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偏心會得到報應嗎
會。偏心的償還形式是晚年凄涼。
愛出者愛返,傷出同樣會傷還。對兒女的不慈,同樣在因果之中,這些傷害同樣都要自己一一親身償還的。在家庭關系之中,父母愛子為慈,子敬父母為孝。只是父母愛子女是本能,而子女孝敬父母卻需出於道義與感恩,故世間慈道缺失少,而孝道缺失多。
(1)父母的報應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個家庭的幸福是夫妻微笑著的閃著淚光的雙眼;是耳邊親切的問候;是對孩子經常地誇獎;是攜風燭殘年的老人,圍成一桌在中秋之夜共享天倫。對自己所愛的人,不羞於表達你對她的愛,不吝嗇你對她的稱贊。
婚姻中的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本是出於關心,到了嘴邊卻埋怨和指責。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就會影響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要知道,即使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聽著刺耳的言語,多少都會有些不舒服。
誇獎孩子、贊賞孩子、鼓勵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藝術,也是影響家庭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幼兒與成人一樣,是喜歡被人誇獎稱贊,不喜歡被人批評指責的。
越是誇獎他,他就會做得越好。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信奉「打擊教育」是為了孩子好,經常被打擊的孩子。長此以往,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非常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中不能自拔。父母的打擊就像一根細針,透過歲月,深埋在子女的心頭。
2. 佛法中子女對父母不好不孝順會有報應,那父母對子女不好又會有什麼
佛的廣大教義應是眾生平等,所以同樣有報;父母和子女好比是雞和蛋的關系,你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3. 為什麼父母做惡兒孫受報
「遠在兒孫,近在身」,這是說因果報應的。
祖輩行善積德,子孫往往發達;祖輩造惡做版壞事,往往會央及子權孫。
這看起來是祖輩的因果報在了兒孫身上。但實際上因果報應永遠是由自己承受不會由他人代替。
《地藏經》雲:「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無量壽經》雲:「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父母做善事或惡事的確會讓子孫受到相應的善報或惡報。但這是子孫自己的業力。只是因為祖輩造惡,把子孫的業報提前了,也就是說子孫也是有相應的因果,才會受相應的報應。
那為什麼子孫一定要和祖輩的因果聯系起來的呢?這就是「共業」。「共業」就是有緊密聯系的眾生,他們之間的業因果報也是有緊密聯系的。子孫為什麼可以無條件享用父母的資財、房舍等等呢?也是個原因。
其實這就是因果報應的一種彰顯。
祖輩行善,感召來的就是福報大業障淺的子孫來投胎;
祖輩作惡,感召來的就是福報小業障大的子孫來投胎。
4. 父親對子女的傷害有沒有佛教報應例子
在佛教看來,父母可能有問題,但父母的養育之恩總是要報的。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報恩是引導父母明白事理,皈依三寶,諸善奉行,以後遠離惡趣之苦。假如做不到這點,即便有所謂的晨參暮省,承事供養,也無非小恩小惠。
如果樓主非常需要某種血淋淋的、有報復感的東西。那麼按《華嚴經》的說法,「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音,二者所可言說恆有諍訟。」惡口會導致眾生趨向三惡道,未來很有可能墮入地獄道,或者鬼道、畜生道。倘若由於累世福德還能做人,那麼很容易遇到各種人身攻擊,時常爭執吵架。
父母對子女的惡業也仍然是惡業。由於父母與子女因緣很重,業報通常很迅速。如果有所傷害,可能用不著等來生,這輩子就能看到(至少一部分)報應了。《地藏經》中惟一明確提到的現受報(現世報),就是「前後父母惡毒者」。
你父母來生很可能會非常不好,也許此生就會遭遇各種折磨。看了這個樓主會痛快一些?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你的怨恨之心只會讓你自己煩惱。你自己想一想,除了讓你自己痛苦之外,還有什麼作用?
直面問題,接受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學佛之人應該做的。
當然,改變父母很難。因為(至少他們自認為)地位高的人,很難接受地位低的人的建議和要求。不過,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如果子女能夠取得非常不錯的成就,那麼就能夠在大家庭中擁有更加強勢的地位。到時,再做些什麼就容易多了。如果能幫助父母明白事理,痛改前非,我想總是好事。
假如問題無法迅速解決,且樓主一時還不能徹底獨立,仍需要父母的幫助、資助,那麼最好把他們當做必須依靠的朋友、同事或官長,而不是父母親人。這樣相處,彼此都會更輕松一些。
祝你幸福,法喜充滿。
5. 對老人不孝順對兒女無愛的父母應該受到什麼樣的報應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所謂的報應就是大家的一種想法但是如果不孝順老人對兒女也沒有愛的這樣的人我們對它是嗤之以鼻的
6. 有人說:父母造的孽會報應在孩子身上,有這種說法嗎
有句話說得對:出來混,遲早是都要還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旦做了害人之事遲早會遭報應,報應是躲不掉的,就算是做害人之事的人沒有,那就是他的父母或者是他的後代遭報應,報應=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