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一名小學生,孝敬父母可以有哪些表現
1、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2、在家裡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3、體諒父母,不和其他同學攀比。
4、在家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
5、到同學或者朋友家玩要事前和父母說一下,並徵得父母的許可。
6、上學放學的路上遵守交通規則。
7、有時間幫助父母洗洗腳、捶捶背。
㈡ 子女不尊重父母的現象為何越來越普遍
經常看到或聽到身邊的許多子女與父母吵架的現象,而且有些父母老了之後子女不管的現象那也是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出現子女打罵父母的現象,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子女不尊重父母的表現。中國講究孝道那是傳統,在過去,子女不敢頂嘴父母,子女孝敬、贍養父母即子女尊重父母那是天經地義之事,而現在,子女不但與父母吵架那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且子女養老那也越來越成為一種傳說,可以說子女不尊重父母那是越來越普遍。
為什麼子女不尊重父母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當然與子女的個人修養、品德、尤其是經濟能力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子女的修養、品德、經濟能力等方面其實都與父母自己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從丁丁所理解的角度來看,至少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時代與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現在早已不是三綱五常的年代,父母絕對權威的規矩那早已打破,更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父母掌握的一些知識或技能越來越容易被子女超越,特別是現在的就業、賺錢、生存方式多樣化,子女對父母的絕對盲從已不可能再現,子女與父母之間更多的是相互探討,並且最終是事實為依據。所以,父母在子女心中的神秘性、威嚴感早已不存在,尊重父母不再以盲從成為最好的表現方式,更多的只是體現子女對父母的一種生養的感恩。
二是許多父母自己的做人方式讓子女越來越反感。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也是第一位老師,但是,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如父母一般都會教育子女要注意安全,但自己過馬路時根本不注意紅綠燈,這讓正在長大的子女很疑惑甚至反感;如父母也會教育子女講文明,可自己一開口就爆粗口;如父母一般會教育子女要講究公平,但經常在子女面前表現出有便宜就占;如父母會要求子女有愛心,但自己卻從來不表現出愛心。另外,父母為了子女在學校受到老師的重視,逢年過節等日子會給老師包紅包,這很容易誤導孩子,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這也應該是中國腐敗產生的最重要根源。還有的父母有各種不良習慣,如打牌賭博、抽煙酗酒,有的甚至包養小三、做別人的情婦等,讓自己的孩子很早就沾上了各種不良習氣等等,父母的這些生活細節很容易給正在成長的子女帶來各種壞的影響,一旦子女在未來因此而出現問題,最經常的感嘆是父母當年沒有教育好我,或者說父母當年這樣做把我害了,其實,也不是父母沒有教,而是許多父母口是心非,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讓子女對父母的言行越來越感到困惑,也就不可能從內心去尊重自己的父母。
三是父母對子女的溺愛讓子女根本不知父母為何要尊重。在少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年代,父母將所有的愛都傾注給了孩子,生怕孩子受到各種委屈,孩子有什麼要求,總是想方設法去滿足,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自己拿來驅使的,父母就是來實現自己願望的,這樣,父母必須達到子女提出的各種要求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正是父母從小對子女的各種溺愛,沒有想到自己終有一天不可能滿足子女的要求,也沒有想到自己將來也需要子女的關懷。所以,在許多孩子看來,父母對他們好是正常,他們對父母好就不是正常了,正如子女的孩子,他們認為父母帶甚至由父母撫養那都是義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還有,子女購房子,買車子,那都應該是父母的義務,否則,就牢騷滿腹,甚至以不養他們老來威脅,有的甚至打罵自己的父母沒有本事,要趕父母出家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即使如此,有的父母為了子女掏空所有積蓄之後,同樣有被子女趕出家門的現象,特別是當自己有需要如生病要錢醫治的時候,子女往往拒絕出錢治療,這些現象,許多都是父母自己溺愛的結果,讓子女不知道自己也有應盡的義務,正如父母當年撫養他們一樣。
四是有些父母確實比較自私,不讓子女學到更多的生存本領。養兒防老,那是中國的傳統,而且即使在中國的法律中,子女養老那是也法定的義務。所以,一些父母生兒育女,不是想到自己有責任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學到更多的生存本領,而是只想孩子更早去賺錢,補貼家用,這方面丁丁深有體會,當年,與丁丁同齡的許多孩子很早就失學了,他們會外出打工掙錢,而我的父母堅持讓我們幾姊妹讀書,最終我們都改變了命運,我們的父母雖然當年比較辛苦,但他們的晚年比那些要子女很早就去打工的父母要幸福,因為我們不但懂得感恩,而且有能力感恩。這種現象在現在依然比較普遍,尤其在農村,如丁丁一親戚,孩子才不到15歲,因為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其父母就准備讓他去打工,丁丁多次勸他們要讓孩子多讀點書,他們一句話沒錢供他讀書,再說,現在讀書又沒有什麼作用了,丁丁反復給他們講道理,舉事例,他們同樣以身邊的尤其是過去的事例來反駁,還說自己當年父母同樣沒有讓他們讀多少書,那也不活到現在了嗎?丁丁問他們現在尊重、孝順父母了嗎?他們最後煩了說「我沒有錢供他讀書,你可不可以出錢供他讀書,這我不反對。」這樣的父母,其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後,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嗎?會有能力尊重自己的父母嗎?因為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同樣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如果自己的生存都有困難,那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就只能是空談。
五是有些父母很會享受,只提子女義務,不提自己也有責任。在現實中,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父母做得確實有些欠缺,當子女結婚之後,他們就認為自己該享受了,子女就應該孝敬他們了,而這個時候自己才50歲左右,既沒有疾病,而且也能夠工作,可他們只談子女的義務,向子女提各種條件,從不替子女想想,子女現在剛成家,有各種困難,但有些父母就是不管,天天嚷著他們生了他(她),養了他(她),現在,他們已經完成義務了,該是子女回報養他們的時候了。這樣只會享受的父母雖然在現實中比較少,但不代表沒有,而且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現象同樣存在,但這樣的父母能夠得到子女的尊重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的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既有子女的責任,同樣有父母的責任,尤其是有些父母要懂得與時俱進,時代不同了,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特別是父母在撫養子女時,同樣要盡自己的責任,要身體力行,不但要讓子女養成良好的品德,更要讓子女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領,讓子女成年之後能夠在更高的平台上獲得更多的收入,這樣才能讓子女有能力有條件來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天下沒有子女不願意孝順和尊重父母,但孝順和尊重父母同樣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所以,孝順和尊重父母,首先是經濟,其次是品德,而這兩方面,都與父母自己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子女不尊重父母往往父母自己造成的。
㈢ 尊敬父母的禮儀有哪些
道德把敬重父母列入規范,法律把贍養父母定為准繩,輿論將虐待父母作為譴責對象。那麼,尊重父母應講究哪些禮儀呢?以下幾點是必須遵循的:
1.孝敬父母
首先要尊敬孝順。每一個人都是父母從小拉扯大的,都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兒女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贍養,還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如逢年過節,在向同學、親友祝福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生日,以及父親節、母親節之際,應送上一件有意義的小禮物,獻上深切的祝福,讓父母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品味到人生的天倫之樂。
2.關心父母
父母養育子女,並不是為了將來子女如何報答自己。但是,和其他人一樣,父母也需要關心,尤其需要子女的關心。誰都有衰老的一天,誰都有需要子女關心的日子。人一輩子有兩件大事:生兒育女,養老送終。這是社會的規律,誰都不應該迴避。
關心體貼父母,尤其要留心老人的健康狀況,這是對父母最大的關心。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煩,越是身體不好的人,越需要子女的關心。對有病的父母,一定要悉心照料他們的衣食起居,隨時噓寒問暖,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成年的子女,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還要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為父母分憂,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享受一下清閑。
3.體諒父母
父母為了事業和家庭,為了子女而辛勤地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逐漸衰老,可能就沒有過多精力關注自身的穿著修飾,或許還會產生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作為晚輩,要設身處地地替他們考慮,充分理解和體諒父母,時時注意關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
另外,不要干涉父母的私事。父母有自己的社會、人情、利益開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子女應為父母的幸福著想,支持理解他們。
禮儀精髓:
管好衣食住行就是真正的孝敬了嗎?當然不是,管好衣食住行只是孝敬父母的一個方面。另外,最更要的是關心父母的內心世界,讓老人快樂順心地生活。這是一個子女對父母最重要的禮儀。
㈣ 中國傳統禮儀是怎樣尊重父母的
每一位子女,都應該從點滴做起,孝敬父母:
1.主動關心、問候父母。
在家裡,子女要向父母勤問候、主動問候,表達對長輩的尊重、關心和體貼。早上要向父母問好,晚上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或下班也要問候。父母工作勞累之餘,如果能得到你一個充滿愛心、關懷的問候,那麼,他們的疲憊、煩惱,甚至病痛,都會在春風一般的親情關懷中頓時消失。當父母生病的時候,在端茶送水的同時,應時時加以勸慰、問候。過新年或每逢母親節、父親節時,要向父母及時問候和祝福。
2.聽從父母的教誨。
孝和順總是相聯系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孝敬父母,就應該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誨,不應隨便頂撞父母,有不同想法可以和父母商量,但要講道理。
3.關心父母的健康。
當父母勞累時,子女應及時關心父母,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子女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應主動照看,煎葯、喂葯、問寒、問暖,多說寬慰話和陪同就醫。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禮儀
父母生病後都有求助心理,特別渴望子女親人能為自己提供種種方便,從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滿足。父母得到子女的照顧、體貼後,看到子女被自己所拖累,內心深處又會感到不安和痛苦,存有矛盾心理。因此,在此時我們更應主動關心、體貼父母的病痛,在講話的態度、語調、方式上都要比平時更為親切和藹,盡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當父母因病痛而情緒不佳時,要格外小心謹慎,切不要為了父母的某些不恰當的話或舉動就與他們起爭執,要理解病人的煩躁心情,要忍讓。「久病床前無孝子」,當父母需要長期照顧時,更須事事處處表現出耐心,用自己的行動消除父母的顧慮。
4.理解父母。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老人因為年紀大,說話比較啰嗦,有些事情翻來覆去要說好幾遍,我們應該充分理解這種生理現象,而不該表示厭煩,嫌老人啰嗦,也不能粗暴地打斷老人的絮絮叨叨,更不能對他們的嘮叨不理不睬,否則就會令他們感到傷心。
5.分擔父母的憂慮。
孝心是前進的動力。孝敬父母,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父母的艱辛,盡可能少讓他們為自己操心,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同時,在父母生病期間,要自己照顧好自己,離家外出時應及時向父母匯報情況,注意安全。有孝心的孩子,應該做到: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
6.參與家務勞動。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為他們做的事太多
㈤ 子女要如何尊重父母,父母又要怎樣理解子女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作為子女除了有贍養父母的責任以外,對父母更應講究禮數,否則將被視為不孝的行為,會被社會所唾棄。
(1)給予精神慰藉。每個人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在父母晚年的時候,做兒女的不僅要在物質上提供贍養,還要有精神上給予安慰。所以,要經常對父母噓寒問暖,空閑時不妨多陪他們聊聊天。即使是不在父母身邊,也應該常回家看看,或是給父母打電話。另外,在父母眼裡,子女永遠都是小孩。因此,即使父母再嘮叨,也絕不可以嫌棄他們。
(2)不幹涉父母。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為人父母也不例外,他們也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開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做子女的切忌干涉,尤其是喪偶父母再婚時,子女更應支持理解,不能粗暴干涉。
(3)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適合父母在一起居住,或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時候,應盡可能地幫父母多做一些家務活,多和他們說說心裡話;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在非特殊的情況下,要為他們准備一點小禮物,再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頓飯。這些事情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對於年老的父母來說,這卻是最珍貴的東西。
(4)在父母身體不適的時候,除了端葯送水,還要加以勸慰和問候。如:「爸爸,好點了嗎?好好休息,很快就會好的。」「媽媽,你想吃點什麼?您放心歇著,家務活我會乾的。」這將是你給他們最好的葯。
㈥ 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禮儀有哪些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是人類的天性。家庭之所以得以穩定,這兩代人之間的血緣關系是極其重要的因素。歷史上一般把這兩代人之間的禮儀稱為「父子之禮」。父子之禮又可分成兩層。子女對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對子女,則是「慈嚴」「教」這些內容。這兩層之中,歷來更強調的是「孝」。
先說「孝」。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長大之後要報答父母的恩惠,對父母尊重並且在父母年邁時擔負起贍養父母的責任來,這就是「孝」。顯然,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面傳統家禮所強調的「孝」,也有許多過頭的地方。我們知道,歷來在」孝」的後面一般總還要連著一個「順」字的。何謂「順」?《論語,為政)雲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學而》雲:「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也就是說,要一切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辦而不管這些意願是對是錯;甚至父親死了三年,做兒子的也還不可違背父親的意願。父親犯了罪,兒子要替他隱瞞。這就是「順」。用今天的觀念去評判,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傳統家禮對做子女的行為有種種約束,大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尊重父母,順從父母。傳統家庭有家長,一般由父親或祖父擔任。家長在,家中小輩凡事均不可擅自作主,一概要請示家長。小輩還不可有私有財產,不可私設小灶等等。不過這一條後世也多有突破,比如在近代的江南農村,小輩不可有私有的房產、田產,但可以有私房錢。一些大家庭,雖然同住一個大宅,卻各房分灶;村 中一些公共事務,不以家宅為戶,而以灶為戶,稱為「灶戶」。這正是大家庭向小家變遷的一種過渡形式。家中卧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輩不可僭越。座位,同樣有尊卑高下之分。
走路,小輩不可擋道,要自覺靠邊、落後。小輩出門要稟告,回家也要稟告。父母吩附辦的事要用心記下,不時檢查是否辦妥。辦不了的要婉言解釋,一般情況下即使父母的吩咐有所不妥,也得曲從,一概照辦。父母有過錯,小輩不可指責,要勸說也得低聲下氣。反過來,父母發怒要打罵子女,那是家常便飯,做小輩的自然不可頂撞。有個民間故事說,舜小時候,他的後娘常打他,他從不喊痛,也不哭。有一次,舜卻哭了。後娘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娘平常打我都很痛,今天打上去一點也不痛。我哭娘年紀大了,打不動了,都是兒子不孝之故。」所以傳統社會里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父母有過錯,子女要幫著隱瞞,更不可在外人面前非議父母。
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歷來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規。不是自由戀愛,而是父母包辦。父母喜歡的子女就得喜歡,父母不喜歡的子女就得不喜歡。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劉氏的悲劇,南宋大詩人陸游和他的妻子唐豌的悲劇,都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夫妻相愛,就是因為父母不喜歡這個媳婦,才把他們拆散了。這樣的例子在傳統社會里是舉不勝舉的。
昏定晨省,也是一種重要的傳統家禮。天剛亮,小輩要先起床,穿戴整齊,到父母卧室去問安。有時還得為父母按摩搔癢,並幫助老人起床,侍候他們洗、飲食然後才可以退下來自己吃早飯。傍晚,又要為父母安頓好床鋪。
父母生了病,又有侍疾之禮。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間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彈琴唱歌,更不可放聲大笑,一舉一動都得有憂心仲的樣子。子女要把別的事都暫時擱在一邊,自己一直陪在父母病榻邊上,為之請醫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帶,親嘗湯葯盡可能滿足病人的要求。「二十四孝」中就說到了許多這樣的故事,諸如王樣卧冰「孟宗哭竹都是說孝子為了給病中的父母弄吃的,而居然感動上,出現了奇跡,發展到後來,亞有孝子為了給父母治病面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來給父母當葯吃的,就更加有些荒唐了。
父仇子報,是傳統家禮中的特殊內容。《禮記·曲禮上》雲:「父之仇,弗與共載天、」通常所說的不共藏天之仇,起初指的就是殺父之仇。春秋戰國時候,子報父 仇的事例特別多。著名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晉國權臣屠岸賈殘殺趙盾全家,還要斬草除根,四處搜捕孤兒趙武。趙家門客程要和公孫杵日冒死定計救出趙武,撫養成人。後來由趙武報了這殺父之仇。又如,伍子胥的父親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背逃到吳國,帶兵伐楚,佔領了楚國都城。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背還要挖開墳墓,鞭屍三百,這又是一個子報父仇的故事。歷代統治者為了提倡拳道,在法律上也開了口子,認為孝子殺死了殺父的仇人,應該表揚而可以不定罪,這就更加助長了這種風氣。傳統社會里宗族之間的械鬥,也常是與此有關的冤冤相報,世代不絕,又成為一種弊端。此外,禮書上對父子之道還有許多繁綢的要求,比如說:父母在,為子的不可遠游,外出不可登高,不可臨淵,不可走小路,乘小舟,不能在暗處辦事,更不能為朋友賣命。之所以有這些要求,據說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一則,子女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不可輕易受傷,受傷了就對不起父母;二則,如果做了醜事,會給父母丟臉;三則,自己有了三長兩短,今後誰來侍候父母?古代,父母把家族香火的延續寄託在兒子身上,做兒子如果不生男孩,就等於絕了種,斷了根。所以不生男孩就是最大的不孝,比損毀自己的身體還要嚴重,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孫綽也說:「三千之責,莫大無後。總面言之,那時候的孝道一切都是為父母這一方考慮的。發展到極端,父母殺死了子女,居然也不算犯法;而如果子女殺死父母,那當然是大逆不道,非但要判以極刑,社會論也是會大加撻伐的。父母恩深,兒女情長。正確處理與父母的關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處理欠當,就有可能留下終生的遺憾與父母相處,有一些基本禮儀是必須遵循的
㈦ 子女對父母都有哪些義務
法律分析: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包括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六十九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㈧ 我們應該怎樣尊重父母呢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最真摯,與最內無私!為了養育兒女,付出了畢容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綿綿春雨,滋潤著我們的一生。孝順父母從以下幾個細節做起:對父母有禮貌,進門打招呼。父母為你做了事,說聲謝謝;你若做錯事,應道對不起。父母如果在職,體諒他們的辛苦,自己多獨立,好好學習、生活,不讓父母太操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太勞累。父母順心、喜愛的事,多做些,多遂他們的意。如果偶爾控制不住,對父母發了脾氣,過後一定向父母鄭重地道歉!尊重父母,不僅是傳統、禮儀等方面的尊敬,也要接受父母的處事方法。如有涉及自己的事,父母提出看法或異議,應委婉解釋,有商有量,爭取達成共識。單方面的「孝順」,一方面委屈自己,可能還會產生偏激情緒,不利親情的發展。尊重自己,也是尊重父母的一種表現。孝敬父母,不但要好好承擔贍養義務,而且要親力親為,滿足父母在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料,耐心聆聽。多抽點時間和他們一起,共享天倫。孝順父母,我們獲得精神的富足與情感的升華!
㈨ 如何尊重父母
父母親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尊重的一門學問,不論你有多大的理由,多大的借口,都不能讓父母親為你傷心為你流淚,這是我們作為兒子女兒必須做到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做到以下事項,才對的起你的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