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承擔哪些責任
初中生家庭教育新突破中指出的學習過程的四個環節分別如下:
1、認知
2、理解
3、熟練專
4、檢驗
家庭教育通屬常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貳』 父親在家庭中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父親沒有理由不象母親一樣地做這些工作,而且對於孩子的安全和成長發育的作用也和母親相同。但是如果他們認為這些工作只是為妻子做的,便失去了意義,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不是他們的工作,而只是他們給予妻子的慷慨贈賜。應該以一種平等合作的精神去做工作。實際上,妻子在外工作的丈夫越來越多,這些婦女在孩子幼小時擔當了大部分哺育工作和家務。 有些不習慣於分擔照顧嬰兒工作的父親說,「我將等到孩子更象一個人時再去照顧他。」但是這樣會喪失寶貴的時間。在父親等待的時期,母親成為主宰。這對父親以後在孩子心目中有和母親一樣的家長地位是困難的。 大多數母親對開始獨自照顧他們的第一個嬰兒還是擔憂的。但是這種任務又是刻不容緩的。她們不得不馬上著手並且很快學會照顧孩子。 我認為一個有專職工作的父親——哪怕母親是呆在家裡的也罷——只要他下班回到家和周末的時候,能夠承擔一半或者更多的照顧孩子的義務(並且還承擔家務活),那麼這對於他的孩子、他的妻子和他自己都將是最為有利的。母親的權威和耐心會一天一天消失,到最後變得所剩無幾(假如父親整天獨自照看孩子,他也會和母親一樣)。孩子們從經歷多樣化的指導和管教中得到好處。 當一個父親自覺地擔當一份家務時,其意義遠遠大於僅僅為減輕他妻子的工作和陪伴妻子干她每天必須乾的事情。這表明他認為這些工作對家庭幸福是必要的,需要判斷力和技能,表明當他在家時,妻子的責任也就是他的責任。有必要讓兒子和女兒注意這樣的行為,等他們成年時就不會有性別歧視。 對於孩子的護理,父親可以給孩子餵奶,喂飯,換尿布和衣服,擦眼淚和擦鼻子,洗澡和送他們上床,閱讀故事圖書,整理玩具,阻止吵架,幫助解決家庭作業中的問題,講道理給他們聽,分配任務以及注意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責備等等。 父親可以參加整個家庭范圍內所有的工作:例如,買東西,制備食品,烹調和上菜,洗碟子,鋪床,整理房間,以及洗農服。 父親能做到以下幾點將成為家庭福音: 把照顧孩子看作象他們的工作和專業一樣的重要。讓妻子和孩子得到充裕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 當和他的妻子討論住處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是否有利於他們的家庭生活。要剋制自己,不經常出外陪朋友一起玩。 對同事們說清自己對孩子的事情決不含糊,孩子需要他們時,他們可能不得不佔用工作時間——正象有工作的母親常做的那樣。勸一起工作的同事們也象自己那麼做。
『叄』 父母應承擔哪些責任
1.父母應該關愛自己的子女,撫養他們長大成人
2.對子女有撫養義務,教會他們各種做人的道理
3.父母應在日常生活起模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肆』 父母對子女的義務和責任有哪些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
撫養是指父母從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的養育和照料,如負擔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教育是指思想、品德、學業等方面對子女的全面培養。
綜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子女負有不可推卸的撫養、教育的責任。
父母對子女的撫育應當是從精神上、物質上、經濟上對子女盡養育和照顧之責,這種養育和照顧是子女賴以生存、成長的基本保障,缺少了這種保障,子女是不可能健康成長的。
『伍』 父母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生子就要負責任了,孩子養育+教育+身心健康安全,若是孩子天生不健康...前面說的那些就得更費心了
『陸』 做父母的責任是什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回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答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柒』 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有哪些
一、對孩子進行成人教育
關於對孩子進行成人教育,李開復定義為品德、人格、愛心、接受挫折能力的教育。培養良好的人格,再通過講述國內外有所建樹的優秀人物的事跡,進行成才和理想教育。如此日久天長的教育,能使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有利於培養孩子品學兼優的品質。
二、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對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李開復認為應在孩子幼年時期就開始。因為,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早期進行教育,從孩子會說話後,我們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先從使用文明用語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到上小學時主要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包括上課認真、專心聽講、主動完成作業、不依賴父母等。
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有什麼不足之處,及時矯正,效果較好。經過小學階段的培養,養成勤奮學習、吃苦耐勞、認真主動做作業、不讓父母為他學習操心的好習慣,可以為中學階段繁重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中學時期的孩子應懂得抓人格,進行成材教育
很多父母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理,李開復也有此感慨,但是他指出,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難管,但是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在這個階段。從成長過程來看,在這一階段他們由兒童變成了少年,大多已進入青春期,這個期間的孩子容易與家長逆反,對許多事既感到新奇又覺得朦朧,家長對孩子更應加倍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心靈一個安全的港灣,如果家長忽視、大意,就會出問題。
對此,李開復建議:對於常見的三口之家,可以逢周末,吃過午飯,爸爸陪伴孩子在操場上玩耍,母親收拾家務,球打完,家收好,一家三口可以去商場,或去公園散步,其樂融融。這樣的家庭環境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很好的交流方式。
四、發揮愛的偉大力量有些父母因工作比較繁忙,將幼兒時期的孩子送到鄉下培養。等孩子長大後再接回自己的身邊。可是,等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才發現,孩子身上有了很多的問題。有些孩子在農村長大,因條件差,沒有矯生慣養,整天和農村孩子在一起,到了學校後常常一身灰泥,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培養了他朴實的好品質。而另一個方面父母或許發現孩子某些方面被寵壞了,此時父母應肯定孩子好的一面,對於孩子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應及時給予改正。
同時,父母應做好孩子的榜樣。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一個人格平等的家庭,凡屬家中的事,孩子都有權力和父母一道商量解決,家庭成員中哪個做得不對,孩子可以提出批評。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互相學習,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是傾聽孩子喜怒哀樂的首選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