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將開展試點

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將開展試點

發布時間:2025-04-04 22:15:15

① 智慧養老系統如何幫助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

您好,作為從事養老行業10年的員工,我來告訴您系統通過以下方式幫助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
01實時數據採集:通過穿戴式設備和家用健康監測儀器,實時採集老年人的心率、血壓、血糖等健康數據。
02數據分析與預警: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採集到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及時發出預警,通知家人或醫護人員。
03在線醫療咨詢:老年人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與醫生進行視頻咨詢,獲取專業的醫療建議。同時,系統還能與醫療機構對接,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預約掛號服務。

② 醫養結合會是醫療養老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嗎

基於「十二五」以來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的開展,《規劃》中將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作為專門的一節。提出要建立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路。優先發展適用於老年人護理照料的康復輔具產品。加強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建設。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家庭、城鄉社區和養老機構。在選擇試點上,提出實施養老服務信息惠民和養老機構遠程醫療合作等試點專項,推進智慧醫養護一體化發展。 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是個宏觀的問題,涉及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與改革等方面。其中,明確了社會力量參與的重點——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面向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和養護型、醫護型養老床位。 現在第一批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已經做起來了,而且收效顯著,怡園光熙長者公寓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主打醫養結合,入住率高,很有市場。

③ 民政部2015年033號文件

民政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銀監會 保監會
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來源:

民政部門戶網站 時間:

2015-02-25 16:29


民發〔2015〕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國土資源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局),衛生計生委、銀監局、保監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衛生局、銀監局、保監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衛生局: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精神,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現就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鼓勵民間資本在城鎮社區舉辦或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為有需求的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獨居、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養、助浴、健康、休閑和上門照護等服務,並協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記、身體狀況評估等工作。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條件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可以依法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其他機構依法登記為企業。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協調指導、評估認證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舉辦家政服務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機構或企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製服務。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實行規模化、網路化、品牌化經營,增加和擴大網點,提高養老服務的可及性。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入社會組織和家政、教育、物業服務等企業,興辦或運營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鼓勵專業居家養老機構對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進行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


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對老年人信息的動態管理。支持民間資本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各類社會主體服務供給,發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發展老年電子商務,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居家老年人免費配置「一鍵通」等電子呼叫設備。

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機構養老服務

支持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跨區聯合、資源共享,發展異地互動養老,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

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所屬的度假村、培訓中心、招待所、療養院等轉型為養老機構,支持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於養老服務。

鼓勵將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特別是新建機構,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投標,以承包、聯營、合資、合作等方式,交由社會力量來運營,實現運行機制市場化。有條件的地方,可穩妥開展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或社會組織的試點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民辦養老機構接收城鄉特困人員或政府承擔照料責任的其他老年人。

三、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發展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拓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教育、體育健身、休閑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加強對殘障老年人專業化服務。

支持企業開發安全有效的康復輔具、食品葯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引導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設立老年用品專區專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老年用品一條街或專業交易市場。鼓勵已有電商平台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適應老年人消費需求及特點的商品和服務。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年公寓和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以及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對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等建設標准規劃建設的適老住區和老年公寓項目中,其配套的符合獨立登記條件的養老機構按規定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

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特別要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度高的養老服務業品牌,形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

引導和規范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

四、推進醫養融合發展


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協議,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對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給予大力支持,積極提供便利;按規定進行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

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符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要按規定申請納入定點范圍。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項目費用,可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扶持和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對民間資本投資舉辦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在財政補貼等政策上要予以傾斜。

要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納入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統一指導,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准入和推薦評優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

加強對養老機構中醫師、執業護士、管理人員等的培訓,強化醫養融合發展的人才保障。鼓勵醫師和執業護士到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中提供服務。

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加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

五、完善投融資政策

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財政資金投入。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充分利用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各類財政資金,探索採取建立產業基金、PPP等模式,支持發展面向大眾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產業,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通過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對社會急需、項目發展前景好的養老項目予以適當扶持。

民政部本級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級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將50%以上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其中,支持民辦養老服務發展的資金不得低於30%。

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應當為捐資舉辦,機構享有對其資產的法人財產權,捐資人(舉辦者)不擁有對所捐贈財產的所有權。對於舉辦者沒有捐贈而以租賃形式給予組織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以借款方式投入組織運營的流動資金,允許其收取不高於市場公允水平的租金和利息。行業管理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其關聯交易進行披露並進行必要監管。

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停辦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其剩餘資產由民政部門負責統籌,以捐贈形式納入當地政府養老發展專項基金。原始捐資有增值的,經養老機構決策機構同意並經審計符合規定的,可對捐資人(舉辦者)給予一次性獎勵。

鼓勵通過財政貼息、補助投資、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推進實施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研究以養老服務產業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投資養老服務業。

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范圍,允許民辦養老機構利用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辦理抵押貸款,不動產登記機構要給予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六、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對民辦養老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免徵營業稅。養老機構在資產重組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產、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進一步落實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養老服務企業,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優惠。

對家政服務企業由員工制家政服務員提供的老人護理等家政服務,在政策有效期內按規定免徵營業稅。

對符合條件的民辦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取得的收入,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

對民辦福利性、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經批准設立的民辦養老院內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的場所免徵耕地佔用稅。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符合相關規定的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對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

對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七、加強人才保障

支持職業院校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專科本科教育,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研究生教育,培養老年學、人口與家庭、人口管理、老年醫學、中醫骨傷、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拓展人才培養渠道,打通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發展通道,推進醫學專業外其他適宜專業的「3+2」、五年一貫制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編制實施《全國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5-2020年)》。充分發揮開放大學作用,開展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依託職業院校和養老機構等,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對符合條件參加養老照護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從業人員,按規定給予補貼。

允許符合條件的醫師到民辦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引入社會工作人才。對在民辦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公辦機構相同的執業資格、注冊考核政策。

做好養老護理員工資指導價位發布工作,指導民辦養老機構和組織合理確定養老護理員勞動報酬。養老機構和組織應當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養老機構,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就業困難人員以靈活就業方式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按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積極改善養老護理員工作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防護。

八、促進民間資本規范有序參與

建立完善政府領導、民政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已經建立的各類養老服務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加強政策協調,定期分析問題,共同研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推進舉措。

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管理、行業規范、業務指導職責,及時編制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養老服務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制訂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准,組織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指導養老服務設施有序建設。其他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工作。

貫徹落實養老服務業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公開、透明、規范的養老服務業准入、退出、監管制度,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養老服務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加快制訂和完善養老服務相關標准,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准體系,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的規范化和標准化水平。加強對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跟蹤監測和服務。

培育和發展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發揮其在行業自律、監督評估和溝通協調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形成政府、社會組織、養老服務實體三者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九、保障用地需求

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設施所需建設用地,適用國家規定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政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4〕11號)相關規定,積極做好用地服務工作。


民政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土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衛生計生委 銀監會 保監會
2015年2月3日

④ 醫養結合養老項目方案

(一)擴大醫養結合服務供給。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增加的床位日常重點用於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服務。探索醫療機構運營養老服務機構。增加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資源。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引入醫療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將部分養老床位轉化為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到2022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依託養老服務機構(含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為居家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專業、規范、優質的機構式照護服務,醫療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巡診及設立家庭病床,提供必要的查床、轉診等服務。
(二)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遠程醫療等將醫療機構內醫療服務延伸至居家。提升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組建街道(鄉鎮)養老服務聯合體,整合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區域養老、醫療資源,將巡視探訪、上門巡診等居家醫養服務有效銜接。提升養老機構醫養結合能力。養老機構可通過服務外包、委託經營等方式,由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規范的醫療衛生服務。開展醫養結合培訓基地建設,建立醫養結合機構醫務人員進修輪訓機制。發揮中醫葯醫養結合服務作用,探索設立中醫葯健康養老護理員師資和適宜技術培訓基地。
(三)深化醫養結合機構「放管服」改革。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具有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的,不需另行設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記。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醫養康養產業。支持社會辦大型醫養結合機構走集團化、連鎖化發展道路,培育居家健康養老服務企業和機構。支持社會力量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教育、旅遊、養生和社會參與等有益身心健康的醫養康養服務。加強醫養結合服務監管與評價。建立各司其責、各盡其責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實現醫養結合服務一同部署、一同檢查。推動京津冀醫養結合協同發展
(四)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發展院校教育及技能培訓。優化普通高校、職業學校設置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等相關專業的程序。支持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實施醫師執業地點區域注冊制度,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
(五)建立健全支持保障體系。鼓勵符合規劃用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用於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社會福利事業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養老產業債券,鼓勵商業銀行創新抵質押貸款產品,拓寬信貸擔保物范圍。推進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按床日等多元復合的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推進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經驗。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針對老年人風險特徵和需求特點,開發專屬產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⑤ 請問怎麼提高農村養老院服務質量

客運企業主要運用的信息技術主要是兩大塊,一個是GPS,這個關乎調度和遠程監控。另一個是ERP,就是根據實時的信息匯總得出決策的結論。服務:運用GPS可以知道客車在路上的運行狀況,因此方便調度。要是能給等車的乘客知道下班車已在什麼地方,知道還要等多久,他們就不容易煩躁,這是服務提升。隨時監控車內狀況保證司機對乘客的服務。安全管理:控制客車的載員,遠程監控車輛行使情況,防止超載、車速過快、司機疲勞駕駛等。

閱讀全文

與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將開展試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雲南老年大學2017招生簡章 瀏覽:266
養生粥如何保鮮 瀏覽:790
對父母親不孝順 瀏覽:742
什麼是余年養老金 瀏覽:7
高考眼科體檢有哪些 瀏覽:660
進廠體檢要體檢什麼 瀏覽:52
關於退還多繳養老保險金的報告 瀏覽:896
60歲生日算壽嗎 瀏覽:498
為什麼要做好幾年的體檢 瀏覽:543
有關老年大學的報道 瀏覽:873
早餐吃什麼養生口訣 瀏覽:165
老人墓碑上的照片背景用什麼好 瀏覽:326
團級幹部多少歲退休金 瀏覽:985
如何在學校養生祛痘 瀏覽:486
濱州老年大學招聘 瀏覽:192
職場上50歲人都去哪兒了 瀏覽:607
老年人很臭 瀏覽:209
深圳入職體檢哪裡比較好 瀏覽:194
江門養老金上浮多少錢 瀏覽:249
養老保險退休了拿多少錢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