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父母冷漠的人是怎麼回事
這樣的人感情淡漠。
㈡ 女兒對父母冷淡,為什麼
首先,為什麼女兒父母冷淡,搜索幾個關鍵字"寄宿學校,直到大學畢業",算一算這里幾年沒接觸了?這么久沒接觸,酸甜苦辣什麼都是女兒自己去體味去嘗試,什麼問題都是她自己獨立去解決,她都沒有機會去和父母培養親子關系,去哪裡弄感情?怎麼可能不冷淡?一顆種子撒在農田,不施肥,不澆水,不照顧,能有好的收成嗎?
其次,你和老公經常打架,還一度冷戰鬧離婚,想過孩子看到這些情況是什麼感受沒有?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想過嗎?家庭是戰場,試問誰會對戰場有感情,有留戀?除了悲傷就是無奈,你們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戰場,孩子回饋給你們的就是冷淡,迴避.
最後,主要的家庭關鍵問題還是在於你和你的老公,看你們如何相處,孩子就是什麼態度,你和你老公能和諧,能溫馨,給孩子創造溫暖的家庭,孩子不用你教,自然而然會和你們親情,感情慢慢會變好;如果說,你們一直這樣戰斗下去,孩子遲早離開你們,逃避戰場.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早日脫困.
㈢ 孩子為什麼對父母很冷漠,卻對其他人很好
孩子對父母冷漠,對其他人很好。是因為父母平時對孩子太過關注,讓孩子感到窒息的原因。其他人對孩子不遠不近,讓孩子感到輕松,孩子願意和他們在一起。
㈣ 孩子對父母很冷漠,該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孩子對父母冷漠是有原因的,一旦出現冷漠父母可能無法作出有效改變,目前,只有湖北的善楚教育可以幫助改善青少年各種心理問題。
㈤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對父母很冷淡
周末遇到一位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愛發脾氣:兒子要買一雙一千多的旅遊鞋,家長沒有答應,回到家裡就變了樣,開始發脾氣,母親忘了沒及時給他的手機充話費,他瘋了似地訓斥母親,將手機砸在地下。家長雖然滿腹委屈卻拿孩子沒有一點辦法。
家長與孩子之間,本應該有非常親密的感情,可是生活中卻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對他們很冷淡,不願意多交流,有時在某件事上意見不統一,甚至出手攻擊家長。
家長無原則的溺愛養成了孩子自私、任性、執拗、驕橫的性格。凡事以我為中心,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不知為別人著想。每當看到同學穿的比自己好,不管家長有錢沒錢就和家長要 。
夫婦倆收入不高,卻望子成龍,自己省吃儉用,把錢都花到孩子身上,可孩子並不領情,還說:「誰家父母對孩子不這樣?」吃飯時最好的飯菜給孩子一個人吃,前一天剩下的飯菜都是父母吃,電視開關由孩子主宰,父母想看什麼節目還要徵得孩子同意可孩子一直覺得是應該的,所以養成了孩子的任性和自私。
父母幾年都不買件新衣,孩子卻一身名牌…… 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讓孩子習慣了愛,忽視了親情的同時也忽視了生活基本技能的培養,成為溫室里的花朵。
現在很多孩子,情感都有些不同程度的冷漠。這與我們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父母在平時與孩子的交談中常會說「只要你能把學習搞好,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你將來能有個好前程就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圖你什麼」。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再感謝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盡管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孩子卻會覺得這一切來得太容易,本來就該擁有的。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讓孩子明白現在的一切都是靠辛苦勞動得來的,並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作風。
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不要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要依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和孩子的真正需要來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要事事都依著孩子,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家長不能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要把孩子的需求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遷就和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實際上是助長他們的自我為中心,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長大後是經不住挫折考驗的。
如果一味的事事順從,孩子以為父母會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以為父母可能有些怕他們,所以他們想怎樣就怎樣,有時甚至會根本無視父母的存在,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的變得自私自利,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首先就是要讓孩子能夠體會父母掙錢養家的艱辛,關心自己的父母的勞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自我中心的觀念。
現在很多家長只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卻忽視了情感的培養,這是一個危險的傾向。要知道培養一個道德健全的好孩子要遠比培養一個成績好的孩子重要。
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長要試著去關切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學會傾聽、引導,試著與孩子做朋友。孩子才能不陷入冷漠自私的誤區。
㈥ 孩子對父母冷漠怎麼辦
1、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孩子感恩的習慣
從日常為孩子做點滴小事做起,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應該的,你要心存感激。父母首先帶頭,媽媽為全家人做飯,爸爸帶頭說「辛苦了」;電視機出故障,爸爸修理好了,媽媽要帶頭說「謝謝」;奶奶從老家帶來一些孩子喜歡吃的土特產,父母要帶頭表示感謝;親友送孩子禮物,不管價錢多少,都要讓孩子表示感謝,並要讓孩子珍惜;父親節、母親節,父母首先要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祝福感謝,給自己的孩子帶個好頭;教師節,可以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表達對老師真誠的感謝和美好的祝願。在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耳濡目染,逐漸養成感恩的習慣。
2、給孩子多提供表達「愛」的機會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的過於強勢,讓孩子感覺沒有爸媽不能做的。下班回家,假裝累了,請孩子倒杯水給爸媽喝;出門遊玩,假裝記不清路線了,讓孩子幫幫忙;回爺爺奶奶家,讓孩子幫忙選禮物;家裡來客人,讓孩子幫忙迎送客人,端茶倒水;身體不舒服時告訴孩子,讓孩子幫忙拿葯;回爺爺家,讓孩子幫爺爺捶捶後背,揉揉肩。時時為孩子提供表達愛的機會,學會關心愛護他人,逐步培養孩子的愛心。
3、減少功利性,多給孩子欣賞文學作品的時間
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強化,青少年被迫疏遠文學藝術和豐富生活,已經出現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傾向。」
或許我們做家長的太功利化了,連孩子看書,都要區分是否對學習有用,把與學習成績無關的書,一律列為禁讀。我們不妨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靜下心好好欣賞一下各類文學作品,只是一種情感體驗,不要帶任何功利目的,讓孩子逐步養成讀書的習慣。由於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做父母,盡量減少玩游戲、打麻將的時間,有時間多讀讀書,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還要多和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和孩子一起享受學習和讀書快樂的樂趣。
4、藏起一半愛心,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
不要任何事都幫孩子做,要讓孩子勇於自己承擔責任,該吃點苦時吃點苦,該受點累時受點累,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抗挫折的能力。激勵教育是對的,但要一味的表揚孩子,很容易讓孩子驕傲自滿,經不起一點挫折。所以,有時批評和懲戒也是必要的。
記得有位專家曾說過:「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明智的父母應該藏起一半的愛心,讓孩子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經受一點挫折。盡量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自我中心」的觀念。
5、鼓勵孩子多與人交流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勵孩子在校多與同學交朋友,與同學友好相處;在家多與親戚、朋友、鄰居交往,見面問候;外出多與叔叔阿姨交流,與人為善。讓孩子多參與社區的服務,多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合作的快樂,享受合作的成功。不要給孩子設立過多的條條框框,盡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去交朋友。使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有愛心,對社會報有責任心。有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孩子才能自由快樂的成長,才能不陷入冷漠自私的誤區。
㈦ 孩子對家人比較冷漠怎麼辦
#每天學點心理學# #教育#
【如何應對孩子對家庭的冷漠?】
讓很多青春期的父母感到吃驚又難過的是,孩子們在外界會表現活潑、陽光、溫和的一面,但面對家人的時候卻總是缺少耐心、說話刻薄。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中。
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調試」自己,他們仍然是家裡附屬品,但是他們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所以表現出來的情緒是討厭和反對。同時,他們正在嘗試從心理上獨立於家庭。
孩子所表現出的表裡不一致,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這樣不好,而是他們知道卻無法改變,無法做到一致。
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去協助他快速地、順利地度過這個轉換期。換個方向想,正因為你是最親近的家人,所以他才會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出來。
㈧ 如何處理孩子對父母的冷漠
血濃於水,不知道你孩子多大了,如果是青春期的話,
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處於青春期的話,家長就要改變自己
對孩子的態度方式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他如果看到別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玩,一起吃飯,他就會很羨慕的,心裡就很失落,時間長了,性格就會變了,
作為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即使是一起出去吃飯,一起爬山,游泳,或去動物園之類的活動,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孩子都會覺得家庭生活很充實,溫馨。
有時間就多陪陪孩子,親情是需要付出的,但並不是用錢,而使用愛、用情、用時間,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溝通溝通,
只要家長能做到這些,我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