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國際老年人日
這樣的歧視決定了老年人在他們所處的社會中(包括醫療和工作場所)受到
怎樣的對待和理解,社會給老年人提供的環境限制了他們的潛能,影響他們的健
康和福祉。老齡歧視問題不解決,會損害老年人的權利,阻礙他們在社會、經濟、
文化和政治領域的貢獻。
㈡ 國際上對老年人的定義是多少歲以上的人口
年齡超過65歲者即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又可分為四個階段:
1.
65歲~74歲稱為年輕的老年人(young
old)。
2.
75歲~84歲稱為中等的老年人(middle
old)。
3.
85歲~99歲稱為老的老年人(old
old)。
4.
100歲以上稱為最老的老年人(oldest
old),即所謂人瑞。
㈢ 老人乘坐國際航班,有沒有年齡限制
國航對老年人的年齡沒有限制,但前提是旅客的身體健康適於乘坐飛機,且建議有健康成年人陪同乘坐。
㈣ 國際老人日的節日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生兒數量明顯減少,人均壽命也從1950年的20歲上升到目前的66歲。這種雙向發展使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趨於老化。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被稱為「老年型」國家。除少數非洲國家外,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在趨於老化,這是因為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壽命不斷增加造成的。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
1992年第47屆聯大通過《世界老齡問題宣言》 ,並決定將1999年定為「國際老人年」。1997年9月8日第52屆聯大又確定,1999年國際老人年從1998年10月1日開始,主題是建立不同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口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和許多國家如中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都組建了一些較為完善的老齡科研組織和機構,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加強對老齡問題的綜合研究。聯合國於1982年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在以後16年的歷屆大會上都涉及了老齡化問題,並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十一國際老人節》、《聯合國老年人原則》。1997年:「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㈤ 國際老年人日的歷屆主題
1999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2002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內:讓老年人融入到發展進程中容去
2004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任何年齡都有未來
2005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新千年的老齡化問題。重點在貧困,老年婦女和發展
2006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聯合國全球戰略
2007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關注老齡問題的挑戰和機遇
2008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為老服務與老年人社會參與
2009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慶祝國際老年人年十周年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2010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老年人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
2012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啟動馬德里+10:全球老齡化的機遇與挑戰日增
2013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我們期望的未來:老年人的心聲」
2014年 國際老年人日主題:不丟下一個人:促進一個人人共享的社會
㈥ 國際上明文規定幾歲以上算老人
人口學一般將人口年齡劃分為三種類型:年輕型、成年型、老年型。它們之間的指標量度分別為:
年輕型 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40%以上,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4%以下;
成年型 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30%~40%,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4%~7%;
老年型 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30%以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一個國家的老齡化率(65歲以上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間稱為老齡化國家,若老齡化率超過14%就稱為老齡國家。
聯合國規定:發達國家65歲以上者,發展中國家60歲以上者稱為老年人(根據人均預期壽命而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發表老年人口統計數字時,為了兼顧國內問題研究與國際統計數字相匹配的需要,以兩種標准同時公布。
對老年期還可以再劃分為三個階段:
年輕老人(young old)指60歲或65~70歲的老人;
老老人(old old)指75~90歲的老人;
非常老的老人(very old)指90歲以上的老人。
我國劃分老年期標準是:45~59歲為老年前期,60~89歲為老年期,90歲以上為長壽期。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1月15日)
㈦ 老年人可以國際航班嗎
一般來說,身體狀況較好、心臟功能沒有明顯障礙的老年人是完全可以坐飛機內的。
只要家屬容認為老人身體健康即可安排老人上飛機,但高齡老人要出示醫院開具的健康證明才能登機,70歲以上的旅客在購票時需提供醫院在半年之內開具的有效體檢報告或在購票時出示縣級(含)以上醫療單位在航班起飛前96小時內開具的《健康證明》並身體健康,不需要特殊照料者才准予承運。
㈧ 國際老年人日的發展歷史
在二十世紀里,人口壽命發生了巨大變化。平均預期壽命從1950年延長了20年,達到66歲,預計到2050年將再延長10年。人口結構方面的這一長足進 展以及二十一世紀上半葉人口的迅速增長意味著60歲以上的人口將從2000年的大約6億增加到2050年的將近20億,預計全球劃定為老年的人口所佔的比率將從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在發展中國家,這種增長幅度最大、速度最快,預計今後50年裡,這些國家的老年人口將增長為四倍。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劃定為老年的人口比例將從1998年的8%增加到2025年的15%,但是在非洲,同一時期內這一比例預計僅從5%增加到6%,可是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增加一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與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斗爭,以及與經濟和社會貧困的斗爭還在繼續,因此這一比例將只達到上述水平的一半。在歐洲和北美洲,在1998年至2025年期間,劃定為老年人的比例將分別從20%增加到28%、以及從16%增加到26%。
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被稱為「老年型」國家。除少數非洲國家外,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在趨於老化,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約有60多個已進入「老年型」。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32億,也即將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據估算,今後50年間,老年人數大概會翻兩番,從6億人增加到將近20億人。
這種全球的人口變化已經在各個方面對個人、社區、國家和國際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人類的每一方面——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上——都將產生變化。退休人口數量增加、人類壽命延長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勞動力短缺,加重了勞動人口與整個社會的負擔。以歐盟為例,2000年底,歐盟國家73%的勞動力養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將由47%的勞力養活53%的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據人口專家預計,到2030年,西方7個主要工業化國家65歲以上人口將佔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而在1980年僅佔百分之十二點五。日本、美國和德國60歲以上的老人人數40年後將會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政策不變,到下個世紀初,義大利政府的養老金支出將比現在增長5倍。在發達國家中,日本老齡人口的增長速度為西德的2倍,美國的7倍。這個20年前世界上年輕化的工業國到本世紀末將成為最老齡化的國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勞動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勵已退休的老人繼續工作。人口老化還將加重社會撫養不從事經濟活動的老人的負擔。目前日本大約6個在工作的人需撫養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將由3人撫養1人。
為喚起全人類關注這個世紀之交的問題,聯合國於1990年12月14日通過45/106號決議,指定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此外,許多國家還有本國的老人節,有的是和本國傳統節日相結合,顯得更有意義。加拿大的老人節也稱「笑節」,定在每年的6月21日;美國的老人節也稱「祖父祖母節」,定在每年9月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一向有敬老習俗的日本老人最多,所以老人節也稱「敬老日」,定在每年的9月15日。
㈨ 按國際標准, 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多少即為老年型社會
聯合國對人口年齡類型的劃分提出了一套標准,它規定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7%的國家或地區就稱之為人口老年型國家或老年型社會,4%~7%為成年型社會,4%以下為年輕型社會。
㈩ 愛心日的國際老年人日
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生兒數量明顯減少,人均壽命也從1950年的20歲上升到目前的66歲。這種雙向發展使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趨於老化。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一個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超過7%,或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便被稱為「老年型」國家。除少數非洲國家外,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結構都在趨於老化,這是因為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而平均壽命不斷增加造成的。
1990年第4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1年開始,每年10月1日為「國際老年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992年第47屆聯大通過《世界老齡問題宣言》,並決定將1999年定為「國際老人年」。1997年9月8日第52屆聯大又確定,1999年國際老人年從1998年10月1日開始,主題是建立不同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