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你會如何化解矛盾呢
親子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當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化解才能夠解決矛盾,否則矛盾會越來越深,從而影響親子關系,家庭氛圍也會有所影響。
除了傾聽之外,而且要善於表達,有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去表達他們之間的愛,雖然心裡特別的喜歡孩子,但是愛的表達方式不對,喜歡用訓斥說教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在發號施,令可不能會讓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甚至是緊張最後出現沖突,在日常的生活中與孩子相處要用正確的方式,而且要懂得讓孩子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
Ⅱ 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了怎麼處理
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了怎麼處理
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了怎麼處理,親子沖突的產生隨著孩子的長大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面對親子沖突,家長不應直接以自己的思維判斷,進行打罵教育,那麼家長和孩子產生矛盾了怎麼處理呢?
1、傾聽孩子的說法
家長可以傾聽孩子的說法,或者是咨詢孩子的班主任教師,了解事情的整個起因和過程,然後共同的處理這件事情。
如果是孩子與班級的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的惡作劇行為,家長可以要求孩子說出該學生的姓名,並咨詢教師事情是否屬實,確實如此,可要求教師聯系該學生家長給予道歉。
如果事實有偏差,可能是孩子自己錯了,但不敢告訴大人,害怕被責怪,而誤導了家長,可回家耐心教育便可。所以弄清楚整個事情的緣由是最關鍵的事情。
2、家長要保持冷靜
當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同學起了沖突,尤其是看到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很多家長的態度就會變得不那麼冷靜了。
肯定啊,自己在家一直很寶貝孩子,從來沒讓孩子受過這樣的委屈,特別的心疼孩子,於是就失去了理智,不能客觀冷靜的對待,這樣的態度是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
家長千萬要淡定!(如非特殊情況)千萬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現你粗暴的一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會在你的言行舉止中學到你的性格,所以一般正常情況,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開罵或者動手。
3、顧及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記住遇到這樣的場合一定要先平復自己孩子情緒,有些孩子在與同學有了矛盾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對的,覺得自己很委屈,希望家長站在他一邊,為他說話。
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平復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把事情先說出來,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當孩子情緒平復的時候,才可以進行理智的思考。
有的家長會選擇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怪自己的孩子,然後反而去關心對方的小朋友。雖然這樣可能別人會覺得大人很講理,但是孩子內心就會責怪家長,甚至造成心理陰影,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先去顧及別人,成為一個「老好人」。
4、正確教育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
不要讓孩子遇事就忍。見過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得罪人,或者是害怕孩子受更大的傷害就教育孩子「別人打你罵你你就不理他,離他遠點就行了,要忍耐」,這樣的觀念是非常行不通的!
這樣有可能導致孩子以後遇事畏首畏尾,不敢做決斷,永遠在隱忍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不要教孩子使用暴力,但是一定要教會孩子在遇到暴力時如何保護自己,例如最基本的身體保護姿勢,在危險情況下,如何快速逃脫等。
要讓他們明白,施暴的人才是錯誤的,所以在面對他人的錯誤行為時,選擇立即逃脫並不是懦弱的表現。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錯的,還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如果在遭遇他人言語或身體施暴時,不要以暴制暴,但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立即逃脫。而在事後,還要學會用其它方式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
1、一定要打回去
這一類的家長見不得孩子受委屈,他們會告訴孩子「誰欺負你了,媽媽陪你一起找他去」「我要為你討回公道」等等。殊不知這樣說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有恃無恐的心理,他們會變得蠻橫無理,長此以往其他小朋友都不願意跟他一起玩了。
2.冷處理
這一類的家長認為孩子之間都是鬧著玩的,直接無視孩子的需求,等孩子自己恢復。
可是家長的無視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不重要,慢慢會變得不自信,開始自我懷疑,長大以後他們往往也不太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腳。 3.讓孩子從自身找原因
有些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指責自己的孩子,他們會說「沒事沒事,別哭了,再哭讓別人笑話」「大家都是好朋友,你要大度一點」等等類似的話。可是這樣說會讓孩子更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們會認為你不會給他們提供幫助,所以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不會再告訴你了。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都希望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長大,所以在孩子被欺負之後,家長的反應至關重要,面對這種情況,高情商的家長會這樣做。
同事的女兒小米粒上幼兒園中班,這天回家她發現孩子的衣服上寫滿了數字,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同桌搶了她的橡皮,她氣不過就打了同桌,同桌也氣急了拿起圓珠筆在她衣服上寫滿了數字。
小米粒擔心媽媽會責罵她把衣服弄臟了,責怪她動手打人,所以一開始不敢跟媽媽說實話,直到回家之後媽媽再三詢問,她才講出了事情的經過。
看著委屈巴巴的女兒,同事並沒有責怪她,反而安慰她:衣服弄臟了沒有關系,這件事你並沒有做錯,而且你動手打人也是對方有錯在先,所以你你根本不用難過。
同事的做法就是高情商父母對待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的態度,他既沒有激化矛盾,也沒有責怪自己的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先安撫孩子,然後再對他的行為給予肯定。
這樣的做法會給足孩子安全感,在孩子下一次面對同桌的時候會更自信,處理學校一些突發事件的時候也更游刃有餘!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需要家長全程參與的,教育孩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現在校園霸凌盛行,家長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讓孩子提前了解「什麼是校園霸凌」和「遭遇校園霸凌如何處理」。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小時候就被父母用心教育的孩子,而且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潤物細無聲的存在,所以還沒有家庭教育意識的家長,就從給孩子買一套繪本開始吧!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
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
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
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
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
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
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
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
Ⅲ 性格不合的父母總向子女抱怨對方,該如何處理這些負能量的我沒有能力去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
何必為此苦惱呢?他們怎麼做是他們的事情,你不要因此學他們就好了,看到別人的錯誤,觀察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煩惱就不值得了。你又改變不了這些。對不對?何必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Ⅳ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很差怎麼辦
1、父母應該用平等的心態來對待子女,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人格,誰都不喜歡別人來命令自己做事情,孩子也一樣,你覺得你是讓她聽話了,但他對你得態度絕對不會太親近。只有和他們把他們同等的地位來相處,才能親近和諧。
2、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順著他們的思路去想問題,那樣才能和他們產生共鳴。
3、試著和子女們做朋友,尊重他們的想法,以朋友相待,能更好地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讓彼此的關系更加融洽。
4、做父母的也要經常反思自己,不要一味地就覺著自己沒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錯,該反思的時候就得反思,錯了我們就去積極地改正,給子女也做個好榜樣。
5、多多溝通,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你都得去多溝通,多了解,那樣隨時隨刻你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和孩子交交心,才能更貼近。
6、多誇誇孩子,人都喜歡被誇,多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去斥責他,和別的孩子去比較,而去貶低他,那樣會打擊他的自信心,也會讓他/她覺得你不愛他,時間長了還可能和你離心。
7、教育子女的時候也不要太嚴厲,要學會寓教於樂,否則孩子只會怕你,逼得厲害了還有可能反抗得越厲害,從而影響了他的性格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和父母的問題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吵架的夫妻也不在少數,甚至離婚的也比比皆是。
Ⅳ 怎樣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當前,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所謂代溝,即兩代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一些問題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會影響兩代人之間正常的感情溝通.
一、從生理上講:父母比孩子年齡大,所以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我們豐富,做事也比我們謹慎、周密.所以他們有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如果父母
沒有做到這些而使自己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那麼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
二、從思想上講: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麼、要什麼?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長地位,強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從而壓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種想法.認為自己說的話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對的,這就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代溝」.
三、從家庭地位上講:父母是一家之主,他們掌握著經濟大權.作為子女學習的榜樣,而他們又始終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從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為了維護父母的威信和尊嚴,他們不願意接受子女的各種建議,總是喜歡子女唯命是從.父母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
四、從現代教育上講:子女所要接受的教育很多,而家庭教育則是子女接受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在談及家庭教育必然要談到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問題.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形成一個和睦而又溫暖的家庭.如果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產生隔閡,必然會對子女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父母的各種言行和品德對子女都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從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子女的啟蒙老師,從此他們就擔負著培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父母的失職就可能給家庭蒙上一層陰影,造成家庭冷漠不和,以及子女的悲觀、消極思想.
五、從時代發展上講:父母的生活經歷大多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過去的經歷讓他們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他們不想讓子女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們的思想觀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世紀的子女已經形成了與父母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那就不可避免地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而父母又不積極主動與子女進行溝通.我們的思想要與時俱進.而他們恰恰又沒有做到這一點.
父母如何改善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1)密切親子關系.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系.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系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鑒.其新處方是:
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
②除了學業成績外,每個孩子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發揮潛能和拓寬發展的領域.
③由於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因此,不要執拗於一種答案而與孩子發生沖突.
④父母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放下面子,去傾聽各方面的教育經驗.
⑤多採用游戲、音樂、活動的方式培養親子關系.
此外,要密切親子關系,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互信任.為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營造聆聽氣氛.父母要設法讓孩子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讓家裡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談.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
(3)學習平行交談.父母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美國《用心去教養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面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系、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與父母之間什麼話都交談.
(4)只做孩子顧問.由於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是好意見,青少年大都不喜歡聽.因此,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盟友,而不要做經理人.顧問只細心聆聽,協助氛擇,而不插手干預,僅建議改弦更張.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艾利斯說:「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整個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5)有自己的空間.「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們的房間.」《跟孩子說話的技巧》一書的作者艾德莉·費巴說;「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盡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那樣待他們.」
(6)把說的話寫下.有些專家建議,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家庭關系顧問邁克爾·波普金說:「一般人都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話定下來,話的分量也會增加.」
(7)不要無所不問.父母提問過多,很難使孩子講心裡話.麥可·列拉說:「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個時候,孩子可能對父母又愛又恨.對父母、老師和所有對孩子有權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雙重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難接受的.其實,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辯證觀念.哪裡有愛就必有恨;哪裡有羨慕就有嫉妒;哪裡有熱誠也會有敵視;哪裡有成功就有擔憂.所有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雙重感情.父母對孩子所表露的雙重感情就用不著擔憂或內疚.人類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感情是什麼.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麼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以幫助孩子
解他的感情.一個孩子要知道他內在的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感情的反映.通過感情的鏡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的修整和改變的機會.
教養青少年是個不斷要協商的過程,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系,還必須坦率地溝通.父母只有綜合地做好上述各點,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孩子的坦率地溝通.
子女如何改善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提起代溝,我們是否想過,我們自己對父母可曾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呢? 很多時候,我們只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作準則
,批評父母,尤其是他們的興趣和嗜好,我們覺得他們「老土」,其實,我們不感興趣或不接受的東西,並不等於是落伍而無價值的.
當我們對父母有感到什麼不滿的地方,不妨冷靜地分析一下他們為何要這樣做,也許就會感到不那麼厭煩,例如:父母經歷過不少艱難困苦的日子,他們對金錢便會看得比我們重一點.
年青人總愛說父母過份固執,但我們又曾否客觀地聽聽父母的心聲?我們是否也十分固執地堅持己見呢?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必須彼此諒解,互相遷就;名持已見,互不相讓,只會把關系弄得更糟.年青人總希望父母了解自己,但卻沒有坦白而婉轉地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其實要達至父母子女間的溝通,首先大家要以誠懇的態度,講出
自己的心裡話.
我們應該了解到,父母已經是成年人,一切思想習慣都很根深蒂固,思想不易改變過來,年青一代應抱著尊重父的態度,理解父母的言行,吸收父母的經驗,因為父母的人生經驗比我們多,他們或多或少都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父母有時會炫耀一下自己以往的成就,這都是人之常情,父母對我們過份管束,都是由於擔心我們而引起的,一個不關心我們的人,哪會這樣緊張我們的行為呢?
試問問自己,曾否試過臨時與朋友看戲逛街,卻不曉得預先拔電話回家,通知家人不用留飯:
又或在烏雲密布下外出,仍不帶雨傘.自律而負責的人,父母才會對他們有信心,還有,父母常以為向親友說自己子女不長進,是表示謙虛,他們沒想到會傷害子女的自尊心,這些我們都可以向父母坦白內心的感受.
只要我們年青的一代願意改善與父母的溝通,主動表白內心的感受,兩代之間的關系,必然有所改善.
(一)選擇你與父母都高興的時刻與最適宜的場合.
〈二)避免與父母爭辯,抗爭是溝通的毒葯.
〈三)蘇格拉底的秘訣: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教人辯論,不是與對方針鋒相對「爭辯」,是讓對方說「是」開始,從說「是」到「不反對」,最後「同意」,用非爭辯性對話,獲得對方同意.
〈四)從父母需要什麼的觀點來達成自己的心願.
(五)相對付出與行為配合.
(六)溝通不一定一次就可達成,一次不成功,找機會再一坎,多次溝通可以轉變父母的觀念,最後就成功了.
(七)「迂迴」是兩點間快捷方式.「迂迴」是「間接」溝通,有些事,可以藉第三者對父母轉述你的問題,也許是阿姨、舅舅,總之,是一位與你父母關系好、談得來的人,他的轉述,可以加上「勸說」,常常可以打破溝通的僵局.
(八)藉助文字的魔力.有時候當面講不清楚,或者父母無時間聽,你可以寫一封情文並茂的信,以「打動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寫的信或小卡片.,會有思考空間,想想是不是你說的「有理」,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爸媽生日」,寫個祝福小卡片,討父母歡心,對溝通有很大的幫助,這稱為「垂直式單向溝通」.
(九)先「勝」而後求「戰」.
我國大兵聖孫子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意思說,打勝仗的兵,事先訓練精良,知己知彼,末與敵人打仗之前,已經穩操勝算了.溝通也需要「先」下工夫,先與父母把關系處好,做些對欲溝通事項有利的因素,了解父母的喜好,到時候「水到渠成」,諸事OK.
(十)用沸騰的水泡茶.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泡一杯好茶,除了上好茶葉外,一定要用沸騰的水,如果水不開,則茶葉不落,泡不出味道來.所以泡茶時要用「滾開」的水,如果有好幾壺水,絕對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一定無法泡出好茶,「溝通」要應用這一「泡茶」原理,不要用「不開」的水去泡茶.什麼是「沸騰」的水呢?就是「投其所好」,「用他喜好的方式」表達,「用他喜歡聽的話」講,溝通就容易達成.
盡管不乏成功個例,專家依然提醒,不要指望能徹底填平代溝.代際沖突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是社會進步的產物.當然,這需要家長採用恰當方式,與孩子或家長和睦相處,讓家庭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代溝始終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子女們應該努力去填平這條溝,而不要讓父母血汗白白流入溝中而未見其效.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代溝」,相敬如「冰」?是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共同的價值觀.電腦之所以能互用,在於擁有相同的操作系統以及有共同的電腦語言.學校傳播的主要是技能知識,而經典體現的是高尚的人生價值.如果父母與孩子同習共讀四書,有了共同的價值取向,「代溝」將難形其痕.
所以,父母子女的代溝問題,是社會發展遺留下來的問題,我們應該正視代溝對我們的影響.
請採納.
Ⅵ 父母和孩子吵架,怎樣化解矛盾
父母和孩子吵架,不能意氣用事,需要保持冷靜,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要去溝通,合理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相信只要父母和孩子互相都能多一點包容和理解,矛盾很快就能化解,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少一點爭吵,開心的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