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剛剛新婚的你還是無法離開父母怎麼辦
很多人剛結婚後都會碰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剛結婚,我又想過二人生活,但是我又離不開父母,自己時常會感到很苦惱。不過這得分情況而定,而且要站在男方和女方的角度上去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認為有三個小妙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三:學會調節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
父母畢竟是和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人,說離開就離開,確實會很不舍。但是我們要學會長大,學會不用父母操心,讓他們安享晚年,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已經操心你大半輩子了,現在該是你自己成長的時候了。學會調節自己,學會孝順父母。即使我們不在一起,我們之間的親情依然是最美的親情。
總而言之,婚後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盡管對父母會有不舍,但是你應該學會長大。
㈡ 想讓孩子成功離開父母,就要用什麼方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相信許多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個開明的媽媽,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許多媽媽卻希望將孩子牢牢的綁在身邊。但卻忘記了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出現逆反心理。
鄰居鵬鵬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對於孩子,她可以說是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愛。因為早年與丈夫離婚,孩子交由自己撫養,所以她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全在孩子身上,因此,對於孩子的方方面面,鵬鵬媽總是想要掌控到位。而在這樣的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圍下,孩子從最開始的懂事聽話,現在卻慢慢轉變成了一個性格暴躁的壞孩子,我們也經常能夠聽到鵬鵬家傳來的爭吵聲,令人心驚!
對此,我也是深感無奈,鵬鵬媽對孩子的愛並沒有錯,但只是用錯了方式,父母的控制欲太過強烈總會讓雙方兩敗俱傷。可在日常生活中,控制欲強烈的父母並不在少數。
第七、要放手而不是放縱
有些父母在明白自己需要克服旺盛的控制欲之後,可能就會慢慢學著放手,但這里也要把握一個尺度,是放手而不是縱容,或許是出於彌補的心態,不少家長甚至還會滿足孩子某些無理的要求,那麼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家長拿出該有的氣勢教育好孩子。孩子就像彈簧,過緊過松都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所以說,孩子終究會長大,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但在這條路上,父母並不能陪一輩子,所以盡量學會放手,對於孩子和父母雙方都好。同時給孩子多一些的選擇權和發言權,鼓勵孩子多去嘗試陌生的新事物,讓孩子成長環境變得不那麼狹小,才能讓孩子成為為一個開朗自信的人!
㈢ 一個人想要快速的成長,如何才能離開父母的幫助
一個人想要快速的成長,自己有獨立的想法,有獨立的思想,能夠獨立的做很多事情,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我覺得一個人做去事情應該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如果實在需要幫別人的幫助。再去尋求父母或朋友的幫助。因為如果我們總是依賴別人的幫助,我們就很難獨立的去做好一件事,很難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其實不是這樣,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成長,每一個人都要學會長大,學會擔當,學會成熟。希望在未來的道路上你能夠快速成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能夠有遠見,這樣我們才能離開父母的幫助。而去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讓自己飛得更高更遠。
㈣ 如何從心理上和父母分離
在我的咨詢過程中,看到越來越多的感情和人生的混亂案例。
我面對的是一個生理上已經獨立,但在情感、金錢上與父母牽扯不清的客戶。
他們有的急切的希望擁有自我的人生,卻無法擺脫父母的控制;
有的希望幫助父母擺脫焦慮,卻覺得自己無法實現他們的希望;
還有的把自己的婚姻生活建構在父母的期盼上,然後,忠孝難以兩全。
而往往與他們探討,都會發現,他們的原生家庭存在著未完結的功課。
他們往往,沒有學會與父母告別。
心理學界有句著名的話: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母子的愛,是為了分離。」
動物世界裡,所有的媽媽們都在極力地讓孩子學會飛、學會捕食、學會奔跑,然後離開他,去成為自然中的一分子。
離開父母,這是獨立生活的必須要求,他是自然界的天生法則。
但人類,卻因為擁有太大的能力,無法完成這樣心理上的斷奶。
很多人問我,如何能夠與父母分離,但又不傷他們的心呢?
(或者媽媽們會問,如何讓我的孩子能夠離開我,但又能照顧好自己呢?)
在Brian老師的家庭占星課上,
他給出了我認為最理想的答案:
Brian老師認為,在親子關系中,孩子需要收到父母的四個訊息,才可以毫無罪惡感與傷痛的與父母分離:
在Brian老師的家庭占星課上,
他給出了我認為最理想的答案:
Brian老師認為,在親子關系中,孩子需要收到父母的四個訊息,才可以毫無罪惡感與傷痛的與父母分離:
You can leave
父母有說:「You can leave. We let you free. 你可以走,我們放你自由。」
得到父母的允許的離開,會讓孩子覺得被允許。
如果離家時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或者我們會在親密關系中,一直去尋求伴侶的允許。
We believe you
父母有說:「We believe you. 我相信你。」
在愛的人的相信中離開的孩子,才有勇氣去犯錯,才敢於展現真實的不完美的自我。
這也是正面養育倡導贊揚勝過批評的原因。
那些沒有得到父母信任的孩子,會在人生中,包括親密關系中一直想要證明自己。
We miss you
父母有說:"We miss you. 我們想念你。"
我們想念你,因為你對我們是有價值的。被想念的意義是自我有得到重視。
而那些沒有收到這段信息的人,可能會在關系中一直尋求自我價值。
We are fine
父母有說:「We are fine. We can take care of ourselves. 我們會很好的,我們可以照顧自己。"
離開總是帶著不舍,沒到得到這條信息的人可能永遠無法走出家門。
沒有得到這些信息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拋棄了父母,而一直活在罪惡感的折磨中。
我也看到很多親子關系中的父母,潛意識想尋求子女的關愛,而不斷捏造身體的症狀,而這些引發的愧疚感留住了孩子,卻也讓他們的親密關系充滿畸形。
以上四條,不但適用於成長獨立後,父母對孩子傳達的信息。
也同樣適用於,父母無法放手,希望讓父母離開的子女們。(是的,你們可以退休,我相信你可以,我會牽掛你,我能自食其力。)
每一個人都會與我們離別,他們在我們的身邊,最終都會離開。
他們因為愛與我們相逢,
我們也要帶著愛,與他們告別。
㈤ 如何離開父母獨自生活
小朋友,估計你年紀最多不超過20,大叔我姑且這么稱呼你一句。人的成長,始終都是要靠自己的,離開父母是對的,不過你至少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你得有能力自己賺錢養活自己
可以是學習一技之長,或者有明確的發展方向,
其次,要有足夠的信心吃苦
包括接觸到社會上各種陰暗面,欺騙、背叛、擠兌、套路
第三,有足夠的防衛意識
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這社會無處不在的就是算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父母能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不能幫你選擇;他們也能幫助你一次,兩次、四次,五次,但是他們不能幫你一輩子;他們能告訴你他們的經驗,但是他們不能幫你經歷,所以,如果想要出門闖盪,絕對有很多人支持你!但希望你出門之後能讓你的父母放心!
簡單的說,就是:有能力、有信心、能吃苦、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做到這幾點,你父母才能放心的讓你出去,你自己也能有所成長。至於想要有所成就,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很多人都在努力,奮斗吧!
㈥ 如何擺脫父母的控制
01
如果父母是那種有文化有素質,或者沒有文化但是卻知書達理的人的話。
我們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跟他們進行交談。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對事情的看房,認真的聆聽他們對此的看法。父母與子女心對心的交流的時候,我們或許會發現我們所謂父母的「過度控制」或許只是我們無端的過剩意識。父母也許會發現自己某些時候的過度關心,可能讓我們感到了不舒服。所以雙方會在交流中認識到自己原本錯誤的想法。
02
當然現實總是「骨感」的。一般來說讓自己子女感到過度控制的父母,很可能是那種控制欲極強且不會輕易與子女進行交流的人。在他們看來,子女聽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父母管子女那是在愛他們。
03
碰到如此父母,我們可以嘗試著與他們進行交流。比如寫信,比如在他們心情好的時候座談等等。也許,我是說也許,會有一部分父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進而改進自己的做法。
04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父母根本無法進行交流,那麼請努力的學習,學習再學習。認真的做事,乖乖巧巧的聽父母的話。小心的呵護著自己的心靈,相信著明天會更好。當我們成人以後,當我們具備了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的時候,也就是擺脫他們控制的時候。在這之前,我們肯定會煩悶、抑鬱,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向朋友、老師傾訴,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傾訴。但是萬萬不可做出過激的行為,否則還沒有等我們長大,也許心已凋零。那麼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擺脫這類控制欲極強的父母了。
㈦ 如何與父母斷絕關系
雖然不知道你經歷了什麼,但如果他們不是對你做了十惡不赦的事情,讓你無法忍受的話,我不建議你跟父母斷絕關系,而且法律上也不承認。但是關於自救,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一、放過自己
最後,要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身心素質。注意克服不良心理影響,保持寬闊的心胸,遇事能容、能忍,能泰然處之;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在遇到困難時能夠不氣餒、不灰心。才能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