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父母的教育態度
家長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主要表現是:一是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不一致;二是對孩子「愛」的投入方式不一致;三是出於教育策略的需要;四是對孩子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同;五是隔代與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的態度不一致。 家長對孩子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對孩子的心理的負面影響是:一是孩子容易形成兩面性人格;二是容易形成對父母的不理解到怨恨的心理;三是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形成消極的影響(一是由於長期處在「不知聽誰的好」的矛盾心態中,導致遇事時無所適從,優柔寡斷; 二是長期的矛盾教育導致對誰都不信任,容易形成「看破紅塵」的頹廢心理,缺乏責任感)。 解決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專家開出的菜單: 1.家長要樹立合力教育意識。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決不能分。那麼「合」在什麼地方?應該「合」在正確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上。這就要求家長認真地回顧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沒有不妥之處,謙虛的態度和必要的學習是不可少的。同時,也應認真回想其他長輩的教育行為有沒有可取之處,謙虛的態度和必要的學習是不可少的。同時,也應認真回想其他長輩的教育行為有沒有可取之處,問題在什麼地方。 2. 在樹立合力教育意識前提下,經過認真思考,開個統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家庭會議。坐下來坦誠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可以爭論,最後求同存異。在教育孩子時,按照已經統一的認真去做,看看效果如何。這樣的家庭會議應該經常化。 3. 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是受教育的對象,對家長的教育行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很客觀地評價爸爸、媽媽和其他長輩教育行為的優點與不足,這對我們改進家庭教育是大有好處的。在學校里,這種方法叫做「評教評學」。 4.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當著孩子的面鬧矛盾。這樣孩子莫衷一是,還會降低長輩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時,有一方以冷靜委婉的中吻勸說對方暫停教育,下面協商之後再進行教育。 5.父母與孩子祖輩之間的教育矛盾,大多是由於隔輩人更疼孩子,甚至於更慣孩子引起的。父母應該在尊重理解祖輩的前提下,作些分析,給祖輩找些家庭教育資料(書報、錄音、錄像等),請祖輩參加家庭會議。而且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教育孩子正確認識祖輩的疼愛,嚴格要求自己,讓祖輩放心、滿意。
❷ 父母對教育管理孩子的理性態度是什麼呢
該嚴的情況下就嚴,要嚴的起來;該溫柔的情況下就需要柔和,讓孩子覺得平易近人。「嚴」會使家長在孩子心裡更有聲望,講話更有份量。那樣孩子才會聽從家長的教導,產生良好習慣。
「慈」會使孩子覺得親近.信任,使孩子想要貼近你,有知心話願跟你講,想跟你講,敢跟你講。那樣家長才會更進一步的掌握孩子,教育才有目的性,才會發出好的教育實際效果。
家長要讓孩子了解辦事的界線,可以恰當鑒別對與錯,孩子才可以有更強的發展。當孩子做錯事之後,家長也需要教育孩子堅持原則,務必立即向另一方承認錯誤和致歉,以求取另一方的原諒。
父母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會使雙方的教育同時被弱化,不僅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又會混淆孩子的是非叛斷標准。孩子小時候不知該聽誰的,長大後也可能誰的也不聽,父母誰也管不了,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非常不利。
❸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親和,疼愛,友好。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師,父母給孩子的教育和印象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對孩子將來的成長與否,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及教育的方式。
❹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有幾種類型
父母對抄小寶的態度是多樣化的。有的家庭對小寶比較放縱,有的要求比較嚴格,有的則怕這怕那不敢管。家教,既然是教育就應有目的。在平日里,有好多東西不用刻意教,通過母子、兄弟之間的接觸自然就學會了。所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榜樣效應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