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角色行為包括哪些

父母的角色行為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21 05:24:48

1. 關於家長的行為

其實在中國,有一部分家長都會這樣。我們家就有點喜歡讓我干這干那,我姐姐就得他們養著,讓人感覺我不是親生的,從記事起到現在,我在飯桌上從不敢點我喜歡吃的;在超市從不敢拿自己喜歡吃的,因為會被說,會說:你個小孩,沒大沒小的,爸爸媽媽在這,你也得問問我們吧。而我姐姐確是拿啥都行。。。

總之我現在就是又叛逆又老實(慫),父母的這種行為讓我感覺是不平的,但是我又無法反抗,只能在潛意識里勸自己,那是父母,父母就這樣。

我才十六,我現在就開始害怕談戀愛,害怕結婚,我知道這對我而言有點早,可是我害怕我的孩子也會和我一樣。

父母的這種行為,一定要從一開始就要和你的父母 say no!這樣才不會讓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就算另一個的確比好)

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所以一定要從一開始(切記,在尊重你父母的前提下)制止住這種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換來你的平等成長。
每個人的個性養成和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是特別相關的,等長大以後想改變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經歷很多事,這還得是足夠努力,有的人一生也走不出陰影。所以,在小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就要盡量避免那些給孩子未來造成影響的行為,這樣才是稱職的父母啊。

我沒有責備我父母的意思,但是小時候的生長環境也確實塑造了我,有優點,也包括一些個性缺陷,在我成年之後拚命想要改變的東西。

重男輕女,被關注少,少愛。我家是少數民族,姐弟三個孩子,然後我就養成了「老二」的個性,愛討好別人。哎! 總覺著要對別人好才能換來友誼。長大以後,才發覺是嚴重個性缺陷,沒有自己和太有自己並存的矛盾體,不自信,自卑,敏感,總覺著少愛,然後就拚命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愛。這個會導致讓自己敏感的要命,別人和你相處也覺著累。一般小時候缺愛的孩子大了之後就缺乏愛人的能力,或者說不知道該怎樣去愛。

我父母不好客,同學來我家都有點畏懼,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就特別羨慕那些走到哪裡都能和別人打成一片快速融入集體的人。所以,我總是鼓勵女兒邀請同學到家裡玩,並認真准備盛情接待。

在我小時候,上學的目的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在升學的主線下,要掃清一切障礙!我自小就喜歡畫畫,也被認為有天賦,可惜沒有被父母重視,僅僅是畫了一幅好畫被誇獎幾句。他們說,畫畫能當飯吃嗎?如果不能成名都養不活自己,然後按照父母的意思學了理工。所以,現在我是不會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和鼓勵她!

其實我的個性缺陷挺多的,你們現在看到自信的我,那是成年之後獲得成就感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我小時候很缺乏自信,除了少愛之外,也是因為被贊揚和肯定的少。那時候的父母能為我們解決溫飽就不錯,哪有心思琢磨教育心理學啊,不知道贊揚和肯定對孩子的激勵遠遠多過批評教育。好在我會自我修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校功課上得到了認可,但外界的真不如父母給的。

家裡孩子多,爸媽管不過來,為了省事,肯定不會鼓勵孩子去嘗試新奇、可能有「破壞」或「危險」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成為了一個循規蹈矩、缺乏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弱的乖乖女。好在我家先生在這方面還算不錯,一般淘氣的事都是他倆一起干。
關於零花錢,我寫過一個回答:如何看待孩子偷父母或親戚錢財的行為?因為從小家裡管錢很嚴,所以有一次在同學家看到錢可以放在未上鎖的抽屜里隨時取用,就格外羨慕。從那時起,我就決定未來自己的家也這樣管錢,在固定的地方放錢,需要的時候隨時取。

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從小要注意不要讓女孩子腳底著涼,寒大可遭罪了!

關於性啟蒙,我從我媽這兒啥也沒學到。這個不怪我媽,這是那個時代的問題。所以我現在很關心孩子的成長發育,然後就有了這個問題: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做性教育,父母應該做哪些准備?必須要做哪些事?

不是說生了小孩,就能順理成章地做好父母這個角色,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也給父母帶來完善自己的動力,我們是互相給予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守護他們健康長大,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就是從屬於我的。

看過一些有天賦的、從小就有作為、令人羨慕的神童,我由衷地希望孩子是一個簡單快樂的普通人,有能力獲得愛,有能力給予愛,這樣就足矣!
早期父母行為對於神經發育上影響是很大。比如:
1)嬰幼兒期對於小孩的無視,會對嚴重影響他們和人交往中正確的情緒識別和符合社會習俗的反應(影響了社會交往相關和獎賞系統相關的迴路?),從而造成社交障礙。
2)幼年生存環境缺乏安全感(比如父母在小孩面前過多的吵架或暴力),也會影響HPA軸發育,容易造成成年後壓力應激異常。
3)語言環境對幼兒語言習得也是明顯的。幼兒的聽覺發育受到接觸語言的統計特徵影響,有點類似於用進廢退。有人做過日美幼兒聽力實驗,發現由於日語中由於缺乏r,l區別,兩種語言環境下的幼兒在1歲不到的時候在r,l的辨別能力還比較接近,但2歲時兩組幼兒的差異就開明顯了,即日語環境下的娃聽不出來這種差異了。隨著聽覺皮層發育,在多少歲之前(3歲?5歲?)這種差異還是可逆的,過了以後就不可逆了。(補充:好像是和突觸有關,記得彷彿1~2歲突觸最多,然後逐漸被prune掉)

《魔鬼經濟學》裡面有一個章節有個關於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社會研究,基於統計的社會學結論大致是:It does not matter what you do; it only matters who you are. 統計意義上講,你給小孩做什麼事情(比如給他報班或者買書)影響甚微,但你是什麼人(比如你的職業你的社會圈你怎麼做事情)卻對小孩有明顯影響。言傳遠不如身教。

教育系研究方法課上講過,家庭經濟社會狀態(SES)是一個很強的predictor,不管做什麼研究,往往都需要對SES進行控制。很難區辨其中哪些是純粹的父母行為,因為父母行為和經濟狀態密切相關了。

就Nature or Nurture問題, 也有不少做同卵雙胞胎跟蹤的。裡面也有不少討論養父母行為的。

2. 大家認為父母的哪些行為是大家所不能理解的

為未來設計,自作主張,不跟你商量。為此,一到爭吵時,就拿這個話題升級到不歡而散。形成與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話語可談的境地。讓他們覺得,孩子就是父母的小冤家。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的成長伴隨著父母的操心,擔心及傷心等過程。沒有父母不愛自已的孩子,但孩子不理解,不喜歡,甚至誤解,討厭父母的行為常有。孩子不聽話,有時可能招來父母的打罵,但作為孩子絕對不能對不起父母,因為父母的愛最無私,最偉大。

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扮演哪些角色

在教育中即扮演父母又扮演朋友和啟蒙老師。

4. 在生活中父母也扮演著其他角色他們是什麼和什麼

這位知友,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不止是簡單的一個兩個。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擔任不同的角色,比如小時候家長更多的照顧孩子,像保姆。到大了孩子需要跟家長溝通,比如青春期,這時候家長可能需要當孩子的朋友。
同時家長在同一時間段,針對孩子不同的情緒和事情的特殊性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孩子撒謊,家長可能需要扮演警察角色。而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心裡有障礙,家長就需要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幾個舉例。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有很多,總而言之,是多種角色,要在不同角色之間不斷變換。

5. 哪些是人類社會的自然角色責任比如父母、子女,還有哪些角色呢,這些角色的責任分別是什麼

有人說過這樣一番話,他說人的一生將要扮演四種角色: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親(母親)、朋友。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看周邊的忙碌眾生,大體能做好其中一、二種角色的容易,但真正能扮演好四種角色確是鳳毛麟角了,那是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人,並需要一顆真誠的心。

6. 父母的角色扮演

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態度息息相關,不同類型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現在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吧:

忽略型父母的特點: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關心孩子,也不對孩子提要求。對孩子漠然、拒絕,親子之間缺乏交往和溝通。

孩子的發展:產生很多行為問題,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

專家指導

判斷父母的養育風格可以依據兩個標准:一是父母是否關愛孩子,二是父母對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關愛孩子,又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權威型(或稱民主型)父母;

對孩子缺乏關愛,但嚴格要求的是專制型父母;

關愛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的是縱容型父母;

對孩子既無關愛,也無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養育風格理論得到了很有力的證實,但人們也發現,當它走進東方文化時,卻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中國家庭強調孩子孝敬父母、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劃分到專制型中。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給孩子適當的行為規范,也要給孩子溫暖和關愛,保持家庭和睦。這更接近權威型的養育風格,而不同於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利於孩子成長的親子關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和關懷。

7. 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行為有哪些

1 、很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留在老家,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爺爺奶奶想到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怕孩子孤單,對孩子有點溺愛,老人和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不一樣。時間長了造成孩子和父母溝通不暢。

2、現代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父母親長年在外,認為虧待孩子了,平時和過年給孩子們更多的零花錢了,孩子有錢了,上網,吸煙,喝酒等都有,本來年少小孩控制力差又加上青春叛逆期,引發很多事情出來了,早戀,校園暴力等等。

3、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我們那些做父母的除了上班。下班之後基本上都離不開手機了,刷抖音,看微信,上頭條。哪裡有時間陪老人說話和孩子溝通。

8. 孩子成長中,父母應扮演好的四個角色是什麼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扮演好的四個角色分別是:

1、守護者: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和義務守護好孩子,但是父母又不能過度保護,不要過多地代替孩子做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守護除了讓孩子安全健康成長之外,還有一種責任是守護孩子學習好將來走向社會的自主能力和技能,所以,守護的同時又要學會放手。

4、朋友:人與人是平等的,雖然是兒女,父母與孩子不是從屬關系,要和孩子建立更好的親子關系,父母要放下架子,學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當父母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朋友時,拉近了孩子之間的距離,孩子更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感想和體會。當孩子在碰到各種問題時,才願意和父母在平等的基礎上溝通和商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自己認為是什麼角色,要在互相理解和包容的角度上,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些是孩子最需要的。

9. 父母在家庭中該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父母在家庭中同樣的角色就是成為孩子的朋友,不同的角色就是:如果女兒的話父親要寬容和藹而媽媽要嚴厲些;如果兒子的話父親就嚴厲些但是千萬別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否則會把孩子打怕的…

閱讀全文

與父母的角色行為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市個人養老金交多少錢 瀏覽:102
大家的父母都有哪些迷惑觀點呢 瀏覽:166
老年人胳膊上出現淤血 瀏覽:917
軍訓完你想對父母說什麼 瀏覽:651
大表姐孝順 瀏覽:457
古代孝敬名篇 瀏覽:334
山東老年大學聲樂一年級線上教學 瀏覽:271
濟南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175
如何加強老年人葯療健康指導 瀏覽:924
養老金有什麼待遇 瀏覽:760
孝敬皇帝文言文 瀏覽:982
曲靖市養老保險科電話 瀏覽:585
河北養老社保什麼時候截止 瀏覽:68
陽新林峰哪裡體檢 瀏覽:591
體檢尿液兩個加號什麼狀況 瀏覽:304
懷孕後如何創意告訴父母 瀏覽:368
浙江省企業退休金上調 瀏覽:512
吃養生堂維c和維E為什麼腰疼 瀏覽:19
武清區老年大學2018報名網 瀏覽:964
老年痴呆症怎樣煅煉大腦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