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肺癌的症狀有哪些
88%的肺癌病人的臨床表現,都是隨著原發灶的發展過程及腫瘤所在部位,腫瘤大小,對支氣管的影響,鄰近氣管是否受侵犯或壓迫,遠隔臟器是否有轉移,是否有異位內分泌特性等因素的不同,而出現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
1.症狀
(1)咳嗽:主要是由於腫瘤或它的分泌物刺激支氣管黏膜所引起,通常為肺癌的首發症狀,中心型肺癌更為突出。腫瘤在支氣管管壁呈浸潤性生長時即出現陣發性刺激性嗆咳,亦稱為乾咳、無痰或存有少量白色泡沫樣黏痰。發生混合感染後痰液可呈膿性,痰量也可增加。若腫瘤位於細小支氣管黏膜上,常無咳嗽或咳嗽不明顯,所以周圍型肺癌以咳嗽為首發症者較中央型肺癌為少。
(2)咯血和血痰:咯血為肺癌首發症狀之一,患者中以咯血為首發症狀者佔35.9%,其特徵為間斷性反復少量血痰,往往血多於痰,色澤鮮紅。偶見大咯血。持續時間不一,一般較短,僅數日,但也有達數月者。在中央型肺癌的發病過程中,由於腫瘤生長在支氣管黏膜上,其表面血管豐富,當劇咳後血管潰破,所以咯血常在中央型肺癌發病早期出現。周圍型肺癌在瘤體較小時,少見咯血,當瘤體增大到一定程度後,腫瘤中心缺血發生壞死而伴有出血。
(3)發熱:肺癌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者佔21.2%,發熱分為2種,一種是由於支氣管阻塞或管腔受壓後引起的炎性發熱。中央型肺癌常因較大的支氣管被腫瘤阻塞或狹窄致遠側的支氣管內分泌物滯留而引起感染發熱;有些肺癌病人,發熱原因很難用上述理由解釋,即使消炎治療,發熱不退,此即所謂癌性發熱。臨床上經常見到肺癌病人以發熱或所謂的感染而起病,經X線透視後以「肺內感染」的診斷進行治療,並可獲得暫時的效果。但X線復查時,肺內陰影不會完全消失。此外,若遇病人在同一部位反復發生肺炎時,應高度懷疑支氣管肺癌的可能。
(4)胸痛:肺癌早期,通常可有不定時的胸悶、壓迫感或鈍痛,這可能是由於腫瘤侵襲所在組織所致。支氣管阻塞發生肺不張,造成壁層胸膜牽引,可能引起反射性胸痛。周圍型肺癌病人以胸痛、背痛、肩痛、上肢痛、肋間神經痛等為首發症狀就診者佔24%。因而切不可輕易地按「肩關節周圍炎」、「頸椎病」、「神經性胸痛」等進行治療,一定要警惕是否有肺內病變。
(5)胸悶、氣急:腫瘤在葉支氣管或主支氣管口時,大支氣管突然被阻,病雖未屬晚期但出現胸悶、氣急等症狀。彌漫性細支氣管-肺泡癌和支氣管播散性腺癌也常出現氣急,以前者為甚,因肺泡上皮已變為癌細胞,通氣/血流比例嚴重失常和彌散功能障礙。
(6)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聲音嘶啞:同側或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意味著縱隔內淋巴結存在著廣泛轉移,無疑屬晚期。患側聲帶麻痹和聲音嘶啞則由於肺癌縱隔淋巴轉移或癌瘤直接侵襲喉返神經所致。以往認為這類病人屬於肺癌Ⅲ期,不宜手術,現今學者很多主張仍可手術。
(7)上腔靜脈綜合征:當腫瘤直接侵犯上腔靜脈,或轉移性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和奇靜脈時,靜脈迴流受阻,可產生頭暈、眼花、胸悶、頭頸部水腫等症狀。查體可見頭面部和頸部腫脹,眼結膜充血、水腫,唇部發紺,頸部及胸壁靜脈怒張。
(8)頸交感神經叢和臂叢神經受侵:多見於肺尖癌,當腫瘤侵及第7頸椎和第1胸椎外側近脊柱旁的交感神經節時,可引起Horner氏症,表現為患側眼球凹陷、上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瞼裂狹小。同時也可產生臂叢神經的壓迫症狀,該側上肢有火灼樣劇痛,自腋部內側開始向遠端放射,局部皮膚感覺異常。
(9)胸膜轉移:多見於未分化癌及腺癌,鱗癌較少,為肺癌直接侵犯或種植的結果,診斷措施為穿刺抽液細胞學檢查。臨床上常表現為胸液增長極快,抽後不出2~3天,又復增多。血性胸液中常能找到癌細胞。非血性胸液亦不能除外癌症,可能由於胸膜癌灶少之故。
(10)血行性轉移:血行性轉移常見部位是骨、肝、腦,其次為腎、腎上腺、皮下組織等。
①骨轉移:受累骨常見者為肋骨、椎骨、顱骨、髂骨、骶骨等,其中以肋骨轉移最多。局部疼痛最早出現,常在骨質破壞1~2個月之前,轉為局部劇烈頑固性疼痛。脊柱轉移可壓迫或侵犯脊髓造成截癱。
②肝轉移:表現為食慾減退、惡心、消瘦、肝區痛,有時可出現黃疸。診斷的主要特點為肝臟在短期內進行性增大,正常輪廓消失,柔韌度不一致,觸之有結節。轉移灶大於2cm時,超聲波、CT可查出。血清鹼性磷酸酶可呈進行性增高,常超過20個金阿單位,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可能陽性。谷丙轉氨酶及其他肝功能改變不明顯。患者多在短期內死亡。
③腦轉移:預後極差,一般以顱內壓增高的表現較為多見,常有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或內耳性眩暈症。轉移到小腦後,可有共濟失調,指鼻、眼試驗,膝腱試驗陽性。有時有偏癱、譫妄、眼球震顫、復視等症狀出現,甚至有少數病例可出現幻覺、妄想、性格改變等症狀。有時第一症狀即出現抽搐和突然昏厥。CT、MRI有助於明確診斷。
④腎、腎上腺及皮下轉移:當腎上腺轉移時可出現阿狄森綜合征,皮下轉移時可出現皮下結節等。
2.肺外症狀現已發現肺癌分泌的異位激素和類似物質,主要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促性腺激素(GTH),降鈣素(CT),血清素(γ-HT),胰島素類似物,腎素樣物質等,均可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
(1)類癌綜合征:是血清素(5-羥色胺)引起的皮膚潮紅、腹瀉、水腫、喘息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等症狀。還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掌趾皮膚過度角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靜脈炎、非細菌性栓塞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毛細血管病性滲血性貧血等肺外表現。
(2)庫欣綜合征:是由於未分化細胞癌分泌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的結果。臨床表現為向心性肥胖,紫紋,多血質,骨質疏鬆等,各種表現充分者為數很少,因癌細胞分化的大分子量ACTH的活性僅是腦垂體性ACTH的1/10。為了鑒別,必須注意其他代謝方面的異常表現,如低血鉀伴有低氯性鹼中毒,血糖值升高及糖尿病等。
(3)未分化細胞癌:尤其是燕麥細胞癌尚可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引起不適當的「抗利尿激素分泌綜合征」。此綜合征表現為低滲透壓性低鈉血症,臨床表現水過多和水中毒症狀,嚴重者有腦水腫表現,尿中持續性排鈉,不伴有腎、腎上腺功能衰竭,治療上僅投給鈉不足,必須限制水攝入量,並輔以強利尿劑才能收效。
(4)某些肺癌產生異位前列腺素,可有高鈣血症表現。常見於鱗癌,病人表現為嗜睡、厭食、惡心、嘔吐和體重減輕及精神變化。
(5)異位促性腺激素綜合征:主要表現是男性乳房發育及性早熟,女性月經失調,多發性卵巢囊腫等,血漿中黃體生成激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增高。
(6)異位生長激素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肺原發性肥大性骨關節病,四肢關節腫脹,疼痛,骨膜增生,杵狀指(趾)及肢端肥大症等,血漿生長激素高達20mg/ml,正常為5~9
B. 新生兒肺炎是怎麼引起的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有些高。以彌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其特點,需及早診斷和正確處理。大多數新生兒肺炎是生後感染引起的,稱晚發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後通過飛沫傳播給新生兒的;少數是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嚴重者會因為缺氧引起大腦損傷,留下永久的後遺症(如癲癇)。一旦確證,大夫會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的葯物,並及時輔助氧療和氣道處理,糾正缺氧和電解質紊亂,避免其他並發症。
C. 呼吸系統病理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主要病理特徵是粘液腺增生肥大、粘膜上皮杯狀細胞化生。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咯痰,每年至少持續3個月,連續2年以上。 肺氣腫:系指肺臟過度充氣,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永久性膨脹並伴有破壞性改變的一種病理狀態。 氣管擴張症:是指肺內支氣管因管壁平滑肌和彈性支持組織破壞而導致管腔持久性擴張的一種慢性氣道性疾病。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急性呼吸功能障礙的一種臨床類型,多種肺內外原因引起。臨床上表現為呼吸極度窘迫,低氧血症及非左心衰竭性彌漫性肺水腫為特徵的綜合征。 透明膜:在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極富蛋白的水腫液和壞死的上皮細胞殘留物分布在擴張的肺泡管及肺泡表面,形成膜樣結構,它嚴重影響肺泡的換氣功能。 小葉性肺炎:是指細支氣管及其鄰近的肺泡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大葉性肺炎:是肺組織的急性滲出性炎症。病理特點表現為肺泡內彌漫性的纖維蛋白滲出為主同時伴有多量中性粒細胞的炎症。 充血水腫期:是大葉性肺炎早期,病變肺葉腫大,重量增加,可呈暗紅色,擠壓之可見肺組織內流出淡紅色泡沫狀液體。鏡檢:病變肺葉彌漫性的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可有多少不等的水腫液,少數中性粒細胞及紅細胞。 紅色肝樣變期:是大葉性肺炎在發病後第3~4天進入此期。鏡檢可見肺泡壁毛細血管仍擴張充血,肺泡腔內除原有水腫液外,已有大量紅細胞充塞其中,同時夾雜多量中性粒細胞、少量纖維蛋白和巨噬細胞。相鄰肺泡間的纖維蛋白通過肺泡間孔連接成網。眼觀:肺葉腫大,呈暗紅色,受累肺葉質實,切麵灰紅,粗糙顆粒狀,似肝,故有「紅色肝樣變」之稱。 灰色肝樣變期:是大葉性肺炎在發病後第5~6天進入此期。鏡檢: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充血逐漸減輕,肺泡腔內繼續有中性粒細胞和纖維蛋白滲出,紅細胞可見,但數量甚少。纖維蛋白經肺泡間孔相互連接的網狀結構更為明顯。眼觀:肺葉仍腫大,質實,由於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充血程度減輕,實質區顏色由暗紅逐漸變為灰白,切面乾燥,顆粒狀,故稱「灰色肝樣變」 肺肉質樣變:在大葉性肺炎中,某些患者中性粒細胞滲出過少,其釋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時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內的纖維蛋白等滲出物。久之則可發生機化,眼觀局部肺組織呈質地堅韌的褐色肉樣纖維組織。 間質性肺炎:一組病變主要局限於肺間質的肺部炎症。病理特點為以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的炎症細胞浸潤於間質中,同時伴有間質血管不同程度的擴張、充血,也稱為非典型性肺炎。 肺硅沉著症:是因長期吸入大事含游離二氧化硅(siO2)的粉塵沉著於肺部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職業病。 硅結節:硅結節境界清楚,直徑2~5mm,呈圓形或橢圓形,灰白色、質硬,觸之有砂樣感。硅結節初始階段是由吞噬硅塵的巨噬細胞聚集組成,繼而成纖維細胞增生,使之發生纖維化。結節內增生的纖維組織常呈同心圓式排列。當膠原沉積較多時,則變為同心圓狀或漩渦狀排列的玻璃樣變的結節。 肺原性心臟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疾病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升高而引起的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右心衰竭的的心臟病。 鼻咽癌:是起源於鼻咽粘膜上皮和腺體的惡性腫瘤。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其大多起源於支氣管粘膜上皮,故亦稱支氣管癌。 燕麥細胞癌:是肺癌組織學類型中的一種,鏡下特點為癌細胞小而呈短梭形,猶如小淋巴細胞,染色質深染,胞質少而形似裸核。典型時癌細胞常一端稍尖,形如燕麥穗粒,故稱之為燕麥細胞癌。癌細胞常密集成群,亦可呈編織狀排列,有時圍繞小血管呈管狀結構和假菊形結構,這種組織學特點提示它的神經內分泌細胞源性,起源於支氣管粘膜或腺上皮內的嗜銀細胞,歸屬於神經內分泌性腫瘤。電鏡證實此類細胞大多含有分泌性顆粒,能產生5-HT、ACTH等激素,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本型腫瘤以男性多見,年齡常偏輕,且與吸煙關系密切。治療中以對放療和化療為敏感。由於生長迅速,早期即沿淋巴道或血道轉移,預後較差。據統計,5年生存率不到1%。 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有哪些? 答:慢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有:1.腺體增生肥大、分泌亢進,表現為大氣道腺體肥大、增生,漿液腺上皮發生粘液腺化生。2.粘膜上皮細胞的損傷,首先受到損害的是纖毛柱狀上皮。纖毛上皮發生程度不等的變性、壞死、脫落,纖毛變短而參差不齊,稀疏倒伏,互相粘連,嚴重時可以局部完全脫失;粘膜損傷嚴重時,上皮發生壞死和崩解,甚至形成潰瘍。3.支氣管壁的病變,支氣管壁充血、水腫、粘膜腫脹,各級支氣管壁出現大量淋巴細胞和一定的巨噬細胞浸潤,支氣管周圍支撐組織的破壞,間質內彈力纖維與平滑肌束斷裂、破壞,纖維組織增生,還會導致管壁軟骨片萎縮、纖維化、鈣鹽沉著,甚至骨化形成。 請問有哪些因素可引起肺動脈高壓? 答:1.原發性的肺疾病 ,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擴張,以及日久後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是本病的最常見原因。此外,還有矽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及肺廣泛的纖維化等。這些疾病常因低氧血症、肺血管數目減少、肺小動脈痙攣,而致肺動脈壓力增高,導致右心肥大。 2.原發性肺血管疾病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肺血管扭曲或閉塞、結節性肺動脈炎、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等,是肺動脈高壓更直接的原因,從而引起右心肥大。 3.影響胸廓的疾病 這類疾病有胸廓畸形、脊柱後側彎、胸膜纖維化等,它們可使呼吸活動受限制,肺泡通氣不足,引起缺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而致肺動脈高壓。 大葉性肺炎各期病變有何特點? 1、充血水腫期:是大葉性肺炎早期,病變肺葉腫大,重量增加,可呈暗紅色,擠壓之可見肺組織內流出淡紅色泡沫狀液體。鏡檢:病變肺葉彌漫性的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可有多少不等的水腫液,少數中性粒細胞及紅細胞。 2、紅色肝樣變期:是大葉性肺炎在發病後第3~4天進入此期。鏡檢可見肺泡壁毛細血管仍擴張充血,肺泡腔內除原有水腫液外,已有大量紅細胞充塞其中,同時夾雜多量中性粒細胞、少量纖維蛋白和巨噬細胞。相鄰肺泡間的纖維蛋白通過肺泡間孔連接成網。眼觀:肺葉腫大,呈暗紅色,受累肺葉質實,切麵灰紅,粗糙顆粒狀,似肝,故有「紅色肝樣變」之稱。 3、灰色肝樣變期:是大葉性肺炎在發病後第5~6天進入此期。鏡檢: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充血逐漸減輕,肺泡腔內繼續有中性粒細胞和纖維蛋白滲出,紅細胞可見,但數量甚少。纖維蛋白經肺泡間孔相互連接的網狀結構更為明顯。眼觀:肺葉仍腫大,質實,由於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充血程度減輕,實質區顏色由暗紅逐漸變為灰白,切面乾燥,顆粒狀,故稱「灰色肝樣變」。 4、溶解消散期:病後1周左右,病原菌被吞噬消滅,中性粒細胞變性壞死,釋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使滲出的纖維蛋白被溶解。溶解物可以由氣道咳出,也可以被吞噬細胞吞噬後經淋巴管逐步排出或吸收,最終肺組織可完全恢復正常。 試述硅肺的基本病變及分期。 答:硅肺的基本病變是硅結節的形成和彌漫性肺纖維化。 Ⅰ期硅肺:硅結節主要局限在肺的淋巴系統,肺組織中硅結節數量較少,直徑在1-3mm,主要有分布在兩肺中、下葉近肺門處。 Ⅱ期硅肺:硅結節數量增多、體積增大,伴有較明顯的肺纖維化。結節病變可散布於全肺,但仍密積人在中、下肺葉近肺門區為特徵,總的病變范圍不超過錢肺的1/3。 Ⅲ期硅肺:硅結節密集與肺纖維化融合成塊。結節之間的肺組織常有明顯的灶周肺氣腫或肺不張。切開時有沙礫感。 肺癌的病理類型有哪些? 1、眼觀類型:①中央型:腫塊位於肺門處,發生於主、葉或段支氣管。②周圍型:主要指發生於段及段以下的支氣管。③彌漫型:罕見,腫瘤呈現彌漫性浸潤生長,也可沿肺泡生長,呈彌漫性小結節狀。 2、組織學類型:(1) 鱗狀細胞癌,高分化型的癌組織中可見到細胞間橋、角化細胞,典型者可有角化珠形成;低分化型的癌細胞無或偶見角化,細胞大而呈多邊形呈梭形;核常異型;未分化型癌細胞則多彌漫分布,無明顯癌巢。(2)小細胞癌,鏡下特點為癌細胞小而呈短梭形,猶如小淋巴細胞,染色質深染,胞質少而形似裸核。(3)腺癌,分化高者可有明顯腺腔結構,腺上皮可分泌粘液,也可增生呈乳頭狀結構、分化差者癌細胞排列成實心的細胞索,無明顯腺腔,也可呈現不規則腺體結構,或呈篩網狀結構。(4)大細胞未分化癌,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體積大,胞質豐富,細胞異型明顯,常呈多邊形,核深染,有時呈現奇異核和多核;也可見多量瘤巨細胞。
D. 咽喉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咽喉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癌症,癌症現在也成為了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了,所以預防癌症也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總在提的一個話題,咽喉癌也與患者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所以也是可以預防的。那麼,咽喉癌早期症狀有哪些?咽喉癌早期有什麼預兆嗎?
1、咳嗽
由於腫瘤分泌物刺激所致,咽喉癌患者多有咳嗽症狀,咳嗽時候痰中咳帶著有血絲,間斷膿血臭痰,或者刺激性的乾咳。
2、局部疼痛
因感染或者腫瘤增大所累積侵患周圍組織及軟骨從而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可向同側的耳部呈放射疼痛,喉節處或痛或脹。但咽喉癌合並潰瘍、炎症或者喉軟骨骨膜炎時,可引起神經的反射性疼痛,表現為同側頭痛、耳痛。
3、聲音嘶啞
因為腫瘤可以累及聲帶或者因為局部感染而導致聲帶發生水腫病變,導致聲音嘶啞或者間歇性聲啞。
4、咽喉部有異物感
有著腫瘤的出現,患者在咽喉部可有異物感、緊迫感或者吞咽困難。聲門上型咽喉癌的早期,由於下咽腫瘤的持續長大會阻礙食物的正常通過,故而會出現明顯的吞咽困難。而始發與聲帶的腫瘤一般發展至中後期也會產生咽喉異物或者吞咽疼痛的症狀。
5、呼吸困難
當腫瘤在原發部位嚴重惡化病體積增大,會直接阻塞氣管,影響呼吸或者使氣管分泌物排出不暢而導致出現呼吸困難。
6、頸部腫塊
咽喉癌患者常常可以在上頸部、下頜角後方捫及包塊。
7、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帶有大量的非正常新生血管,當表面潰瘍出血時,患者在咳嗽後常常會發現粘液或者痰里帶有血絲。這類症狀主要見於聲門上型、聲門下型腫瘤患者和中晚期的聲帶腫瘤患者,而早期的聲帶腫瘤一般沒有出血現象。
8、肺部感染
由於腫瘤影響,患者的喉頭反向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將食物誤吸入氣管或者壞死的腫瘤組織流入氣管,從而可以引起吸入性肺炎等肺部感染性疾病。
9、喉癌是怎麼引起的
1、發聲勞累
超過半數的喉癌是原發於聲帶部分,發聲時聲帶是振動摩擦最劇烈的部位,亦為腫痛、聲帶息肉的好發部位。聲帶過度振動摩擦會使粘膜水腫出血,上皮增生、變厚成為致成喉癌的基礎。
2、吸煙
吸煙與呼吸道腫瘤關系非常密切。當煙草燃燒時可產生焦油,其中的笨丙芘有致癌作用,可致黏膜水腫、充血、上皮增生及鱗狀化生,使纖毛運動停止,從而致癌。
3、飲酒
一般認為飲酒和喉癌有關,長期飲酒刺激粘膜可使其變性而導致喉癌發生。吸煙和飲酒在致癌方面有協同作用。
4、放射性物質
長期接觸放射性核素,如鐳、鈾、氡等接觸可引起惡性腫瘤。
5、性激素
喉是第二性徵器管,認為是性激素的靶器管。喉癌患者男性明顯多於女性。臨床研究發現喉癌患者睾酮水平高於正常人,雌激素降低;切除腫瘤後睾酮水平明顯下降。
6、空氣污染
在工業生產中,工場內空氣如被砷、煙草、鉻等的塵灰行染,長期大量吸入,有致癌的可能。因此,應該重視工業中的防護。此外,對於汽油燃燒所產生的廢氣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7、病毒感染
關於病毒和癌腫發生的關系,近年已受到重視,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可引起喉乳頭狀瘤,目前認為是喉癌的癌前病變。
8、微量元素缺乏
某些微量元素是體內一些酶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可能會導致酶的結構和功能改變,影響細胞分裂生長,發生基因突變。
9、癌前期病變
喉部角化症和喉部良性腫瘤,如喉乳頭狀瘤反復發作是引起喉癌的原因。
E. 咽喉疾病有哪些
常見的咽部疾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
非特異性感染 由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所致的一般性炎症,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腺樣體炎等。
咽間隙是咽部筋膜形成的間隙。此處感染多來源於咽、扁桃體、牙齒、腮腺及頸椎等。
咽後膿腫發生於咽後隙,有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為多見,多發生於3歲以內的嬰兒;慢性者較少見,多見於成年人,常為結核性膿腫。急性者起病急,有畏寒高燒、咳嗽、咽痛、吞咽困難、言語不清如鴨鳴,並可出現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難;結核性膿腫發病慢,常伴低燒、盜汗、咳嗽等結核症狀。若膿腫破裂,膿液流入氣管可產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肺膿腫等;膿腫可向外擴展到咽旁間隙發展為咽旁膿腫,膿腫向下可致縱隔障炎;侵蝕大動脈可發生致命性大出血。強迫檢查可導致膿腫破裂引起窒息,故檢查時應取頭低腳高位,准備好吸引器,以備膿腫破裂時吸引膿液。頸部 X射線攝片檢查可見咽後壁軟組織增厚。結核性者常有頸椎破壞,確診後,應立即排膿,先穿刺抽膿減壓,再用尖刀劃開,吸盡膿液,並每日擴展切口引流膿液,直到無膿為止。全身應用抗生素,加強支持療法。結核性膿腫則以穿刺吸引為主,並進行抗結核治療,膿腔內可注入抗結核葯。
咽旁膿腫系咽旁隙感染所致,主要症狀為高熱、咽痛、患側頸部痛、頸強直;影響翼內肌時可出現張口困難,上述症狀因膿腫所在部位不同而異。莖突前的咽旁間隙前部化膿時扁桃體及咽側壁被推向咽腔,有張口困難、腮腺部位明顯腫脹,並延及頜下區;莖突後的咽旁間隙後部感染時無張口困難,但水腫向下蔓延可致喉水腫,導致呼吸困難,腮腺區腫脹較輕,炎症可侵犯頸動脈,發生大出血。膿腫引流可經咽內和頸側兩個途徑;膿腫向咽側突出明顯、無血管搏動者可經口在咽側壁最隆起處作垂直切口,擴張排膿;若頜下及頸部腫脹明顯或懷凝血管糜爛出血者,則以頸側切開為宜。 扁桃體周膿腫是扁桃體周圍間隙的化膿性感染,多繼扁桃體炎急性發作後發生,表現為一側扁桃體突出,周圍組織腫脹,膿腫成熟後有波動,可在波動最明顯處切開,每日擴張切口排膿,也可切除扁桃體。
特異性感染 急性特異性感染有黴菌性咽炎、樊尚氏咽峽炎、咽白喉等。急性特異性咽炎要與血液引起的咽炎及急性傳染病引起的咽炎相鑒別。一些血液病早期就可能有急性咽炎的症狀,所以咽部感染的病人應作血液檢查。
慢性特異性感染常見的有咽結核、咽梅毒、咽麻風等。
咽結核常繼發於肺結核或通過血運感染而來。有高熱、咽痛、咽下困難,病變可在咽後壁、軟顎等處,呈小潰瘍,邊潰瘍、邊修復為其特點。
咽麻風由麻風桿菌感染所致,初期似一般慢性咽炎,以後粘膜充血水腫,繼之乾燥,發生結節性浸潤或硬結,最後瘢痕化。懸雍垂可因瘢痕收縮而消失,軟顎瘢痕收縮可致鼻咽部關閉不全,產生開放性鼻音,侵及鼻咽部可使咽鼓管狹窄,導致中耳並發症。
咽梅毒為梅毒螺旋體感染所致,梅素均可有咽部表現,一期咽梅毒表現為咽部潰瘍及偽膜形成,頸部淋巴結腫大;二期梅毒為粘膜斑;三期為梅毒瘤,咽部可形成硬結、潰爛,並可使硬顎穿孔。
繼發於血液病的咽炎 ①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性咽峽炎。②粒性細胞缺乏性咽峽炎。粒性細胞減少或缺乏可能因骨髓造血系統受抑制引起,也可能因粒細胞破壞加速所致,後者常與葯物變態反應有關。一般發病急,進展快。患者高燒、畏寒、咽痛、頭疼,咽部病變是因粒細胞缺乏,抵抗力降低,繼發感染所致,表現為口腔及咽部粘膜糜爛,扁桃體腫大、潰瘍,上有滲出物,組織壞死而有臭味。若導致粒細胞缺乏的原因不能除去,患者常因繼發感染而死亡,因葯物變態反應引起的一般預後較好。③白血病性咽峽炎。白血病可有咽部表現,初期咽粘膜蒼白水腫,繼發感染後則有潰瘍壞死。牙齦腫脹呈蕈狀,易出血,口臭。
異物 有魚刺、麥芒、假牙、碎骨片、食團等,多因進食不慎或老年人吞咽功能不良所致。鼻咽部水蛭寄生多因在孳生水蛭的河水中游泳或飲用含水蛭的河水所致,可造成長時間流鼻血而找不到原因。尖銳的異物如魚刺、麥芒常刺入扁桃體或舌根,引起疼痛;刺激性較少的異物,如玻璃,有時可在鼻咽部存留較長時間。
外傷 常見於交通事故、戰傷、自殺等。咽喉部傷殘約佔全部戰傷的 1%。兒童口含竹筷摔倒常刺傷咽後壁或扁桃體前弓。咽外傷的處理原則是防止呼吸道梗阻和感染,外傷嚴重的應鼻飼,以保證營養。
腫瘤 咽部良性腫瘤有上皮瘤(乳頭狀瘤、腺瘤)、血管瘤、纖維瘤、神經鞘膜瘤、腦膜瘤、畸胎瘤、脊索瘤等。咽間隙腫瘤以咽旁隙腫瘤較多,絕大多數是腮腺深葉腫瘤直接侵佔此隙。
鼻咽部纖維血管瘤多發生於青年,男性較多,腫瘤常發生於蝶骨體及枕骨基部,由大量纖維組織及血管構成,因腫瘤接近顱底、咽鼓管,故除鼻堵、鼻出血外,耳部症狀及顱神經壓迫症狀也常見。反復大量出血是此病的一個特徵。
咽部惡性腫瘤以鼻咽癌和扁桃體癌為多見,特別是鼻咽癌,中國為高發地區。中國在鼻咽癌的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扁桃體癌表現為一側扁桃體腫大、增生、潰瘍。這兩類病的確診都需要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
缺鐵性咽下困難綜合征 又稱普盧默-文孫二氏綜合征。主要表現咽下困難、口角炎、舌和咽粘膜萎縮、牙齒脫落、牙齦腫、脫發、胃酸缺乏。屬於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後症狀消失。
咽神經官能症 又名咽異感症、癔球等。症狀為咽部阻塞感,位置固定或移動,在吞咽唾液時堵塞感加重,進食時無礙,也無其他不適,檢查不能發現異常,患者常有焦慮、恐癌等心理狀態,有人認為是環咽肌痙攣所致,治療以精神安慰、解除思想顧慮為主。
F. 得了咽喉癌,身體會有哪幾種症狀出現
得了咽喉癌,身體會有哪幾種症狀出現?
早期咽喉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85%,但是咽喉癌的早期症狀並不典型, 所以希望大家重視聲音嘶啞的及時診治,如果年齡超過40歲,而且聲嘶的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了,這時就要注意,盡早去往醫院排查咽喉癌。另外,出現 咽喉部疼痛、咽部異物感、 痰中帶血等情況,也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因為近年來喉癌疾病發病率逐漸的提高,我們只要了解了症狀表現才可以幫助患者在患有疾病的時候早發現早治療。
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吞咽不適、咽喉腫痛、痰中帶血絲、呼吸困難等表現,都可能提示喉癌的發生,但可能與大家印象里的「上火」、「咽炎」混淆,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所以,有家族史、長期吸煙飲酒史、40歲以上的人,特別是男性,一旦頻繁出現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情況,經常規的治療效果不好,最好能做電子喉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喉癌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