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互聯網與老年人是哪個社區

互聯網與老年人是哪個社區

發布時間:2025-04-06 13:46:31

Ⅰ 互聯網搶灘老年興趣社區,瞄準50萬億的下一片藍海市場

到2025年,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老年人

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意味著 「老齡化」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切實實和每個家庭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龐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潛在的未來市場可能,而政策支持 社會 力量的加入,也在加速銀發經濟的發展和更迭。而這其中,圍繞老年興趣話題,一系列教育、社交、消費等互聯網產品暫露頭角。

今年1月,中老年興趣社區紅松獲得來自BAI資本領投,經緯創投、創世夥伴資本CCV和藍馳創投跟投的億元級A+輪融資,將中老年人的興趣話題再度推上台前。

隨著70後逐步邁入退休生活,時間寬裕、捨得為自己花錢、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逐漸成為成長在改革開放中的新一代老年人的群體畫像。

早在2015年左右,一批以廣場舞為亮點的互聯網應用密集面世,試圖進一步 探索 中老年人興趣背後的可能。其中,以糖豆為代表,早期從廣場舞在線服務切入,在線下場景,通過廣場舞的「領舞人」在用戶之間形成自發傳播。後期開始去掉廣場舞標簽,試圖拓展更多中老年人的興趣內容,同時加入電商消費等元素,尋求商業化變現。

但中老年市場的 探索 並非一帆風順。兩年之後,2017年,廣場舞賽道「星舞」創始人秦瀟瀟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提到,「在江浙滬一帶,已退出的同行就有十幾家,活著的大都之前獲得過融資,同行都被絆在了變現上。從盈利角度來說,全行業沒有贏家,也並無頭部底部之分,因為各家企業都不盈利。」糖豆的C輪融資還是在2019年,投資方包括在社交領域的絕對頭部玩家騰訊,隨後較少向外界透露更多動態。

盡管如此,基於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和其背後隱含的市場規模,中老年賽道依然充滿了想像空間。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的銀發群體人口佔比18.7%,達到2.64億人,預計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同時,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到2050年,我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老年人消費市場將達60萬億元。

進入互聯網時代,根據QuestMobile 2021年數據,銀發人群平均每天用網超過4個小時。在這個賽道上,既有像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率先在老年人興趣社交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有以糖豆、小年糕等專注老年市場的互聯網社區。

在銀發經濟領域,教育是繞不開的中心話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離退休幹部為教育對象的老年大學誕生以來,我國老年教育長期以政府為主導,「公立老年大學+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是常見模式。

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教育成為中老年興趣生活的切入口。2021年,高途副總裁、高途成人業務板塊高途學院負責人祁秀平公開介紹,在高途學院的付費用戶裡面,25%的用戶是50歲以上的人群。開課吧旗下中老年興趣學習品牌「明椿學社」也在近期收獲數千萬元獨立融資。以線下KTV為據地的唱吧,也注意到中老年人的活躍需求,推出在線平台「花生大課堂」提供聲樂課程。

誰先抓住銀發人群的興趣點,或許就能夠在下一個五億人的市場中獲得先機。

以社交生活為核心的老年教育

目前來看,老年教育的主要內容依然以老年人的興趣生活社交為主。

在課程設置上,舞蹈、聲樂、書畫等傳統項目仍是線上線下老年教育的主流項目。與教育功能相比,現階段的「老年大學」更像是以興趣為切入點,為銀發人群提供社交場所和共同話題,滿足老年生活的精神交流需求。

從消費品進入老年賽道,米茶公社創始人王懷南告訴芥末堆,從「變老」到「認老」往往發生在退休之後,銀發人群不得不面臨與 社會 的連接變弱、生活半徑縮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少切入口等等一系列問題。

相較於玩轉互聯網的年輕人,銀發人群的信任門檻顯然更高,更加依賴建立在熟人網路和KOL(關鍵意見領袖)之上的社交場景。

一方面,部分老年興趣社區建立在微信社交鏈之上,以小程序的形式在中老年人的熟人群組中出現。「小年糕」最初以電子影集工具作為定位,上線後多個影集在微信戰友群等群組間轉發成為爆款,也隨之吸引來了第一批中老年用戶。以圖文工具起家的美篇,也有類似的經歷。

比起下載App,輕量、上手便捷的微信小程序似乎更能收獲中老年人的青睞。根據微信官方數據,2021年,每天有超過4.5億人在使用小程序。在「連接一切」的邏輯中,小程序或許能夠賦予老年社交更多的可能。

另一方面,像糖豆一樣,在廣場舞中尋找「領舞人」,在中老年群體中打造KOL,也在不少老年興趣社區的考慮之中。「汪奶奶」「田姥姥」等中老年抖音主播的走紅,也讓大眾重新認識銀發「領袖」的帶貨能力。

在紅松學堂,用戶通過一個個小站聯系起來。與豆瓣類似,用戶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加入不同的小站,聲樂、書畫、攝影等等,與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站內好友交流。站長往往是主動發起話題的人,可能是圖文形式,也可能是持續較長時間的直播課程。同時站長在站內分享中也會有來自打賞、帶貨的收入。

此外,線下場景也是中老年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近年來,也陸續出現不少商業化的線下老年大學。例如,為55歲-70歲中老年人提供線下教育的美好盛年,主要以廣州地區為核心,開設十餘家「盛年大學」,並輔以游學、本地吃喝玩樂、社區活動等線下活動。據《大公報》在2020年的報道,美好盛年有1萬多名付費用戶,每位用戶的年消費在6000元左右,80%學員來自「老帶新」。

一個關於中老年群體的共識是,他們對價格更加敏感。圍繞老年群體誕生的互聯網平台如何實現流量轉化,是長期之困。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以廣場舞為切入點進入中老年興趣賽道的糖豆,先後嘗試通過電商模式和知識付費進行變現,但收效有限。當課程單價在9.9元時,糖豆吸引了五六萬名付費用戶,而上漲到49元後,流失了80%以上的付費用戶。

對於紅松學堂來說,商業化並不是現階段的重點。「中老年的消費決策偏保守,社交上偏謹慎,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沖動性消費,更多是為信任買單,為情緒買單,為精神世界買單。因而做中老年人的生意需要做高用戶的平均 LTV( Life Time Value 用戶生命周期總價值),而不是追求 ROI 和 GMV。如果 LT (用戶生命周期)做長了,V(總價值) 就一定會高。」紅松創始人李喬曾表示。

長期來看,在政策利好下,銀發經濟仍有巨大潛力。「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支持 社會 力量舉辦老年大學」等表述在相關政策文件中反復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老齡化和延遲退休的背景下,銀發人群的職業規劃和繼續教育需求也隨之而來。「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

以老齡化問題嚴重的日本為例,在IT桔子《2020年中國老年教育市場研究報告》里提到,廣島大學、明治大學等高校都面向50歲以上的群體開設學歷教育,包括經濟、管理、心理等專業課程,結業後發放資格證書。一方面,為中老年人提供自我進修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為他們的再就業提供支持。

如何抓住中老年人的興趣點、銀發賽道的長期價值如何實現,一場關於中老年人的爭奪戰早已拉開帷幕。

#老年# #銀發經濟#

Ⅱ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依靠專業化的服務,為經濟和生活自理困 難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務;二是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

Ⅲ 他創辦了一家「老人的」企業:讓老人享受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2015年,「互聯網+」的概念開始盛行。

正在經歷創業轉型期的柴勇,選擇以「互聯網+養老產業」的模式切入市場,創辦上海合勇信息 科技 公司,同年創辦上海老友記智慧助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老友記」)。

「從長期角度而言,養老是一個很有需求的市場,但不能純商業。」在他看來,情懷與事業相結合,是「老友記」運營和發展的一大特點。

在此理念下,「老友記」面向老人開展了三大業務。

首先,提供為老助餐服務。

「老友記」會365天早中晚不間斷地為有需求的老人進行上門服務,對接合適的餐廳,提供安全營養的餐食,以老人認同的價格助餐。此外,「老友記」針對老人的特殊需求,已新增水果、葯品配送及上門護理等便捷生活服務,解決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其次,推出時間銀行業務。

「時代在改變, 科技 可能使老人與 社會 疏遠,但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投身老年事業,為 社會 作出自己的貢獻。」柴勇表示,「老友記」在呼籲年輕人投身公益的同時,也在搭建自己的志願者服務體系,建立了時間銀行。志願者通過公益行動,可以獲得技能培訓、獎學金以及加入老友記民非組織等獎勵。

服務體系方面,「老友記」將大學生志願者輸送到社區,教學高齡老人使用手機、有關互聯網等與智能生活的問題;解決由於老人缺失動手動腦等文娛活動,從而導致認知症患者年輕化的問題。

另外,「老友記」為低風險但需要陪同就診服務的老人提供陪診服務,為志願者提供專業陪診培訓,在為老人提供溫暖陪伴的同時,也讓老人受到更專業更安全的呵護。

最後,作為第三方,對為老服務機構進行評估。

「老友記」通過以第三方評估的方式,評估監管社區內相關養老服務機構,以達到加強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促進社區之間不同的養老服務機構對標學習,促進不同養老服務機構之間在服務內容的提供、環境的設置、服務人員的安排上不斷改進完善,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服務水平,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讓養老生活更美好。

除了上述三大業務之外,「老友記」還幫助解決、接待一些其他養老服務,如養老服務咨詢、養老服務辦理。

4年來,「老友記」也發展成為一家面向老年的,涵蓋配餐、陪診、老年大學等服務的 社會 企業, 公司會通過服務項目的盈利 ,繼續支持非盈利公益組織進行公益部分的運營。

2018年,「老友記」每日送餐量超過200份 ,且對用餐的近2000 名老人進行了電話及上門回訪,配送事故0起。

截至目前,「老友記」的客戶涵蓋上海35個街道鎮、700 多個社區的5000多位老人,365天早、中、晚為有需求的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每年為社區提供近千場公益助老服務,參與的學生志願者累積人數高達3萬多名。項目曾獲得政府引導基金的種子輪融資和2018年「社創之星」上海賽4強、2018年 芝華士有道全球社創企業大賽中國區10強、2018海棠花開杯創新為老服務大賽十佳創新項目、2018社創之星全國銀獎、2018第五屆綜合為老服務大賽10強。

柴勇認為,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帶動了諸多行業的發展,其中一個典型就是養老行業。越是老齡化嚴重的國家,養老行業越有可能迎來高速增長。

據統計數據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已達到10000億元左右,且目前來看,我國的老年人人數已經超過一億,然而養老行業分散且粗放, 市場上存在的大多是無法盈利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戶,供給端數量和質量的缺失,為未來的創新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柴勇看來,這也給了「老友記」發展的機會。

「老友記」將自己定義為「基於15分鍾養老生活服務圈物流體系的到家服務助手」,通過「融合餐飲+配送+公益+社區營造+標准化服務+垂直養老運營」這一套組合拳實現單點突破。

柴勇表示,「老友記」選擇以新零售角度切入居家養老服務,使服務更具性價比,更是突破原有養老行業困局,通過實際案例已證明可復制規模化運作。

據其透露,目前「老友記」的收入來源主要來源配送費用的收入、幫助餐廳宣傳和設計餐品的返點費以及醫養企業的合作如推薦長護險等。 按照規劃,「老友記」明年將覆蓋40個街道且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老友記」正在籌備新一輪的融資,計劃融資500萬出讓15%股份,主要用於營銷推廣與團隊、產品以及品牌的升級。

在對現有的商業體系復制推廣之後,「老友記」准備建立起細分領域區域第一的渠道建設,並且在一年內,重點在醫養結合領域進行流量變現商業測試,新設醫養事業部,走出上海,向多地區拓展。

編輯 | 吳晉娜

校對 | 王子公主

Ⅳ 什麼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法律分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依靠專業化的服務,為經濟和生活自理困 難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務;二是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都可以通過社村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進行設置服務項目,統一管理,以便搭建起「互聯網+養老」的信息化養老模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五條 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倡導全社會優待老年人。

第三十條 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基本生活、醫療、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供養或者救助。

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救助。

Ⅳ 如何讓老年人享受「互聯網+」的便利

網上購物、網上繳費、網上預約掛號……互聯網時代,生活愈發便利,動動手指就可享受服務。然而,在我們感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時,老年人群體卻逐漸與時代「脫節」。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原本便利的技術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E時代,互聯網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智能養老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種將互聯網、物聯網與養老服務結合的形式,可以讓養老生活更加個性化、人性化。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智能養老,最大的阻礙問題就是自己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老年人思想觀念的阻礙問題有很多,而且多樣化。

比如,有的老人覺得,「互聯網+」離自己很遠,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一二十年前。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有的老人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懂電腦,不懂智能手機,不懂互聯網,不懂智能設備,所以不願意主動、積極地面對「互聯網+」的時代浪潮。有的老人覺得,兒女們整天低著個頭看手機,玩電腦,進入互聯網世界,好像兒女們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和兒女們溝通,自己也越來越感覺孤獨,寂寞。

「互聯網+養老」作為新興業態,由於仍然處於「互聯網+」的初級階段,大部分僅僅停留在「互聯網+傳統養老」的層面,還沒有真正地到達「互聯網+現代養老」的層面,以及因為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使得這種新興業態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思想觀念、知識普及、盈利模式、群體培育、路徑保障等挑戰。而最大挑戰來自於思想觀念和知識普及的問題。
互聯網社會如何與老人「互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夏學鑾認為,目前網路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年人「互聯網+」,在路上
據了解,近年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

智能安防是家庭生活中最有必要建立的,很多時候老人獨自在家,家人並不能時刻關注其狀態,很容易被壞人趁虛而入,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個代替家人關注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東西,不僅僅是要防止來自外界的傷害,當老年人自己發生危險狀況時,可以及時聯系家人,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安防系統。

社區醫療是智慧社區其中一環,用戶通過智慧社區系統終端工具之家庭數字室內機,可將日常醫療保健測出(如血壓、提重、身高、體溫等)上傳至智慧社區雲伺服器,系統將進行智能分析並通過數學室內對講平台反饋給用戶,以及時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加強保養,從而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智慧社區購物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代社會對老人來說變化的太快了,家中兒女不常在的時候只能自己去購買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上樓下樓也極為不便。有了智慧社區,藉助於客廳中的生活電視機或平板,就可以邊看電視看購物。電視上的商家都是社區周圍的商家,買東西下單後就可以直接送上門。

智慧家政按一個鍵就能直接連通到客服熱線,客服人員會提供代撥電話、代發簡訊、呼叫家庭保姆、找維修工等服務。

調查發現,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因此老年人的「互聯網+」還在路上,也希望商家在研發老年產品時一定要在解決老年人需求的同時讓老年人感覺舒心、方便,更要有尊嚴的體驗智能科技產品。畢竟能夠安全、舒適、開心地在自己家中養老,和兒女們的關系還能保持很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晚年幸福,對家庭和社會也是一件幸事。

Ⅵ 互聯網社區養老的意義

其實我局其實我覺得現在老齡化的社會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社區養老。真的是非常有效的,因為我們家家都有網路,這個可以通過網路上的信息。讓這個周圍的所有的人進行一個網格化的管理,如果誰遇到了問題的話,可能一件事情一個按鈕就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樣對我們來說,其實是真正的好的一個選擇。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與老年人是哪個社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把咖啡賣給旅遊的老年人 瀏覽:10
會養生的男孩子叫什麼 瀏覽:834
女兒結婚父母在台上講什麼話 瀏覽:404
茶陵養老保險 瀏覽:621
女生體檢要求多喝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471
企業養老保險申報表 瀏覽:616
老年人聽力差 瀏覽:579
父母寫保證怎麼寫 瀏覽:378
老年人同房疼痛是什麼原因女 瀏覽:400
病人手術出院喝什麼樣養生粉 瀏覽:819
萬州北到長壽北在哪裡下車 瀏覽:740
能收留老年痴呆的養老院 瀏覽:271
工齡24年可以退休金 瀏覽:79
雙峰職業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402
做父母的難題有哪些 瀏覽:993
成都社區養老驛站哪個好 瀏覽:283
海療體檢套餐包括什麼 瀏覽:478
深圳貓體檢多少錢 瀏覽:479
農村養老金取不了怎麼查 瀏覽:890
養老保險退稅申請書範文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