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錯換人生案:「姚策生母生父沒有割肝救子」,到底該不該被苛責
「錯換人生案」的帷幕是以「切肝救子」拉開的,但到目前為止,雖然姚策的癌細胞並沒有被「抑制」,甚至連最初可能的「兩親」也失去了基本的可能。就「姚父母」引發的「偷風波」而言,已經無限期失控,接下來的「姚郭2父母」只能「咬緊牙關,追逐真相」。
但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姚策和養父母對他死後的房產分配有分歧和爭議,也只能通過曾經「割肝救子」的養母的勇氣和膽量來證明,28年的愛情是確切的。畢竟,如果姚策真的是姚家的骨肉,在「割肝救子」的加持下,他或許還有希望得到救治。不幸的是,面對「錯誤地改變生活」的現實,所有的假設都是蒼白無力的。
但就「姚父母」而言,他們是當事人,所以他們有權利表達自己的不滿。所以「錯換人生案」上下半場(偷風暴)也應該是綜合因素驅動的結果。畢竟「郭的父母」和「姚的父母」絕對可以被認為是「兩個親人」,但在某些事情上,「兩人互不喜歡,只能墮落到死亡的地步」。
同時,就涉及到輿論領域的評價而言,從「偷風波」開始,很多人已經無法「就事論事」,以至於在「姚策的爸爸媽媽沒有割肝救兒子」這個問題上,他們會做出清算性的譴責。甚至,前後還會有全面的銜接。不得不說,看似有對錯空間的「無情選擇」,最後都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薩特堅信:「我們在欺騙自己的同時,也在否定個人自由選擇的能力。」所以,回到那些堅定的輿論聲音,其實應該強調的是信息是否對稱,否則聲音越堅定,越容易傷人傷己。當然,這是目前社會秩序的常態。我們做什麼呢我該怎麼辦?沒人回答。
就像沒有人生來就是「沒心沒肺的人」和「愛人」一樣,我們只是選擇性地認為自己是其中一員,以至於我們不確定,道德規則總是在更新。那麼,誰又能保證他們的規模永遠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