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調查顯示:近七成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意願強,這反映了哪些社會現象
在當前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5億,占總人口近五分之一。而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就業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老年人就業問題不僅僅涉及社會保障、子女贍養等問題,還關繫到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等問題,不僅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也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以下簡稱“雙嚮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研究發現:老年群體的就業意願與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密切相關
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69.4%選擇了退休後再就業;從職業類型來看,與老年人有關的工種包括製造業、建築業、電力和熱力燃氣水生產製造業。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對老年人就業意願有直接影響作用。
B. 60歲低齡老人再就業難在哪兒
2月23日,一則「低齡老人就業難:58歲清華畢業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的消息登上熱搜,老年群體就業話題再次引發熱議。在我國試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的政策背景下,低齡老年群體的求職需求受到外界廣泛關注。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8億人,佔比為19.8%。有人口專家指出,從人口結構看,未來30年是一個低齡老齡化的時期,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會大幅增加,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速。
另據天津社會科學院的調查數據,60-65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意再就業的比例為62.1%,55-59歲即將退休的「准老年人」中有意願退休後再就業的比例為72.7%,這些數據反映出老年人具有較強的再就業意願。2022年8月26日,由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上線僅僅兩天,已有超過5000個中老年求職者、超過100家招聘企業注冊。
2022年8月正式上線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一直在積極發掘老年人力資源。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表示,「中國老年人才網旨在為老年人再就業拓寬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齡人力智庫,推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對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低齡老年人就業體系,事關老年群體的晚年獲得感和「銀發紅利」的實現,是亟待探索的全新領域。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麗賓在研究老年人就業話題時發現,「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的角度,有相當比例的退休老年人需要就業」。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佔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余熱」有空間也有潛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毛宇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低齡老年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優勢,促進其靈活就業有利於充實整個市場中勞動力的供給數量,但是目前具體實行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有就業意願的低齡老年人和有用工需求的單位或個人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性,而且低齡老年人就業市場不均衡,可能在行業、職業、城市、區域之間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矛盾。」
毛飛宇建議,要健全低齡老年人靈活就業的相關法律制度,減少用人單位的年齡歧視,提高就業機會的公平性。同時,完善低齡老年人靈活用工形式、合同簽訂、工作時間、社會保障等相關政策。此外,要強化職業培訓,提高低齡老年人的數字素養,搭建低齡老年人靈活就業的信息平台。
目前,相關制度法規正逐步完善。例如,浙江省就發布了《關於試行職業技工等學校學生在實習期間和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在繼續就業期間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逐步探索擴大工傷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關注老年群體的勞動者權益。在實踐中,我國正不斷探索低齡老人就業的新思路、新前景。未來,仍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全方位的科學布局和長遠規劃。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尊重他們的需求,也是在尊重未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