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穿戴式老年人

穿戴式老年人

發布時間:2025-02-09 02:57:51

❶ 如何選擇老人智能穿戴產品

過去穿戴式設備多應用於運動與醫療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環境的健全,消費者對於新科技產品的接受度提高,穿戴式設備的多樣化、平價化與普及化程度近年快速升高,其中,智能手錶與手環(腕帶)約占整體穿戴式設備市場約八成,因此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穿戴式設備的概念亦多來自於此。

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廠商已開始投注老齡銀發族的產品開發與服務,以穿戴式設備而言,如健康手環(腕帶)的問市即是反應現代人對於健康意識的重視與搶攻老齡商機的重要指標,從兩岸中高齡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中高齡族群對於科技產品的使用障礙逐漸消除,對於這群商機龐大的老齡消費者,其所需之功能訴求、使用介面與使用情境,皆是各家業者在開發新產品時需釐清與掌握的信息。

智能手錶(環)功能訴求日趨明顯

隨著近年全民瘋馬拉松、食品安全、空氣污染的議題的發酵,皆可了解人們對於健康意識的高漲,穿戴式設備的應用亦不再只局限於醫療與運動方面的,近兩年推出的穿戴式設備中,計步、消耗熱量、動態監測、睡眠記錄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是個家穿戴產品必須配備的功能。依照目前市面上之穿戴手錶與手環,可歸類出下列三大功能:

(一) 運動監測

Garmin、TomTom與Polar為市場上常見以運動健身主要訴求的運動智能手錶品牌,其基本功能多半具備心率(跳)監測、跑步速度、GPS定位與軌跡追蹤等功能,主要訴求針對登山、慢跑、腳踏車、游泳等專業戶外運動,雖然其價格相較智能手環高出許多,但隨著近年人們健康意識高漲,從過去的腳踏車到現在的馬拉松風潮,仍有其需求消費市場。

(二)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功能常見於非運動型智能手錶與健康手環,2013年智能手機大廠Apple、Samsung、HTC、小米與華為紛紛跨足加入智能手錶的戰場,綜觀各家產品功能,計步、卡路里、活動記錄、睡眠、甚至飲食記錄與提醒等健康管理功能幾乎為主要訴求之一。而健康手環的問市,加速了穿戴設備的普及,由於僅需將感測原件鑲嵌於手環,如加速感測器,再將訊號回傳手機應用程序,將運算、雲端記錄、統計圖表顯示等耗電的功能於智能手機上執行,因此簡易輕便、外觀好看與高續航力為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再加上價格相較智能手錶低許多,需求市場擴張快速,受高齡化的社會影響,健康手環發展趨勢朝向與醫療與健康照護應用結合。

(三) 社群與個人數字助理

個人數字助理功能主要於智能手錶,透過與手機應用程序鏈接,來電震動提醒、行事歷、電子郵件通知等功能常見於一般智能手錶。在這個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不分年紀大小,社群網站與實時通訊軟體已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溝通與社交工具,在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亦可驗證,台灣地區超過三成受訪者使用實時通訊軟體,實時通訊軟體已成為打電話以外最大通訊工具,因此,市面上已有多款功能簡便且小屏幕的智能手環也配有通訊轉體Line的訊息提醒通知。

老齡族群為穿戴式設備下一個潛力目標

中高齡族群對於新科技產品的使用動機,多來自於為了與子女聯系、社群團體、同儕(小區大學)之間相互推薦,再由親人教導使用,雖然中高齡族群信息接收速度不及年輕人快速,然而一旦開始使用科技產品,其產品黏著度高於年輕世代族群,如智能手機拍照後實時透過通訊軟體分享給親朋好友的現象隨處可見。

人過中年後開始逐漸退化,中高齡族群比其他族群更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與生理數值,為維持身體機能與活動力以減緩老化,中高齡者有較高的運動頻率,根據台灣體育署於2014年統計人們運動習慣,50歲以上每周運動超過三次的人口比例(50%~70%)遠高於25至49歲的青壯年人口比例(30%~40%);工研院IEK兩岸中高齡調查結果同樣顯示,台灣地區與中國每周運動三次以上中高齡族群比例約為50%與60%。

目前市面上穿戴設備針對生理數值監測與記錄功能設計仍以運動智能手錶為主,除了從事慢跑與腳踏車戶外運動的中齡族群對於此類智能手錶與功能有使用需求認知,普遍中高齡並無深入的認知,島內普遍為中高齡熟悉的穿戴設備為功能簡單且價格便宜的小米手環,其計步與睡眠監測為中高齡使用主要功能,其他需求尚未滿足。

對於甫退休之中齡族群,由於心理與身體機能健全,仍與社會有緊密連結,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在電子產品與穿戴設備的使用上,更注重社交、分享與娛樂功能。這群健康的中高齡族群,對於生理數值並不非常在意,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如何保持心情愉快、記錄生活、與朋友或同好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反而是他們最常使用電子產品及穿戴設備的功能。網頁鏈接

❷ 養老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

1. 智能手環:這種設備能夠監測老年人的心率、步數、熱量消耗和睡眠質量等健康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監護人可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因此,智能手環非常適合老年人使用。
2. 老年人手機:這種手機採用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的按鍵布局和操作方式。它們還配備了遠程服葯助手、遠程位置服務、重要信息前置顯示、健康養生、外放收音機等功能。有的手機還具有跌倒報警和防意外鬧鍾等人性化功能。
3. 紅外感知儀:這種設備可以避免老年人獨自在家時出現意外。當感知儀在設定的時間內沒有檢測到老年人的活動跡象時,它會向信息平台發送求助信號。
4. 智能掌上超聲設備:這種設備體積小,全觸屏操作,簡單易用。它可以通過簡化使用難度,對疾病篩查、治療過程中的可視化引導以及治療效果評估起到很大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在家裡享受醫療服務。
5. 跌倒報警類產品:這類產品可以通過毫米波雷達技術主動探測跌倒、人體軌跡查詢,並通過電話、簡訊、APP推送等方式報警。它們還可以通過語音喚醒設備通話,並且沒有攝像頭,保護隱私。
6. 生命體征監測設備:這類設備可以監測老年人的心率、血氧、血糖值等生命體征數據。它們輔助家庭老人看護,及時發現老人的生命體征數據異常。
7. 攝像頭類跌倒探測設備:這類設備可以安裝在家庭公共區域,但需要注意隱私問題。它們可以監測老年人是否跌倒,並通過報警系統發出求助信號。
8. 離床報警器:這種設備適合長期待在床上的老年人。當老年人離床時,報警器會發出警報。
9. 智能居家養老產品:這些產品包括健康服務類智能穿戴設備、手持式身心健康檢測設備、自助性身心健康檢測儀器、智能化養老監測設備和家庭智能機器人等。它們可以監測老年人的生理指標,並將數據傳輸至服務平台。
10. 智慧養老技術:智慧養老技術包括可穿戴設備、物聯網、大數據、5G和雲計算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高科技的支持,提高生活質量。
11. 維特爾非接觸式智能健康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結合了生物感測器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用於解決長期護理的遠程照護和健康防護問題。它可以通過安裝在床下的設備收集老年人的生命體征數據,進行健康監測和預警。

❸ 有哪些適合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

比如說智能手環智能手錶,這些都算得上是可穿戴設備,也是比較智能的,還有VR眼鏡,也算是一種,適合老年人去感受這個世界,也是現在的電子科技設備的發展代表之一了。讓我們看到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穿戴式老年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區人才招聘 瀏覽:423
社保退休待遇審批工作 瀏覽:282
失業養老保險基數 瀏覽:651
體檢前心跳慢是怎麼回事 瀏覽:38
山東省屬企業退休金 瀏覽:17
就業失業證交養老保險 瀏覽:429
養老保險遺屬待遇是怎麼回事呀 瀏覽:920
交夠15年社保退休後領1000 瀏覽:669
城市職工最低社保退休拿多少 瀏覽:959
針對退休老人怎麼推銷養老險 瀏覽:399
宜興女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195
洗腳店怎麼養生 瀏覽:770
孝敬好少年事跡材料 瀏覽:761
老年人補鈣吃什麼鈣好 瀏覽:165
公務員體檢頭三天不能吃什麼 瀏覽:729
什麼樣的公司符合交養老保險 瀏覽:766
退休養老金還沒有加 瀏覽:40
退休後社保能掛在其它單位交嗎 瀏覽:946
90的現在是多少歲 瀏覽:35
長壽的人高密度脂蛋白是多少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