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尊稱對方的母親叫什麼
尊稱對方的母親叫令堂和令慈。
古人對別人稱自己長輩時,一般先冠以「家」字,稱父親為家父或家嚴,母親為家母或家慈。稱呼別人的家人則冠以「令」字,如: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別人的母親為令堂,別人的兒子為令郎,別人的女兒為令嬡。這是對別人一種尊稱,相當於「你的」或「您的」。
母親的稱呼
1、高堂
指父母親,是一種敬辭,古人在外人面前稱父母為高堂。
2、萱堂
古代人們對母親的稱呼,萱草又叫忘憂草,一般種植在母親堂前,取祝福母親無憂的意思,因此,母親又稱萱堂。
3、慈親
特指母親的稱謂。
4、媽媽
即母親,是母親的口語。
5、娘
對母親的一種簡單且親切稱呼,較為口語化。
6、娘娘
母親的一種稱呼。
7、娘親
母親的一種稱呼,感覺比較親貼。
Ⅱ 古代對方的父母怎麼說
尊稱及謙稱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令愛(媛):敬辭,稱對方的女兒
令郎:敬辭,稱對方的兒兒子
令親:敬辭,稱對方的親戚
令堂:敬辭,稱對方的母親
令尊:敬辭,稱對方的父親
伉麗:(書)夫妻,如伉麗之情
內眷:指女眷
內人: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
賞臉:客套話,用於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
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
舍親:自己的親戚。
台端:敬辭,舊時稱對方,(多用於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
台甫:敬辭,舊時用於問人的表字
台駕:敬辭,舊稱對方
台鑒:舊時書信套語,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後,表示請對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話,依賴別人的富氣使自己幸運。
外舅:(書)岳父。
謙辭
謙辭,是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
「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於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於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於自稱的謙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拙」字一族。用於對別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字一族。用於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鄙」字一族。用於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另外還有寒舍:謙稱自己的家;犬子:稱自己的兒子;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
Ⅲ 朋友的父母怎麼稱呼
朋友的父親一般稱呼為叔叔,如果朋友比自己大,也可以喊伯父。朋友的母親則是阿姨,如果朋友比自己大,也可以喊伯母。
朋友之間年齡相差都不大,稱呼叔叔既親切又不會把人喊老。古時候會將朋友的父親稱呼為令尊、尊君,這表示一種敬辭,對對方父親的尊敬。
古人對別人稱自己長輩時,一般先冠以「家」字,稱父親為家父或家嚴,母親為家母或家慈。稱呼別人的家人則冠以「令」字,如: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別人的母親為令堂,別人的兒子為令郎,別人的女兒為令嬡。對自己的兒子,一般謙稱犬子。
姻親長輩尊稱
1、內甥孫稱姨祖父(姨姥爺、姨奶爺)(2位祖母的姊妹夫)
口稱當面稱呼為「姨姥爺」、「姨奶爺」、「姨姥爹」、「姨奶爹」、「姨祖」等。書面或對外人稱「姨祖父」。
2、內侄孫稱姑祖父(姑姥爺、姑奶爺)(2位祖父的姊妹夫)
口稱當面稱呼為「姑姥爺」、「姑奶爺」、「姑姥爹」、「姑奶爹」、「姑祖」等。書面或對外人稱「姑祖父」。
3、外侄孫稱叔伯祖母(叔姥姥、叔奶奶)(2位祖父的兄弟婦)
口稱當面稱呼為「叔姥姥」、「叔奶奶」、「叔姥娘」、「叔奶娘」、「叔祖」等。書面或對外人稱「叔祖母/伯祖母」。
4、外甥孫稱舅祖母(舅姥姥、舅奶奶)(2位祖母的兄弟婦)
口稱當面稱呼為「舅姥姥」、「舅奶奶」、「舅姥娘」、「舅奶娘」、「舅祖」等。書面或對外人稱「舅祖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家屬稱謂
Ⅳ 對方的父母怎麼稱呼
問題一:古代對對方母親的尊稱有哪些 10分 令尊是指對方的父親,尊稱。
令堂是指對方的母親,尊稱。
令荊是指對方的妻子,尊稱。稱自己夫人時用「拙荊」,是謙稱。
令愛是指對方的女兒,與「令璦」通用。
令郎是指對方的兒子。稱自己的兒子時用「犬子」,是謙稱。
令親是指對方的親戚,敬辭。
問題二:怎麼稱呼別人,例如稱呼母親為令堂 別人父親:令尊
丈夫:跟自己叫差不多,叫良人、老爺、姑爺等。
夫人:尊夫人
兄弟姐妹:令姐、令兄、令弟、令妹
兒子:令郎
女兒:令愛
問題三:除了令堂,對對方母親的尊稱是? 令堂、太君、家慈、阿姨、伯母、丈母娘、岳母。
問題四:對方父親的尊稱是什麼? 稱自己父親--家父、老父、家嚴、先考
尊稱別人父親--尊父、令父、令尊、尊翁、尊公、尊甫、尊君、乃尊、尊大人
問題五:父母的稱謂 親屬稱謂
中國古代親屬稱謂家譜總覽
古代將凡血緣相近的同姓本族和異性外族都稱作親屬。具體稱謂如下:
祖 (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從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孫子之子。 曾孫 孫之子。 玄孫 曾孫之子。
來孫 玄孫之子。(下五世指從本位起,下主立孫)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者碧 父之弟。
世母(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嬸) 叔父之妻。
姑(姑母) 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從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從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從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從兄弟。
從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從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婦弟之婦。
從子(侄)兄弟之子。 從女(侄女)兄弟之女。
從孫兄弟之孫。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從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從母兄弟、從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橋渣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稱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 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婦夫之弟婦。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婦與嫂的簡稱。
婭、連襟(襟兄、襟弟)、兩喬敏嫌悄兩婿互稱。
古今親屬稱謂雜談
如何稱呼自己的親屬,在稱呼自家的親屬時,我們常會聽到或見到「家、舍、亡、先、犬、小」這幾個字。
家 是用來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長的活著的親人,含有謙恭平常之意。如稱己父為家父、家嚴,稱母為家母、家慈,稱丈人為家岳,祖父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來謙稱比自己卑幼的親屬,如舍弟、舍妹、舍侄、舍親,但不說舍兒、舍女。
先 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如對已離世的父親稱先父、先人、先嚴、先考,對母尊稱先母、先妣、先慈,對祖父稱先祖,等等。
亡 用於對已死卑幼者的稱呼,如亡妹、亡兒。對已故的丈夫、妻子、摯友,也可稱亡夫、亡妻、亡友。
犬 舊時謙稱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對人常用來稱己一方的謙詞,如自稱自己兒女為小兒、小女等。
六親 六親即六種親屬。對六親的說法,歷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一說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婭。二說指父子、兄弟、夫婦。三說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說指父母、兄弟、以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說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現代比較通行的說法,現代漢語中六親也泛指親屬。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古今妻子稱謂 我們現在稱男人的配偶為妻子......>>
問題六:如何稱呼對方父母? XX(你女友的名字)爸爸
XX(你女友的名字)媽媽
問題七:如何尊稱對方父親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罰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問題八:古代對對方父母的尊稱 令尊、令堂
問題九:去朋友家裡,怎麼稱呼對方的父母親啊? 其實在大陸,一般都是比較習慣叫叔叔阿姨,
因為既然是你的朋友,一般都是和你一個輩分的,我們習慣於叫同輩人的父母為叔叔阿姨,朋友的父母也比較能接受,而且我們稱為伯父伯母的,那都是比自己的父母年齡大的,才這樣稱呼,但是作為我們來說,自己的父母應該和朋友的父母是一個輩分的,所以可以稱為叔叔阿姨,就像你說的叮樣,會顯的對方年輕哦:)
問題十:如何尊稱對方父親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罰
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親:尊稱別人的親人
Ⅳ 古代晚輩對長輩如何稱呼
1、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2、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3、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4、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5、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6、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老師稱:恩師、夫子。
其他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4、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
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5、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6、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後,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
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
7、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8、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9、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Ⅵ 古代對於別人父親的尊稱有什麼
令尊、尊公、尊大人。
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聖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對一般人,則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閣下、長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於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
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6)別人父母的稱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六種尊稱
既有「貶己」的謙辭,那麼相應地也就有「尊人」的敬辭。本文選取幾個最常用、最為人所熟知同時也最有趣的敬辭介紹給讀者朋友。單字的有令、尊、賢,單字以上的有足下、閣下、兄台。
先說「令」。
「令」作為最常用的敬辭,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比如敬稱對方的父母為令尊、令堂,更有甚者還在後面加上「大人」二字,令尊大人、令堂大人,極盡尊敬的態度;比如敬稱對方的兄長為令兄,敬稱對方的弟弟為令弟,敬稱對方的妹妹為令妹;又如敬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敬稱對方的女兒為令愛(也寫作「令嬡」)。
「令」當作敬辭,即由美、善引申而來,用於贊美與對方有關的人。同時,「令」的下部那個跪著的人也向我們提示著尊敬的含義。跪而聽命,理所當然地表示尊敬。
再說「尊」。
《禮記·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後可以為民父母矣。」這是中國文化中關於「嚴父慈母」的最早表述方式。《廣韻》則解釋說:「尊,重也,高也,貴也,敬也,君父之稱也。」可見,「尊」很早就用作敬辭,「父之尊」或「君父之稱」,是對國君或者長輩的敬稱。
「尊」當作敬辭,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比如敬稱對方的父親為尊上、令尊、尊大人,敬稱對方的母親為尊堂,敬稱長輩為尊長,敬稱同輩為尊兄,恭敬地詢問對方的姓名要問「尊姓大名」。
再說「賢」。
《顏氏家訓·風操》篇中記載的江南風俗:「凡與人言,稱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長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則加『賢』字,尊卑之差也。」
「賢」當作敬辭,比如賢弟、賢侄、賢甥、賢妻等等,比如敬稱夫妻為賢伉儷,用以敬稱別人,毫無疑問是贊美他人的美好品德。
正如段玉裁所說:「人稱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賢」當作敬稱即由此而來,意為恭維別人多才多能,品德美好。
再說「足下」。
「足下」是一個敬辭,下對上或者同輩之間都可以尊稱對方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人們會覺得這個敬稱很奇怪:既然是尊敬的稱呼,怎麼能把對方稱為腳下呢?原來,這個稱謂的由來還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呢。
晉人嵇含所編撰的《南方草木狀》中引述了一條西漢幽默大師東方朔在《瑣語》中的記事:「木履起於晉文公時。介之推逃祿自隱,抱樹而死。公撫木哀嘆,遂以為履。每懷從亡之功,輒俯視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亦自此始也。」
不過,在為《史記·秦始皇本紀》所作的集解中,南朝宋的學者裴駰引述蔡邕的解釋說:「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閣下、足下、侍者、執事,皆謙類。」如此說來,「足下」之稱,意味著不敢直視對方,猶如說:我只敢盯著您的腳下說話。
再說「閣下」。
在一些隆重的場合或者問候的書信中,常常尊稱對方為「閣下」。不知道這個詞的來歷的人,甚至常常誤以為這個詞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因為在很多歐美影視劇或者兩國的外交場合,這個稱謂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比如「總統閣下」、「大使閣下」之類的稱呼。
殊不知這是最正宗的中國古代的禮貌用語,而且更加鮮為人知的是,這還是一個誤用了兩千多年的稱謂!
段玉裁說:「凡上書於達官曰『閤下』,猶言執事也。今人乃偽為『閣下』。」趙璘則感嘆「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閤下』」乃「浮薄相戲」、「名分大壞」,殊不知連「閤下」一詞都誤為「閣下」了!
今天所有與做官有關的片語,比如「入閣」、「內閣」、「組閣」等等,其實都是錯誤的。雖然早已約定俗成,但是因為將「閤」誤為「閣」,以至於人們再也不明白「閤」和「閣」的本義了,甚至有的辭典望文生義,把「閣下」的尊稱解釋為「我在您的閣樓之下」,真是令人浩嘆!
最後說「兄台」。
朋輩之間相互敬稱「兄台」,這個敬辭至今還在使用,更多的是用在書面語或書信之中。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個敬辭到底是怎麼來的,甚至還有人解釋為「兄在台上我在台下」,因此用來表示敬意。這種解釋非常可笑,原因在於不懂得「台」字的特殊含義。
什麼叫「三台」?《晉書·天文志》載:「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原來,「三台」是星名,地上的「三公」就是比照著天上的三台星而設置的。
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是僅次於皇帝的最高官員。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見天子時,面向槐樹而立,因此也稱三公為「三槐」。「三台」、「三槐」合稱「台槐」,代指宰輔之位。
此外,「台鑒」是請對方審察、裁奪的敬語;「台照」也是請對方鑒察的敬語;「台啟」是寫在信封上的敬辭,敬請啟封的意思;「台安」表示對收信人的問候;「台諱」是詢問對方名字的敬辭;「台甫」則是詢問對方表字的敬辭;「台候」用於問候對方的寒暖起居……
這才是「兄台」之「台」作為敬辭的真正來歷。
Ⅶ 古代人對別人的父母怎麼稱呼
1、父母的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敏盯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2、兄弟姐妹的稱呼: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稿純。
3、夫妻的稱呼: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4、同輩的稱呼: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5、對別人父母的稱呼: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稱人兄妹稱:橋敬和令兄、令妹。
6、對別人女兒的稱呼:
稱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對別人家庭的稱呼: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7)別人父母的稱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社會對他人的代稱,一般包括對家人、親屬、朋友的稱謂以及其他稱謂。對親屬的稱呼,尊稱自己的父母為「家嚴」、「慈母」、「堂上」、「膝下」等。
若是姻親關系則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誼關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關系的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
對家人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稱妻子為「荊人」、「賤荊」、「拙荊」、「糟糠」、「中饋」、「大嫂」、「大姐」等。
對別人的晚輩稱「令郎」、「令嗣」、「令愛」、「令婿」等,對自己的晚輩稱「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婦」、「東床」等。對朋友的稱呼,一般的互稱則加一個「仁」字,如「仁兄」。
根據具體的關系不同,又劃分為同學、同事等。同學之間的稱謂為「同窗」、「同科」、「窗友」、「硯友」等,同事之間的稱謂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