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更好地與父母溝通
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但很多時候因為代溝和年齡,常常讓我們感覺與父母很難溝通。作為子女該如何與父母溝通呢?與父母溝通都有哪些技巧?
1、要有子女應有的態度,尊重父母
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展開。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2、多傾聽
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想聽那些建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淀。
3、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包裝起來
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想像一下一個小學生跑出來對你說,叔叔/姐姐,我來教你一些人生道理,是不是很想抽他。想要與父母溝通,就先要讓父母願意與你溝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表達的包裝起來,引誘你的父母來聽。一種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先把父母誇一頓,例如您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我幫助很大雲雲;然後在告訴他們,「美中不足的是......」,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4、多理解
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就跟母親嘮嘮叨叨的囑咐我們多穿衣服多蓋被子一樣,父親會不停的囑咐不吃虧,別上當,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他們眼裡,這些事情我們永遠不懂,盡管我們已經懂得。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他們是看不得自己這個藝術品收到半點損傷的,所以他們想小心呵護,但他們比較不能天天圍繞在身邊,所以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理解他們那份呵護的心。不要嫌他們嘮叨,多肯定他們。說句,老媽老爸你們真好。
5、做子女要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
不要讓父母把你當成一個小孩,需要與父母建立一個平起平坐的地位。誰都不願意跟一個小自己二三十歲的後輩交流。除非你在某方面讓父母折服,讓父母明白你是一個大人,有自己正確和獨立的思考。這需要在平時多下功夫,多與父母聊天,和他們聊他們關心的話題,並且多闡釋自己的觀點;並且在任何可能的機會展示自己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成績,讓他們對你感到信任和自豪。
6、多鼓勵父母
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勸解和鼓勵。這一類老人的特點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子女在熱情鼓勵老人的同時,要給老人具體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塞責,因為此類老人多數比較敏感,子女的消極應對會讓他們進一步沮喪憂郁。
❷ 如何更好的與父母交流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家庭,尤其是孩子長大之後。
孩子們需要適當遠離父母,但同時也要陪伴父母一同成長。因為孩子們要不斷地向外探尋,而父母的任務則是要保持與孩子的聯系。
做父母的,要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護送他們進入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如果父母滿足了孩子們的依賴需求並且鼓勵讓孩子獨立,那麼孩子將始終與父母保持聯系。即使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同伴,父母都會是孩子心中永遠的存在。
即使在孩子尋求獨立的時期,父母在他們情感和道德方面的指引也是十分重要的。
雖然孩子們會在家庭以外的世界裡找到親密關系,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家庭中的這種穩定堅實的親密關系做後盾。這種關系是他們在家庭之外找不到的。
父母需要鼓勵孩子在情感上依賴父母,直到他們可以在情感上依賴自己。
以獨立為名刻意遠離父母,並不是孩子情緒發展的健康表現,而是一種破壞性的標志。
即使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一些問題,父母的主動修復永遠為時不晚。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反而會與父母聯系密切。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願,則孩子有叛離的可能。
父母要傾聽孩子的意見,而不要對孩子發號施令。父母傾聽越多,孩子反而會越多地徵求父母的意見。
孩子肯定會有主動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奇怪的是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不知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靦腆,往往會逃避。這會很讓孩子失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自己做出很多摸索,比如換個發型,換個服裝樣式,此時父母不要期望用自己的意願去塑造孩子。如果要提意見,只提一次,並且一定要婉轉表達。否則,父母一開口,孩子就會激烈地逃避或拒絕。
要歡迎孩子選擇的朋友。
不要給孩子買許多禮物。孩子能區分開情感性和物質性,他們會敏感地發現父母試圖用金錢來購買他們的善意。他們雖然不會拒絕禮物,但是這會透支你們之間的情感儲備。
孩子就是孩子,肯定會有對父母發火的時候。不管什麼原因,父母都要冷靜。
❸ 如何與父母溝通
1、首先在和父母的溝通的時候,一定不能擺出一種你們什麼都不懂的姿態。
父母在你生命的大半部分,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你的老師,一直是他們教自己的孩子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技巧,其實很多時候,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很厲害的代名詞,父母對於這種角色也是非常高興的。
❹ 怎樣才能與父母更好的交流
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必須和父母多互動,多聊天。不過自己和父母的年齡差距大,相處之間會因為代溝的問題變得很尷尬,而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以及主動了解父母的喜好尋找合適的話題。我們和父母相處冷淡或者發生爭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不同,所以發生摩擦產生矛盾,因此我們要換位思考,諒解父母的出發點,從而尋找妥協的辦法,而不是忽略和爭執。想要增加和父母的交流,就要了解父母的喜好,他們喜歡什麼和討厭什麼,在相處的過程中就可以避開雷區,與父母更好的交流,家庭關系更加幸福。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要收起自己的小孩性子,很多時候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我們在維護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諒解父母,只有這樣的交流,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才會融洽。
❺ 怎麼與父母溝通交流
首先要開誠布公的,把自己想說的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要讓父母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有利於溝通,然後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這樣交流會很順暢
❻ 要怎麼與父母溝通
父母是需要調教的。這句話說出來或許顯得有些大逆不道,但這的確是達到最佳溝通效果的路。
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父親25歲,母親才20歲。他們很年輕,除了一腔發自血緣的愛之外,完全沒有為人父母的經驗,當然,也沒有為人夫或者為人妻的經驗。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婚後的一地雞毛之中,爆發了多次戰爭。我對五歲之前的記憶比較模糊,隱約記得兩個場景:一個是我入學之前,父親手把手教我寫字和簡單的算數,寫的好了,他便長舒一口氣,彷彿卸下了什麼重擔;還有一個場景是父親和母親吵架,母親赤腳站在新買的沙發上,將手中的碗高高舉起然後摔到地上,父親坐在門口罵罵咧咧。這之後,便是長達六年的分離。
我從五歲到十一歲的這段時間,是在外公外婆家度過的。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實際上如果認真分析的話,這對我來說反而是好事。我外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雖不算讀過萬卷書,但也行過萬里路,極有才能,又生性淡泊。外婆則是那一代典型的賢妻,溫柔和順,最擅長用各種或豐或簡的美味佳餚將飯桌擺滿。雖有錯位,但我外公外婆的確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家長」角色。
正因為如此,我和父母的矛盾,是從十一歲開始的。
初中時期我和父母相處的第一個階段:毫無任何溝通。一個被老人帶著在農村半散養長大的孩子,在十一歲那年突然被父母帶回家開始管教。也許是半散養的成長氛圍,亦或是時常和老人討論歷史時政的原因,總之我成了一個早熟的孩子。面對突然出現的父母,我並沒有天然的親近和親昵。仔細回想當時的表現,大致是恭順、疏離、警惕的。父親對此非常滿意,我的好成績和順從的態度滿足了他內心對後代的期望,於是他主動許下很多自己不會兌現的承諾。而母親則更加敏感一些,她意識到了這種疏離,試圖做一些什麼拉近與我的距離。但她似乎並不太擅長這件事,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和強勢在逐漸消磨我對他們的恭順。我因為好奇而去早戀,因為覺得有趣而宣誓保護某個被排擠的女孩子,並為此帶頭煽動全班男生去和別的班打群架,因為想維護自己班的人而找去校長辦公室對著校長面不改色的撒謊並且成功讓參與群架的孩子逃過懲罰……這一切,我的父母毫不知情。在他們眼裡,初中的我是一個不喜歡與人交往但成績很好的乖孩子,僅此而已。 這個階段的主題是「面具」,我和父母是沒有任何實質溝通的。
高中時期以及大學的前兩年,我和父母的溝通進去了另外一個階段:各執己見的爭吵。若說小學時期的好成績是為了外公獎勵的零食、玩具和好故事的話,初中的好成績就是一種繼成的習慣,而高中則是用來和父母討價還價的底氣。前文也有說到,我的父母並不是很成熟的父母,我也不是擅長和他們溝通的孩子。疏離恭順的面具在父親持續的主動承諾然後毀諾以及母親強烈的控制欲下瓦解,我對父母缺乏情感基礎的一面終於暴露。每次父親習慣性的做出承諾時,我會嗤之以鼻;母親給我灌輸她的價值觀時,我會嘲笑她價值觀的落後和迂腐。我盡可能保持冷靜,但很可惜經常失敗,和他們的交流過程總是硝煙彌漫。那時候的我是多麼矛盾和自大啊!我看不到父親的毀諾背後,是他想要拉近父女關系卻不知從何下手的不知所措;看不到母親的強勢和控制欲,是她固有價值觀和對女兒的愛的混合產物。我的經濟來源,是他們唯一能讓我低頭的手段;我的學習成績,是我質疑和責怪他們的底氣。他們不知道我和他們爭吵只是想要溝通,不知道我高考前的漫不經心是偽裝,不知道我報考遠離家鄉的大學不是賭氣而是理性考慮後的結果。因此,這個階段的我在父母眼中,是陰晴不定、聰明但不努力、愛鑽牛角尖的孩子,也許在爭吵中說過一些好像有些道理的話,但那都是小孩子的氣話,做不得準的。 這個階段,主題是「戰爭」,溝通效率和初中階段一樣,幾乎為零。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大二以後到現在的階段:平和溝通。大二之前的暴躁易怒實際上並不是我的本性,與此相反,我其實是一個溫和理智的人。上一個階段戰爭的原因,除卻對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怨念和不知如何溝通的茫然之外,還夾雜著我一些三觀未成熟時期的混亂、自身人格認知的障礙等等一系列復雜的東西。當自身的三觀建立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連與自身人格都無法建立有效的聯系,何談與父母溝通? 而在第三個階段,我能夠說出「調教父母」這樣看起來兒戲又大逆不道的話,正是因為已經學會了如何與父母溝通。調教父母的前提是,你自身是可靠可信的。如果你在父母面前總是表現為任性、沖動的小孩子形象,那接下來的東西就不用說了,沒用。我們需要在父母那裡塑造一個成年人形象,冷靜、理智、自持,以這樣的姿態去溝通,比發脾氣的效果好太多。如果自身經濟獨立,那更是加分項。
父母和我們一樣都是凡人,凡人註定不完美。而父母和孩子這種親緣關系註定他們會試圖把自己認為對你好的東西強加給你,即使你不想要 (也有一部分父母會先從自身利益而非孩子的利益出發,不過極少) 。這個時候,就需要對他們說「不」。不管這件事是小到讓你多穿一條秋褲,還是大到讓你和誰結婚,都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否則小事不拒絕,大事就輪不到你拒絕的份了。但怎麼說「不」,這才是重點。我認為,分析父母強迫你的動機,從這里下手,才是正解。
逼你穿秋褲,動機是什麼?怕你冷,怕你生病。這個時候,你如果說「我不冷」,他們信嗎?恐怕得到的回應是「不冷才怪,穿上!」但如果換個方式,拿他們信奉的某中醫或者某長輩的話來說「誰誰說秋凍春捂才養生呢,對身體好處很多的,要是真的太冷我會加衣服的。」效果就會好很多。原則是,只要確認自己的做法沒錯,那就分析父母的動機從他們能接受的立場拒絕被干涉,如果此方法失敗,就採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不做無謂的爭吵,但也不做妥協。
其他所有的事都是同理。比如我和母親說這輩子不結婚的時候,初期她是「小孩子家家懂什麼」的態度,覺得我幼稚,後面再次提起時她仍老神在在「到了年紀你自己就想結了」,這是第一個階段:否認。又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說起這個話題,她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憤怒。「別人都結你不結,你就那麼特殊嗎?」這個時候我接收到的信息是,她讓我結婚,是因為世俗大眾都如此,於是我和她探討了「和世俗大眾一樣比較重要還是自己幸福更重要」,她依然憤怒,但我堅持闡述自己觀點的效果在過了兩年之後體現出來了。大約大二,也就是我和父母的溝通方式進入成熟階段之後,母親又提起了結婚這個話題。她說:「你可以不結婚,但必須要生孩子,不然老了怎麼辦?」這是第三個階段:討價還價。說實話這個時候我是很開心的,能讓我的母親做出這樣的讓步,已經是溝通的一個重大成果了。但這不夠啊,結婚和生孩子,這是我絕對不會做的事,我沒打算妥協。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和母親討論「在如今的形勢下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有多麼難」以及「階層的跨越難以實現,我自己只能終生做一顆螺絲釘,那麼有沒有必要明明不願意的情況下還要生一個孩子讓ta繼續作為一顆螺絲釘活一輩子」這樣的話題。母親文化程度不高,但智商卻不低,當我用身邊的例子來解釋這些理論時,她很清楚地接收到了我想傳達的訊息(當然為此我也耗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去解釋)。這時候,母親迎來了第四個階段:抑鬱,或者說低落期。她意識到了我的想法不會改變,而她什麼都做不了,這時候她開始自責。她認為如果自己能在我小時候給我一個普通的快樂的童年,也許我就不會成為如今這樣「不正常」的人了。我和她的溝通自然還在持續,我告訴她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童年本身就是快樂的,告訴她我是一個正常人,只是對於大多數人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的問題很感興趣,所以思考的比較深入而已。我告訴她不結婚不生孩子這件事可以為我減輕多少負擔、可以讓我多麼快樂,告訴她我對自己年老後無子女的生活有什麼實際可行的計劃。她提出的所有疑問,我都以她能理解的方式進行解釋;她關心的所有細節,我都告訴她實際可操作的解決方式;她的吵鬧和蠻不講理,我用理智和平靜來應對。終於,我等到了她的那句「要不要結婚生子隨你吧,反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後悔就行」。
在這樣的「調教」下,他們逐漸意識到和我溝通只有一種方式,就是講道理。除此之外所有的威逼利誘、所有的胡攪蠻纏,除了開啟我的「非暴力不合作」模式之外沒有任何效果。
如今,我經濟和人格都很獨立,與父母能夠平和、平等且有效地溝通。我可以告訴母親她的強勢對妹妹的成長會有什麼影響,可以和父親討論他的中年危機甚至提出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來緩解危機感,他們對我提出的合理建議我也會認真思考改進。我為了獲得這種良性溝通付出了很多努力,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它也的確極大地增進了我和家人之間的感情。因此,值得。
❼ 如何和父母正確交流
我和你一樣啦,都是逆反期的孩子。我很我的父母也總是交流不到一點去,以前我也很困惑,後來無意發生了一件事,令我有了啟示。有一次,我和母親發生了很大爭吵,她就是不能明白我的意思,雙方的態度都不好,然後我實在是受不了,跑去和同學哭訴(在網上聊的),因為電腦放在大廳,而且她也總是愛看我在跟誰聊,於是我當作是她不在,和同學大聊特聊。把我的想法,做法,目的,理由什麼的,都告訴同學,她在旁邊看了,後來一聲不吭又走了,從那件事發生後,從她的行動中我知道,她接受了我的想法,也默認了我的做飯。經過那件事後,我們都可以坐下來平心交談,不過還是有幾次可能我的想法太大膽了,她又不同意了,我當時有死不肯向她妥協,就這樣僵持著,後來,我又走開了,回到房間後,自己抑制住生氣想想,雙方都有對的地方,她說的也不是不能完全接受,但我還是拉不下面子來承認。反過去想想,連如此親密的母親我都拉不下面子來,將來怎麼辦。明白了這點,我知道是我不對了。後來還是母親主動和好了。我們的關系在我看來是時遠時近的,但事實上我們和母親曾經是二心同體的,有誰能比我們親密?
後來我就試著和父母以同等的身份平心交流,要是交流不下,就先放放。在自己生氣的過程中,自己也學會反思,在反思中,也學會了很多東西。
其實,和父母交流,要看你的心如何去對待。你要清楚一點,和父母交流,其實就是在和上一輩人在跨越時代,因為代溝的存在,縱使是使交流有了不少障礙,但如果我們能夠爭取交流的主動權,交流起來就比父母抓主動權容易,效果更好。原因是,父母總以比孩子關心父母的程度更深程度地關心孩子。而且,父母怎麼說都是上一輩,經歷的事兒多,不是說他們比我們懂道理,而是他們比我們懂人情世故。而懂人情世故,是我們走上社會的重要一步學習。雖然我們也能從其他人身上學點,但還是跟父母學得多,畢竟,從小父母都在影響著我們。如何去和父母交流,還有一點,就是要看看是怎樣的父母,有的父母很開明,有的則很守舊,你要想明白你的父母是怎樣的人,找到你們交流的捷徑。
呵呵~~講了這么多主要是跟你談談我的心得,至於方法有幾個:1.寫紙條。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2.在和父母一同看電視的時候交流看法。(要先從很隨意的家庭日常活動開始)3.和他人交流時,委婉地告訴父母你的意思。(比如我就是)4.用一些事實先說服他們承認你的長大,再和他們平心交流。5.暗示。你可以為他們做點事,或把你想要說的,通過一個小故事什麼的,委婉的暗示他們,把他們引入你的想法中,再和他們交流。(這個方法最好,你們都可以學到點東西。)等等的方法,都可以,但不知道適不適合你們的家庭。這里給你介紹本書是關於一個女孩的,裡面就有一對父母如何和她交流,方法可以借鑒。《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教育紀實》
祝你能很快地和父母很好地交流,加油哦!
❽ 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溝通
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難事,有什麼猶豫不決的事情可以向父母請教,靜下心來哦和父母談一談心裡的想法 讓父母幫你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