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控制孩子有哪些好的方面

父母控制孩子有哪些好的方面

發布時間:2022-01-19 17:04:49

① 有些家長控制孩子非常嚴重,會有哪些危害

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每次做一件事情以前,總要先問一下父母,生怕做錯,於是這個人就顯得迂腐懦弱,不知變通,毫無自信。在這樣的家庭中,還是在一些想法得不到尊敬和理解,所以內心中會有一種陰暗面,感覺很不平衡。

② 父母要調控好自己的控制欲,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比較強,什麼都要管,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可是這種事無巨細的關心,看似面面俱到,卻是對孩子的一種枷鎖。試想一下,作為一個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天天生活在父母製造的高壓之下,他整個人都是壓抑的,何談自主能力和創造力。這里涉及一個自控和他控的問題。孩子自控的前提有兩個,一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並且身體也有了力量。二是,去掉他控。



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或者說不在聽父母的話,這讓一些父母會有失控的感覺,以致於他們害怕對孩子失去控制,所以才會愈加控制孩子。在父母意見和自己有分歧時,總是會選擇聽從父母,在身邊出現強勢的朋友或者同事時,也會順從。看別的孩子活潑可愛,自己會自卑。有時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卻不敢說出來怕人嘲笑。

③ 家長控制孩子有哪些壞處

要讓孩子成長為堅強、自信、有主見有獨立意識的成年人,做家長的就要學會從適當的時間開始示弱、放手。
在孩子幼年和童年期,出於愛的本能、出於為人父母的責任、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會按照自己認為最正確的方式撫養、教育孩子。家長規范孩子的行為和習慣,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來矯正孩子的偏差、懲罰孩子的過錯。
在孩子懵懂的幼年,在親子關系中,孩子是被動接受的一方,父母則是有主導權決定權的一方。從客觀的角度看,這個階段父母有控制權,自然表現得比較強勢。
然而,這種強勢一旦成為慣性,得不到控制,特別是在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和自我訴求時,「強勢地控制」就會導致親子沖突,父母自以為是「掏心的愛」,在孩子眼中卻變成了一種對他們的傷害。人們常說今天的年輕人是沒有長大的「巨嬰」,其實巨嬰的出現就是與父母以愛的名義控製成年子女的生活分不開的。
王猛自己說,父母主要的問題是「過度的關心」而導致的「控制」,從小限制他所有選擇的權利,導致他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極弱,自我認知混亂。
王猛列出的具體的實例包括,他從小都是被父母安排穿衣服,自己沒有選擇權。上小學一次文藝演出班裡要求穿齊膝短褲,但他母親為保暖執意讓他穿長褲,結果讓他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尷尬出醜。
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大院」以外的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學校上學,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絕。考上北大後,依舊無法逃離父母的「控制」,父母請在北京的大姨多多關照。大姨果然像父母一樣「照顧」他: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系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甚至在他去美國讀研究生,父母依舊找到熟人以這種方式「照顧」他。
其實,孩子的行為規范和學習習慣在12歲之前基本成形了,之後很難改變。對此我的理解是,童年時代的孩子具有可塑性,這時家長要擔當起塑造者的角色,有責任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在12歲左右,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他們的主觀意志強大到理直氣壯地和你說不的時候,家長的權威就顯得非常有限了,此時再嚴厲的管教也難以奏效了。
那麼,這個時候,為了讓孩子自主、自信的意識得到成長,做父母的就要適當地學會妥協和「示弱」了。因為這個時候家長繼續強勢控制,結果要麼是孩子極其叛逆,凡事與家長對著干,要麼是失去自我意識,內心雖然不滿但凡事任由家長安排擺布。
我自己就有過從虎媽般的強勢轉變向孩子妥協示弱的經歷。
大女兒五歲時隨著我來到美國,在她小的時候,我對她的要求很嚴格,給她定了很多規范,比如不能撒謊,要尊敬長輩,要善待朋友,還有很多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等等。
嚴格要求,批評的時候自然就多。至今難忘的一次,我忘了是因為什麼很嚴厲地說她,只記得女兒眼裡噙著淚對我說:「媽媽,美國小孩的爸爸媽媽從來不批評他們。」我注視著她的眼睛,放緩聲音說:「小孩子就像小樹,小樹的枝杈長歪了,長大就是一棵歪樹。如果早早把歪的枝剪掉,長大就是一棵又高又直的大樹。媽媽批評你,就是在把長歪的枝剪掉。如果我不這樣做,你覺得我是個負責任的媽媽么?」女兒聽懂了我的話,後來在我們母女之間「小樹」成了一個梗,只要女兒對我的管教有逆反的時候,我就會說:「想長成一棵歪樹嗎?」
然而,「小樹」很快長大了,女兒上了初中之後,開始出現叛逆跡象,家裡時不時出現這樣的場景,我在那裡大聲指責女兒的過錯,她雖然沒有頂撞我,可是全程冷著臉一言不發,我的話音一落,人家轉身就走。這樣的場景出現幾次後,我意識到對她的教育方式必須改變了。
首先,我漸漸改變了說話的口氣和方式,命令式被商量式所代替。還記得女兒上高中前我和她討論9年級選哪些課,她很想選美術,因為她那時突然對畫動漫著了迷。我和她分析學校提供的課程,希望她選有挑戰性的主課,我逐個分析那些我認為的重要的課程,女兒沉默地聽著,過一陣,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媽,你就強調這些課有多重要,可是你沒有想過我是不是感興趣。」這回輪到我沉默了,對於日漸長大的女兒提出的訴求,我不能再用一個簡單的「不」字來回應了,我要做出平衡和妥協。我說:「這樣吧,你不是想上畫畫課嗎?媽媽送你去我們認識的那個老師家學,每星期去學一次。」女兒高興地同意了我的提議。
這一年,女兒學畫既開心又認真,還得了幾個小獎。一年之後,她自己主動提出不再去上課了,因為功課太忙了。不過畫畫的愛好她一直保持著,現在沒事她還喜歡畫幾筆,學校有什麼活動時,比如設計個T shirt 或是雜志封面什麼的,她都可以露一手。
再有,我的耳提面命式的叮嚀囑咐被適當的沉默代替。「千叮嚀、萬囑咐」,「苦口婆心」常常被用來形容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其實,再好的愛如果重復了千遍萬遍,也會透著「苦澀」的味道,很難被孩子欣然接受。「家長說向東,我偏偏要向西」,這是我自己少年時曾有的心理,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面對女兒我試著管住自己的嘴巴。
早上出門前告訴她:「今天冷,多穿點。」人家回我兩個字「沒事兒。」我把剩餘的話「不多穿點會感冒的快要考試了感冒怎麼辦再加一件外套」等等都嚼碎了,咽到肚子里。晚上女兒回來打噴嚏流鼻涕,我把熱水和感冒葯往她面前一放,再把「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沖到舌頭尖上的話又咽了回去。不過,得病之後她自己會學乖,加減衣服再不用提醒了。
還有一些事,比如,買回的褲子,膝蓋上露著幾條口子,我皺皺眉頭,忍了;塗的指甲油,顏色怪怪的,我不喜歡,說一句就不再多說了。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告訴她:「高中的成績非常重要,我希望你到申請大學時能交出一張漂漂亮亮的成績單。」因為女兒從小養成了自覺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對她高中的功課敢於放手,從來不追著去問考試成績,女兒反而總是主動告訴我。
記得女兒上大學後,一次在中文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座談會上,有家長問她:「我的孩子高中成績不理想,我們說他,他就和我們頂撞,你那時和父母在學習上有沒有矛盾?」
女兒回答說:「從小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格,為我打了很好的基礎。上高中的時候我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所以我和爸爸媽媽之間沒有這樣的問題。」女兒的回答讓我這個曾經強勢、而今弱勢的媽媽感到很欣慰。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的過度關注呵護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會逆反逃避,甚至對父母關上心門。而家長適當的疏離,會讓孩子感到更舒服些。
我管住自己的嘴之後,女兒的嘴反而變得滔滔不絕。我最欣慰的是女兒把自己的心向我敞開:她對未來的設想、她的dream school(夢想大學)、她對各種考試和暑期活動的計劃按排,她對各種時事新聞的評論、對人際關系的感悟等等。
當她和我說這些時,我時時記得管住自己的嘴,我不去刨根問底,不去簡單地下結論,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也要裝出興致勃勃地樣子去聽。即使認為是不妥的,也不會馬上教訓,而是之後再尋機會點撥她,這樣她也更能接受。我知道我的角色不再是控制者,我傾聽著,應和著,把自己的意見揉碎,一點點再傳遞給她,就這樣,在我貌似粗放的態度下,女兒不知不覺地把我當成了聊得來的朋友。
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質,家長要因材施教。不過相信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從青春期開始他們需要自我成長的空間。希望王猛的痛苦經歷給所有做父母的一個警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做父母的必須在一定的時間放棄強勢的控制,在示弱、妥協和放手中,與孩子建立起有愛又有效的溝通方式,這樣孩子才不會與我們漸行漸遠,甚至反目成仇。

④ 父母的控制欲特別強,這對孩子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呢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都是不對的,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個不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家長控制欲特別強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都有哪些影響?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的重,孩子對於任何一切都有著自己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家長不要剋制孩子對於這個社會的好奇,同時在生活當中也可以逐漸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興趣,這樣孩子在日後的生活當中才會越來越好,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變得更加的優秀。

⑤ 父母在哪幾個方面「控制」好孩子,會讓孩子更有出息

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有很多家長都非常支持嚴厲教育。在他們看來,孩子就應該聽家長的話,因為只有聽家長的話,長大以後才更容易有出息。



5. 控制住孩子的脾氣

除了以上這3點以外,我們還要控制住孩子的脾氣。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見挫折與困難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要積極去應對這些挫折與困難才行,而不是只會發脾氣。

所以說,當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要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正確發泄情緒的方式,幫助孩子控制住脾氣。

⑥ 聰明的父母,在控制孩子方面都是如何把控的呢

在家庭教育中,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和父母關系越來越僵硬。皆因父母對孩子有較強的控制欲,想讓孩子受自己掌控,孩子表面上看很順從,其實內心是很壓抑的,不甘心的小情緒在慢慢滋長,因此與父母的關系也會陷入僵硬的尷尬之中。

媽媽對明明說:「寶貝,媽媽昨天給你新報了一個學畫畫的興趣班,聽說中考時藝術生會加好多分,所以我就給你報了。」怕明明不樂意,媽媽特意給他解釋了報興趣班的原因。

明明一聽馬上露出一臉不高興的樣子,悶悶的說:「不是說好周末讓我放鬆一下,不報興趣班的嗎,我不想去。」

媽媽聽到這句話,甚是嚴肅地說:「明明你必須得去,我這都是為你好啊!」

明明生氣地說:「你不要每次都說是為我好,你可以在報班之前問問我的意見嗎?你有站在我的立場上考慮一下嗎?」

媽媽愣了一下,萬萬沒有想到孩子的反應竟然這么激烈,坐在沙發上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為。確實好像每次做什麼事情或者什麼決定,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完全沒有考慮了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情況,父母眼中的「為孩子好」,也許在孩子眼中只是父母的自私,只考慮自己意願的一種表現。所以父母越是想控制,孩子越是不聽話。



其實,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父母是一個園丁。如果父母給孩子澆了太多的水,和施了很多的肥,父母也許覺得這么做,孩子一定能夠快快長大成一棵參天大樹。但是結果往往不會如父母的所願,在這種關愛照料下,孩子只會被"淹死",或者營養過剩。

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風箏,父母拉得太緊或者拉得太松,風箏就放不好,父母應該把握一個正常的「度」,這樣,孩子才能飛得又高又穩!

父母應該如何把握控制孩子的「度」?

1. 要照顧而不是監管

父母喜歡監管孩子,喜歡孩子按他的意思辦事,明白這一句"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只是他喜歡監管孩子的借口,但是他就是喜歡監管孩子。

所以父母在為孩子做事之前,最好考慮清楚自己做的這件事到底對孩子有沒有意義,是真的能起到照顧孩子的作用嗎?這么一來,父母便可以避免很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

2. 要平等而不是獨裁

在法律規定上,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所以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對孩子進行監管。但是,有時候監管過了頭就會變成獨裁。家對於孩子來說,也就不再是溫暖的港灣,而是監獄、是牢籠!

父母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最好的親子關系就是朋友。父母要做的就是傾聽,在必要的時候,站在一個家長的角度,給孩子可靠的建議。

3. 要放手而不是放縱

父母知道不能給孩子太多的「控制」之後,最有可能出現的新問題便是太過於放縱孩子。一些調皮的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允許之後,會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合實際、無理的要求。這種時候,父母就必須要拿出父母的氣勢教育孩子,把孩子拉回正軌。

孩子就像彈簧,壓得越緊,反彈越深刻。適當時候的適當放手,一來能夠贏得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認可,二來孩子自我的自製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如果你也有很強的控制欲,希望能夠每件事都為孩子安排好,甚至可以不顧及孩子的想法,永遠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在你眼裡孩子就沒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孩子在無奈中被迫妥協,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創造力、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依賴性強,習慣於順從他人,缺乏主見,性格懦弱沒有自信心。

⑦ 父母要調控好自己的控制欲,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好處

父母在文化教育自己孩子的情況下,總喜愛運用她們的威勢萬般的去控制自個的孩子,因此很多父母一直以她們一言堂的方法來帶孩子,也是促使孩子承受不了如此的操縱而產生叛逆的姿勢,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顯然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為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合理的學會放下身姿,變弱自身對孩子的控制欲。

推動親子關系的塑造

父母在文化教育孩子的情況下假如具備太強的控制欲,那麼孩子毫無疑問會與父母看起來背道而馳,親子關系便會變得愈來愈焦慮不安,因此父母在釋放壓力針對孩子的監管,因而也充足感受獲得父母對她們的重視,因此孩子在平常生活之外都是會打開心扉向父母傾吐自身的心裡話,父母與孩子中間常常就某件事進行民主化的探討,進而也會讓家庭環境變得更為和睦活躍性,毫無疑問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中間親子關系的提高。

因此作為一個民主化式的父母,請給予自個的孩子大量的生活學習平台,不必過多干涉孩子的一切,僅有那樣孩子才會變得更為出色。

⑧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過分控制,對孩子的影響都有哪些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人性有三種基本需求: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父母為孩子做的一切,孩子失去了自主意識。孩子沒有任何鍛煉機會,能力沒有提高,失去了勝任感。失去了能力感的孩子,因為什麼都做不好而失去信心。

你為什麼不殺死獵物,撕碎肉,喂給小獅子。因為大獅子知道,如果不及時練習捕獵技巧,這些小獅子長大後會餓死在草原上。為什麼不抓一隻大羚羊,丟給幼崽,讓他們直接煉鋼?因為幼崽沒有足夠的能力直接對付真正的獵物。

父母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經歷,知道孩子長大後會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然後把那些挑戰和困難簡化成練習,讓孩子體驗,學會如何應對,獲得能力成長。這也是為什麼大獅子會把獵物咬死,留給自己的孩子去練習捕獵和咬人。

閱讀全文

與父母控制孩子有哪些好的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辦退休人員戶口重要嗎 瀏覽:505
鍾祥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198
農村養老金如何繳費6 瀏覽:140
駕駛證60周歲要提供 瀏覽:362
失地養老保險跟商業保險哪個劃算 瀏覽:272
日本東京最好的養老院 瀏覽:33
老年人做重活心痛是什麼原因 瀏覽:490
駕駛證體檢視力不過會怎麼樣 瀏覽:69
岳陽哪裡可以做心理體檢 瀏覽:147
江西省退休金何時發放到位 瀏覽:885
老人療養院哪裡最好 瀏覽:581
深戶退休養老金包括哪些 瀏覽:769
養老保險買斷和內退什麼意思 瀏覽:520
孝敬就是在 瀏覽:751
父母不理孩子是什麼心態 瀏覽:725
老年痴呆葯物可以報銷嗎 瀏覽:325
劉和剛歌曲孝順曲普 瀏覽:262
民辦養老機構的法律政策 瀏覽:708
藍田縣中心敬老院 瀏覽:432
怎麼面對生病的父母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