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山東僧人捐獻敬老院

山東僧人捐獻敬老院

發布時間:2025-02-12 19:06:36

⑴ 福建省的「吉祥寺敬老院」,怎麼樣才能不花一分錢入住

我覺得可以不用花錢免費住進這樣的一個地方的人,肯定是生活真的是很困難一部分的人,他們可能連自己的冷暖溫飽都無法解決。

吉祥寺的主持照禪師父曾經患有骨癌他向佛許下了大願「我病若好了,我要辦一個佛教養老院」,之後師父竟然在一個月重病不一的情況下自好了,因此才辦理了這個養老院。

⑵ 入住「寺廟養老院」,需滿足哪2個條件

一必須有信仰,二必須是活蹦亂跳的那種,不能卧病在床

⑶ 養老院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養老院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養老院出現在奴隸制時期,但是發展時期是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時期!
我國古代養老院的雛形是出現在奴隸制時期,在《禮記》記載著:有虞氏在上庫設宴款待國老,在下庫設宴款待庶老。夏後氏在東序設宴款待國老,在西序設宴款待庶老。殷人在右學設宴款待國老,在左學設宴款待庶老。周人在東膠設宴款待國老,在虞岸設宴款待庶老。虞庫在王城的西郊。

學和序都是當時的學校,從這個文獻中我們就知道了早在奴隸制時期,人們就已經有了養老的觀念,並且還出現了古代的養老院。

養老院這種地方不管民間來搞,還是官方來搞,都是需要一個長期投資的,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缺一不可,所以說養老院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時的救助問題!

⑷ 國內首家「養老院」式寺廟,滿足2個條件才能入住,這2個條件究竟是啥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來臨,老人們的贍養和晚年生活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於是養老院的開發成為了社會發展的產物。但是因為養老院的價格不菲,讓很多家庭頭疼和困擾,於是近年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養老院,就是寺廟式養老院。據說只要滿足兩個條件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入住,這兩個條件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帶你一起走進這家「寺廟養老院」,了解一下它的不同之處。

小編覺得」吉祥寺敬老院「真的是現代養老院的先行者,這種形式既能給老人們找到一個好的居住場所又能弘揚佛法讓大家內心沉靜。據說在這里養老生活的老人都很安穩幸福,身體健康又心境祥和,如果小編老了倒是希望能夠去這里養老,你呢,會不會也選擇來這里養老生活呢?

⑸ 昆侖鎮的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昆侖鎮


昆侖鎮地處魯中泰沂山系北麓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西最大距離6.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4公里,總面積3205.04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585.37公頃。主要山脈有昆侖山、 大奎山、天台山、蒲笠頂山、三台山,其中大奎山最高,海拔480.8米。主要河流有孝婦河、范陽河,境內流長8公里,流域面積32.05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花生、大豆、蔬菜等。昆侖鎮位於淄川區南部,距區政府駐地8公里,東與龍泉鎮相接,北與將軍路街道交界,西與嶺子鎮接壤,南與博山區白塔鎮相連。全鎮佔地面積32平方公里,總人口5.38萬人,下設5個黨委、5個總支、55個支部,有2165名黨員;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昆侖鎮轄16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16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09‰。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 蒙古族、滿族、壯族、侗族,共97人,佔全鎮人口總數的0.188%。全鎮姓氏有孫、張、王、李、劉、楊等312個姓,其中孫姓最多。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3307 男 28914 女 24393 家庭戶戶數 15948 家庭戶總人口(總) 47240 家庭戶男 23386 家庭戶女 23854 0-14歲(總) 8891 0-14歲男 4550 0-14歲女 4341 15-64歲(總) 40510 15-64歲男 22653 15-64歲女 17857 65歲及以上(總) 3906 65歲及以上男 1711 65歲及以上女 219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6464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孫蕙中丁酉科舉人。
清康熙八年(1669年),孫蕙赴寶應縣任。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撤掉設於祖師廟堂的「奎山書院」。里人梁景增、張庭鈞是年二月改設「義學」。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動工興建張博支線(從昆侖出境至博山),於1904年竣工,並建成大昆侖火車站為三等客運貨站。
1922年,悅升公司動工修築西(河)昆(侖)專用鐵路,於1924年秋竣工,全長11公里。
年底,鄧恩銘組織昆侖炭棧裝卸工人反繳所謂「教育捐」,用爭得之款辦了昆侖兩級小學,並在校內發展黨員數名。
1925年7月,中共淄博礦區黨組織在昆侖分礦建立了石谷支部,劉兆章負責。
1941年9月24日, 淄川縣獨立營在大昆侖火車站以南埋設地雷,炸毀日軍火車一列,活捉敵押車隊長1人,司機4人,繳獲大批物資。
1951年, 該鎮700多青年報名參加抗美援朝,輸送一個營的青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時還捐獻馬車、衣物等。
年底,昆侖人民劇場建成。可容納觀眾800人。
1952年底,建成昆侖廣播站。
1955年4月, 撤銷淄川區縣建制,設昆侖區為市轄區。下設昆侖、大奎、西河、福山、龍口五個辦事處,共84個村。
1956年2月,撤銷昆侖區,設昆侖辦事處。
1957年,成立昆侖醫院。
1958年9月,成立昆侖人民公社。
1960年2月2日,昆侖變電站建成送電,為淄博市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
1963年,調整昆侖公社區劃,調整後轄14個自然村,16個大隊。
1966年4月,山東省副省長高啟雲在昆侖召開支農座談會。
1970年11月, 治理孝婦河工程動工,沿河5個大隊參加,共用石16964.2立方,1971年底完成了昆侖段5公里長孝婦河兩岸砌護堤工程。
1983年12月,奎三村興建奎山公園,為全省第一個農民公園,副省長高啟雲題寫園名。
1985年1月,設立駐北京辦事處,主要開展內外經濟聯絡。
198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到10760.40萬元,突破億元大關。
是年,昆侖鎮第一輪總體規劃,經專家評審,由區政府通過。
1987年1月19日,淄博市委、市政府在淄川召開全市鄉鎮企業先進單位表彰大會,表彰6個農村經濟收入超億元的鄉鎮,淄川區昆侖鎮名列其中。
1988年11月,陳義前、孫即樹參加華東賽區殘疾人調演,參賽劇目雙人單腿 (雄鷹迪斯科)以9.87分的最高分榮獲一等獎。
1989年12月17日,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來昆侖視察大昆侖村幼兒園及奎三村小學,並題詞:人民支持教育,教育要為人民。
1991年6月,《中共昆侖鎮黨史大事記》(1949年-1987年)出版。
1992年春, 動工興建奎盛園,佔地450餘畝。設立游泳池、珍稀動物標本館、鴕鳥養殖、花卉動物等園區。
是年秋,中外合資企業華昆建陶有限公司、天盛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岱達羅斯膠模有限公司、精細化工有限公司4家企業先後建成投產。
11月,昆侖鎮跨入全省經濟百強鄉鎮行列。
1993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的1992年度經濟百強鄉鎮中,昆侖鎮名列第七位。
1995年,昆侖鎮第二輪總體規劃通過。
8月14日, 國家農業部副部長劉仲一視察奎三村鴕鳥養殖業,並題詞:開發鴕鳥產業,繁榮農村經濟。
1996年,動工改築泉(頭)王(村)路泉頭至昆侖路段,11月竣工。總投資3000萬元,路面寬22.6米,全長6公里,超二級路標准,其中混凝土1.8公里,瀝青4.2公里。
是年, 興建南水北調工程,鋪設管道1500米,挖運土石方24575立方,解決了昆侖地區的生活、工業用水。
1997年5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代表嚴欣周考察奎盛園鴕鳥養殖項目。
7月,昆侖鎮建成全省農村鄉鎮最大容量的程式控制電話局,裝機容量達12000門,實裝機7900門。
1998年5月,成立淄川區第一家集體資產管理中心--昆侖鎮集體資產管理中心。
1999年,昆侖鎮政府在蘇利南建立全區第一家鄉鎮辦境外銷售公司--蘇利南 (中國)錦橋有限公司,主要進行商務貿易的聯絡、咨詢和服務,並開展國際營銷業務。
2000年1月,山東省政府將昆侖鎮列為首批省級中心鎮。
是年秋,昆侖鎮崑山社區黨委成立。社區建立黨委屬淄博市首家。
2001年春, 興建昆侖廣場,佔地30餘畝,投資500萬元,於7月1日剪綵使用,為昆侖地區人民提供了一處游樂、休閑的好去處。
7月28日,昆侖瓷城奠基動工興建。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 全鎮糧食平均畝產90公斤,總產223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343公斤,總產617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鎮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積極推廣科學種田,引進優良品種,注重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水澆田達8000畝。2000年糧食平均畝產463公斤,總產649.3萬公斤。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7747萬元,耕地面積1131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2215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94公頃,經濟作物262.9公頃。
特色農業發展較快。大力發展了食用菌生產。建立了大昆侖、東龍角兩處黑木耳生產基地,規模達20萬袋。農業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發展了圓蔥制種生產,建設了加工用蔬菜生產基地及范陽河河灘蓮藕養漁事業,經濟效益較為可觀。
幾年來,全鎮積極開展荒山綠化工程,1993年實現了荒山綠化達標。
第二產業 ;人民公社化時期開始組建工程隊、農機修造廠。60年代組建運輸隊,興辦耐火材料廠,奎一、奎二、奎三、奎四等村開始挖掘焦寶石、鋁礬土,興辦耐火材料廠。全鎮工業固定資產達300萬元。70~80年代,工業企業有較快發展,鎮黨委、政府倡導與張店紅衛電機廠、硅研院、淄博瓷廠、淄博礦務局機廠開展掛網聯活動,促進了鎮村企業的發展。全鎮工業企業達87家,從業人員達1256人,實現產值851萬元,創利稅87萬元。
9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積極興辦合資企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經濟建設有了新的發展,逐步形成以陶瓷建材、機械、化工、煤炭、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格局。新上華昆建陶、天盛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福深化工、三利公司等一批合資企業, 總投資3億多元。2000年以來,進一步樹立工業強鎮的思路,積極實行「地下轉地上、科技興鎮、中心鎮建設、經濟國際化」四大發展戰略,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發展熱潮。先後新上投資超100萬元的企業22家,總投資1.3億元,其中:萬峰集團與香港合資新上的萬峰伯和包裝印刷有限公司,投資達3500萬元,是淄博市最大的印刷企業,引進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德國海德保彩印設備;昆大電瓷廠,投入1500萬元, 產值500萬元,創利稅50萬元;大昆侖MC尼龍管道廠,投入1800萬元,產值8000萬元,可創利稅1000萬元。
2000年底全鎮工業企業、 非工業企業、個體企業達1052個,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31家, 從業人員11758人,實現產值94478萬元,利稅12041萬元。建築業及其它工業實現產值2706萬元,利稅838萬元,從業人員1033人。
第三產業 ;建國初期,各村都興辦了代銷點或經銷點,昆侖地區國營商業服務業有國營飯店、河口飯店、昆侖旅館、昆侖百貨商店、國營理發店。60年代,成立地排車運輸隊、 火車站理貨裝卸隊, 積極發展小飲食業。1978年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85人, 創產值80萬元,利稅8萬元。1984年大昆侖村興建的昆侖賓館,投資達120萬元,年營業收入70萬元,利稅12萬元。90年代第三產業發展更為迅速。以經營陶瓷建材為主的張博路昆侖段兩側門頭繁多,商業、餐飲業、維修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汽修廠、加油站、供銷公司、物資公司、農貿市場、水產市場相繼建立,建有崑山、昆侖、許家3處農貿市場;7個村自發形成了以蔬菜、副食品為主的早市,方便了村民。以淄博昆侖水產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水產市場初具規模, 發展到8家水產批發專業戶,總投資1600萬元,營業額1640萬元,納稅19.6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040萬元,輻射山東大部分地區及省外部分地區。2000年底,全鎮有農貿市場3處,商業街3條,個體工商業戶810戶, 私營企業108家,個體運輸戶310家,其中客運戶12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2 28人,年末固定資產9400萬元,實現產值12295萬元,創利稅3811萬元。
特色產業 ;日用陶瓷作為昆侖鎮的傳統產業,久負盛名。現有昆侖瓷器、奎星陶瓷、 宏泰陶瓷等日用陶瓷企業7家,年產高檔合成骨灰瓷、紫砂壺、骨粉、強化瓷、咖啡杯800萬件(套),從業人員1000人,產值2645萬元,利稅243萬元,年出口交貨值1 500萬元。
建材業依託能源、 原材料,近年來新上了華昆、春風、金山、鑫源等建材企業12家, 主要產品有地板磚、內外牆磚、琉璃瓦、牛舌瓦、煤矸石磚等,年產值5000萬元,經銷10多個省市。
昆侖鎮許家村是全市第一個個體機械村,被市政府授予農機配件加工專業村。該村自60年代開始搞農機配件加工業, 2000年,全村從事個體機械加工的有216戶,1000餘人,機械設備365台,年產農機配件750萬件,實現產值10780萬元,創利稅503萬元,全村人均收入4770元。
1992年,昆侖鎮奎三村進城辦起全省第一個民辦公園--奎盛園。公園位於淄川城東杜坡山處,佔地面積450餘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園內有動物區、植物區、游樂園、爬行動物館、珍稀動物標本館、游泳池、鴕鳥養殖場、別墅區等景區。幾年來,累計投資近億元。該園興辦的鴕鳥養殖場,存養鴕鳥200隻。 文教科技 ;清末,昆侖地區各村大都設私塾。1911年,大昆侖村董會清首先在昆侖地區辦起學校。1922年底,由中共黨員鄧恩銘領導抵制「教育捐」運動,從而引發炭棧工會會長等人向縣政府提出交涉,用此次抗捐爭得之款項成立了「崑山兩級小學」。1943年,昆侖地區共有學堂(學校、私塾) 51處,約630餘學生。1956年,淄博第十中學(區屬)在大昆侖村創辦。1963年淄博瓷廠職工子弟學校建立。1981年昆侖鎮中心學校建立。2000年末,昆侖鎮有中學1處、小學9處。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共15座,建築面積達26000餘平方米。2000年,投資近百萬元,建起的多功能階梯教室,能容納600餘人。2000年,全鎮中、小學合班並校,昆侖二中與昆侖一中合並,郭庄、許家、 宋家坊、康家塢4處小學合並,小昆侖小學與大昆侖小學合並。本年度,昆侖一中率先榮獲全市「教育規范化學校」稱號,被命名為省級重大課題重點研究基地,榮獲淄博市首批「教育強鄉鎮」。
2000年,全鎮擁有幼兒園14處,幼兒教師70人,招收幼兒1100名,被評為市幼兒教育示範鄉鎮;昆侖鎮中心幼兒園被評為市級優秀中心幼兒園;奎一、奎四幼兒園都獲得市級幼兒園建設獎;2000年奎三村、奎四村幼兒園分別獲得市級優化環境創設一等獎、二等獎。
全鎮共有省級科研院1處、 市級科研所9處、村級科研機構3處。自80年代以來,共取得各項科技成果157項。1997年被授予市級科普文明鎮。2000年被淄博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全市科委系統先進集體」。
昆侖鎮歷史悠久,人民群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大奎山的摩崖石刻,為北宋(仁宗)天聖年間僧人因建寺塔、植松林、開河道而標志。洄村的民俗古建築,為明末清初某官的住宅。三台山社廟,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吸引著眾多的農人聚會。建國後,群眾文化更加活躍繁榮。1958年建立文化站、廣播站,60年代成立電影隊,並建有可容納千人的電影院。1993年興辦廣播電視站,全鎮電視普及率達87%。1996年獲聯網工程建設先進單位(市級) ;1999年獲「先進鄉鎮廣播電視站」榮譽稱號。1990年5月《而今我謂昆侖》 出版發行。1991年6月《中共昆侖鎮黨史大事記》出版發行。自80年代至今,昆侖鎮文化事業涌現了一大批藝術專業人才。其中造型藝術成就尤為顯著。在國畫、油畫、年畫、版畫、壁畫、陶瓷彩繪、座盤、電影宣傳畫、刻瓷、瓷雕等藝術形式中, 有7人的作品在省級刊物上發表,13人的作品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14人的作品或被選送阿爾巴尼亞、波蘭,或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香港、日本的有關出版社刊登,或被外交部評選為國家禮品瓷,或在慕尼黑國際展覽會上獲得獎牌,等等。
建國前,境內醫療條件較差,僅在幾個較大村有葯鋪。1950年建立了淄川縣衛生工作協會昆侖分會。個體開業醫生和中西醫葯衛生人員,承擔當地醫療預防工作。1952年-1954年個體醫生本著自願的原則,集資組建集體所有制聯合診所,並於1957年改稱昆侖鎮醫院。1972年2月集體所有制的公社醫院,轉為全民所有制的淄川區醫院昆侖分院。後又於1997年改稱淄川區昆侖鎮中心醫院。2000年,該醫院已擁有建築面積達3100平方米的門診病房樓。有醫務人員62人,床位40張,年門診病人40089人次,住院5023人。1992年獲國家衛生部頒發的「一級甲等醫院」光榮稱號。2000年獲淄博市「文明單位」光榮稱號。曾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區衛生系統先進單位」。轄區內還駐有礦務局昆侖醫院、 瓷廠醫院、淄博監獄醫院等企業醫院,擁有醫務人員255人,床位270張,門診病房樓3座,建築面積達6850平方米。
境內體育事業發展迅速。鎮、村、企業多數設有體育活動場所。鎮中心學校和各處小學都備有標准體育場。改革開放以來,昆侖鎮政府每年都組織農民運動會。昆侖鎮80年代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鄉鎮;90年代,農民籃球隊獲淄博市農民籃球賽冠軍。
人民生活 ;建國前, 廣大群眾生活水平低下, 經濟收入不敷支出。年人均糧食200斤, 居住面積3.5平方米。1958年人均收入50元。1978年人均收入162元,人均住房面積9平方米,年人均糧食460斤。2000年,奎一、奎三、奎四、聶村、東笠山、西笠山、東龍、西龍、大昆侖、小昆侖、洄村、宋家坊、許家共13個村都住上村集體現代化的居民樓,住樓普及率達82%。通訊事業迅猛發展,2000年6月3日,昆侖鎮程式控制電話用戶突破1萬戶。許家、大昆侖、聶村、奎二、奎三5個村電話用戶超過全鎮總戶數的60%, 跨入「電話村」行列。全鎮電話用戶數在全省鄉鎮中第一家突破1萬戶,是淄博市首批電話鎮。1986年建立鎮敬老院,建築面積1080平方米,建房54間,水、電、暖俱全,床位32張。80年代先後獲得市級先進敬老院、省級文明敬老院榮譽稱號。1 999年榮獲「山東省一級鄉鎮敬老院」 稱號。昆侖鎮計劃生育工作「人口目標責任考核」連續四年全區第一。2000年度,東笠山村獲國家級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度昆侖鎮每30戶家庭擁有洗衣機26台, 電冰箱27台,摩托車29輛,大型傢具28件,彩電24台。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536元。
鎮村建設 ;自80年代起,昆侖鎮村建設規模逐年加大,速度加快,先後沿張博公路兩側進行改造。拆遷舊房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建成商業樓25000平方米 (建築面積) ,成為昆侖第一條步行商業街;投資500萬元建成標准崑山居民生活樓區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水、電、路等設施配套;建成崑山、新星兩個農貿市場;完成鐵路西街的舊房改造,建成商業居住兩用樓14幢,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成為第二條步行商業街。1996年,改造省道泉王路昆侖段,全長5.5公里,寬22米。2000年,全鎮村級道路路面硬化率達94%。1996以來,投資200萬元,改建昆侖鎮中心衛生院門診樓; 新建建材陶瓷市場二層商住樓,建築面積達12270平方米;聶村商業街建築面積18 00平方米,並有9個村按村莊規劃要求,結合舊村改造建成四層以上住宅樓和小康住宅樓達68000平方米,同時完善了水、電、路面等配套設施。2001年,投資500萬元,在中心區域建設佔地2萬平方米的昆侖廣場, 同年,7月13日,正式動工興建佔地近40畝的中國淄博昆侖陶瓷城, 總投資額1700萬元。至2000年,先後建設了張博路商業街、鐵路西街、聶村商業街 (三街) ,崑山農貿市場、昆侖農貿市場、許家農貿市場(三場),形成了商業服務更為齊全的市場格局。設在孝婦河兩岸的昆侖大集佔地10畝,長達1000米, 逢四、 九成集, 日成交額達130萬元之多,成為本區域商品集散地。2000年2月29日, 昆侖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首批省級中心鎮,同年,重新修訂昆侖鎮總體規劃,使規劃面積由4平方公里擴大到8平方公里。
旅遊景點

閱讀全文

與山東僧人捐獻敬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省企業退休遺屬范圍 瀏覽:720
健康出伏後怎麼養生 瀏覽:733
入職體檢80有哪些項目 瀏覽:47
2019年警改後工資退休警察 瀏覽:15
安徽宿州退休金多少 瀏覽:112
長壽花芳緋 瀏覽:564
老年痴呆不找保姆不去養老院 瀏覽:220
老人如何起訴不孝兒斷離父子關系 瀏覽:488
農村養老保險每月應領多少 瀏覽:969
春節孝敬作業 瀏覽:148
老年人都會打呼嚕嗎 瀏覽:395
西安養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635
為什麼現在的老人都很窮 瀏覽:474
淮陰過百歲老人有多少 瀏覽:883
廣州友好養老院 瀏覽:461
如何了解父母的過去 瀏覽:861
養老保險可以在哪查 瀏覽:245
廣西2020退休金調整方案 瀏覽:508
我國養老金 瀏覽:711
70歲老太太長出黑頭發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