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外國的家長和中國的家長對待自己的孩子們不一樣呢
這是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不同,外國的文化家長在孩子面前更多的扮演的是朋友的角色,從很早開始他就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尊重和指導,而在國內的文化是孩子是需要被馴化和鞭策的對象,並不具有獨立的人格,所以才有在中國父母的面前無論你多大永遠都是個小孩。
另外,國外的家長不會對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他們大多有自己的生活、事業搜轎和興趣愛好,孩子要走肯定會想念,會覺得捨不得放手,但是不會像很多中國家長一世洞肆樣會有過度的保護欲,顫旅希望把孩子拴在自己身邊。如果要細說起來和兩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歷史文化也有關系,我這里只是淺談一下,望採納。
Ⅱ 外國家庭與中國家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的差異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淡薄。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日常生活中對子女的關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
西方家長「鼓勵創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於克隆」。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
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西方家長在家庭道德倫理觀念、家庭教育價值觀以及能力培養、品德教育、創造性激發等方面都值得我國家長認真研究學習。
Ⅲ 外國家庭與中國家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的差異
外國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一般像朋友一樣,而中國孩子和父母一般都像上下級,因專為中國的等屬級觀念還是有點殘存的。
以前上課時,老師會說到外國家庭中父母不會反對小孩兒早戀,只要不會影響學習和生活,小孩兒出去野營,父母會讓小孩兒注意安全;而中國的父母則是非常強烈的反對小孩兒的這些做法,一味的阻止,有時候恰恰適得其反。
Ⅳ 中國父母和外國父母都有哪些不同
每次帶孩子去各個游樂場或者公園,我們時常都會遇到一些外國父母。在同一個環境里,中國式的父母和外國式的父母差異就非常容易看出區別。作為中國父母的我們在大環境的教育氛圍下,對比國外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會覺得非常的難以理解。
從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以看出,大環境下的一些弊端。
Ⅳ 中西方父母最大的區別在哪
中西方父母最大的區別在"收"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