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什麼講究呢
中華有上下五干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許多的文化至今還教育著我們做人的道理,其中俗語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既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是對於生活的思考,並且很多的俗語背後都蘊含著很深刻的做人道理,就比如農村有一句俗語是「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這句話既描述了一種情景,也教會了我們一些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
母在不慶生這句話是說,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就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了。生日,因為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日期,所以每個人都很重視。你出生的那一天,家裡人都很高興,你出生帶來的喜悅沖淡了一個人剛剛經歷的痛苦,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之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幫你慶生,也沒有人會想起來每年的這一天是一個女人闖過鬼門關的日子。這女人也是你的母親。
我們出生的那一天,正是母親分娩的那一天,我們都知道生孩子就是一隻腳踏入了鬼門關,不管分娩之時是否順產,母親都會經歷一場錐心之痛,但是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母親無所畏懼,平時柔柔弱弱卻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將孩子生下。而我們的生日,便是母親的受難日,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
小編有話說:尊老、愛老、敬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維護家庭的和睦團結、社會和諧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不僅僅是「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在古代傳統文化中孝道也是表現在各個方面,古時候要是家裡死了老人,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子也應該報恩三年,再有就是兒子守孝期間不能理發,人死後三年不會轉世,子女在陽間理發,父母在陰間就會受剪發之苦。所以古代有三年守制,三年不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