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發布時間:2020-11-27 09:28:27

A. 北京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最高獎6萬的目的是什麼

北京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最高獎6萬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引導入職從業、健全培訓體系等方面的制度設計,促進人才質量穩步提升確保養老服務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據悉,11月23日,北京財政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根據《辦法》,北京將設立應屆畢業生入職獎勵,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標准,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鼓勵引導高素質人才到養老服務行業入職從業。

同時,給予養老護理崗位獎勵津貼,結合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分500元至1500元五個標准,直接將津貼發放給養老護理員本人,吸引和留住更多養老護理人才,補齊本市養老護理員短板。

(1)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擴展閱讀:

養老服務人才稀缺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占總人口的17.9%,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按照國際標准,每三位失能老人需要一名護理人員,按此計算,僅是4000萬名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的護理員需求就超過1000萬人,而目前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僅30餘萬人。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教授、樂齡研究院院長楊根來曾撰文指出,「根據現有公開數據,在機構和社區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總數不足100萬人,機構從業人員近30萬人,而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樂觀估計有10萬人(從2009年至今,通過民政部鑒定的護理員不足5萬人),加上各類培訓證書,持證養老護理員共計20萬人。

其中40歲以上的佔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學歷佔七成,養老護理隊伍的人數和專業技能都遠遠落後於現實需求」。

B. 如何推進基層養老服務質量提升情況匯報

人口老齡化,獨生子女居多等因素已令養老問題越來越受關注。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從中央到地方用於養老機構、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持續增加,公辦養老機構、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數量大增。同時,在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中,社會資本漸趨活躍,對機構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但是如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還是當前發展需要考慮的重點。

多方入手促養老服務業發展

我國老齡化問題從引起全社會關注,並從認識轉到政策性應對,這一過程還相對較短,盡管「十二五」期間養老服務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在政策和實務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誤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並加以解決。

第一,對人口老齡化過於悲觀。從需求看,我國2億多老年人並不是都需要養老服務。低齡老年人和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基本不需要由專業機構提供介護和照料性養老服務。而真正剛性需求人群是那些高齡、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根據現有基數這些老年人總量不超過4000萬人。如果發展養老服務時,混淆了有效需求和潛在需求,就會誇大對養老服務的需求。這無疑跟時下過於悲觀的人口老齡化論調有著很大關系。

第二,養老服務供給側政策乏力。近年來,有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的政策導向性異常鮮明,比如優先保障用地供應、稅費優惠、財政補貼供方等。這些屬於供給側政策,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引導增強養老服務的市場供給。但是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往往並不取決於決策者的良好意願。現實表明,社會對供給側政策的敏感性沒有預期的高,政策性利好沒有得到有效回應。一方面是政策紅利還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利益刺激。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具有規模的養老服務市場。市場的形成首先要有需求,在需求的拉動下才會產生供給,需求和供給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在趨向均衡的過程中實現市場的資源配置。而養老服務作為以「服務」為產品的市場,顯然還處在發育過程中,一般性刺激供給的政策難以立竿見影。

我國現階段,老年人及其子女真正關心的養老服務是護理、照料性服務,而且需求剛性較強,因此支持性政策應更多向這個方向瞄準,突出供給引導的同時,還要注重增強老年人的購買力。

第三,公辦養老機構的定位有偏差。公辦養老機構是政府對貧困老年人履行托底性養老服務職能的重要載體。2014年全國登記養老機構2.84萬家,其中公辦1.36萬家,佔比47.9%,在院對象中「三無」和五保對象佔比59%。公辦養老機構較好地落實了國家設立公立機構的宗旨,使低保家庭、「五保」對象等貧困老年人實現了老有所養。同時,一些地方的公辦養老機構同樣對社會老年人開放,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排隊輪候成為常態。如果沒有一套科學嚴格的評估制度,如果用「誰付得起誰住」的市場法則,必然造成公共福利分配不公,從而製造社會不公平。從這個角度看,公辦養老機構的定位還有偏差。

第四,公辦養老機構的示範性作用不夠。公辦養老機構是被賦予特殊功能的公益服務機構,除了擔負貧困人口兜底養老保障的功能外,還應該發揮服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不僅通過公辦機構一流的服務和管理為民辦機構樹立學習的標桿,更重要的是解決養老服務市場供給「失靈」問題,向社會提供民辦機構不願提供的服務,在服務供需對接上發揮引領示範作用。但在現階段,公辦機構不僅沒有與民辦機構形成合理分工,而且與民辦機構形成了同質化競爭。當前社會對養護型和護理型養老服務的需求較大,而提供這類服務的成本高、風險大,且需要打通醫療資源,導致市場供給不足,公辦養老機構應當聚焦於這些方面,為社會提供示範。

養老服務業發展路徑選擇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對促進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作出部署。養老服務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需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群體享受優質養老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第一,公辦養老機構的功能要精準定位。應該明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養老服務不可能採用財政付費、免費供應的體制,市場供給應該是養老服務的主流。現階段,要進一步精準定位公立養老機構的功能:一是在「為誰服務」上,公立養老機構尤其是公建公營的養老機構應當瞄準貧困無依的老年人;二是在「服務什麼」上,公立養老機構應向社會提供民辦養老機構不願或不能提供的服務,比如,社會亟須而供給不足的護理型養老服務。養老服務發展到今天,在貧困老年人的托底性養老方面,公辦機構定位明確,而且制度安排也相對成熟。問題主要出在向社會開放服務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多數存在錯位,服務不為社會所急需,床位空置率高,資源浪費嚴重。公辦養老機構應該充分利用低成本優勢,把服務定位在風險大、技術要求高的服務項目上,從而有效地彌補市場供給不足或市場失靈。

第二,務實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發展。對於體制內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可以運用行政機制,通過規劃安排、資金投入以及管理體制的改革等途徑,有可能「強力」實現養老與醫療的「聯姻」。對於一方為公立性質,或雙方均為民辦性質,如何實現協同、合作,應該是制訂細化措施的重點,難度也最大。

第三,必須以需求為導向,從許可審批、政府補貼、金融支持、用地指標等制約社會力量提供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等方面,加強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不斷推出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與此同時,政府應樹立成功典型、提供學習範例,以此引導社會投資,擴大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的供給。

第四,頂層設計要增強體系性。養老服務是關涉多領域的一項社會事業,決定了我們需要一個系統完整的服務體系。養老政策一定要系統化設計,既要從階段性國情出發,又要跟上人口老齡化的形勢,為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制度環境。以系統性思維增強養老服務政策設計的科學性,必須從政策出台時,就要進行系統和長遠的規劃和設計。

第五,推行養老服務績效評估制度。養老服務政策要增強執行力,推行績效評估是一項必要措施。只有建立評估制度,才能在不同層級政府和職能部門之間傳遞壓力、激發動力,也才能建立有效問責機制。

C.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存在哪些問題

據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召開北京市養老服務質量建設暨安全管理工作會議。

民政局負責人表示,民政局將委託第三方機構對養老服務質量、欺老虐老等問題進行明察暗訪,發現問題將定期在媒體曝光並通報相關區政府。對於存在瞞報、騙報指標的機構將嚴懲不貸。

D. 怎樣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指出,要按照適應需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多元供給的思路,盡快在養老院服務質量上有明顯改善,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
近年來,我國狠抓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工作,從基礎投入、建章立制、人才培養、強化監管等方面多措並舉,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加大投入
實現養老院服務量與質齊升
76歲的天津老人張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臟病,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從心。如今,老兩口搬進了天津市北辰區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從此開始了陽光明媚的生活。
「養老院就在家門口,孩子們說來就能來,醫生上門服務,家裡人都放心。」張慧秋說。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22億,約占總人口的16.1%,養老問題日益成為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國養老院加快發展。中央預算內投資和民政部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320億元支持地方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多渠道培養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全國建成培訓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開設護理專業,多渠道開展崗位培訓、在職遠程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國養老機構總數達118萬多個,各類養老床位數達695.9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6張。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民政部聯合多部門探索多樣化養老院發展模式,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鼓勵公建民營,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同時,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進入養老服務領域,開展養老院遠程醫療服務試點,各地建成養老服務信息平台840個。
在中央政府統籌安排下,民政部、衛生計生委、人社部等多部門合力推進探索醫養結合新路徑,養老院與醫療機構的業務協作機制開始建立,更多的醫療護理力量為養老院提供支持。
日前,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同時要以「老年人的切身感受」為評價養老服務質量的標准。
統籌推進
加速養老院服務標准化進程
2016年10月,山東省連續發布《老年公寓服務規范》《農村幸福院基本規范》等7項養老服務地方標准。
山東省質監局副局長張健介紹,一直以來,養老服務供需雙方存在不平衡現象,一方面,社會公眾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另一方面,養老服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用標准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規則。
不止是山東,構建統一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是全國養老機構健康發展的共同需求。
為使養老院服務質量發展基本實現有法可依、有章可遵、有規可循,我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逐步建立涵蓋養老院服務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
從全局出發,適時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切實落實關於發展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的意見等文件。
針對養老機構的建設和服務標准,民政部制定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等規章,同時發布了《養老機構基本規范》《養老機構安全管理》等國家標准。
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提升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標准化水平,建立完善的行業標准體系,不僅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更能促進整個養老服務行業穩步健康發展。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通過《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老年養護院建設標准》等涉老設施建設標准實施,推進養老院規范化建設。同時加強養老院基礎通用標准、安全標准研究,制定養老院等級劃分與評定標准,健全養老院服務規范,構建完善的養老院服務質量管理體系。
破解難題
構築養老院服務體系化監管
此前,養老服務出現霸王條款的案例屢屢出現,一些合同規定老人只能在幾天內反悔,逾期反悔就要繳納違約金,不少老人的權益因此受到侵犯。
2016年12月,民政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制定印發《養老機構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對養老機構服務合同的內容作出明確要求,養老機構服務過程中各環節必須明確當事人雙方的責、權、利關系,避免因合同缺款少項和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不確切而出現顯失公平和違法的條款,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養老機構服務行為的監督檢查。
規范養老服務合同,只是近年來加強養老院服務質量監管的其中一項舉措。由民政部門牽頭,一個聯合多部門的養老院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正在形成:開展執法規范化試點,落實養老院綜合評估和報告制度,推進事中事後監管;積極開展第三方評估,鼓勵將評估結果與政府購買服務、發放建設運營補貼等掛鉤;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建設,加強行業自律監管;聯合公安部持續開展養老院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加大消防改造投入力度,在有條件的養老院設立微型消防站。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兩個方向繼續築牢養老院安全服務防線。
一是為確保養老院設施、食品安全,各級各地養老機構將嚴格執行消防、食品、醫療服務等安全管理規定,加強養老與消防設施配備,加強養老院等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管理,確保食品、食品添加劑等相關產品來源可靠,加強醫養結合服務安全,強化養老院內設醫務室規范運作。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風險分擔機制。
二是為加強養老院日常服務監管,將依法查處養老院違法違規行為,建立退出機制,加強部門協調,通過監管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加強養老院檢查考核,建立覆蓋養老院、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行業信用體系,並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行業黑名單制度。

E. 談一下自己對養老產業的認識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發了條信息,看到這條信息後心裡想了很多,有欣喜有焦慮。感覺養老從業者的意識在提升,已經意識到危機感了。當初之所以說「永輝愛康,為愛努力,讓生活更美麗」這句話,我已經意識到養老這個行業不是那麼簡單,應該從生活角度來思考工作,這樣才能有長遠的發展。朋友的原話如下:「總覺得快遞公司和地產公司提供增值養老服務,無往不利。京東門店和58到家合作入戶服務,壓力好大。幹掉我們的不一定是同行!」後面朋友的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要論哪類公司和職業最熟悉老人與社區,非他們莫屬。這也是很多社區驛站倒閉活不下去的原因。沒有客戶基礎,不了解客戶需求,沒有信任度。」這句話很值得用心思考。真的應該從生活的角度來思考配合國家政策服務養老產業。否則到了最後只能出局,稀里糊塗的出局。

面對養老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內不缺乏情懷,不缺乏政策,不缺乏情感,不缺乏溫度。都在探索養老的盈利模式,好多養老從業機構不盈利,工作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不順利,他們缺什麼?缺錢缺資源還是缺人?到底缺什麼?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起碼不缺乏資源,不缺乏市場,不缺政策扶持,主要缺一種意識,社會意識形態認識上有偏差,導致工作中出現尷尬的局面。我不贊成這個詞「養老的盈利模式」,應該換一個詞「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模式」,這樣的詞更適合當下環境。思考中凡是把資金放在第一位的思路都是幼稚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消費人群的思路是不成熟的,思考中凡是忽略老人家屬的思路是錯誤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病人的思路是可笑的,思考中凡是想藉助國家政策漁利的思路註定要撞牆,思考中凡是忽略社會發展談養老結局註定是失敗的。

如果把養老當做一個行業來解讀,這個行業的宗旨就是服務老年群體的生活,讓老人生活更美麗,沒有其他,僅此而已。這個行業上游是各種適老產品生產者,下游就是老人生活,中間是針對老年人的各種生活服務。有了這樣的大概認識再聚焦自己的工作,在行業中定位自己的方向,就會有發力點,不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估計現在好多從業機構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他們缺乏一種宏觀的生活認識,思路裡面商業意識太強,忽略了老人們生活的年代,忽略了老人們的故事,忽略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我們現在服務的這群老人是一代有故事的人,是伴隨著國家一起長大長老的人,他們是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締造者,無論這個老人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他們身上的故事不可多得,未來這群老人會成為社會寶。在一部分人的認知中,一談到老人就是弱勢群體,就是孤寡群體,就是老弱病殘群體,這跟我們現實生活中傳遞關於老人的生活概況有直接關系,媒體報道中的側重面我們應該懂,這也是影響我們正確客觀認識老年人的一個因素,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中健康老人的生活往往被忽略,因為老人生活沒有困難,所以被忽略,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如果不能客觀認識老年群體,只會徒增養老行業的壓力,只會增加生活負擔,再有力量的拳頭只會打在棉花上。

其實面對老年群體生活我還有很多話想說,養老話題描繪的是一個宏偉工程,這個工程每個人都得參與,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無論年輕與年老,都得為這個工程添磚加瓦。從現在開始,如果一部分人意識到老人的精神價值,健康老人的價值,並把這種意識融入生活,相信生活是美麗的。最後還想說一句話,關於養老這個話題,應該側重如何延續健康老人的生活狀態,如何提高改善困難老人的生活現狀,其實老人們的要求並不高,尤其眼前的這群老人,因為他們苦過,累過,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能堅持。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給出力所能及且很自然的關懷與幫助,在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朋友圈那句話可以理解,當下這個大環境競爭很激烈,但是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認為在被打劫,而是認為好多人在幫你,幫你一起努力完善老年服務。有危機感是對的,但注意力會回到:努力做好自己。

F. 北京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的話,最高獎勵6萬,你看好養老行業嗎

北京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的話,最高獎勵5萬,從北京政府出行的這條政策之中,養老行業已經在社會中越來越被需要了,這說明了社會中很多人對養老機構的一個信任,導致養老機構這個服務行業興起,這就需要很多人才。而北京政府出行的這個政策,北京畢業生專科獎勵5萬元,本科獎勵6萬元,以上中專也有4萬元的標准。

服務行業說好做也好做,說不好做也不好做。因為做服務行業要非常的細心,有時候要細心到幫他們洗澡,幫他們剪指甲的這些工作,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所以對服務行業的要求也挺高的,所以為了健全這方面的問題以及難題,就必須要人才的入駐,有了人才才可以解決很多的難題,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可以開發出一條比較完整的解決辦法。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歲能買平安什麼保險 瀏覽:54
老年人安全帶怎麼系 瀏覽:219
70歲老人海上婚紗照 瀏覽:253
中國官員級別退休年齡 瀏覽:589
老年節主題黨日活動計劃 瀏覽:522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農村 瀏覽:632
父母不喜歡玩游戲怎麼辦 瀏覽:425
養生葯如何做兩用產品 瀏覽:608
老年人奇葩創業 瀏覽:568
治療老年人的葯酒方 瀏覽:353
陽光城養老院 瀏覽:926
老年人麻將桌怎麼用 瀏覽:557
父母的英文怎麼讀視頻 瀏覽:251
敬老院醫務室制度 瀏覽:516
病重老人身體腫還能活多久 瀏覽:69
獨居老年人微公益活動方案 瀏覽:124
退休人員能否從事經營業務 瀏覽:993
台州失土養老保險漲價 瀏覽:440
男人是多少歲才能長壽 瀏覽:474
描寫人物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