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老機構責任險內容
法律分析:養老機構責任險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包括民辦養老機構、城市福利院、農村敬老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並且保障額度也逐步提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五條 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十條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保險人是指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公司。
② 養老機構責任險理賠范圍
養老機構責任險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包括民辦養老機構、城市福利院、農村敬老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並且保障額度也逐步提升。
一、城鎮退伍軍人有沒有補貼?
有補貼的。對於退伍軍人國家給的補貼主要是退伍軍人養老保險金。國家對退伍軍人的補貼主要分有優撫和養老保險兩種。優撫的主要對象是殘疾軍人、烈屬等,養老保險的對象是退伍軍人。
退伍軍人保險金:包括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兩大塊,從最根本的地方解決退伍軍人的基本保障問題。軍人在退伍之後,國家為保障其基本權益,頒布實施了一系列退伍軍人保險政策。
養老金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以供因年老或舉察疾病失去勞動能力的人作為生活來源由失去勞動收入者定期領取。根據國家既定政策,退伍軍人可享受一定數量的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按復員退伍軍人領取養老金當年當地的統一標准發給。在個人賬戶養老金方面,復員退伍軍人軍齡可按一定的標准賬戶化。
具體為:以復員退伍軍人領取養老金待遇當年當地平均繳費額加上政府繳費補貼為基數,乘以其軍齡(不滿1年按1年算)計算賬戶化額度,該額度計入個人賬戶儲存額。
復員退伍軍人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其他參保人相同。在繳費年限養老金方面,相關部門指出,復員退伍軍人的繳費年限為軍齡與其個人實際繳費年限之和。
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比例都是8%,而單位的繳費比例會根據不同城市的消費水平會有所不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在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勞正配茄動崗位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賣虛依法向其支付養老金等待遇,從而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農村養老保險斷交後重新續交需要什麼手續
農村養老保險斷交3年還可以重新續交,需要以下手續:
1、在養老保險中斷後,中斷繳費人員可持公民身份證戶口薄、養老保險手冊、本人檔案到當地的街道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辦理接續養老保險關系手續;
2、如果養老保險是在辭職時中斷繳納費用的,一般是辭職後用人單位封存賬戶,直到被保險人找到新工作開始工作後工作單位繼續幫其繳納;
3、如果是已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並未辦理退休手續的,中斷繳費和未按規定繳費,要求補繳其養老保險費的,可按同期養老保險繳費政策進行補費,並按規定加收利息;
4、如果是已參保的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未辦理退休手續的,中斷繳費,可以當期自治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補繳養老保險費。
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流程如下:
1、參保辦理以村為單位,參保單位辦理登記手續,首次參保時應填寫《參加養老保障險單位登記表》;
2、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隨帶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寸免冠照片一張,到村含居委、社區,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站提出參保申請,由村負責初審參保資格並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公示單》公示一周,無異議的人員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
3、參保人員若為現已軍人或退伍軍人,提供人武部出具的從軍證明,填寫《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役士兵政府補助申請表》,報鎮勞動保障管理服務所。
③ 養老機構補貼多少錢
請仔細看:法律分析:農村襪灶罩養老院的床位必須超過30張才會有補貼,每張補3000元;如果是運營一年的養老院,入住率超過30%,國家會支付首次50%資助金;若養老院已經運營滿三年,入住率達到50%以上,支付另外50%資助金,市財政給予日常運營補貼,每人每月80元。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養老院設立的時間越久,補貼也會越多,住進養老院的老人福利也就更好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辯慧益保障法》 第三十條 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告鬧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其失能程度等情況給予護理補貼。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請採納哦!
④ 養老機構責任險 賠給誰
養老機構責任險 賠給老人。
據了解,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成都分公司已與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達成合作,共同推廣養老服務機構責任保險,由養老機構統一投保,在機構內的老年人發生意外傷害後給予10萬元以內的賠付,緩解養老機構經濟困難。據了解,該保險公司對此將推出相應的「養老服務機構保險」,每床每年投保200元,老人就能在受到意外傷害時,獲得最高10萬元的賠付;遭遇意外住院的,可獲得限額1萬元的醫療費用。市老齡辦相關人士表示,通過保險機構的參與來轉移風險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此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進行了這種意外責任保險的設立和推廣,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要降低老人住養意外風險,還應加強全社會共同關愛老人等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