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應該如何去與小孩溝通

父母應該如何去與小孩溝通

發布時間:2023-09-02 11:01:22

『壹』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家長和孩子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平常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的哀嘆,與孩子彷彿有一個鴻溝,難以進行有效的交流,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和參考。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1

1、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2、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3、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4、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5、了解孩子

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衣食住行玩等各方面的信息,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東西,當然,有的孩子比較小,還不能確定,那作為家長的就更要去關注孩子了,慢慢地留意了。

6、放下說教的身段

很多家長覺得,「我是家長,我就應該說他,管他」。但是在孩子的內心,很多時候都不存在這一條的。所以,家長在於孩子溝通時,試著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要以為家長的身份凌駕於孩子身在,要善於放下身段,言傳身教。

7、盡量不要使用命令口氣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是非的標准。當與孩子溝通時,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他講話,許多孩子都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他講,甚至內心會有抵觸,由於孩子尚小,他們一般都不會講出來,但是如果累積地太多了,就會給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留下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還會增加兩代人的距離。

親子溝通中出現的障礙有哪些

1、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

我們經常聽到父母 問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問話的父母大多是想要尋找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歷了對孩子的說教、訓斥、打罵絲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無策而來求助的,然而,卻沒有想到任何一種具體的方法也不可能適應每一個人,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答案很簡單,是父母拿了溝通的絆腳石當方法,指責、埋怨、負面的評價充斥著孩子的耳朵,如:你學習成績這么差,肯定不是讀書的料」「我肯定你什麼是都不能堅持到底,你就從 沒有做好過一件事」等。父母在說話時一開口就已經否定了孩子,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論父母怎麼說,也無論你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當他感到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只是負面評價時,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

2、父母喜歡揭孩子的短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並且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毛病也有願意改正的想法,作為家長應當及時的鼓勵,給予誠懇的提醒,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因為孩子愈是犯了錯誤,心裡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諒解與安慰。而有的家長則不是這樣,當孩子在改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時就把孩子的承諾當話柄,來刺激孩子,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對此不僅懶得聽,而且逆反心裡加重,反正你們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3、家長把學習成績看成孩子的唯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沒有錯,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在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孩子的學習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分數成了家長與孩子嘴邊提到的最頻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為許多家庭氣氛好壞的晴雨表。正如一名初中的學生所說:「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父母很高興帶我去吃肯德雞,我發現成績能給父母最大的滿足。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回到家,父母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原來,分數才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

4、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也就人為地形成了代溝了。

5、父母不能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

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許多不良的嗜好,打麻將、賭博、酗酒。工作中不敬業愛崗等,使一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2

一、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時,父母可千萬別跟著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原則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三、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當父母批評行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對孩子說「你這個笨蛋!」「你這個不爭氣的人!」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可能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四、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要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樣。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且不愉快。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積極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

五、當顧問,不當領導。

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會吃閉門羹,換一種語氣就會更貼近孩子的內心,如「我建議你可以考慮……」。

六、不說「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於是他們耐著性子聽完了孩子要說的事,接下來就說:「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錯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詞,會讓孩子漸漸感受到父母並為未認真傾聽自己,不過擺姿態,從而厭倦交流。家長可以用「如果……會更好」句型來取代「……但是……」。

七、澄清語意的溝通法。

孩子很容易對父母的意見有過多錯誤的解讀,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反彈。為了避免這樣的誤會,父母可以用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就是做語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設性的批評。

孩子行為不當時,父母應使用建設性的批評技巧來開口,以成功地協助孩子矯正行為。例如,孩子早上出門,來不及吃早飯。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則應該是談事件、感覺、期望和好處。如「你今早出門沒吃早飯。我很擔心,你這樣做會傷身體。我希望從明天開始,你每天都吃早飯,這樣一來,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長得更高!」

所以,父母在與孩子親子溝通時,要多注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再是父母一言行,和諧的與孩子相處。掌握上述的八大法則,輕松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打破隔閡。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3

1、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裡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和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3、學會傾聽孩子,學會向孩子傾訴。

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4、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別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系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裡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會很願意和你溝通的。

5、了解孩子的潛能,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麼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了解來自與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准確,喜歡各種樂器,那麼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6、有條件盡量幫助孩子培養對人生關的態度。

在國外都是通過給孩子建立輕松成長,愉快是氣氛,在平等的條件下成長,這樣才能夠激勵他成長,也要讓他建立從小就樂於跟其他的人分享,樂於分擔痛苦的習慣,這樣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從保姆式變身成為朋友式。

7.讓孩子有個輕松的心理環境。

無論家長一天的工作多麼辛苦,也不管你今天多麼不愉快,從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見到你的快樂笑臉。「終於盼到接你的時間了!」孩子永遠在大人的臉上尋找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你的「臉色」會直接影響孩子離園後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漂亮的開場,讓孩子有良好的傾訴慾望和表達意願。

8、在讓他提問題的時候,盡量精簡明了。

在提問題的時候可與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來讓他回答。如,吃飯了嗎,餓不餓,要不要吃蘋果等等。到了他上中班,大班的時候,就問他一些稍微難點的問題,如,今天和誰一起玩什麼游戲,有沒有什麼新鮮的事情發生呢,到了他再大點的時候就可以問些帶有反問的問題,讓他學會思考,不要問些簡單的問題,要根據他的年齡來問有關的問題,過於簡單是問題多了會讓孩子的積極性跟主動性下降。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4

傾聽

有經驗的父母提出,通過聽孩子說話來了解他們的感受,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式。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盡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說的話,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說,了解孩子頭腦里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利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首先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給孩子作決定的自由,然後再將他們可以作決定的事情范圍不斷擴大。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加,我們可以讓他完成更難的任務,從而使孩子有了完成任務的驕傲感,更加自信和自律。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媽媽來說,的確很重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敬我們、愛我們。事事都包辦代替的媽媽,顯然不是好媽媽,這樣只能害了孩子。孩子雖小,但他有自己的頭腦、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我們只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幫幫他而已。試想,一個十幾歲的大孩子如果鞋帶開了自己還不會系好的話,他會感謝媽媽以前十多年來辛辛苦嗎。

充足的愛

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就是「愛」——慷慨和無條件的愛。我們應盡可能多地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愛他。無論孩子犯了怎樣嚴重的錯誤,媽媽都要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詞語,在批評孩子時最好不要用,例如「你滾開,我再也不願見到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別來見我」。這只能將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聯系隔斷,使我們失去教育引導孩子的機會。

多和孩子在一起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例如扮演一名教師、售票員或足球教練、汽車司機。兩種最好的親子活動是:一起讀書和一起游戲。所以,最好把看電視的時間節約下來,用來與孩子一起讀書和游戲。還有一點,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要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種東西。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使他在今後的人生旅程中,更有可能選擇最適合的發展空間。要是能全家人一起來做一些事情,那就更好了。這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學習的機會,還會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5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范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借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你這么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準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抗議:「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發,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6

注意傾聽

初中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傾聽,用心傾聽孩子的訴求,對於孩子訴說的內容,一定要用心的傾聽,並且最好能夠給出適當且滿意的回應,這樣才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寬容與嚴格相結合

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範例。但是更多的還是要寬容,寬容更多的是對孩子感情、心靈上的寬容,讓孩子有健康的心態在寬松的環境下接受嚴格的教育。

平等交流

家長在於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保持平等的交流,不能居高臨下的命令孩子,如果總是命令孩子一方面可能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可能導致孩子膽小怕事,不敢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偵查舉止會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麼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屬於孩子的隱私。

『貳』 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下面為大家帶來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快來看看吧。

循循善誘,充分說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只有父母用心去學習,才能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下面給大家分享親子溝通的八大技巧,希望能幫助各位父母。

1、關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著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為,以適時給予輔導與協助,這也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並且要重復自己所說的話,直到孩子了解為止。

3、語調有變化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語調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來注意傾聽。

4、內容要具體

說話的內容要具體,而且是說現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

5、語氣要溫柔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使用溫柔、建議的語氣,例如「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一來溝通的氣氛才會好,孩子也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帶微笑

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您面帶微笑注意傾聽,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後可能就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7、能發現優點

父母應該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要知道,獎勵往往比懲罰更有效,而且親子關系也不至於太緊張。

8、會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拓展: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技巧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范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借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你這么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準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抗議:「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發,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叄』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作為家長,很多人卻不懂得如何與孩子交流,無意間總是言語傷害孩子。那麼,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一、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1、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2、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

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3、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

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4、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5、多贊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6、學會相互欣賞

現在的「後90後」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而他們的.父母恰好走進「更年期」,兩者之間頻頻爆發「戰爭」, 專家認為,解決矛盾的方法就是父母與孩子彼此欣賞。

調查發現,很多家長總愛誇別的孩子給自己孩子施壓;也有家長偷看簡訊,引發家庭矛盾;還有家長對孩子生活大包大攬……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專家說,比如孩子剛開始學穿衣、吃飯,如果家長自己來,肯定會節約時間,但卻培養了孩子的惰性,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會比其他獨立的孩子要晚。

家長應該要求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除了學習,還要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只有彼此欣賞,才能彼此尊重,這種新型的親子關系是教育的根本。

二、為什麼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

1、不善於傾聽孩子說話

一些父母與孩子交談時,只注重自己的觀點,而不注意聽孩子怎麼說。因此,父母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聽不到孩子的心裡話,使孩子失去了與父母溝通的願望,才使溝通變得困難。

2、不講究平行對話的藝術

家長與孩子溝通,需要互換角色。在生活中,家長不僅是嚴父,更是良友。有些父母常靠「打」來督促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中聲稱「這是為了你好」,但孩子卻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與善意,溝通常被阻斷,使「愛心」被淹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使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

3、不當顧問硬當裁判

孩子常對父母的規勸表現出逆反心理,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大人管教,而應幫他們出主意、教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孩子將生活學習中的快樂與興奮告訴父母時,往往遇到的是猜疑、訓斥與潑冷水;也有的是婆婆媽媽。於是,孩子乾脆不說或少說。

4、過於急躁而缺乏耐心

有些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上過於急躁,總幻想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能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而缺乏扎實的行動,這就難免在親子關繫上吃「夾生飯」。有些父母高興了,就與孩子泡在一起;而忙了、煩了,就對孩子不聞不問。這種「冷熱病」很不利於與孩子建立鞏固的聯系。

『肆』 家長怎樣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同時,“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時的言語傷害,可以使你冷靜下來,重新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應掌握以下技巧。下面我整理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01
多用贊美之詞和身體語言。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或許你並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這樣想”等,就能讓孩子覺得受到了你們的認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應我家孩子是個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願意去幼兒園也不愛寫作業,前段時間我在摩比思維館給他報了個班,那的老師很會與孩子溝通,孩子經常受到表揚,現在每天吵著去上學一回到家就高高興興寫作業。我看著也很高興。

有時不說話,而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和點頭等,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現良好時。身體接觸表達親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親昵的感情,當孩子稍大一點後便改以冷淡的態度,拒絕孩子的“糾纏”。然而身體接觸可以令孩子切身體會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們的愛意。

語氣應溫和,態度要友善。父母應避免用高昂、尖銳並帶有威嚇的聲音對孩子說話,盡可能以微笑、歡快、平和的語氣說話,顯示出友善和冷靜的態度。多說“我”,少說“你”。父母應盡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不要總說“你應該……”,而應常說“我會很擔心的,如果你……”。這樣孩子就會從保護自己不被指責的狀態下轉而考慮大人的感受,這個時候溝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傾聽孩子說話時,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a.不急於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並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日後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後,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善,不能以恰當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麼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於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葯,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02
“我”式句:這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 句子 。在不攻擊對方的情況下,僅表達說話人的情緒、喜好、需求或結論。例如,家長可以用目光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不喜歡看到玩具弄得哪兒都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收拾好。”然後拉起孩子的手,帶著他一起收拾。雖然前文中我們說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但同時家長自己如何表達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行為將會是乖乖順從還是輕蔑視之。

“你”式句:用“你”開頭的句子,通常帶有攻擊性,使傾聽者馬上進入防禦狀態。例如,朝孩子(在另一個屋子裡)大罵:“你這個邋遢鬼!怎麼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擱在地上!快點出來,否則……”這樣火冒三丈的態度通常換不來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辭更激烈,還有可能起副作用,讓孩子大哭大鬧。這種“你”式句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出來”:鼓勵孩子用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採用踢打、尖叫、扔東西或咬人等方式來發泄。我們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採取這種 方法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姐姐搶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氣吧!”

擁抱:在孩子身後從腋下將其環抱,溫柔地限制他的舉動。這樣的姿勢可以讓你近距離接觸孩子,在他耳邊用話語安撫,以防止過激的踢打、揮拳等行為。
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示範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為。這是作為家長最有說服力的 教育 。還要注意:重要的不僅僅是說了什麼,還有怎麼說;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聽我們說的,孩子可能更樂於效仿我們做的。你就看吧,孩子總會出其不意地讓我們知道,他們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召開家庭會議:可以是計劃好的或臨時決定的家庭會議,目的是消除隔閡或重新建立親子聯系。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探討各種各樣的問題,確認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分配家務,制定時間表或者計劃其他特殊事情。

家庭會議能夠讓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孩子和父母應該攜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規律的家庭會議可以消除積攢的誤解與煩惱。

我們建議大家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處理家中成員的情感、需求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就一個問題發表看法,同時也傾聽他人的問題。大家要將處理意見或評價寫下來,對這些意見先不予置評,等到所有意見都記錄完,再由家長逐條朗讀,之後讓大家討論。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擁有否決權,對於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議可以直接否決。比如孩子說:“讓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們可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比如說:“我們知道妹妹經常把你房間里的東西弄壞,你也很生氣。”然後再加上一句:“可是我們太愛你妹妹了,不能讓她和奶奶住啊,那樣我們會想她的。換一種解決方法吧,你還有什麼建議?”

家庭會議也可以用來制訂一些共享歡樂家庭時光的計劃,比如一次長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開派對。也可以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如何給親友准備生日禮物(比如全家動手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手工大 蛋糕 ),還可以談談怎麼慶祝即將到來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會給整件事情增添許多樂趣。

閱讀全文

與父母應該如何去與小孩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退休金如何領 瀏覽:128
50歲發跡的企業家杯子 瀏覽:509
電力局退休工資高貼吧 瀏覽:605
50歲變姐姐 瀏覽:209
退休人員審批流程 瀏覽:219
老年人活動要注意那些問題 瀏覽:428
美容養生會所能賺多少 瀏覽:267
60歲女人肛門有血不疼 瀏覽:861
貸款到60歲還能繼續還貸嗎 瀏覽:422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退多少 瀏覽:745
集美老年活動中心住宿 瀏覽:390
怎麼照顧90歲的老人 瀏覽:931
釣魚的人不長壽真假 瀏覽:464
長壽草種植視頻 瀏覽:100
青陽縣基本養老金 瀏覽:430
國企下崗職工提前退休政策 瀏覽:157
可憐的老人叫什麼 瀏覽:556
養老金去什麼銀行認證 瀏覽:895
懷孕了老人去世穿孝衣有什麼忌諱 瀏覽:703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重慶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