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很少教育我我該如何自我成長

父母很少教育我我該如何自我成長

發布時間:2022-01-24 04:36:04

1. 我的父母只有小學畢業,不會教育我怎麼辦我25歲了,我自己一點都沒有成長好

首先你的觀念是不對的。

你認為你的父母只有小學畢業,

所以你現在25歲了,

一點都沒有成長好,

就是因為父母小學畢業不會教育你。

不要把鍋都甩到父母頭上。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父母的教育只是外因

而孩子自身的原因

才是最主要的內因,

任何事物發展變化中,

內部因素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有很多無父無母的孤兒,

他們照樣成長的很好,

人格健全,發展優秀。

所以25歲了

已經是成年人了,

該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當然有一些父母確實把孩子教壞了,

比如父母是犯罪分子,

教孩子去詐騙呀,

偷東西呀,

甚至販毒呀。

這種父母應該受到法律的懲處。

2.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從一個孩子身上就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如果我們進行自我覺察,就會發現,我們在許多事情上的看法與反應,與我們的父母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有的人自身沒有這份覺知,也沒有機會接觸心理學的話,很可能某些負面的行為模式與情緒反應模式,以及許多不良生活習慣,會伴隨一生,並且傳承給下一代。

不過,無論原生家庭在我們的身上烙下什麼樣的印記,是優點還是缺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成長,通過生活的經驗或者專門的課程學習,讓我們的智慧得到提升,不讓那些不良的教育模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轍。

3. 父母怎樣提高自身修養

幾個途徑:1.多找學校老師及其他家長溝通 2.通過網路、書本等學習3. 對症下葯,認為自己哪些方面不夠好,有目的地去提高。
(一)良好的生活環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場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生存離不開家庭,首先家長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盡管每個家庭因經濟水平、住房條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標准不可強求,但居室布置整潔、色彩素雅諧調還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個環境舒適、寧靜、溫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環境布置,不講究清潔衛生,家中傢俱陳設雜亂無章,污垢處處可見,給人大有一種無插足之地的感覺,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還有的家長盡管經濟條件很優越,家中布置很有現代氣派,家長卻忘了給孩子一個游戲的天地。有的家長極講清潔衛生,各處一塵不染,對孩子限制太多,這也不許玩,那也有許坐,使孩子行動極受限制,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
家庭要形成比較固定的生活作息時間,包括休息、吃飯、娛樂、工作、學習等,每個家庭成員都要自覺遵守,長此以往會促使時間觀念的形成,為今後走進幼兒園、學校、社會,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維護社會秩序,講究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礎。有的家庭雖為孩子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家長卻把自己作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達旦地搓麻將、喝灑劃著拳,有的看錄像電視成癮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廳的樂曲聲中樂而忘返等,這樣都很難制約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成員還應注意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的洗手,定時換洗衣物、不隨地吐痰、扔臟物、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按時打掃房間。
(三)和睦的心理氣氛
家長還應為兒童在家庭中創造一個和睦的心理氣氛。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平等待人,互相關心,互相信任,互相體諒,即使發生矛盾也能順利解決。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表現出情緒穩定,情感豐富、細膩、性格開朗、團結友愛、有自信心等特徵。這是因為文明家庭能給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於家中感到溫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滿足了孩子的歸屬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愛被尊重,也學習到如何愛他人,如何尊敬他人,從而增強了自尊和自信。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而灰心沮喪時,可以從家庭的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夫妻間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兒童的首要條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責、經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有一個少年犯曾這樣說:「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聲中瑟瑟發抖的日子裡度過的。」離異家庭的兒童一般有以下特點:
(1 )愛哭;
(2 )放盪不羈,到處亂跑;
(3 )過分膽小和焦慮;
(4)冷漠,無動於衷、
(5)情緒低落,快樂起來;
(6)悲觀,覺得低人一等;
(7)孤獨,經常發呆;
(8)易煩躁發怒;
(9〕懼怕某些動物、情景和人;
(10)固執、自誇,並具有不愛交際、孤僻、冷漠、緊張、防備、喜歡撒謊欺騙甚至敵視他人等與社會不相適應的心理品質和心理障礙。
以上這些調查都說明和睦的家庭對於孩子健康的成長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為此家長要為兒童的一生負責,對家庭應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氣氛中成長,家長要把孩子視為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見強加於孩子身上,對孩子正當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有不良的行為要講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簡單粗暴。這樣孩子將家長視為大朋友,從而使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時更能奏效。
以下給家長提出四點,也就是四句話。
一是清醒自律。即自我約束,自我體察。
二是情感儲蓄。家庭教育是要看情感參與的。但,情感應該儲蓄一點,不要那麼原始直露。
三是相待如友。家長是孩子的家長、教師,與此同時,還應是孩子的朋友,相待如友。
四是善於教育。做一個懂教育、特別是懂家庭教育的人。
對這四句話的解釋如下:
一、清醒自律
有一位家長對自己剛上中學的孩子說:「我從來沒有做過中學生母親,現在我開始做了,我會有錯誤,會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請你及時告訴我。即使你說得不對,我起碼知道你在想什麼。」咱們教育上不是有一句話叫「傾聽孩子訴說嗎?」家庭教育包括學校教育,不能總是老師講、家長講,沒完沒了地講。這不好,應該讓孩子有訴說的機會。聽聽他怎麼想,怎麼說,再進行教育,就有針對性了。
有一篇文章叫《給孩子三分鍾申辯權》,但有的家裡不允許孩子申辯。要是讓他能申辯一下,「爸爸媽媽您說的不是那樣,我不是那麼想的。」聽聽他講,是有好處的。當然,他狡辯不行,他要是確有道理呢?
清醒自律,首先,家長要在觀念上自律。我們都是在一種觀念、一種思想認識的支配下搞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大約是祖輩父母怎麼樣教育我們,我們是從那兒學來的。但,這科學嗎?需要自律一下。有沒有封建父子觀,專制教育觀,片面成才觀,有沒有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方法,都要自律一番。
封建父子觀,是說在長幼尊卑中,家長是長者、尊者,子女則是幼者、卑者,家長至高無上。孩子如同家長的私有財產,可以任意支配、發落。專制教育觀,是家長進行嚴酷的管教,無情的斥責和體罰。在有專制教育色彩的現場,看到的多是我說、你聽,我打、你服,我要求、你接受。給孩子帶來的既有皮肉之苦,又有精神的損傷。片面成才觀,是家長只關心、要求孩子學習好,將來成名成家。而不管孩子的思想、身體、心理怎麼樣。一位家長說:「我女兒生下來,我便為她設計了一幅成鳳圖。一歲聽音樂,二歲背唐詩,三歲練書法,四歲學繪畫,五歲上小學,然後初中、高中、大學一律都上重點校、名牌校。最後沖出中國,留學海外,即使不做吳鍵雄第二,也得是碩士、博,名揚四方。」
家長的封建父子觀、專制教育觀、片面成才觀,都需要轉變的。因為,時代即將進入21時代,只有把陳腐的觀念,轉變為現代觀念,具有了現代父子觀,現代教育觀,現代人才觀,才能培養出時代所需要的人。澳大利亞未來教育委員會主席埃利亞德指出:「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首先是創造。」而家長舊觀念支配下的教育,既是德才兼備的,又是層次不同的。即不只有知識、本領,還要有各行各業忠於職守勝任工作的一般人員。顯然,家長如果不轉變片面成才觀,也是難以培養出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的。
家長要找一找自己觀念上的差距在哪裡,具體表現是什麼。做些省察,改變一些不適當做法。像有的家長開始把德育放在主導位置,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孝敬父母的教育,遵守紀律的教育,有的不再輕意處罰孩子,而是多從正面引導;有的想到自己過去對孩子「太生硬」,挫傷了孩子,向孩子表示歉意,並給自己提出了五少五多的要求:
少一點急躁,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愛撫;少一點埋怨,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猜疑,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
這些,都是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中有意義的實際行動,值得提倡。
研究人員提出,現在家庭教育要慢慢走過六個誤區。您有沒有這方面問題,也請自律一下。
六個誤區指的是:
1.重視特長,忽視基礎。如,老讓孩子發展這特長,那特長。繪畫、音樂、計算機、書法、武術……但是基本功課卻沒有學好。
2.重視個別教育,忽視集體教育。如請家教,發展個別輔導,不提倡孩子融於集體中等。實際上,孩子需要智力群體的刺激,42個同學的共同活動不可少。集體精神的發揚,集體利益的維護,熱愛集體,種種集體性的東西,對孩子不能少。忽視了,就是進入了誤區。
3.重視多讀多看,忽視動手動腦。孩子看的東西不少,但動手能力差。而孩子的智慧卻在手指尖上。多讓他動手,干點什麼。有的人左撇子,左手用得很靈活,但是有的家長給左撇子限制,不讓使左手,必須用右手。其實不必,您讓他左手也用,右手也跟上來,左右逢源。左手的發達調動右腦,右手的發達調動左腦,有什麼不好呢?
4.重視現代化,忽視傳統性。我們要追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迎接21世紀,現代化不可少。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傳統性。我們民族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有物質的、有文化的。拿教育來說,學習講背誦就是一個好傳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況且,背過的東西,被自己儲存了起來,使用時,往往能夠得心應手。
現在的許多孩子學語文有文無語,只管看,學外語只管寫。那怎麼行呢?幼兒園還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了小學反而弱了,中學就更弱。一讀就說是死記硬背。小孩子有點兒死記硬背也難免。但不能完全死記硬背,也要有點理解。讀多了,背過了,適應就歸自己所有了。
5.重視智力投資,忽視精神化。現在孩子學點知識,家長是肯於投資的。學外語每學期350元,花;學手風琴,一期200元錢,也花,智力投資嘛。而精神優化呢?孩子在增加知識的同時,他的頭腦里什麼愛國思想,什麼集體精神,什麼肯於助人,什麼奉獻愛心,什麼孝敬父母,什麼遵規守紀,這些教育在一些家長的頭腦里卻不佔位置。有的父母工作忙,把孩子委託給別人管理,孩子的精神優化更是無從談起。
家長在自律這方面,首先應該看看您是否已經踏入某一個誤區了,或者是可能有要進入某一個誤區的傾向,這時,您就要有所留意了。
其次,家庭要在方行上自律,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規范化,在孩子面前都要起榜樣作用。如果一位家長在打電話的問題上能自律,他就好教育孩子。星期二下午,孩子沒課在家,爸爸這一天也在家辦公。孩子寫完作業以後給同學打電話,該聊的也聊,不該聊的也聊,用的時間很長。爸爸跟孩子說:「以後不能這樣打電話,要說有用的,這么羅里羅嗦,不應該。」孩子說:「是,我以後注意。」
過了幾周的又一個星期二,爸爸在單位辦公,從單位往家裡掛了一個電話,跟孩子主動聊天,聊學習,聊家裡的事,聊的時間很長。孩子說:「爸爸,您不是說打電話時間不要太長嗎?您怎麼說這么多?」「對,對,就說到這兒吧。」爸爸放下電話想,我讓孩子打電話時說話扼要,我卻這么羅嗦,今後真應該注意了。爸爸還想到了一點;我這樣打電話,是不是讓孩子覺得家裡電話得節省,公家電話就可以浪費。這不是用占公家便宜、不使自家吃虧的壞思想影響孩子嗎!以後不能這樣了。這位爸爸在出現這么一個缺點時,表現出可貴的自律精神。
一位媽媽,當家裡發生這么一件事時她自律了。媽媽在裡屋,女兒在外屋。媽媽從裡屋出來,看見孩子正在給自己的手纏紗布。媽媽驚訝地問:「喲,孩子你怎麼了?」只見紗布上滲出的血,往地板上滴了兩滴。媽媽緊張地問:「哎呀,手是怎麼弄破的?」孩子說:「我沒注意,手讓刀給削了一下。」「疼不呀?」「疼」。「那你怎麼沒哭呀?」「我以為您沒在家哩!」
媽媽聽了孩子「我以為您不在家」的話思索了,原來孩子是可以忍受點兒痛苦的,是可以經受挫折的,都是因為我平時嬌慣她,她才愛哭,才依賴。不行,今後得嚴格要求她,讓她吃點兒苦。於是對孩子有意識地進行磨練。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孩子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懂事得多了,堅強得多了。
我們今天在家庭教育中強調家長要自律,與古代儒家在講人的完善時所要求的要「反省」、「體察」,要「一日三省吾身」,是有相似之處的。一個人如能自覺、自律、自學、自知,這個人就會進步得快,修養得好。沒能上「父范學堂」、「母範學堂」也不要緊,因為他成功地進行「補課」了,他的家庭教育水平將隨之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情緒含蓄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對子女的愛撫、關懷、照顧之嘲行的,是一種自然的親情交流。在交流中,就家長方面說,一是表現出對子女真摯的愛,一是表現出對子女恨鐵不成鋼的「恨」,這本來都是做父母的可貴的情感的反映,但由於它們失之於隨意直露,過度的情感發泄較多,即缺少情感含蓄,而成為情感的誤區。
先談家長對孩子的愛。愛原本有三種類型,一是自然的,親子之愛;二是盲目的,感情重於理智的愛;三是感情與理智相結合,而理智又高於感情的愛。走入誤區的家長,對子女多是盲目的溺愛。他們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是眼前的「花兒」,是心中的「尖兒」。有的家長說:「孩子愛吃什麼我不吃,孩子不愛吃什麼都填到我的肚子里。」家長寧肯犧牲自己的一切,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再談家長對孩子的「恨」。這種「恨」雖然帶有恨鐵不成鋼的性質,但由於它使用了打罵、嘲諷、體罰等手段,傷害了孩子的身心,所以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個誤區。有的家長當孩子闖了禍,不爭氣,惹怒了自己時,張口就罵、舉手就打、甚至動用封建家法讓孩子長時間跪搓板;一位家長動怒時對孩子又打又踹,孩子喊肚子疼,經診治才知把孩子的脾打壞了,不得不施行摘除。據外科醫生報告,有的孩子耳膜震破,有的孩子牙齒被打掉,有的孩子被掰斷了手指,都是家長所為。
溺愛和打罵孩子都是放任的、原始的情感因素,與家庭教育的原則是相悖的。家庭教育要講正面引導,循循善誘,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愛孩子和處罰孩子時,不能沒有尺度,不能失去理智,不能不講原則。
尤其是,孩子屬於未成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18條規定:父母「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不辱罵,不體罰。」世界其他國家也很強調禁止父母打罵孩子。德國的《禁止虐待法》指出:「必須發出一個信號,體罰不是教育手段。」並在具體條文中規定:「禁止打耳光」,「禁止以諷刺的方式貶低兒童」,「禁止為任何一點小事批評孩子」。
情感含蓄重要的一點是,先要學會愛的含蓄。例如,有的家長在向孩子表示愛的情感時,不是「寶貝」、「乖兒子」地稱頌不已,也不是熱烈地親昵沒完,而是在孩子睡熟了才去親吻孩子,這就是愛的含蓄。再如,有的家長的愛子之情體現在關心孩子健康成長上。不只在聽到孩子取得成績時高興,當別人提供孩子有什麼缺點時也表示歡迎,並幫助孩子改正。這都是愛的含蓄。愛的含蓄也是愛的深沉的反映。
其次,要學會對「怒」的含蓄,即學會控制。有的家長說:「我就是這么個火暴脾氣。一見孩子犯錯誤了,氣不打一處來,收不住,就猛打猛踹,沒辦法,就這性子。」這種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緒的發生和發展,以及情緒的強度,持續性,人的意識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增強意識調節,就能控制住情緒。當然,也要使用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如事先告誡自己不要沖動,轉移尖銳問題的注意中心,耐心地作靜態觀察,有意地拖時間、冷處理等。此外,還可以選定有關的名言佳句,如「處世不驚,泰然自若」、「制怒」等,都能幫助控制情緒。孩子犯錯誤了,當然不能放過,跟他說,「你的錯誤真夠嚴重的,你要好好想一想,錯誤嚴重在哪兒?我明天晚上跟你談。」到了明天晚上,再跟孩子變時,您的怒氣一定會消解很多,處理問題也一定會冷靜得多。
在「制怒」的方法上,除了林則徐曾經使用的在床頭上方掛「制怒」的條幅,以提示自己以外,還有人總結了「制怒六招」。一是剛要生氣時,趕快想,我為什麼要生氣?我有必要生氣嗎?二是用「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格言,開導和寬慰自己的心靈;三是對自己不以為然的事暫不理睬,不必非生氣不可;四是當自己內心深處躁動、不快、憤怒時,找適當地人吐露,交換意見;五是多一點幽默感,多一點靈活,少一點沖動;六是到室外去深呼吸、去散步,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此外,還可以講一點氣象心理學。就是說,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你要表示氣惱、甚至憤怒。你可以噘著嘴,很嚴肅,不吭聲地沉默幾分鍾,但不要太長了,幾分鍾就可以了,這就相當於氣象中的壞天氣,像滿天烏雲密布,像寒風刺骨。但是要轉,天氣預報中不是有陰轉晴嗎?幾分鍾之後,你深呼吸幾次,唉聲不止,表示難過。自己孩子沒教育好,犯這么嚴重的錯誤,能不為他傷心嗎?孩子心裡也會沉重起來。
接著,要和孩子深入地交談了,大約用12分鍾時間。家長要耐心地誘導孩子開口說。不妨這樣問:「孩子,你為什麼犯這樣的錯誤呢?把事情原原本本跟爸爸媽媽說一說。」然後,幫著他做具體分析。這就是多雲天氣慢慢要變得露出晴空了。做了認真分析,可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這之後,要用更長的時間,約24分鍾向孩子表明,我們仍然是愛你的。你雖然犯了錯誤,有那麼嚴重的缺點,但還有那麼多的優點嘛。不能灰心喪氣,爸爸媽媽幫助你。爸爸媽媽認為你能改好。讓孩子看到晴空萬里,旭日升起,使孩子滿懷信心地克服缺點。缺點認識了,認識得深;光明的前景看到了,看得遠。這比那扇耳光踹兩腳的做法相差有多遠哪!
所以,講點兒氣象心理學,也是講情感的節制含蓄。從一開始就掌握著自己的情緒,就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生氣也好,有信心也好,啟發、引導自己的孩子民好,都是擺脫了情感的原始狀態,都是跨越了情感的低級狀態,這些都是每位家長應該孜孜以求的。
有的家長在努力培養含蓄的情感方面,取得了經驗,總結成四句話。一為孩子有了成績不神氣;二為孩子有了錯誤不生氣;三為孩子頂撞家長不賭氣;四為孩子老病重犯不泄氣。
這不神氣、不生氣、不賭氣、不泄氣是頗有道理的。孩子正在學習,處於受教育階段,應該不斷進步,取得成績。所以,孩子有成績是自然的,家長不該神氣。孩子尚不成熟,是學步時期,即使上中學了,但仍然有幼稚的地方。出現差錯、失誤是難免的。所以,當孩子有錯誤時,家長不該生氣。孩子頂撞家長當然不對,要教育要說理,家長要採取冷靜的、幫助的態度,豈能賭氣。對於孩子老病重犯的問題,要具體分析,是進步了,但原來的老毛病還有不同程度的表現?還是在繼續下滑?要區別情況耐心地、有信心地教育孩子。願這「四個不氣」成為家長修養自己情感,使之含蓄的座名銘。
三、相待如友
這就是說我們跟孩子的關系要像朋友一樣。中國的造字很講究,朋友的朋字兩個月字一般高,十分平等。為了體現兩代人的平等關系,國外有的家庭,在孩子小、個兒頭矮的時候,家長跟他談話前先把他扶到桌子上,爸爸媽媽坐在椅子上講話。這樣就可以互相平視,平等對待。不錯,孩子小,沒成年,是我們的晚輩,我們是孩子的長輩,他應該尊重家長,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能讓孩子從小就覺得,家長雖然行為不怎麼好,也要高高在上,孩子一看家長就得覺得家長的形象似乎特別高大。這是不公正的,這是誤區。
但是,與孩子建立平等友好關系,也不能走向極端。有一個家庭,為了讓孩子跟家長平等,不讓孩子叫「爸爸」叫「媽媽」,直接叫名字。一個晚上,這個家庭來了一位客人,一聽孩子的呼喚聲,都吃了一驚。孩子的爸爸叫×××。這孩子就喊:「×××,把那水杯遞給我。」他媽媽叫××。孩子喊:「××,我的毛巾在哪兒呢?」這個家的孩子這么稱呼家長,顯得太沒大沒小了,也不好。所以,咱們既要讓孩子尊重家長,又要關系是平等的,是朋友一樣,才是我們需要的。
然而,現實中的突出問題在於家長不能做孩子的朋友。甚至當孩子問媽媽「我能和您做朋友嗎?」媽媽都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對受到不公平待遇是有不滿和怨言的。他們說:「在我的家庭里父母和我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爸爸媽媽不容易交談,我害怕他們」,「大人不應該以大壓人」,「父母正確聽父母的,父母不正確,也該聽聽我們的。」「大人不該以長輩自居,不能包攬屬於我們的權力。」
有的孩子還這樣形容,「我在家裡像空中的風箏想盡情地翱翔,而父母像那根線,緊緊地拴住我,不讓我高飛。」實際上孩子不成熟,還需要有一根線控制,既要讓他飛,又不能任意地亂飛。這些都是孩子的心裡話,是正當的要求。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成為一種朋友似的關系了,那麼孩子的許多問題,將會較好地得到解決。
現在,孩子與家長之間有芥蒂、有疙瘩,或者叫代溝的問題不是個別的。有個100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收回來962份答卷。問題與回答是:「你心裡有話向誰說?」孩子的回答有:「自己解決」、「獨自品嘗」,「誰都不說,誰都不找」的佔70%;「請老師幫助」的16%;「告訴父母」的14%。以告訴父母的數量最少。孩子的心裡話不向父母說,有事不想找父母,與父母關系疏遠。這說明我們提出希望家長跟孩子相待如友,是符合實際的,是有必要的。
有一所學校搞初中生演講比賽,題目自擬。其中一個孩子演講的題目《不要向家長說悄悄話》。一聽題目,大家就鼓掌,認為這個話題很精彩。孩子演講說:「為什麼不要向父母說悄悄話呢?第一,他們已經40歲了,我們才十幾歲,他們距離我們遠了,不理解我們了。沒有必要向他們說悄悄話。第二,我們向他們說了悄悄話,他們反而斥責我們。第三,家長還去告訴老師,打小報告,對我們很不利。所以我們有了悄悄話,一定不能跟父母說……」話音未落,又博得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孩子不向父母說悄悄話有什麼弊端?不久前在全國各地風行起有心理話向陌生人說。即通過報社或者什麼別的關系,找同齡人。把一封封信發往全國各地。也怪,這種有心裡話向陌生人說的信,若是男孩子發的信,一般是女孩子接到,女孩子發的信,一般是男孩子接到。彼此不認識,又各在天南地北,如此交往能正常嗎?
這就是說,我們跟孩子的關系不親密,有人就要插進來了。這插進來的人面貌是什麼樣子,只能畫個問號了。孩子從說悄悄話開始會不會一步步被帶到歪路上去,恐怕是有可能的。
為了家長與子女建立相待如友的關系,家長要作出實際的努力。
首先,家長要擺正與子女的關系。不把子女當成寵物、工具,也不要把子女丟在一邊,中斷接觸和交流,更不能對子女隨便發號施令,凌駕於子女之上。而是看到子女是有獨立人格、正在成長、很有希望的人。不但愛他疼他,還接近他、關心他同他促膝談心、交心知心。;家裡有事注意同他商量,讓他幫助拿拿主意。家長有心地採用各種方式與子女相融,一定會形成家長與子女相待如友的局面。
其次,家長要捨得拿出些時間走到孩子中間去。大文豪魯迅,生前很重視家庭教育。無論寫作多麼忙,每天必定有兩個小時和獨生子海嬰在一起,平等地討論生活、學習和人生道路。美國一位企業家意識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當聖誕節到來時,送給孩子一個新奇的禮物,是一張紙片。上寫「兒子,我從今以後,每天空出一小時給你,星期天兩小時,你高興怎樣,我就怎樣。」孩子看了這些話,歡呼雀躍不止。似乎得到了比什麼都貴重的禮物。
再有,家長要注意吸取有關與子女相通的經驗。一位家長說:「孩子人長大了,心也長大了,叫我感到陌生了。過去我們之間說不完的話。現在話不多了。我為孩子和自己的距離日漸拉大而苦惱。這樣發展下去怎麼行?我和孩子做了幾次交心式的談話。聽了孩子的意見,我講了自己的失落感。我們之間又親近了,聊天的次數更多了。我支持孩子學習、鍛煉、做社會工作,孩子也關心家裡的事,常把他身邊發生的事講給我聽,我們成為朋友了。」
有的家長與孩子一同做些什麼,如一起飼養小動物、養花、種草;有的家長利用雙休日全家騎著自行車出外旅行或在家裡舉辦小小音樂會;有的家長與孩子一同做游戲,蹦蹦跳跳或演出小話劇等,都使家庭親情融融,值得我們借鑒。
四、善於教育
我們家庭教育是講科學的,應該是科學型的。不能是隨意型的,不能想放任就放任,不能想溺愛就溺愛,孩子總在甜水裡泡不能教育好。也不能是生活型的,只把吃穿供給好,零用錢無度。還不能是嚴管型的,嚴上加壓,有時也把事情弄糟。
那些放任型的家庭,家長有錢時,孩子一張口要錢,就從兜里掏出一大把給孩子。「花去吧!」孩子拿到了錢以後容易亂花。如不該玩的游戲機玩了,不該進的舞廳進去了,不該下的館子,也敢排場一番。少女有了錢則進美容院,做個雙眼皮或紋紋眉。人家問她,「現在你做了雙眼皮,將來時興單眼皮怎麼辦呢?」「我不管那個,反正現在我覺得雙眼皮好看。」放任是不行的,溺愛型、生活型、嚴管型的也是不對的,這樣做都將使孩子出毛病,生事端,甚至走到斜路上去。所以說,教育必須講科學,講善於教育。
我們每一位家長應該是教育的覺醒者,這是從國外引進的一個口號。對於教育的覺醒者,要求做到:
第一、鼓勵孩子不懂就問,遇到難題不迴避。
第二、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態度耐心、誠懇、溫和。
第三、主動幫助孩子鍛煉身體,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第四、教育孩子與人友好相處,學會社會交往。
第五、啟發、引導孩子自己做計劃,自己決定事情。
第六、找些有價值、有爭議的問題、文章、電視節目記孩子去分析、思考。
第七、捨得讓孩子買健康、有益的書刊,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第八、把孩子的興趣、愛好看成是好事,並樂於為他提供方便,創造條件。
第九、常常帶孩子到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歷史名勝、風景點去參觀游覽。
第十、幫助孩子歸納、總結自己的經驗體會。而後,又引導他應用到新的實踐中去,還要注意總

4. 家長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

‍‍‍‍

5. 我現在才發現,因為家長的教育我已經迷失了自我,我現在該怎麼做才能逆轉我的人生

你還小,根本就不成熟,怎麼知道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比你看得遠,不會讓你迷失自己的,只有自己才回去迷失自己

6.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先學習,家長該如何提升自我

吾日三省吾身,想教好孩子的時候是真的要拿出一點真本事了,要提升自我才能讓孩子服你,才能認真聽進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的,我們要從這些固有的觀念,習慣和看法里走出來,放下過去的習慣,接受一種全新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先改變自己,自己變好了,才能把這種好的模式傳達給孩子。

一、讀書學習,反觀自省

首先要讀書。閱讀是一個人構建完整的精神世界、心靈世界和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的標准,也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和途徑。讀書既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又可以給自己充電,豐富提升自己。孩子在家長的影響下愛上讀書,也說不定呢。親子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孩子和改變孩子,而是家長提升和成長自己,這才應該是親子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所在。提升自己,成長自己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閱讀的內容由個人需要而定。不同階段該根據不同的需要選讀不同的書籍。

7.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分析在父母親家庭教育方面的努力與不足

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推薦大安法師開示:家庭教育之人格教育
要教育這個小孩,對人要平等,即便家裡傭人的小孩,也不許打罵,不能擺著小主人的架子,平等心對待。要教他敬重尊長,比自己輩分高的都要畢恭畢敬。然後卑以自牧。卑就是謙卑,牧就是把那個傲慢的心降伏下來,就好像牧牛一樣的,要給這個鼻子拴上一個轡頭,挽上一根韁繩,否則這個野牛到處跑。所以一個人一定要謙虛,謙卑。這個謙卦,是下面是一個艮,上面是坤。山在地下之象,山本身很高,但是它在地下,這就是謙之象。所以有謙德的人他很收斂,但是內涵很豐富,恭敬一切人,一切都退讓。所以《周易》裡面,六十四卦,每一卦可能都有一個物極必反,唯有謙卦六爻皆吉。謙謙君子,用涉大川,越謙越好。所以要教小孩的謙德,要奉行吃虧是福的原則,不要吃不了一點虧。現在很多家長就是教育,你不要被人打了,吃飯你不要跑在後面,你不要吃虧。所以就搞得小孩非常要強,非常自我,非常地貪婪。母要教育小孩謙卑,服務他人,吃虧是福,一切好處給別人,一切壞處留自己。這樣去教,這是聖人教我們的,這樣去做,這個小孩以後就能成為棟梁之才。動不動佔便宜,吃不了一點小虧的人,這種人是成不了才的。同時要敬惜字紙,對有字的紙一定要恭敬、愛惜,不能糟踐。所以小孩是要教他有字的紙要把它集中起來,放在一個地方,然後要處理——就是要焚燒,焚燒把那個灰沉到大河裡面去。現代人看來覺得很迂腐,實際上這里有相當的道理。古人談到:字為至寶。這個文字是世間的至寶,比黃金、白銀還要有價值,這個字傳達著聖人的教化的典籍。沒有文字,沒有這個符號,我們的文化不能傳承,我們人類的文明很難進步。尤其我們中國字那個繁體字、文言文,非常好,中國的文字繁體字具有智慧詮釋的信息。你學中國的文字能開發智慧,能學會道德的法則,能遵守社會的規則。你在學文字的過程當中,就在培植人格,就在培養我們的審美意識。我們這些年來的文字改革,簡化文字,實際上這個過程我們要反省。如果我們早就建立這個字——尤其繁體字——是至寶的概念,有它的神聖性,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對文字的神聖性有恭敬的話,我們不敢對這個文字大動干戈。所以現在有一種聲音想恢復繁體字,現在還幸好港台還保持著繁體字,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應該要學一些繁體字,要習慣於讀豎排繁體字的版本,你讀上了那個版本,你才知道什麼叫讀書的快樂,讀橫排簡體字就沒有感覺了,要敬惜字紙。愛惜五穀,五穀雜糧是上天的恩賜,我們要愛惜,不能糟踐,不能浪費。還有衣服,不一定追求名牌,衣服就是禦寒的。各種資身用具,小孩子要讓他懂得愛惜,不能讓孩子有一種奢侈的這種觀念,哪怕你家裡是億萬之家,也要讓孩子朴實,過質朴的生活,低消費的生活,對他有好處。護惜蟲蟻。對這個螞蟻、昆蟲要愛護,不能去傷害,培養小孩的仁愛之心。現在有時候我們看那些廣告都痛心,說一些昆蟲很有營養,讓小孩子去吃,而且吃活的。你是什麼樣的傳導啊?你不是在培養小孩子的殘忍之心嗎?如果一個小孩對昆蟲、螞蟻都愛護的話,他對人的生命怎麼肯起殺害之心?怎麼會成為葯家鑫?現在德國,他們對二戰的反省,法西斯對人類的一種殘忍的行為,他們也在反省。所以現在德國的家庭,在提倡一種善良教育,讓小孩子養一個寵物,讓他跟這個寵物——關愛它。對流浪漢,請流浪漢到家裡來飲食,共享,愛護各種動物、環境。他們在提倡這種善良教育。那麼我們中國的家長,這實際上是有傳統的,乞丐到了門口來了,那一定要給一點東西的,那常常父母就會讓小孩子去給。他做多了,他就會有一種布施的心態出來了。如果一個乞丐出來,這個人太臟了,這個人趕快趕走,諸如此類。你這個行為出來,那這個小孩就受這個影響,他就沒有仁愛之心嘛。沒有仁愛之心的人,即便他念到了博士學位,博士後,最後也是禍國殃民的,一定要有道德的基礎。然後讓小孩不要吃零食。現在就更有時代意義了。傳統社會,可能國民道德比較好一點,零食還不至於出大問題。現在的零食,各種添加劑,各種危險太大,小孩盡量不要吃。你看現在小孩有的胖墩,他都是吃這些零食,吃這些肯德基等等吃出來的,方便麵這些。所以,雖然胖,但不結實,讓他跑個幾里路,氣喘吁吁,爬點山爬不動。如果真的打仗還能指望他嗎?再加上自私自利,一聽槍聲,扭頭就跑,這很麻煩的事情啊。這些印祖是這樣慈悲教育的,如果父母能這樣教育小孩,那這個小孩大了決定成為賢人善人。

8. 父母總愛教育我,而我覺得我做得沒錯,我很煩他們怎麼辦

當父母的在自己的兒女面前總愛嘮叨,這不是父母的錯,因為從小到大,父母都是一點一滴的對子女教育著,這幾十年的教育,她們就習慣看到自己的兒女有什麼做得不合她們心意的,就總是愛嘮叨,指出我們的不是,這是相當的正常。等你哪一天為人父母了,那你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那麼愛嘮叨自己了。換個角度去想想,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是立場不同。

我們有時候會厭煩父母的嘮叨,因為父母的思想和自己的思想不在一個程度上面,他們是過來人,做事都是思前想後的,而我們這個年紀,年輕,有鬥志,也會不計後果的去做。一旦意見不合,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分歧。晚輩被長輩教育,再正常不過的了。

我們正年輕,經歷社會的那些東西往往比較新潮,而自己的父母就不一樣,她們接觸的東西不及年輕人全面,所以很多事情上面不是我們做錯了,而是她們的年紀接受不了,很簡單的例子,你擁有20來歲的年紀,你會喜歡陪著幾歲的孩子整天看動畫片嗎?那你肯定不會。年齡階段不一樣,遇到的事也就會不一樣,看待事情的觀念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有時候自己做了一件事,父母接受不了,又愛嘮叨,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聽著,不用去反駁她們的不是,就算你的反駁了,她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還是會覺得是你的錯,當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只要不違反道德,你認為自己值得去做,那就去做,不用理會父母的嘮叨,因為人都是在事情的失敗或者成功中找到真理,不去做永遠都不知道為什麼,只有去做了,才能解開自己心裡的那個迷,才能真正認清,誰對誰錯。

9. 我感覺自己從小缺乏父母教育和學校的環境,導致現在的我非常沒有自信,怎麼辦

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成為了家庭關注的中心,從小就被家長賦與了很高的希望。而我們這一代家長大多是從多子女的時代過來的,都有意無意地延續著從多子女時代帶來的教育理念。這些教育理念對今天的孩子是否還有效,究竟該如何教育現在這個時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存在著疑惑。今天在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當今時代孩子的特點,討論究竟該如何教育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首先我先問大家幾個問題:1、有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2、有沒有覺得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去愛自己孩子的?3、有沒有對自己目前家庭教育的結果感到不滿意的?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時代的家長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多數家長卻並不會愛,對孩子的表現又往往不太滿意。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我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做個分析。我們先來看一下當今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為什麼我要先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是種教育產品,而這個產品遲早要進入社會接受檢驗,我們這一代家長都已經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競爭的壓力了。競爭是殘酷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如果我們不首先了解社會需求,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幾個方面:1、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一個具有良好心態和心理素質的人,才有能力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不被壓垮。2、強烈的終身學習慾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人類近五十年的發展成果,比此前一千年成果的總和還要多得多,這就要求每個現代人都要會學習、肯學習,否則很快就會落伍。3、敏捷高效的思維和決策能力。現代社會需要能夠敏捷高效思考,迅速有效做出決策的人,不會思考,沒有決策能力的人,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成功的可能將大大降低。4、豐富的想像力。有人說過,「沒有想像,就沒有我們人類世界」。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和人類具有的豐富想像力是分不開的。在未來社會,一個沒有想像力的人,將永遠是打工者。5、團隊合作能力。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團隊合作時代已經來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社會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將寸步難行。小到手錶生產,大到航空航天,沒有合作將沒有發展。除此以外,現代社會的人才還要具有:6、自信心和毅力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8、人際交往能力作為家長,我們還應時時留意到社會的發展趨勢。今年高考後就傳出了一個令人感到震驚的消息:中國香港大學拒收了11名內地高考狀元,11名內地高考狀元因為面試不過關被拒之門外。一時激起紛紛議論,網上相關的評論創下了教育類評論的紀錄。這件事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內地大學也會傳出類似的消息。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清醒地看到這種變化,否則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在培養時就已經被淘汰了。今天我們進行的是一場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講座,但在講這種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講一下失敗的教育經驗,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家長的教育會失敗。為什麼要這樣呢?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家長們不斷嘗試著各種教育理念,各種教育方法,但往往是,看到別人教育成功的例子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好象所有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都無效。有沒有這種感覺的家長呢?我們做一個現場調查,有這種感覺的家長我們舉一下手好嗎?不少家長在試完了各種方法之後,最後選擇了放棄,結果就從「望子成龍」變成了「防子成蟲」。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只顧去研究別人是如何教育成功的,卻從來沒意識到,當我們採用了成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時,又犯了失敗教育的錯誤時,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失敗的教育原因。失敗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容易犯這些錯誤:1、過高的期望獨生子女時代是「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孩子從小被賦與了高期望值。在高期望值的意識下,家長不斷給孩子制定出高標准、嚴要求的標尺。孩子考了第一,不許再考第二,考了全班第一,還要考全校第一,有的家長甚至把一句廣告語當成了對孩子的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第一」、「更好」的要求中,標尺始終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們如同在黑暗中行走,總也看不到光明,總也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於是最後自我放棄。2、過度的溺愛有些家長從小對孩子過度溺愛,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味滿足,「只要你學習好,要什麼都行」。還有的家長,自己小時候吃的苦太多,有種補償心理,於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孩子往往不明白父母為他們的辛勤付出,認為父母滿足他們的願望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孩子變得不懂得關心人。3、過度的保護現在都一個孩子,很多父母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傷害、吃虧,於是本能地對孩子進行保護。兩個孩子打架鬧著玩,孩子沒有隔夜仇,家長卻反目成仇;學校要組織孩子春遊,家長們怕出事鬧到學校,老師為難,孩子生怨;孩子打了別人,家長一聲訓斥,「就知道給我添亂,回家學習去!」孩子沒事了,家長是又賠理又道歉又包賠醫療費。孩子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從正確中學到的牢固得多,很多家長卻在用自己寬大的肩膀替孩子擋住本應孩子去承擔的問題,培養出了自理能力差,交際能力差的無能孩子。4、過多的干涉「為你好」是我們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打人是不對的,但爸爸媽媽打你是為了你好。」於是打罵訓斥成了家常便飯,潛意識中孩子還應該感恩父母。「不讓你和***玩是為了你好。」孩子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力被剝奪了。「讓你考這個學校是為你好。」家長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成了家長決定的執行者。當愛心被用錯地方的時候,可能會成為人世間最歷害的武器,孩子們在家長「為你好」的口號聲中,淪為了心靈的乞討者:給點時間吧,我想出去玩會,給點錢吧,我想買點東西,給點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當孩子的心靈變成乞討者時,他們的身心健康能夠正常發育嗎?5、過多的指責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話,我覺得這樣一個詞比較貼切:挑錯教育。孩子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可家長們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著孩子的缺點,不管專家們怎樣提醒他們「多看孩子的優點」、「要以表揚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改變不了許多家長愛批評孩子的習慣。對多數孩子來說,挨批評是家常便飯,受表揚則是偶爾會餐。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們有種教育理念:所謂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點的孩子。孩子的任務是改錯,大人的任務是挑錯。最好的孩子是沒有錯誤的孩子,最好的家長就應該是「挑錯專家」。結果,家長只給孩子指出錯,卻沒給出解決方法,孩子感到無從下手,還是一團糟。6、過強的虛榮心中國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中國的家長更愛自己的面子,說白了,就是虛榮心在做怪。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對象,孩子成績好,沾沾自喜,孩子考得差,沒臉見人。為了讓孩子成績能靠前,保住自己的面子,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家長採用打罵訓斥的方法,開始還見效,後來發現越來越沒效果了,於是又另闢蹊徑,采物質刺激法:「兒子,這回你考到前十名,我帶你去吃肯德基……」然而,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家長們發現,這種方法好象也不見效了。孩子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肯德基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慾望了,當孩子提出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失去學習動力,成績驟降,甚至還和家長產生了對抗。7、從眾心理對孩子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的問題,家長們的從眾心理顯得尤其突出。別的孩子參加這個那個的培訓班了,自己的孩子不參加,肯定就落後了。結果,要麼一廂情願,要麼貪多求全,嚴重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也正是由於這種思想,有些學校的老師為了配合減負,作業少留了,家長找到學校,為什麼給孩子留這么少作業,這不是不負責任嗎?搞得老師們也是左右為難,哭笑不得。從眾心理滿足的是家長的虛榮心,傷害的則是孩子的自尊心和童心。以犧牲孩子美好的童年來換取家長的面子,將來後悔的將不僅僅是家長。8、對教育的錯誤認識很多家長對教育本身就存在著錯誤認識。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就是灌輸知識。在這種認識之下,教育成了填鴨,培養出了一個個只會讀死書的書獃子。還有的家長認為,好學生的標准就是沒日沒夜地學習,睡覺就是偷懶。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學習成了煎熬,很多孩子甚至連睡眠都不足,嚴重影響了身體發育。在這些錯誤的理念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早已失去了對學習興趣,一旦有機會不用再學習,就從此與學習拜拜。9、家長本身素質不高,又不願改變提高現在都在提倡終身學習,我們國家也提倡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然而,很多家長自己一提到學習就有種抵觸心理,總是給自己找借口。「現在工作收入還算可以,沒必要再去學了;自己年齡大了,對新知識和新技能沒必要去掌握了。」結果電腦、網路知識貧乏,又不願主動去學。這樣的家長在面對當今一代電視、網路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時,已經遠遠落伍了。孩子在談論電腦、網路時,家長們感覺是在聽天書,於是,孩子開始看不起家長了,被孩子看不起的家長,說話是沒有份量的,孩子不聽話理所當然。10、家長自身心理素質差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最需要得到家長的鼓勵,但有些家長,心理素質奇差,孩子還沒感覺怎麼樣,他們的心理防線卻已崩潰了。我的一個同事有個女孩子,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很好,家長一直以此為榮,孩子中考時成績很不理想,只考上了普通高中。本來孩子這時最需要鼓勵,孩子的父親卻為此三天沒吃飯,母親更是因此得病,請了一個月假在家養病。孩子的內心充滿了負罪感,上了普通高中,為了讓父母高興起來,每天把自己埋在書本里,吃飯時都必須看著書。一個十六七歲的花季孩子,心靈已經被負罪感充斥,孩子的未來會怎麼樣呢?我相信家長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答案了。11、缺乏有效的溝通大家注意,我為什麼說「有效」兩字?很多時候家長們也在和孩子進行溝通,但往往沒有效果,因為他們是在做無效的溝通。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往往與家長的溝通方式有很大關系。這些話恐怕我們都聽到過:「你比誰誰差遠了!」「將來你掃廁所都沒人要!」「你記著,看我回去怎麼收拾你!」「不聽話,滾!」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播種笨種,結出傻瓜,誰之過?1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大量事實表明,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所謂的差後背後必然有一個實施錯誤教育的家長——孩子越是處於逆境,越需要家長的幫助,可一些家長面對落後的孩子,把造成孩子落後的原因歸於「不用功,粗心,太笨」,實際上是在推卸責任。對孩子的教育有兩方面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內因,即家庭教育,一是外因,即學校和社會教育,很多家長只要求外界環境好,不惜血本一心把孩子送入好的學校,卻忽視了對孩子成長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上,結果大失所望。大量經驗教訓表明,如果誰能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好,誰就會獲得教育的成功,如果誰忽視本身的家庭教育責任,對孩子採取「不管」的態度,就必定會失敗。以上是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12種錯誤心,我希望我們每位真正對孩子負責的家長都應當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過這些錯誤?如果您同時犯了五種以上的錯誤的話,我可以斷定,這時您採用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得不到您想要的結果。知道了家庭教育中家長易犯的錯誤後,我想問一問諸位,我們已經找到問題的根源了,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希望孩子改變,我們必須首先做出改變。你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首先做出改變嗎?如果願意,請給自己點掌聲好嗎?(掌聲)謝謝!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克服這些問題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分享一種教育理念——賞識教育。我們發現,當代中國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一種理念——賞識。正是賞識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失敗。某個學校,老師在一次考試後留下了班裡成績最差的十個孩子,同時喊來了這些孩子的父母。這位老師當著家長的面把十個孩子變本加厲地數落了一通,眼看著家長們的臉由白變紅,由紅變紫,最後都沖向自己的孩子噼哩叭啦一頓暴打。老師大概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在這場混戰中,有一位母親非常反常,他的兒子考了全班倒數第一,倒數第一的孩子誰看得起啊?照理說他這頓打是跑不了的了,而他的母親卻一反常態,站在孩子的面前,雙手扶著孩子的肩膀,無限深情地對兒子說:「孩子,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媽媽都會眼含熱淚地擁抱你,親吻你,為你而自豪。」在場的其他家長都覺得奇怪,為什麼你不打自己的孩子呢?他們認為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他們盡到了責任。這位母親說:「你們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我的兒子,但做為母親,我沒有理由不為兒子自豪,我相信他是最好的孩子,讓我打兒子,永遠不到。」十年後,這個孩子考上了一所一流大學,而其他那幾名學生都非常平庸。到底什麼是賞識?很多家長剛一接觸到賞識認為很容易,不就是誇孩子嗎?賞識是不是單純地誇孩子呢?諸位可以回家試一試,回去後你們就開始誇孩子,一個月後如果你還能誇得出來,面不改色心不跳,請主動與我們聯系。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如果諸位回去後就開始誇孩子,不但得不到你們想要的結果,往往還會鬧出笑話。有位母親剛聽完一場賞識教育報告會,明白了要誇孩子,回到家後看到孩子在家寫作業,興奮地連鞋都沒脫,沖著屋裡就喊:「兒子,你今天表現地得真好!」兒子用怪異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媽媽,你今天是不是有病啊?」賞識是什麼?賞識就是即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我們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這個萬物之靈感到自豪!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加鼓勵,賞識是看得起,夠朋友,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但不能侮辱我。准切地說,賞識教育關注的是孩子無形生命的成長,是種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我們的祖先真的很有智慧,他們創造出的漢字就能說明很多問題。我們看「人」字怎麼寫?一撇一捺,對吧,再簡單不過了,這其中就有相當的寓意。他們很早就明白了生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有形生命,一部分是無形生命,有形生命是人字的一撇,這一撇是出頭的,人的高矮胖瘦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而這一捺則不出頭,是人的無形生命,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這一撇一捺相互支撐,缺了哪一筆,人都會倒下來。現在家庭教育的誤區是,家長們過份注重孩子有形生命的成長,卻嚴重忽視了對孩子無形生命的關注。我們的孩子其實並不怕訓斥打罵,正相反,他們最怕被人看不起。每個人都希望能有幾個好朋友,大家想想,全班學習倒數第一的孩子,他最要好的朋友是誰?哪位朋友能說說看?正數第一?前十名?還是前二十名?我告訴大家吧,全班學習成績倒數第一的孩子,如果他有好朋友的話,必然是倒數第二!為什麼?因為只有他們之間才能夠互相看得起。孩子第一次考了倒數第一回家,家長兇巴巴地對孩子說:「你怎麼這么笨,考了倒數第一!」孩子往往很不服氣地說:「才一次倒數第一嘛!還有下次呢。」孩子一次沒考好,家長說:「你這次可退步了!」孩子馬上會說:「***考得還不如我呢!」多麼大無畏的心態!而家長聽到這些話第一反應往往是孩子學會了頂嘴,孩子沒有上進心,卻很少意識到,這是我們孩子渴望得到肯定的表現!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頭瞌睡多。」人的心情好,一好百好,做起事情來更有動力,心情不好,一了百了,做什麼事情來都沒勁。心態決定一切!賞識教育說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它是一種我們每位父母都曾經掌握的,都本能使用過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所有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態度跟現在是不是不一樣?甚至於完全相反。所有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從內心最深處都是本能的、無條件的、百分之百的絕對相信孩子一個字——「行」!教孩子學說話時,四個字——承認差異。說話早,好孩子;說話遲,也是好孩子。說話遲的孩子不但沒有被打成「差生」,反而怪了,享受貴人待遇。中國有句俗話叫「貴人語遲」。有個孩子4歲才開口說話,孩子的爺爺奶奶逢人還炫耀,乾隆皇帝4歲才開口說話,我怎麼看我孫子怎麼像當皇帝的料。教孩子學走路時,也是四個字——允許失敗,有沒有家長教孩子學走路時不許失敗的?孩子剛學走路時不小心跌一跤,家長沖上去兩個耳光,「下次走路再跌跤,走著瞧!」神經有毛病是吧?跌十跤、一百跤、一千跤——站起來!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好在什麼地方呢?它是一種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了生命成長最基本規律的教育。賞識教育關注的是孩子的生命狀態。春天的時候,當我們看到一棵果樹枝繁葉茂,我們想到的是什麼?秋天是的果實累累。而如果我們看到的果樹是枯枝敗葉,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呢?秋天將會是一無所獲。花的生命狀態好了,必然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樹的生命狀態好了,必然枝繁葉茂,人的生命狀態好了,身心才會舒展,才會有成長的動力,有學習的動力,學習成績好也是必然的。賞識教育是種教育方法,更是種教育心態,賞識教育是關注孩子成長,關注孩子的心態的教育。有這樣四種人生,做為家長,您更願意讓孩子選擇哪種:痛苦的失敗者;痛苦的成功者;快樂的失敗者;快樂的成功者。賞識教育培養的是快樂的成功者。

10. 父母總是過於注重我的成績而很少在意我自身的發展怎麼辦

父母都是過於關注孩子成績,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實換個角度想,父母只是不希望你再像他們一樣辛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你做了父母就會了解了。

閱讀全文

與父母很少教育我我該如何自我成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退休養老金怎麼收費 瀏覽:471
寧夏從哪年開始繳納養老金 瀏覽:586
社保退休計算公式舉例說明 瀏覽:243
結婚男方父母給女方發多少紅包 瀏覽:895
南寧哪個養老院好點 瀏覽:475
深圳2016年養老保險表格 瀏覽:587
去世後退休金多發6 瀏覽:969
體檢麻醉師是什麼意思 瀏覽:86
70歲兒子給媽媽下跪 瀏覽:635
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 瀏覽:374
局重陽節慰問信 瀏覽:116
膠州民安醫院工作體檢多少錢 瀏覽:440
體檢afp838什麼意思 瀏覽:655
老年人外陰白斑 瀏覽:688
陪老人旅行帶什麼 瀏覽:740
養老院退費打官司要多少錢 瀏覽:104
三甲醫院醫生退休年齡 瀏覽:967
父母都有哪些固定的愛 瀏覽:477
感人的孝順故事 瀏覽:949
退休人員年齡滿70每月加多少錢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