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恩哪些恩德

父母恩哪些恩德

發布時間:2023-09-04 19:02:28

㈠ 佛教四重恩的都是哪四種

佛門里天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這個恩德不能忘記。如何能報父母恩?自己成聖成賢,斷煩惱,開智慧,了生死,出三界,這是真報父母恩。佛家諺語常講:「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們不能成就,怎麼能報父母恩?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知道,自己修行有成就,過去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
第二是「老師恩」,佛,菩薩是老師。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若不是老師的教導,我們怎麼知道世間有佛法?怎麼知道世間有聖賢的教誨?所以,老師的恩德比父母還大。
第三是「國土恩」,從前講國主恩,你沒有國家,你在今天這個社會沒有國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沒有國家保護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穩。古人講「食毛踐土」,我們生活所需是這個地上生產的,來供養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居住在這塊土地,這塊土地對我有恩,所以,要知道報恩。
第四是「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為什麼?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生活。我們吃的東西是農夫種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織的,所有社會一切大眾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有恩德。古人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知恩報恩才是個人。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眾生恩德亦復無量,不可言說。

㈡ 請推薦一些孝道、感恩、愛心方面的資料,父母對子女有哪些恩德

推薦一個全面的父母恩,一共十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懷胎十月之中,有了媽媽的精心呵護,胎兒才得以健康成長。
在母親懷胎的漫長時間里,胎兒由小變大。隨著胎兒的長大,母親感到如同背負了大山似的沉重。因為一直惦念著胎兒,加上身心的疲憊,母親懶得打扮自己,漂亮衣服收了起來,也很少對鏡梳妝了。最終,胎兒五臟六腑發育健全,六精眼、耳、鼻等竅門也都開了。整個懷胎過程中,滲透了媽媽多少的辛酸與苦楚啊?

第二臨產受苦恩
臨近分娩的日子,母親內心卻飽受煎熬!
母親每日精神萎靡,四肢無力,像是患了重病。因為擔心胎兒的安危,她的內心充滿了恐懼與焦急,愁苦不堪。由於焦慮,媽媽有時竟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親友們也會聽她說起心裡話——任何痛苦我都可以承受,只要我的孩子能安康!

第三生子忘憂恩
母親在生產時,要承受極大的痛苦!然而生產之後,媽媽為孩子的平安而歡喜,竟一時忽略了傷痛!
生產時,由於極度用力,五臟六腑像被撕裂一般。隨之而來的巨大疼痛幾乎難以忍受,不少媽媽竟然昏厥過去。其中所流的血非常多,如宰羊時,血像泉水般湧出。俗話說,「兒女的生日——母親的難日啊!」闖過鬼門關的母親蘇醒後,首先垂詢愛子的安危。聽聞愛子平安,媽媽內心萬分歡喜,即刻將孩兒抱在懷里!但是一陣歡喜過後,難忍的痛楚又如排山倒海般地襲來。原來媽媽因得子而欣喜,竟暫時全然忽略了傷疼。

第四咽苦吐甘恩
為了子女得安樂,父母不惜辛苦忙碌。
父母對子女的恩惠比海深,對子女的關愛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父愛如山!父親強有力的脊樑扛起家庭的經濟重擔。他常年在外奔波,用自己辛苦的勞作供及家人的生活。母親在家要侍奉老人、養兒育女、操持家務。現在多數媽媽甚至還要工作以補貼家用。父母是如此的辛苦,但是如果有珍稀的物品或食物,父母往往想到孩子,總會讓給孩子享用。只要子女能溫飽,父母挨餓受凍也願意!

第五回乾就濕恩
媽媽疼愛孩子,不惜自己受苦,也要孩子安適!
慈母愛憐孩子是無微不至的!由於嬰幼兒的排便功能尚不健全,所以睡眠中經常尿床,甚至拉屎撒尿在被褥上。當母親發現被褥已濕,便趕快把孩子移到乾燥的地方,並為孩子擦乾身體,換上包被或睡衣褲。因為物質條件差,家中沒有多餘的被褥來換,於是媽媽只能睡在孩子原來的地方,使用被弄濕的被褥。哺乳期的幼兒,晚間醒來後往往需要喝奶。這時媽媽顧不上休息,強打著精神,還要繼續餵奶。媽媽擔心孩兒受寒,同時用自己的衣袖遮蓋著孩子。媽媽對孩子的呵護真的是無微不至啊!媽媽為照顧孩子,不惜廢寢忘食!但只要孩兒能安康,媽媽從沒有絲毫怨言!

六哺乳養育恩
父母對子女有生育、養育與教育之恩!
父母賜予寶貴的生命,供給衣食住行等成長所需,塑造品德,教導禮儀,啟迪智慧,並提供受教育的良機。無論孩子長相醜陋、身有殘疾、罹患重病或德才有缺,乃至觸犯王法,在父母的心中從來沒有憎惡或嫌棄自己的孩子。
不僅如此,父母對子女的關懷是沒有停歇的,其程度甚至超越了對自己的關心!慈母如大地般滋養著孩兒!嚴父也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照耀著孩子!父母的恩情是多麼厚重啊!

第七洗濯不凈恩
為孩子衣著整潔與身體健康,慈母辛苦洗濯衣被等生活用品。
母親原本有著芙蓉般的美貌,眉如柳葉般清新,臉色像紅蓮一樣粉嫩,精力充沛,青春煥發。曾幾何時,為子女操勞過度,如花似玉的容貌變得蒼老不堪。一雙玉手也因為兒女洗濯過多的不凈而變得粗糙,傷痕累累。慈母以自己寶貴的青春換來了兒女的健康成長!

第八遠行憶念恩
子女遠在他鄉,父母常常掛念,憂傷難過!
當子女在父母身邊時,父母尚且終日護念,更何況是子女遠在他鄉呢?如是,子女在外,山川阻隔,父母便會更加思念孩子,哀傷不已。這種活生生的離別之苦比親人死別還要凄涼
啊!
遊子身上的衣服是慈母一針一線地縫制而成的。媽媽年輕時,眼明手巧,針線活尚且勝任。然而母親年老之時,眼昏手拙,縫衣艱難,但為了孩子在外不挨凍,慈母不惜熬夜趕制衣物。
有的子女離家數年,父母早晚憶念,往往以淚洗面,猶如林中老猿失去幼猿,哀泣哭號,肝腸寸斷啊!

第九深加體恤恩
子女受苦受累,父母皆於心不忍,情願代子女承受。
兒女生活艱辛時,父母為此憂愁不堪,不惜竟夜祈禱以身相替!兒女出門在外時,父母心常相隨,憐兒受難受凍。倘若知道兒女受了一絲一毫的痛苦,父母就夜不成眠,心酸不已!親子之愛是人間至真至純之感情,多麼偉大啊!

第十究竟憐憫恩
父母永遠憐愛著兒女,猶如日月的光輝——恆久普照!
即使百歲爹娘亦常為八十歲的兒女牽腸掛肚。起居行止,心常惦念。父母的慈愛不會斷絕,除非陰陽兩隔了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恩情深重,為人子女實難報答於萬一啊!

如果還需要更全面的解釋,可以網路《難忘父母恩甲骨文畫冊》,學校家庭感恩教育必備教材,有電子版免費下載。北京朝陽東壩幼兒國學家塾分享

㈢ 上報四重恩:上報四重恩是指哪四重恩

上報四重恩,是指:父母恩、眾生恩、國王(土)恩、三寶恩。

-----諸葛長青很多有緣者,在學佛的過程中,常常思考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大迴向中的「上報四重恩」的四重恩是什麼意思?大迴向偈曰: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對於「四重恩」,今世很多人演繹不同的說法,眾說紛紜的說法不一樣。

為了正本清源,諸葛長青專門敬讀了《大藏經》中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第二「報恩品」,查閱到了上報四重恩的來歷。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指出:上報「四重恩」乃是:父母恩、眾生恩、國王(土)恩、三寶恩。

諸葛長青單獨編寫了「上報四重恩」有關資料,分享給有緣者。

一、關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之「四重恩」。

諸葛長青:面對《大藏經》匯集的經典,我們不由得不贊嘆佛祖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一共八卷,收在《大正藏》第三冊。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內容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文殊等諸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如何觀心地、滅妄想,而成佛道之事。

全書計分「序品、報恩品、厭舍品、無垢性品、阿蘭若品、離世間品、厭身品、波羅蜜多品、功德庄嚴品、觀心品、發菩提心品、成佛品、囑累品」等十三品。

諸葛長青看到,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報恩品」專門講到了四重恩:「時佛告五百長者。

善哉善哉。

汝等聞於贊嘆大乘。

心生退轉發起妙義。

利益安樂未來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眾生。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我今為汝分別演說世出世間有恩之處。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種。

一父母恩。

二眾生恩。

三國王恩。

四三寶恩。

如是四恩。

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二:佛祖釋迦牟尼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品「報恩品」全文。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報恩品第二之上時佛告五百長者。

善哉善哉。

汝等聞於贊嘆大乘。

心生退轉發起妙義。

利益安樂未來世中。

不知恩德一切眾生。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我今為汝分別演說世出世間有恩之處。

善男子。

汝等所言未可正理。

何以故。

世出世恩有其四種。

一父母恩。

二眾生恩。

三國王恩。

四三寶恩。

如是四恩。

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善男子。

父母恩者。

父有慈恩。

母有悲恩。

母悲恩者。

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

我今為汝宣說少分。

假使有人為福德故。

恭敬供養一百凈行大婆羅門。

一百五通諸大神仙。

一百善友。

安置七寶上妙堂內。

以百千種上妙珍膳。

垂諸瓔珞眾寶衣服。

栴檀沉香立諸房舍。

百寶庄嚴床卧敷具。

療治眾病百種湯葯。

一心供養滿百千劫。

不如一念住孝順心。

以微少物色養悲母。

隨所供侍。

比前功德。

百千萬分不可校量。

世間悲母念子無比。

恩及未形。

始自受胎終於十月。

行住坐卧受諸苦惱非口所宣。

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

憂念之心恆無休息。

但自思惟將欲生產。

漸受諸苦晝夜愁惱。

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

或致無常。

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

猶如貧女得如意珠。

其子發聲如聞音樂。

以巧乎母胸臆而為寢處。

左右膝上常為游履。

於胸臆中出甘露泉。

長養之恩彌於普天。

憐愍之德廣大無比。

世間所高莫過山嶽。

悲母之恩逾於須彌。

世間之重大地為先。

悲母之恩亦過於彼。

若有男女背恩不順。

令其父母生怨念心。

母發惡言子即隨墮。

或在地獄餓鬼畜生。

世間之疾莫過猛風。

怨念之徵復速於彼。

一切如來金剛天等。

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若善男子善女人。

依悲母教承順無違。

諸天護念福樂碧團無盡。

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

或是菩薩為度眾生。

現為男女饒益父母。

若善男子善女人。

為報母恩經於一劫。

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

而未能報一日之恩。

所以者何。悔寬橘

一切男女處於胎中。

口吮乳根飲啖母血。

及出胎已幼稚之前。

所飲母乳百八十斛。

母得上味先與其子。

珍妙衣服亦復如是。

愚痴鄙陋情愛無二。

昔有女人遠游佗國。

抱所生子渡殑伽河。

其水暴漲力不能前。

愛念不舍母子俱沒。

以是慈心善根力故。

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以是因緣母有十德。

一名大地。

於母胎中為所依故。

二名能生。

經歷眾苦而能生故。

三名能正。

恆以母手理五根故。

四名養育。

隨四時宜能長養故。

五名智者。

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六名庄嚴。

以妙瓔珞而嚴飾故。

七名安隱。

以母懷抱為止息故。

八名教授。

善巧方便導引子故。

九名教誡。

以善言辭離眾惡故。

十名與業。

能以家業付囑子故。

善男子。

於諸世間何者最富。

何者最貧。

悲母在堂名之為富。

悲母不在名之為貧。

悲母在時名為日中。

悲母死時名為日沒。

悲母在時名為月明。

悲母亡時名為暗夜。

是故汝等。

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

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善男子。

眾生恩者。

即無始來。

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

於多生中互為父母。

以互為父母故。

一切男子即是慈父。

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昔生生中有大恩故。

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如是昔恩猶未能報。

或因妄業生諸違順。

以執著故反為其怨。

何以故。

無明覆障宿住智明。

不了前生曾為父母。

所可報恩互為饒益。

無饒益者名為不孝。

以是因緣諸眾生類。

於一切時亦有大恩。

實為難報。

如是之事名眾生恩。

國王恩者。

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

三十三天諸天子等。

恆與其力常護持故。

於其國界山河大地。

盡大海際屬於國王。

一人福德勝過一切眾生福故。

是大聖王以正法化。

能使眾生悉皆安樂。

譬如世間一切堂殿柱為根本。

人民豐樂王為根本。

依王有故。

亦如梵王能生萬物。

聖王能生治國之法利眾生故。

如日天子能照世間。

聖王亦能觀察天下人安樂故。

王失正治人無所依。

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國。

所謂佗國侵逼。

自界叛逆。

惡鬼疾病。

國土飢饉。

非時風雨。

過時風雨。

日月薄蝕。

星宿變怪。

人王正化利益人民。

如是八難不能侵故。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

愛念無比憐愍饒益常與安樂晝夜不舍。

國大聖王亦復如是。

等示群生如同一子。

擁護之心晝夜無舍。

如是人王令修十善。

名福德主。

若不令修名非福主。

所以者何。

若王國內一人修善。

其所作福皆為七分。

造善之人得其五分。

於彼國王常獲二分。

善因王修同福利故。

造十惡業亦復如是。

同其事故。

一切國內田地園林所生之物。

皆為七分亦復如是。

若有人王成就正見。

如法化世。

名為天主。

以天善法化世間故。

諸天善神及護世王。

常來加護守王宮故。

雖處人間修行天業。

賞罰之心無偏黨故。

一切聖王法皆如是。

如是聖主名正法王。

以是因緣成就十德。

一名能照。

以智慧眼照世間故。

二名庄嚴。

以大福智庄嚴國故。

三名與樂。

以大安樂與人民故。

四名伏怨。

一切怨敵自然伏故。

五名離怖。

能郤八難離恐怖故。

六名任賢。

集諸賢人評國事故。

七名法本。

萬姓安住依國王故。

八名持世。

以天王法持世間故。

九名業主。

善惡諸業屬國王故。

十名人主。

一切人民王為主故。

一切國王以先世福。

成就如是十種勝德。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

常助人王受勝妙樂。

諸羅剎王及諸神等。

雖不現身潛來衛護王及眷屬。

王見人民造諸不善不能制止。

諸天神等悉皆遠離。

若見修善歡喜贊嘆。

盡皆唱言。

我之聖王。

龍天喜悅。

澍甘露雨。

五穀成熟。

人民豐樂。

若不親近諸惡人等。

普利世間咸從正化。

如意寶珠必現王國。

於王鄰國咸來歸服。

人與非人無不稱嘆。

若有惡人於王國內。

而生逆心於須臾頃。

如是之人福自衰滅。

命終當墮地獄之中。

經歷畜生備受諸苦。

所以者何。

由於聖王不知恩故。

起諸惡逆得如是報。

若有人民能行善心。

敬輔仁王尊重如佛。

是人現世安隱豐樂。

有所願求無不稱心。

所以者何。

一切國王於過去時。

曾受如來清凈禁戒。

常為人王安隱快樂。

以是因緣違順果報皆如響應。

聖王恩德廣大如是。

善男子。

三寶恩者。

名不思議利樂眾生無有休息。

是諸佛身真善無漏。

無數大劫修因所證。

三有業果永盡無余。

功德寶山巍巍無比。

一切有情所不能知。

福德甚深猶如大海。

智慧無礙等於虛空。

神通變化充滿世間。

光明遍照十方三世。

一切眾生煩惱業障都不覺知。

沉淪苦海生死無窮。

三寶出世作大船師。

能截愛流超升彼岸。

諸有智者悉皆瞻仰。

善男子等。

唯一佛寶具三種身。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變化身。

第一佛身有大斷德。

二空所顯一切諸佛悉皆平等。

第二佛身有大智德。

真常無漏一切諸佛悉皆同意。

第三佛身有大恩德。

定通變現一切諸佛悉皆同事。

善男子。

其自性身無始無終。

離一切相絕諸戲論。

周圓無際凝然常住。

其受用身。

有二種相。

一自受用。

二佗受用。

自受用身。

三僧只劫所修萬行。

利益安樂諸眾生已。

十地滿心。

運身直往色究竟天。

出過三界。

凈妙國土坐無數量大寶蓮華。

而不可說海會菩薩前後圍繞。

以無垢繒系於頂上。

供養恭敬尊重贊嘆。

如是名為後報利益。

爾時菩薩入金剛定。

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

是真報身有始無終。

壽命劫數無有 *** 。

初成正覺窮未來際。

諸根相好遍周法界。

四智圓滿。

是真報身受用法樂。

一大圓鏡智。

轉異熟識得此智慧。

如大圓鏡現諸色像。

如是如來鏡智之中。

能現眾生諸善惡業。

以是因緣。

此智名為大圓鏡智。

依大悲故恆緣眾生。

依大智故常如法性。

雙觀真俗無有間斷。

常能執持無漏根身。

一切功德為所依止。

二平等性智。

轉我見識得此智慧。

是以能證自佗平等二無我性。

如是名為平等性智。

三妙觀察智。

轉分別識得此智慧。

能觀諸法自相共相。

於眾會前說諸妙法。

能令眾生得不退轉。

以是名為妙觀察智。

四成所作智。

轉五種識得此智慧。

能現一切種種化身。

令諸眾生成熟善業。

以是因緣。

名為成所作智。

如是四智而為上首。

具足八萬四千智門。

如是一切諸功德法。

名為如來自受用身。

諸善男子。

二者如來佗受用身。

具足八萬四千相好。

居真凈土說一乘法。

令諸菩薩受用大乘微妙法樂。

一切如來為化十地諸菩薩眾。

現於十種佗受用身。

第一佛身。

坐百葉蓮華。

為初地菩薩說百法明門。

菩薩悟已起大神通。

變化滿於百佛世界。

利益安樂無數眾生。

第二佛身。

坐千葉蓮華。

為二地菩薩說千法明門。

菩薩悟已起大神通。

變化滿於千佛世界。

利益安樂無量眾生。

第三佛身。

坐萬葉蓮華。

為三地菩薩說萬法明門。

菩薩悟已起大神通。

變化滿於萬佛國土。

利益安樂無數眾生。

如是如來漸漸增長。

乃至十地佗受用身。

坐不可說妙寶蓮華。

為十地菩薩說不可說諸法明門。

菩薩悟已起大神通。

變化滿於不可說佛微妙國土。

利益安樂不可宣說不可宣說無量無邊種類眾生。

如是十身皆坐七寶菩提樹王。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善男子。

一一華葉各各為一三千世界。

各有百億妙高山王。

及四大洲日月星辰。

三界諸天無不具足。

一一葉上諸贍部洲。

有金剛座菩提樹王。

其百千萬至不可說大小化佛。

各於樹下破魔軍已。

一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大小諸化佛身。

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為諸資糧及四善根諸菩薩等二乘凡夫。

隨宜為說三乘妙法。

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

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

為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求聲聞者。

說應四諦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盤。

為余眾生說人天教。

令得人天安樂妙果。

諸如是等大小化佛。

皆悉名為佛變化身。

善男子。

如是二種應化身佛。

雖現滅度。

而此佛身相續常住。

諸善男子。

如一佛寶。

有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利樂眾生廣大恩德。

以是因緣。

名為如來應正遍知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善男子。

一佛寶中具足六種微妙功德。

一者無上大功德田。

二者無上有大恩德。

三者無足二足及以多足眾生中尊。

四者極難值遇如優曇華。

五者獨一出現三千大千世界。

六者世出世間功德圓滿一切義依。

具如是等六種功德。

常能利樂一切眾生。

是名佛寶不思議恩。

三、大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註解。

諸葛長青在「中國佛教網」中看到,有一篇文章專門講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認為很有價值,進一步修改整合與有緣者分享。

(一)大迴向偈內容: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諸葛長青:這個迴向,可以稱為大迴向,這個迴向功德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把這個迴向加入施食之中的原因。

(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詳細解釋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

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這裡面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頗引人深思,這使我們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間性。

在《心地觀經》里說:四重恩是: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國土恩)、三寶恩。

三途苦是:三途苦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

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

一是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是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是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三)什麼是「四重恩」?諸葛長青:上報四重恩,不能只說是在嘴上,關鍵是落實到行動上。

諸葛長青認為,看望父母、給父母打電話、讓父母開心健康等就是報了父母恩,行善積德、放生、施食、吃素、救助貧困等就是報了眾生恩,好好工作、創新實干、綠化祖國、修路架橋、造福社會等就是報了國土恩,弘揚佛法、普渡有緣、捐印經書、捐建寺廟等等就是報了三寶恩。

1、父母恩: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

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

養子方知父母慈。

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

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來說,衣食住行無不來自眾生之恩,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為了對眾生的報答。

報眾生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人與人的平等關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建設文明的社會。

2、國土恩(國王恩):報國土恩。

我們賴以生存的國土是無私的,山川,水土,糧食,礦藏,傳統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

使國土庄嚴是我們報恩的職責,也是我們為後輩應盡的義務。

3、三寶恩:對佛教來說,佛、法、僧三寶使人們取得智慧,證得菩提,獲得解脫,是人們的上師。

三寶之恩自不能忘!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認為最重要的,但經典里卻把父母、眾生、國王放在三寶之前,可知一個人如果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眾生的護持之恩、國家的安定之恩,那麼這個人說他竟能報答三寶之恩就很難真實了。

4、眾生恩: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

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

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眾生恩德亦復無量,不可言說。

」尤其是「上報」這兩字應該記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擺在眾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報」,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為若無眾生護持,不要說修菩提大道,我們連活著都十分艱難呀!真是令人動容的見地!我時常驚醒自己:面對眾生,要牢牢記住「上報」兩個字。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份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我強烈的嚮往著儉朴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佔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報恩無盡啊!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

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

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

迴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四)什麼是「三途苦」?1、三途: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貪嗔痴稱為三毒。

有這三毒,就墮落到三途。

2、三途之苦: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

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環境,如冤憎相會,恩愛別離,所求不得,乃至天災人禍等苦,一切眾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謂之苦苦。

譬如畜生已受痴昧無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殺、烹煮、食啖等苦,其義相同。

②、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乃六欲天及 *** 天所受之苦,天上雖比人間快樂得多,但是非永遠,有敗壞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雖受衣食隨意,宮殿庄嚴之樂,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終有福盡墮落之日,其時有五衰相現:一、衣裳垢膩,二、頭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樂本座,其時痛苦非常。

涅盤經雲:『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五衰相現,極受大苦,與地獄同等......』。

就是 *** 的初禪天得......此乃世間有漏之禪,終有變壞之可能,當其定壞之時,生大苦惱,隨念墜落,此即壞苦也。

③、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此乃無 *** 天所受之苦,此天無色質之累,有空定之樂,雖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八萬四仟大劫,然而壽滿定盡之時,還要墮落輪回,其時生大懊惱,如箭入體,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論」雲:『上二界死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其痛苦可知矣。

雖未墮時,也不免常受行陰念念遷流之苦,故曰行苦。

㈣ 人們常說父母恩重如山 請你把父母的恩德寫出來

父母的恩德,從父母懷胎十月生你受苦,從生你下來,幼兒吃的是母親的乳汁長大,父母愛你把你當寶貝,最好的給你吃,你病了,父母急在心上,你跌倒了,父母疼在心上,你的生活,你的吃穿,你的學習,哪一樣父母不操心,父親外出打工再苦再累。看到兒女就苦累也值,母親再苦再難,都不會讓兒女做難,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愛如山,家裡的困難全是父親在扛著,上學的路上,父親送你,父母為了兒女一輩子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讓兒女生活的更好,難道說父母的恩德不是恩重如山嗎?

閱讀全文

與父母恩哪些恩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力局退休工資高貼吧 瀏覽:605
50歲變姐姐 瀏覽:209
退休人員審批流程 瀏覽:219
老年人活動要注意那些問題 瀏覽:428
美容養生會所能賺多少 瀏覽:267
60歲女人肛門有血不疼 瀏覽:861
貸款到60歲還能繼續還貸嗎 瀏覽:422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退多少 瀏覽:745
集美老年活動中心住宿 瀏覽:390
怎麼照顧90歲的老人 瀏覽:931
釣魚的人不長壽真假 瀏覽:464
長壽草種植視頻 瀏覽:100
青陽縣基本養老金 瀏覽:430
國企下崗職工提前退休政策 瀏覽:157
可憐的老人叫什麼 瀏覽:556
養老金去什麼銀行認證 瀏覽:895
懷孕了老人去世穿孝衣有什麼忌諱 瀏覽:703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重慶 瀏覽:373
生越多越長壽 瀏覽:712
姜力養生套裝哪裡有賣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