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辯論賽:是否應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
正方:
謝謝主席,大家好。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居家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下,特別是421家庭的不斷涌現,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的養老需求,為此社會應當提供多元化的養老選擇,而送老人進養老院就是指政府或者子女依據老人的意願將他們送進養老院安度晚年。可見養老院是在養老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讓老人老有所養的一個新途徑。
我方贊同送老人進養老院,理由有三:
第一:對於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或者由於種種原因子女無力贍養的困窘老人,政府將他們送進養老院是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經濟來源確定的情況下,養老院在生活照料方面更為專業,面對通常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養老院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專業、更好的護理,而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的孝心不會因為父母居所的變化而減少,同時在養老院里老人們同齡相聚、同生同息,增加了社會交往,擴大了社會聯系,給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樂趣和歡笑,可見養老院的出現給老人們在晚年多了一個養老的選擇,讓老人們自己自由的決定,給老人的夕陽之光添一抹新的色彩。
第三:從社會的角度而言,承認和接受養老院體現了養老院社會化的趨勢,反映了新的孝文化觀念。從倫理的角度講,孝的觀念要繼承和傳揚,那那麼孝的形式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一切為了老人,讓老人健康安寧的這個精神內核不能改變,昨天老人們為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而今天當他們老去步入人生黃昏的時候,年青一代有責任對他們竭盡所能的贍養,這不僅是子女對父母的法定義務,更是年青一代對上一代人普遍的社會責任,事實上個人對孝的觀念只能體現個人的德行和修養,而社會整體普遍對孝的認識則是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謝謝
反方:
謝謝,對養老問題對方一辯已經不知不覺中,偷偷給我們預設了兩個概念:
第一:現代人已經忙到無暇照顧老人了,所以說就送老人去養老院。
第二:養老院可以展望的像天堂一樣好,因此他方贊成。
您方那麼多的角度有沒有一個角度是老人的角度,我們來看看這兩個預設真的合理嗎:
首先,想過父母為什麼有人願意去養老院嗎?同意去的老人中,百分之六十是覺得子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而百分之三十其實害怕自己連累了子女,我們可以想像老人心裡有多矛盾,一方面不願意離開家裡,另一方面不願意麻煩兒女,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都在為兒女著想,可兒女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送出去了嗎?難道豪宅、名車、存款地位就真的比我們唯一的父母更重要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太忙根本只是借口和日後徒增悔恨的原因而已。
其次,再來看看養老院,無論它條件多好,但它始終不是家,因為心理學證明老人心靈的慰藉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家人,第二是人家關系網,這兩點正是養老院所天生缺失的,那裡沒有兒女直接的關懷,沒有孫輩天真的笑臉,它再怎麼好又真的是老人想要的嗎?
再去看看養老院,會破壞老人固有的人際網,老人在他原來居住的地方會建立一大群朋友關系,而去養老院無異於要對這些朋友說再見了,這對於體力和認知能力不足的老人來說有多重的負擔呢?舉個例子來說,這就好比把冬天裡的一株古樹從它原來根深蒂固的地方拔起來移到新的地方,即便這個新的地方再好,我們也說這是對樹的一種傷害,因為你已經割斷了他的根莖,更因為冬天就根本不適合移植樹木。
同時,在一個隨時有可能老人離世的地方,脆弱易波動的老年心裡多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而居家老人有兒孫的繞膝、鄰居的寒暄,更容易感到生活的陽光和希望,這也就是為什麼調查顯示養老院老人抑鬱症的得病率比居家老人高了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在。
再次,其實我方也提倡社會養老和家居養老結合,但是養老院的模式卻萬萬不可做為首選,現在北京大力發展的社區家居養老模式很值得借鑒,各種工人上門服務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分擔兒女的壓力了,而且老年沙龍等社區的機構更鼓勵老人開展社會活動,到處走走下棋聊天,回家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這不更是頤養天年嗎?
所以我們告訴在座各位,只要您多用點心考慮老人的心理需求您就會發現養老院並不是最適合的選擇,謝謝大家。
正方:謝謝,誠如對方同學所言,換一個環境對老人有影響,但是不是像對方同學所說的那麼可怕呢。請問您了,城裡的兒子該如何奉養鄉下的老人呢?
反方:對方辯友說了,要看老人自己想不想,那我就問了,對於養老院養老和家居養老,哪一個更給老人家的感覺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對於孝順的兒女養老院就是家,家就是養老院,但是對於不孝的子女呢,養老院是家,但家就是牢籠,您說哪個更好呢?
反方:養老院怎麼可能是家呢?家,不僅是有親人的地方,更是有周圍三朋四友左鄰右里的地方,對方辯友您的養老院有嗎?
正方:什麼是家?我的父母在哪裡,我的牽掛在哪裡,這就是家。這是哪個留守的父母不願意看到兒女來贍養自己,哪一個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不願意回家侍奉父母,但是生活總是無奈的。我們今天要不要現實的解決問題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的意思是您現在在央視,您父母的心在央視,所以央視就是您和您父母的家嗎?對方辯友我覺得央視台長可能不會同意您這個看法呀。我還想請問對方辯友了,杭州經過調查有95%的老人不願意進入養老院養老,請問您這是什麼原因呢?
正方:可是按照您方的說法,只要換了一個環境,這個老人必然不適應,按照您方的說法,只能得出結論:那就是我們城裡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奉養鄉下的老人啊。
反方:對方辯友還是請回答一下我們的問題吧,杭州那麼多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這個時候你硬把他送去養老院,您究竟是孝還是不孝呢?老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原因很多,北京玉淵潭養老院院長說,其實很多老人還是願意來的,但是他們就怕面子掛不住,這是不是對方同學不贊同的觀點惹的禍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剛反復提到鄉下,我想請問您,鄉下哪兒有養老院呀?
正方:對方辯友,難道您不知道嗎?中國農村大量農民工到城裡務工,現在農村養老可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要不要解決呢?
反方:我們要解決,所以請問了,農村的那些老人送到哪裡的養老院呢?
正方:對方辯友,給您舉一個例子吧,現在天津市正在大力興建農村養老院,再請教您這樣一個問題了,有的老人操勞一生,但是膝下無兒無女,請問您不把他送到養老院,難道要看到他們晚年凄涼嗎?
反方:對於這種根本沒有選擇,只能去養老院的選擇,您認為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核心嗎?對方辯友,還是回答我方辯友的問題,為什麼杭州有那麼多老人不願意去呢?
正方:不願意去的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對方辯友的邏輯很奇怪,有子女的就叫老人,沒有子女的難道就不叫老人了嗎?其實鄭州市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他們斥資1500萬修建養老院頤養天年,您為什麼就不贊同呢?
反方:我們從來沒有說養老院沒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因為他們無兒無女無牽無掛沒有經濟來源,所以我們政府才負起了這個責,可是對於那些有兒有女的老人,你們覺得他們願意待在家裡,還是願意待在養老院呢?請正面回答吧。
正方:那要看我們父母自己的選擇了,您的意思是不是說,今天有的父母很想去養老院,但是您就不讓他去呢?
反方:正如我方一辯所說的,這時候父母真的是真心願意的嗎?他是在考慮您呀,對方辯友,您就接著他這個不真心的願意,就把他送到養老院,對方辯友您於心何忍呢?
正方:好,我們也來看看父母的意願好不好呢?我們知道有些軍人要保家衛國,請問您這個時候考慮父母的意願,究竟是把他送到養老院,還是帶著老人一起去保家衛國呢?
反方: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共同奉養保家衛國的媽媽,所以請問了,中國科學心理學家調查表明:在養老院的老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要差於居家的老人,請問您對此如何解決呢?
正方:對方二辯說得好,我們要家人和社會共同奉養呀,現在養老院分擔了一部分養老職能,這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養老院就代表社會養老體系了嗎?請您給我論述一下可以嗎?
正方:對方同學,不是代替而是多了一種途徑,所以說軍功章有他們的一半,也有我們社會的一半。你說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才提到軍人的例子,請問軍人的父母在家鄉有沒有親人,有沒有朋友,他們難道不能幫忙照顧老人嗎,您就一定要把他和原來的環境分開,把他硬生生塞到養老院呢?
正方:所以多種途徑並存嘛,現在我們政府也願意幫他們分擔一部分,您為什麼就是不要呢?
反方:我方已經承認多種途徑並存,可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這一種途徑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對方辯友請正面回答。
正方:好,您說不能換環境,我們現在就有一種新型的養老院,直接把養老院建在在社區裡面,環境沒有換,您贊不贊成送進去呢?
第四階段: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才一直在強調一些無兒無女或者兒女不在身邊的例子,那我想正面請您回答了,如果您和您的父母就住在同一個城裡,您會不會願意把您的父母送進養老院呢?
正方:我來的時候我父親給我打電話,他跟我說他老了之後他要去養老院,那是我父親的選擇,我當然支持了。
反方:我們都跟你說了,你父親為什麼要去,因為他不想麻煩你啊,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照著你父親的話把他送進養老院嗎?其實說不定他希望你說一句:不,爸爸,我願意跟您呆在一起,對方辯友您是不是有點不太明白您的父親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因為進了養老院,他有更專業的護理,我方一辯當然可以和父親待在一起,但他父親腰疼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他是腰間盤突出,還是頸椎管狹窄,應用更專業的護理不好嗎?
反方:對方辯友,老人腰疼的時候他真的是最需要專業的護理嗎?他最需要的是他心愛的兒子在他身邊跟他說:父親沒關系,我來幫你揉揉;對方辯友您把這個拋棄了嗎?
正方:可是我並不知道,我父親的腰疼究竟是什麼原因,萬一揉錯了怎麼辦呢?
反方:所以我們說,我們社區要有一些人可以專門上門幫你父親揉,他幫你父親揉的時候,你也可以幫你父親敲敲腿,父親不是更開心嗎?
正方:對於孝順的兒女,無論父母在哪裡他都會經常去聯系,但是對於不孝順的兒女,您不送養老院在家裡面他不管不問,這就是您要的嗎?
反方:所以對方辯友的孝順就是和父母離得很遠的時候,心裡想父母一下,但是不顧父母的真實需求,對方辯友,這樣的孝順,大家能同意嗎?
正方:孝順是不論我父母在哪裡,我都愛他,這才是孝順。
反方:可是您這樣的孝順,父母感受得到嗎?
正方:那我父母在家裡,我給他打個電話叫聯系父母;難道他在養老院里,我給他打個電話就不叫聯系父母了嗎?
反方:所以為什麼不能夠他在家裡,您又可以給他打電話又可以親自侍奉他更好呢?
正方:對方同學,所以說其實兩種途徑都是可以的,看老人怎麼選擇。我們再來來看具體例子好不好呢?其實心臟病、腦血栓都是老人常見的突發性疾病,如果說不及時搶救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送進養老院時刻有人陪護,您說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當然不如在家裡既有專業的護工,又有學習了一定醫學知識的兒女一同照顧,這樣既有心的關懷又有身體的關懷,難道這不比送到養老院更好嗎?
正方:我送進養老院就不能給父母心的關懷了嗎?
反方:那您家裡不是可以更關懷嗎?對方辯友您更奇怪了,您說讓老人自己選擇,可是這個時候我問你我的姥姥送不送,你說送也可以在家裡也可以,到底怎麼辦呢?(反方時間到)
正方:對方同學說要請專業護工,是不是請一個醫師一個廚師一個保姆還有一個菲佣呢?
正方:所以多元化的選擇,我們要讓這種多元化存在,讓老人自由選擇不好嗎?
正方:南京一家養老院的兩位老人最近喜結良緣。。。。。。謝謝(正方時間到)
總結陳詞:
正方:
謝謝,對方同學和主持人剛才都提到了《常回家看看》,我想如果是一個孝順的兒女的話,無論父母在家裡面還是在養老院里,我們都可以做到常和父母見見,但是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如果他能在養老院里得到更好的照顧,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這樣一種途徑呢?
對方同學今天反復和我們講居家養老才是真的好,才是真的做對了,這本來沒有錯,但是不是太絕對了呢?那我們為什麼還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呢?
對方同學今天反復和我們談家,然而什麼是家呢?家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座房子嗎?不是。家是對老人一種真心的牽掛,那麼老人在哪裡我們的牽掛自然就在哪裡。
對方同學,今天還反復和我們談孝,但是孝很顯然顯然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對老人幸福生活的不斷追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輕易地否定了這樣一種養老的模式呢?
如果空間真的能夠沖淡親情的話,我們為什麼還有一句話叫做:血濃於水呢?
反過來我們看到張愛玲女士,她在家裡面死亡六七天才被發現,一代才女死的如此凄涼啊。養兒為防老,但總有子女不孝,那麼在這些不孝的家裡,老人已經感覺不到家的溫暖了,對方同學為什麼還要封殺社會的溫暖,讓他們更加無助呢?
相反我們看到,有些子女確實很孝順,但總也不能做到時刻陪伴在父母左右吧,那麼匆忙的一別,有可能父母得了突發的疾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這一次分別就變成了永別。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方同學也提到了,這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嗎?
而我們這個社會上,總還有一些流浪老人,總還有一些留守老人,對於他們而言晚景凄涼,對方同學還要關閉養老院的大門,那麼先哲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的「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何時才能夠實現呢?
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以上的種種,即便是一個旁觀者我們也會追悔莫及,而對於步入夕陽的老人而言,又有哪一個不是心驚膽戰心有餘悸呢?
當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社會重大問題的時候,對方同學卻告訴我們不能送進養老院,那我想請問了:當我們的子女想要父母得到更科學更細心地照料時,由於怕別人的非議而不敢開口,而我們的父母想要更踏實的享受夕陽的美好的時候,由於怕給子女擔上不孝的惡名也不敢輕易開口,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正是因為有對方同學那樣錯誤的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拋棄不孝的觀念,才人為地造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交流障礙,人為地為我們的養老難上加難。
而我們的政府和眾多的有識之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呼籲加強養老院的建設,讓它來分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重任。(時間到)謝謝。
反方:
謝謝主席,剛才對方辯友說實在的,在自由辯論進行的過程當中真是有點狡猾,因為他刻意地為我們模糊了三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他說今天的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二者可以優勢互補。
對方辯友我方承認,對整個一個社會群體來說,二者的確是優勢互補的,因為總有那麼一部分人群他們不得不接受養老院,於是養老院對他們來講是必要的;但是當考慮到我們自己的例子、考慮到我們自己的情況的時候、當考慮到我們要怎麼來贍養我們的老人的時候,難道這二者真的能做到優勢互補嗎?
往往我們的選擇只有一次,我們只能在一個時間點內將我們的老人放在家裡,由我們自己的心來贍養或者把他送到養老院去,在這點上來講,二者正是具有排他性,因此對方辯友您的優勢互補可能不是那麼完全。
對方辯友模糊的第二個例子是:他們今天一直在跟我們講的老人是哪些老人呢?
那些無兒無女或者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比如說軍人,比如說出去打工的人,對方辯友,如果今天的辯題真是主要討論這部分人的話,我想實在是辜負了我們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的這樣一個主旨,因為這些無兒無女的的老人,政府本來就有相當的義務去贍養他們,把他們很好地照顧起來,討論這部分話題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是:子女就在身邊,而老人的意願如此矛盾沖突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樣對著我們的心做出何種選擇,這才是今天真正辯論的焦點。可惜我剛才問了對方辯友好幾次,對方辯友就是不敢在這個問題上回答我,反而在往一些邊緣的例子上靠。對方辯友剛才提到了農村,對方辯友您知不知道在農村的禮數是很講究地緣和親緣的,一個家前面可以是自己的大奶奶,後面可以是自己的二姑,這些人之間就形成了很好的相互照顧的網路,這個就可以達到很好的照顧關系,可是對方辯友您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把他從這個農村的親緣關系中趕出來放到養老院,以形成您的孝心。對方辯友,您這是真的孝心嗎?
對方辯友,您模糊的第三個概念就是孝,您剛才告訴我什麼是孝:只要你的心在老人那裡,您就是孝了。
對方辯友,我最多承認您這是小孝,因為這是按照您自己的標准,在判斷父母在想什麼,在判斷父母需要什麼樣的孝。
什麼是大孝呢?就是我的心跟父母在一起,我的人也跟父母在一起,在父母需要我的時候,我能貢獻出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大腦和精力去照顧他。
不錯,我們缺少一定的醫學知識,但我們可以學呀,我們自己也許做不了一些事情,我們可以請護工來做,護工做的時候我們學,我們學著跟護工一起做,對方辯友,這個過程難道不正可以加深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親情,讓她享受到家的關懷嗎?
對方辯友,如果把這三個您模糊的概念去掉的話,對方辯友我真不清楚您方的立論是怎麼贊成起來的?
其實今天這個辯題就我們來講,有一個更深層的話題,很可惜我們沒有能夠跟對方辯友好好思考一下,今天這個辯題的一個預設前提就是我們都很忙忙到了無暇照顧父母的階段,可是我們這么忙真的是應該也真的是必要這么忙的嗎?
我們在為了明天的名車、明天的存款、明天的豪宅,把我們的父母送去養老院,這個真的是我們要獲取的目的嗎?謝謝(時間到)
摘自網路!
Ⅱ 康樂年華養老服務連鎖機構企業文化
康樂年華養老服務連鎖機構秉持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致力於養老事業,傳承著中華深厚的孝文化傳統,將尊老敬老的精神內化於服務之中。
其發展目標定位為行業內的典範,追求成為一流的養老服務品牌,以卓越的表現樹立行業標桿。
發展策略上,康樂年華致力於打造專業養老的示範中心,不僅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更是養老從業者的培訓基地,培育出一批批專業的人才,為養老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養老理念方面,康樂年華倡導親情、科學、文化和環境四位一體的養老方式,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關懷。
服務標准上,康樂年華強調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和人性化,致力於為每一位老人提供貼心、細致、高效的養老服務。
企業精神是康樂年華的基石,團結、勤奮、敬業、高效和創新的精神風貌,推動著機構不斷向前發展,永不止步。
最後,警世箴言「居安思危,不進則退」警醒著每一位員工,即使在成績斐然的今天,也要保持危機意識,持續提升,以確保始終處於養老服務行業的前沿。
Ⅲ 安徽社家老年服務中心的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務中心概要
服務老年健康事業,營造老人幸福家園。成立於年5月的安徽社家老年服務中心,是一個適應中國國情、植根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勇擔社會責任的專業助老養老機構。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與發展,現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以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的社會化助老單位,並面向全國構建聯營,形成不斷完善的助老養老服務中心。 適應中國國情,切合社會需要。安徽社家中心是適應中國國情應運而生的助老養老社會機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08年底,全國老年人口已經增至1.69億,並以年均遞增近1千萬之多在加速老齡化的進程。長壽老人的大量增長,是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我國是在低收入水平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未富先老」的國情,對老年人本身,對家庭、社會及國家都帶來一系列新問題,養老已經成為我國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黨和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採取對策,明確提出了「老有所養」的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制度。在黨和政府推進社區福利建設、發展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的政策導向下,社家中心貼近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積極開展以居家養老為重點的助老養老服務,並從事老年健康保健工作的系統研究與探索,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欣欣向榮的老年健康服務中心。
植根中華文化,推行科學理念。健康是人類的永恆主題,是人類共同的願望與要求。社家中心的服務理念植根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自古以來尊崇天人合一,適者長壽。古人發現人體是個小宇宙,與自然界這個大宇宙密切相連;不僅要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還要求人的自身和諧,保持自然界外在的平衡與人體內在的平衡。中醫早有「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名言,堅持全面兼顧,防治結合,預防為主,通過提高自身機能促進健康。中華養生文化,包括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非常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全民族的健康需求。從祖先積累的金礦中挖掘和創造有利於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的新財富,保護我國圍繞健康形成的歷史文化和專業技能,形成強大的健康支柱產業和健康服務能力,是福祉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宏圖大略。影響現代人健康的因素很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人類的健康60%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世界現代養生理論強調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把戒煙限酒、合理膳食、科學運動、心理平衡作為健康的「四大基石」。有的國際健康高層論壇,更明確提出了「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促進人類健康」的主張。在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服務理念引導下,社家中心堅持和踐行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並與學習和吸取世界現代養生文化相結合,推行科學的正確的醫學知識,開展老年健康保健和疾病預防,不斷提高了老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建立起科學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養生觀念;同時社家中心本身也成為經中國醫促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審核認定的江蘇省「治未病」健康工作站。
弘揚傳統美德,錘煉團隊精神。經過近十年的探索與提升,社家中心從起初的健康咨詢服務等初級健康服務模式,發展到健康助老、居家服務、專業養老、消費指導、科學養生五個體系,服務內容貫穿於飲食、營養、運動、心理及中西醫養護等方面,包括健康普及、健康評估、健康干預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已經日益成熟和走向規范。社家中心健康服務體系的擴大和品質的提高,基礎在於從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社家中心全體員工;思想源於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社家中心從助老實踐中總結出了「良心品質,孝子服務」的經驗,又返回助老實踐中踐行、完善與提升;通過不斷提高員工素質,錘煉團隊精神,發揮更大更好的制度效應。一支由臨床醫學專家、情志調攝專家、食療專家、運動生理專家、心理咨詢專家等多科預防專家組成的健康咨詢和全程管理骨幹隊伍,處於「治未病」的主導者地位,他們從不以葯物作為解決問題的惟一手段,而是堅持「以養代治,穩態調節」的導向;社家中心為數眾多的緊密聯系服務對象的家庭健康助理,是全程健康管理的實施者,他們整日奔波操勞,像是老人們自己的子女甚至比子女還盡心地擔負著助老使命和保護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兩副重擔。已在社家大家庭建立健康檔案的數以十萬計的中老年成員,處於全程健康管理核心地位,他們是「被管理者」(即被服務對象),也的確是全程健康管理的最終受益者。他們高度評價社家中心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特別欣賞社家中心以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培訓職工的做法,真切期望社家中心能夠更好地履行「做老人的好子孫」的承諾與宣言,把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新的時代不斷地發揚光大。
勇擔社會責任,打造品牌服務。社家中心面對中國「未富先老」、養老壓力日益加大的國情,把推進健康老齡化社會的形成視為己任,抱著為黨和政府分憂、替天下兒女盡孝、幫世上老人解惑的至誠,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勇擔社會義務和道德責任,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幫老人之所需,腳踏實地而又卓有成效地打造以下幾個方面的助老養老精品項目:
一、健康教育
有資料表明,許多老年人並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死於對自己健康的無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家中心根據目前老年人普遍存在缺乏科學養生知識的現狀,結合大家日常生活的需要,以開辦知識講座,發放科普資料,舉辦面對面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長年組織相關老年健康保健和疾病預防的健康教育,並與老人們產生健康互動。健康教育的效果通過「知」(知道健康知識)、「信」(建立健康信念)、「行」(堅持健康行動)來檢驗;這里的「知」和「信」是為「行」服務的,付諸行動長久堅持才是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即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預防和全過程維護。為了做好對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了解,社家中心組織健康管理的相關人員深入社區,走進家庭,一方面進行科普知識宣傳,另一方面進行身體健康監測,建立《社區助老健康管理檔案》,指導中老年人有針對性的養生,讓中老年人早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實施把疾病由被動的治療轉變到主動的管理,達到節約醫療資源和費用、維護健康的目的。中心根據老人健康狀況及家庭條件設計個性化、動態化預防保健方案,包括飲食、營養、運動方案等,並隨時關注老年人的情況,及時修改方案。
三、居家服務
居家服務是社家中心為老人們量身打造的一種助養老服務模式,它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使大多數老人都希望的既要居家養老又能得到專業化服務變為現實。據2009年3月公布的安徽合肥首次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方式的調查報告,在參與本次調查的37.9萬人中,有九成老人選擇在自己家裡養老。目前的生活狀態,促使老人的生活方式、養老觀念也逐步發生改變,有1/3的老人選擇了與子女分開居住的養老生活方式,並且正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形成所謂的「空巢」現象。正是真誠地面對這種社會需求,社家中心組織大批經過專業培訓的家庭健康助理,深入社區和家庭,經常主動上門為老人們量血壓,測體溫,查血糖,進行身體監測和恢復性的按摩,有針對性地傳播保健知識,個體化地提供保健服務,並通過關懷電話,與老人們保持密切聯系。這種助養老與家居生活相結合,使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專業化服務,充分滿足了老年人居家養老、樂享受天倫的心願,目前已成為社家中心的一種主要的助養老模式。
四、情志調攝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老人已不滿足於衣食無憂的生活,而渴望晚年的日子能過得更精彩、更舒暢。如何讓老人們健康、安詳、充實、快樂地度過晚年,是社家中心助養老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中心組織開展各種太極拳(劍)、武術、登山、書畫、攝影、歌詠、舞蹈、戲曲、器樂等興趣團隊和小組活動,調攝老人情志,豐富精神生活,提升老年人的心靈境界,解決心靈困惑,真正做到以出世的心態面對入世的生活,從而實現心靈的健康。在社家中心,每周、每天都有各種興趣團隊和小組按計劃的活動;安徽社家社家愛心藝術團在經常為中心老人和外地來訪的健康老人演出的同時,還深入到市區的一些基層單位獻演。
五、科學養生
社家中心不僅是中華養生文化理念的積極探討者,尤其是這些理念的熱衷實踐者,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搭建了一個面向老年人的傳播中華養生文化、實施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平台。中心推行「以養代治,穩態調節」的科學養生,一般不用葯物調理、而主要是援用具有中醫特色的非葯物方法,包括情志調攝、四季養生、膳食調養、導引、針灸、按摩、熏蒸、沐足等等。中心大量購置理療設備,為老人們長年免費提供針灸、按摩、高電位理療、藏式熏蒸、沐足等等養生服務,同時還有計劃地組織遠近結合的各種旅遊度假養生活動,並已正式啟動高級生態度假養生服務。通過社家中心這個預防保健和助老服務平台,老人們不斷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逐步建立起科學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養生觀念。科學養生符合老年朋友的需要,目前到中心參與科學養生已經成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時尚和首選方式。
六、消費指導
在國際社會,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為提高人的生命質量,更加註重飲食與健康的關系,更加註重健康食品,健康食品市場日益火爆,「花錢買健康」已成時尚。我國素有「葯食同源」之說,具有健康養生作用的各種中華傳統食品,也廣受人們特別是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但是目前保健食品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老年人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不僅受到經濟損失,而且造成精神負擔。每一個正常的老人都離不開對健康的消費,但是正確的健康消費尤為關鍵。社家中心根據「以養代治」的原則和「葯食同源」的理念,指導老年人正確認知和購買健康產品,合理進行健康投資,避免盲目消費。
七、交友互動
衡量人的健康標準是生理、心理、社會、道德都健康,參與社會實踐以及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健康養生的必要。老人們退休後脫離單位,分散居住,脫離熟知的人群,生活免不了孤單。社家中心通過各種各樣的養生活動,時常把老人們聚集在一起,為他們提供相互認識,相互交流,共同活動,共同快樂,友愛相處,愛心互動的平台。通過這個交友互動平台,不少老人在晚年又交上了新朋友,獲得了新的人生體驗,從而感受到自己也很年輕、很時尚的愉悅。交友平台增添了老年人晚年的社會實踐和社會適應力,增進了身心的健康。
八、專業養老
目前,社家中心已在合肥建成托老所,在安徽的專業養老機構正在籌建中、中心特別注重聯合各種專業老服務機構,形成多方合力,構建資源共享的專業養老平台,開創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新局面。現在社家中心已與多家養老院建立合作關系,如有需要,老人們隨時可以通過社家中心,根據自己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各種檔次的專業養老院,享受養老院的專業養老服務。
以上幾個助老養老精品項目,受到社家大家庭老人們的交口稱贊和衷心歡迎。這些老人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和社家在一起,就是健康,就是快樂,就是晚年生活的充實」 ;「至孝此處有,大愛這里多」!
請記住「社家」這個品牌。以「社家」命名的老年健康咨詢服務中心,其宗旨就是以最大的努力為老人們的最大幸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提供至誠至孝的服務。簡言之:「社家」助老,至誠至孝! 「社家」就在您的身邊! 「社家」歡迎您的參與與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