶,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帶他到寶應縣她堂兄家住過兩個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間,嗣母又被肺結核奪取了生命。周恩來對陳氏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他寫過一篇《念娘文》,可惜沒有保存下來。抗戰勝利後他在重慶對記者說:「三十八年了,我沒有回過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
事例五:陳毅為老母洗屎尿褲
20世紀60年代初,陳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日理萬機,公務繁忙。
那年,陳毅62歲,他出國訪問歸來,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飛機就去看望。陳毅剛跨進家門,就看見老母讓身邊照顧她的保姆藏起了什麼東西,忙問:「娘,你把什麼東西藏在床下了?」母親眼看瞞不過去,只好如實告訴兒子藏起來的是她剛尿濕的褲子。陳毅聽了,動情地說:「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您老人家,心裡著實難受。這褲子我馬上拿去洗了,還藏著做啥子?」
好說歹說,保姆怎麼也不讓陳毅洗,覺得讓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褲子,多不好。母親也勸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進門就讓你洗臟褲子怎麼行?」
陳毅說:「我不是說著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時候,不知您多少次給我洗尿布屎褲。現在,兒子有機會為您老人家洗一洗臟褲,雖然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也總算盡了一份孝心吧。」不容在推辭,陳毅便躬下身從床拿出母親的尿褲和其他臟衣服,一起去洗得乾乾凈凈。
事例六:毛澤東對母親的感情很深
毛澤東對母親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從長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掛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地請人開了一個葯方寄給舅父。次年春返回長沙,便把母親接來就醫。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癧(俗稱疝子頸)病逝,終年五十二歲。毛澤東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並和淚寫下一篇情義深長的《祭母文》。
他這么追念母親:「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潔凈之風,傳遍戚里。」當時,毛澤東還給同學鄒蘊真寫信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母親對他的影響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母親去世後,毛澤東把父親毛順生接到長沙住了一陣。父親後來不再干涉他的選擇,繼續供他上學。毛澤東是很感激的。毛順生於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傷寒去世,時年五十歲。
事例七:朱德著文憶母親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親鍾太夫人在家鄉四川儀隴病逝。朱德萬分悲痛,4月5日著《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以無限的深情贊頌母親的優秀品質,寄託哀思。
朱德開篇寫道: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他在一封寫給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人老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識,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識,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最後,朱德滿懷深情地寫到:母親現在離開我而去,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事例八:馮玉祥的「悼母詩」
馮玉祥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馮玉祥將軍一生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病故之後,他痛苦傷心地大病了一場。從此以後,每逢自己過生日便閉門謝客,不吃飯,有時實在餓得頭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頓飯,以此來紀念母親的生養之恩。1945年,他寫了一首《十月懷胎》的悼母詩:
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才知其情,娘懷兒三個月飲食無味,娘懷兒四個月四肢無力,娘懷兒五個月頭暈目眩,娘懷兒六個月身重如山,娘懷兒七個月提心吊膽,娘懷兒八個月不敢笑談,娘懷兒九個月寸步艱難,娘懷兒十個月才到世間。
為了將這首悼母詩「銘刻在心,永世不忘」,馮玉祥將軍請人把詩特意刻在石碑上。
這首詩情真意切,通俗純朴,字字句句洋溢著一片敬母、愛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給人教誨,至今仍廣為流傳。
事例九:一朵玫瑰花
有位紳士在花店門口停了車,他打算向花店訂一束花,請他們送去給遠在故鄉的母親。
紳士正要走進店門時,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紳士走到小女孩面前問她說:「孩子,為什麼坐在這里哭?」
「我想買一朵玫瑰花送給媽媽,可是我的錢不夠。」孩子說。紳士聽了感到心疼。
「這樣啊……」於是紳士牽著小女孩的手走進花店,先訂了要送給母親的花束,然後給小女孩買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時紳士向小女孩提議,要開車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嗎?」
「當然啊!」
「那你送我去媽媽那裡好了。可是叔叔,我媽媽住的地方,離這里很遠。」
「早知道就不載你了。」紳士開玩笑地說。
紳士照小女孩說的一直開了過去,沒想到走出市區大馬路之後,隨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來到了墓園。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墳旁邊,她為了給一個月前剛過世的母親,獻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遠路。紳士將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後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給母親的花束,而改買了一大束鮮花,直奔離這里有五小時車程的母親家中,他要親自將花獻給媽媽。
事例十:孟佩傑——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童稚的年歲,她一力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
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
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葯按摩、換洗床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鍾。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
2009年,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傑頂著炎炎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最愛吃的紅燒肉。
「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傑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孟佩傑的畢業願望是當一名小學老師,安安穩穩,與養母簡單快樂地生活。
事例十一:帶母鑲牙
有這樣一個兒子,他是個大款,母親老了,牙齒全壞掉了,於是他開車帶著母親去鑲牙,一進牙科診所,醫生開始推銷他們的假牙,可母親卻要了最便宜的那種。醫生不甘就此罷休,他一邊看著大款兒子,一邊耐心地給他們比較好牙與差牙的本質不同。可是令醫生非常失望的是,這個看是大款的兒子卻無動於衷,只顧著自己打電話抽雪茄,根本就不理會他。醫生拗不過母親,同意了她的要求。這時,母親顫顫悠悠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布包,一層一層打開,拿出錢交了押金,一周後再准備來鑲牙。
兩人走後,診所里的人就開始大罵這個大款兒子,說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卻不捨得花錢給母親鑲一副好牙。正當他們義憤填膺時,不想大款兒子又回來了,他說:「醫生,麻煩您給我母親鑲最好的烤瓷牙,費用我來出,多少錢都無所謂。不過您千萬不要告訴她實情,我母親是個非常節儉的人,我不想讓她不高興。」
事例十二:黃香為父暖被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十三:韓信報分食之恩
《史記》說,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Ⅳ 孝心的名人故事
關於孝心的名人故事
孝敬父母是中國傳統的美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孝心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和參考。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還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陳毅孝敬父母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在路過家鄉時,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經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母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見陳毅進了家門,母親非常高興,陳母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於是她趕緊示意身邊的人把尿褲藏到床下。陳毅見了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長問短。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知道瞞不過去了,只好說出了實情。陳毅聽後,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這時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來,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他們,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卻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我有話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同學們,你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幫父母做點家務或幫父母洗洗腳、捶捶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向陳毅元帥學習,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去孝敬父母吧!
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
馬克·扎克伯格的父親艾德·扎克伯格出生於弗拉特布希一個綠樹成陰的街道上。馬克的爺爺是郵遞員,奶奶是家庭主婦。上學的時候,父親艾德的理科很好,如果按照父親的志願,他也許會考上哈佛大學,也許會成為比爾·蓋茨,成為喬布斯。但是,由於家庭的原因,爺爺希望父親早日掙錢養家。於是,父親就上了紐約大學口腔學院,最終成為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名牙醫。
艾德吸取自己成長路上的教訓,盡量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成長空間。他有四個孩子,馬克是最小的,經常與三個姐姐瘋玩、惡搞。可是,艾德一點也不生氣,任馬克做他喜歡的一切。
那時候,美國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戰》的科幻電影,馬克看得入了迷。不過,馬克不是單純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戰》,竟然想拍一部電影。姐姐們都覺得馬克是無理取鬧,但是,艾德對兒子馬克很支持,他買來了拍攝需要的一切設備,交給馬克說:“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馬克很高興,便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一個多月後,馬克竟然真的創作拍攝了一部電影。當然,這是一部惡搞片,影片的滑稽惡搞讓三個姐姐笑得吃不下飯。
按照正常的發展,馬克也許會成為好萊塢的劇作家或者導演。可是,馬克的興趣很快就轉移了。他很快喜歡上了電腦,喜歡上了網路游戲。那時候,電腦很貴。可是,艾德舉全家之財力,給家庭每個成員買了一台雅達利800電腦。妻子凱倫生氣地說:“艾德,你瘋了?你怎麼能夠跟著孩子們一起惡搞?你應該幫助他們理清人生的方向才對!”艾德笑著說:“我不會給孩子設計未來,我只會幫助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一切!”就這樣,馬克開始在電腦上玩《模擬城市》,玩《馬里奧賽車》。雖然,那個時候的電腦速度很慢,但是,他的《馬里奧賽車》卻玩得非常好,全家人誰也玩不過他。為此,馬克曾經高興了好一陣子。
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
不要認為馬克是一位貪玩的孩子。他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是:他沉迷於游戲的奧秘,而不沉迷於游戲本身。當馬克把所有的電腦游戲玩轉之後,就覺得沒有意思了。這時候,馬克打算自己編寫一個游戲。
編寫游戲需要寫編碼,而編碼對於孩子來說,那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課題,況且,還需要美術、音樂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不過,困難就像是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馬克,他從書店買來一本寫編碼的書籍,偷偷地看了起來。幾天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游戲編寫。他做的第一款游戲是一部名叫《搖滾樂團》的視頻游戲。道具是一個塑料撥浪鼓,場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游戲編好後,三個姐姐都很喜歡,可是,很快,她們就發現了游戲的漏洞,玩起來很糟糕。
馬克有些失望,有些膽怯。看到兒子不高興,艾德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一個晚飯後,艾德走進馬克的房間,坐在馬克的身邊。他用手摸著兒子的頭,慈祥地說:“不要膽怯,不要害怕困難。只要你決定了,就要不顧一切地往前沖,成功才會屬於你!”馬克看著父親,淚水禁不住從眼角流了出來。
馬克重整旗鼓,再次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這次,他決定編寫一個可以交流的程序。這是一個類似於現在QQ交流的信息系統。這個編碼程序很復雜,馬克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地敲打著自己的鍵盤,常常因此忘記了吃飯和睡覺。這次,馬克成功了。他創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把爸爸、媽媽和三個姐姐的電腦聯系起來。家裡的人可以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通過這個平台交流。雖然這個信息交流平台的速度非常慢,交流起來很費力,甚至沒有直接跑到對方的房間里的速度快,可是,家裡的人都感到很神秘,很興奮。大家稱這個信息平台為“馬克網站”。
馬克在哈佛上大學的時候,創建了臉譜社交網站。當時,專業人士評估這個網站價值2000萬美元。馬克決定退學創業。這對於一般家長來說,簡直是一個荒唐的決定,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可是,當馬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毫不猶豫地對兒子說:“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你就堅定地往前走!”艾德的話給了馬克很大的鼓勵,他向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致力於自己的事業。
不要牽掛,我工作我快樂
馬克成功了,他所創辦的臉譜社交網站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財富急劇膨脹。在臉譜網站第一次董事會上,董事們一致認為,馬克的父親艾德對於臉譜網站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為,艾德不僅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兒子,更重要的是,馬克在創建臉譜的過程中,艾德給予了馬克以及臉譜其他創建者莫大的精神支持。於是,董事會決定給予艾德200萬臉譜網站股權。
馬克帶著董事會分給父親的股權,回到了自己的家裡。可是,當馬克把這筆股權手續交給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並沒有馬克想像的那麼高興。他把那筆股權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了馬克。他對馬克說:“你不要牽掛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業。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剝奪我工作的權力,我完全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馬克愣住了。世界上哪有這么傻的人,這可是200萬股權呀。他對父親艾德說:“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你完全有資格擁有!”可是,艾德堅決拒絕。最後,還是臉譜董事會所有成員出動,才說服艾德勉強收下。目前,這筆股權的價值已經超過6000萬美元。
馬克越來越紅,財富越來越多。可是,艾德卻依然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做自己的牙科醫生。雖然,他曾經在兒子的臉譜網站推銷自己的牙科診所,但是,他從來不對人提起自己的億萬富翁兒子,他的病人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是臉譜CEO馬克的父親。
終於,媒體發現了艾德,把艾德推到了人們的視線內。當網民們看到真實的艾德的時候,說什麼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馬克的父親。因為,一個身家260億美元的父親,竟然還在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面對媒體,艾德微笑著說:“我工作,我快樂!”也許,這就是艾德給予億萬富翁馬克·扎克伯格最大的精神財富。
;Ⅳ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
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
故事是指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孝敬母親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託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後來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參並列,而且阿膠位居高麗參之上,可見當時社會風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參還難得。
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那麼,阿膠對老年人的滋補功效,在醫理上有何依據?
對老年人來說,健康長壽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麼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內經》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長久」。
很顯然,氣血虛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緩衰老,就要從氣血兩字入手。而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補虛,除風化痰清肺,利小便,潤大腸。這些滋補功效確實十分適合老年人滋補。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