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怎樣去關心自己的父母
一是要多和父母溝通,如果不和父母住一起也要經常打電話回家。有些子女可能不太會和父母溝通,不知道聊什麼話題。其實我覺得聊點日常小事,讓父母知道你過得挺好的他們也會很開心。比如你最近吃了什麼,去哪裡玩了,工作咋樣了,還有天冷天熱叮囑增減衣服,每個節假日還有生日記得問候。
二是要關心父母的身體,父母老了身體比較容易出毛病,可以定期帶父母體檢,平時多注意一下飲食(比如高血壓飲食要少油少鹽,年紀大的盡量吃易消化食物等等)。有經濟能力的話可以給老人家買點保健品(比如年紀大了容易缺鈣,可以從飲食或者保健品中補充),但注意一定要仔細分辨,畢竟現在市場上的保健品良莠不齊,當然保健品也不能當葯和飯吃哦。
三是要多幫父母做家務,或者得空給他們捶捶腿、按按摩、揉揉肩。還有換季的時候給父母買衣服、鞋子等等。家裡可以買點血壓儀等等一些老人家可能會用到的儀器或葯品等等。
最後,如果是學生還沒有經濟收入的話,一定要自主學習,無論學習成績好不好,都要自覺,而不是讓父母白天上班,晚上時刻監督、操心我們的學習。
Ⅱ 父母是怎麼關愛我們的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我的父母同所有的父母一樣,他們的愛伴隨著我成長。在摔倒的時候,他們教我如何爬起來;在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鼓勵我、支持我;在我勝利的時候,他們欣賞我,誇獎我;在任何時候,他們都無微不至的關心我。他們為我高興,為我難過,為我操心,更為我付出。
小時候的我可不懂事了,還十分固執,常常為了一個小玩具就和父母耍脾氣,父母不給我買,我就賴在商店裡不走了,還又哭又鬧,即使回到家裡,我也不吃飯,不睡覺。而在這個時候,要我吃飯、要睡覺的`又是誰呢?是我的父母,是我那苦口婆心的父母。當我看到餐桌上那一盤盤專門為我做的飯菜時,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又是誰做的呢?是我的父母,是我那深深愛著我的父母。
小時候的我體弱多病,經常在夜裡發高燒,是我的父母常常在夜裡送我到醫院看病打針。小時候的我只知道爸爸的肩膀很寬闊,趴上去特別舒服;只知道媽媽的手很溫柔,拉起我的小手特別柔軟;只知道每次生病爸爸總會給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媽媽總會給我講很多有趣的故事,卻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心情是多麼的焦急不安,整夜不合眼地守護著我是多麼的操勞。
總算我長大了,懂得更多的道理了,我才能理解父母對我的愛是最無私的,最真誠的。我是多麼的幸福啊!從出生到現在,父母的愛時時刻刻伴隨著我,我在父母的關愛中健康地成長。
我感謝父母,感謝父母的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感恩父母,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
Ⅲ 我們既要有關愛父母的心,也要有關愛父母的行動,說說你平時是怎麼做的
要打心眼兒里關愛自己的父母,同時一局手藝都不投足都要孝敬父母,在家多幹家務,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相關詩句: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話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如何關心父母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Ⅳ 你是如何關愛父母的至少三條
給父母打電話,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父母生病陪伴照顧他們。給他們買需要的,給他們錢,這些也是每個做兒女的當做的。
Ⅳ 面對日漸年老的父母,作為子女要如何去關愛他們
百善孝為先,面對日益衰老的父母,誰也不知道會在哪一天突然離我們而去。誰的父母都有老的那一天,不要說你沒有想過。
為人子女面對日漸年老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關愛他們?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不要說工作有多忙,也不要說事業有多重要,你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要等到:子欲孝親不在時,才後悔不已。因為,他們心裡最牽掛、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兒女。
Ⅵ 想一想自己是怎樣關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寫出來。一年級語文題
我們晚上應該幫父母洗洗腳,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刷刷碗,拿東西
一年級作業寫簡單點,比如幫媽媽刷刷碗
掃掃地,幫奶奶收衣服之類的小事情都可以
Ⅶ 我想要關心我父母,可是他們不是特別領情,該怎麼辦
1
看最近大火的《中國剩女》,一段母女吵架扎了我的心。
28歲的徐敏是北京人,家境優渥,但從小到大,都活得小心翼翼:
只要她的決定,沒有按照母親的心意來,母親就會大發雷霆。
就因為這,渴望結婚的她,28歲都沒結成——她的男朋友,母親都看不上。
一次心理咨詢之後,徐敏鼓起勇氣對母親說:
「我從小就活在你的掌控下,什麼都是你說了算,我沒有自己的生活,也不敢跟你吵架,但是你能不能讓我自己挑老公?」
然而母親卻打斷了她:
「供你上最好的幼兒園,供你吃供你喝,你現在還來說我不對?」
說完離席而去,留下哭泣的徐敏,有些不知所措,又有些彷徨。
徐敏一直是個「聽話」對孩子,她處過外地的對象,因為母親要求「男方必須有北京戶口、必須有房」,果斷分手了。
她也參加過很多相親大會,回家後跟母親匯報情況,只要母親有一絲反對,就得把某個男孩踢進黑名單。
徐敏想結婚、有自己的小家,母親卻依舊挑剔,徐敏感到壓抑。
她對心理咨詢師講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憶:
「小時候我只要惹媽媽生氣,哪怕是在大街上,她都會把我扔著不管,自己走回家。我記得路回家,可我真的很怕她不要我了,很怕很怕……」
徐敏落下淚來,她多麼希望母親能對自己說一句:對不起,讓你害怕了,媽媽不會不要你的。
可是現實中,母親只會固執已見,一旦徐敏試圖表達自己的意見,她就會拋出三句殺手鐧:
「我憑什麼要被你說得一無是處?」
「你吃的穿的都是我給的!」
「你怎麼不記得我對你的好呢?」
沉默、輕蔑、打壓和辯駁,是徐敏母親慣用的溝通方式。
這段充滿隔閡和矛盾的母女關系,導致徐敏始終在對母親的愛和恨之間掙扎著,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幸福。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34歲的華梅身上。
身為北京精英女律師的她,一回家就被親戚輪番催婚。
就連華梅的父母,也因為「華梅不結婚」,來回數落她。
華梅終於忍無可忍地反駁道:
「是不是不結婚我就沒價值了?是不是不結婚我就一無是處了?」
面對女兒的淚水,父母陷入沉默。
或許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傷害了華梅,可當父母的哪能低頭道歉呢?
最終,華美選擇獨自一人出國,臨行前,父親放響鞭炮為她送行。
和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相對的,是父女倆默默無言的沉默。
沒有「對不起」,也沒有敞開心扉的溝通。
華梅想到這一走不知多久能回家,臨走前主動擁抱了父親,才讓僵硬的關系有了一絲的軟化。
在中國,有兩句話最難以啟齒:
子女對父母說「我愛你」,父母對子女說「對不起」。
大多數子女都曾被父母傷害過,這些創傷是孩子記恨父母的理由,成長中愛恨交加的心情,導致子女很難真誠地對父母說一聲「愛」。
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付出很多,即使做得不夠完美,為養大孩子已經拼盡全力,沒有道理再對子女道歉。
於是便有了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系:
子女越想愛越失望,父母越付出越心累。
在中國,讓子女說「我愛你」很難,讓父母說「對不起」更難。
沒有子女不渴望父母的愛,但真的有父母,無數次傷害了孩子,卻對此毫無自知。
2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麗麗,曾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道歉。
麗麗原本成績很好,高二那年卻突然輟學回老家了。
追問之下才知道,她哥哥考上了個三本,家裡沒錢交學費,讓她輟學出去打工。
於是麗麗來到了父母以前打工的二線城市省會,刷過盤子、干過收銀……
掙得都是辛苦錢,全都被逼著交給家裡。
好不容易捱到哥哥大學畢業,麗麗父母依然沒有放過麗麗:
哥哥結婚要買房子、家裡人要吃喝、父母做理療,甚至為了方便哥哥多回家,讓麗麗再給哥哥買輛車。
麗麗在一家小飯館幹了5年,好不容易混成了一個小經理,依然住著400塊一個月的平房,連廁所都沒有。
後來麗麗認識了一個男人阿強,阿強對麗麗特別好,不久他們就確認了男女朋友關系,麗麗想結婚。
但麗麗父母對他們的婚事堅決反對,甚至藏起了麗麗的戶口本,因為這個男人家裡窮,給不了彩禮錢。
麗麗受不了了,脫口而出:
「你能不能別再張口閉口都是要錢……」
母親就像被針刺了一樣,站起來喊:
「我找你要錢怎麼了?你是我女兒,你給我錢是天經地義的!」
麗麗說:「我馬上就30了,養這個家這么多年了,我也該有自己的生活,我沒錢,我也不值錢!」
母親當下就給了麗麗一巴掌:
「你沒錢是我害的嗎?是你自己命不好!投胎投到這個家!我找你要多少錢都是應該的!」
麗麗感到強烈的委屈,可母親竟然先哭了出來,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道:
「我不幸啊!養了個白眼狼!自己女兒都不管我了!」
盡管知道自己不欠家裡,盡管自己付出已經夠多,但母親一哭,麗麗依然有強烈的內疚感。
她和阿強分手了,聽從家裡安排,嫁給了一個條件好的男人。
幸好這么多年來,這個男人對麗麗還不錯。
麗麗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不時在快手上發自己家孩子的小視頻,夫妻倆開了一家小賣部,日子過得還不錯。
一次和麗麗視頻時,我問她:
「你現在和父母的關系緩和了嗎?」
麗麗說:「沒有,他們還是張口找我要錢,就連哥哥也常常管我借錢,但我已經想通了,讓他們道歉是不可能的,怨恨父母也是我的必經之路,但怨恨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依然可以愛老公,愛孩子,愛我現在的小家庭,我不必愛父母,也不必恨他們。
我本來以為自己不經意間放下對父母的仇恨。
但現在覺得,我只是長大了。而我的父母,永遠都不可能長大。」
3
聽父母親口說「對不起」,很難。
驅使他們發自肺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變,難上加難。
子女似乎天生有種直覺,意識到改變父母太難了,如果父母能說一聲「對不起」,很多心結和包袱也能放下。
但父母不曾給予這聲道歉,或許父母沒有意識到:
子女恨的並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無力逃脫父母掌控的自己。
父母的一聲道歉,可以幫助子女和舊的自己告別,就像一雙有力的手,從背後推他們一把,協助他們走出原生家庭的牢籠。
更多的父母傾向於認為,子女在針對自己,道歉就是一種示弱!
大家長的特權必須時刻端著,一旦消失了,自己在子女面前就會無地自容,甚至失去存在價值。
這種傾向無比強烈,藏在傾向背後的、渴望和子女緊緊糾纏、永不分離的願望,更加強烈。
發展心理學認為,青春期的個體最大的焦慮是「分離焦慮」。
19歲的孩子站在一個分界線上,一邊是聽父母的話,一邊是聽自我的聲音,左右為難。
父母同樣也會對分離感到焦慮,他們到了追求穩定和安全感的階段,不再冒險追求自我。
打著強勢大家長的幌子,其實如同藤蔓一般弱小的依附在子女身上。
子女精神上的分離,對他們來說是很要命的。
每當子女試圖分離,他們會強調自己的付出和犧牲,讓子女覺得:
「我不能離開我的父母。」
實際上,真正離不開子女的是父母。
越是對分離感到焦慮的父母,越不願意對子女低頭。
他們希望自己在子女面前始終是強大的,值得依靠的,這樣才能繼續陪在孩子身邊,這樣才不會焦慮。
稍有自省能力的父母,會意識到自己的分離焦慮,對子女而言其實是一種負擔。
於是通過其他方式來排解焦慮,對子女的付出不強求。
但中國大多數父母,都缺乏自省能力,他們不懂什麼是「焦慮」,也不懂孩子怎麼突然不乖了。
孩子越是清醒,他們越是焦慮,只能用各種方式和孩子糾纏得更緊。
4
我曾一度認為,父母的「對不起」就是一個分界線,跨出去就是不同的人生。
如果父母不說,我就永遠陷在裡面,跨不出去。
現在想來,其實這和父母沒什麼關系,是我內心的力量太弱小了。
掙扎在父母和自我兩邊,始終不敢踏出分離的那一步。
處在分離焦慮中,因為我總是希望有一個人在我背後推一把。
渴望父母道歉,是我希望推我的這個人是我的父母,渴望越是強烈,我反而越沒勇氣完成分離。
害怕分離幾乎是全人類的共性,面對分離,任何人都會躊躇不前。
由於心理發展階段不同,父母和子女的想法大相徑庭。
父母傾向於放棄前進,覺得不分離就不焦慮了;
子女傾向於不斷前進,必須先分離、獨立,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於是,越是親子羈絆很深的家庭,越是充滿沖突;越是一方投入過多,越是無法從中抽離。
再孝順的子女,內心都曾經渴望父母道歉,但最後無外乎三個結局:
1.父母道歉,更快完成分離。
2.父母不道歉,慢慢完成分離。
3.父母不道歉,分離也沒有完成、
上文中的徐敏屬於第三種,始終都活在母親的禁錮里,如同掙扎了一下就放棄的窒息的魚。
華梅則是第二種,她和徐敏最大的區別,是即使所有人都反對,依然能「豁出去」做自己。
要相信:無論父母是否道歉,我們都會獨立。
即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對不起」可以是一個必要的儀式,但對孩子而言,倒真不是必不可缺的。
唯一不可或缺的,是時間。
即使父母不願分離,即使子女內心懷有遺憾,也不會停下往前走的腳步。
畢竟,無論是否向子女說對不起,父母都很難再成長改變了;
而無論有沒有人跟我們說對不起,我們都會長大。
終有一天,我們不再強烈渴望父母的道歉,那隻橫在父母和自我之間的腳,也不再躊躇不前。
長大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但只要邁出去,世界就會煥然一新,我們也將枝繁葉茂。
比起父母的「對不起」,這一步對子女而言,才是真正的救贖。
世界和我愛著你。
Ⅷ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怎樣去關心自己的父母
父母把我們含莘如苦的養大成人很不容易,作為子女長大成人後有了自己的事業或者已經結婚生子,就開始去忙碌自己的生活中去了,往往這樣就忽略了自己身邊的父母,其實父母盼著我們長大成人之後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最安慰的,他們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事業有成能成家立業就夠了。能在他們身邊多走動走動,能時不時地去陪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能久不久的回去陪陪他們吃吃飯,讓他們享受這種天倫之樂就足也。
Ⅸ 如何關心關懷家人
小的時候,是父母帶著我們一步步的長大,給了我們最基本的溫暖,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都慢慢的長大了,但是陪伴我們的父母卻慢慢的變老了。
有的時候我們會忍不住的感嘆時間的無情,我們沒有任何的機會,希望時間可以慢一點,不要讓我們得父母老的那麼快,希望他們能夠更多的去陪伴我們自己。但是更多的是我們無能無力。
現在的社會,很多子女都在外地,能夠陪伴在父母身邊的子女太少了。每天都是互相牽掛。一年的時間最多也就是能夠回那麼一兩次,每次也都是那麼匆匆的離開了,很多時候我們是靠手機和父母維持關系的。
Ⅹ 平時你是怎樣關心父母的
平時是怎樣關心父母的?我認為,最好的關心就是陪伴。我一有時間就去父母那兒繞一圈兒。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如果忙的話經常打打電話。有時會給父母買好吃的。買點她喜歡的服裝。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