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去世後頭七怎麼祭奠
不僅是頭七,四十九天內,乃至一生都要大力超度,可以去寺院請法師超度,也可以自己按下面超度,最好一起做。
你應該全家吃素,不殺生,同時恭敬誠心為他每日念阿彌陀佛佛號或《地藏經》,多多益善。然後以他的名義大量放生,行善積德,供養三寶,幫亡者修福。在寺院超度和給亡者立個牌位,去超度亡者。同時也要把做這些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和冤親債主
這一樁事情,在清朝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是當時佛門的大德,他的著作也很多;還有一位高僧慈雲灌頂法師,在家出家的都是通宗通教。而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批註》裡面,這批註是他作的,他說世間極重的罪業,佛法所有的經教、經懺佛事都沒有辦法超度的,最後還有一門能夠超度,這一門是什麼?念「阿彌陀佛」給他迴向,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超出所有一切的法門,你去讀這本書你就知道了。所以你問超度用什麼方法最有利,沒有比「阿彌陀佛」更殊勝的。所以你要念經,你念《阿彌陀經》,或者是念《無量壽經》,不念經就念這一句佛號給他迴向,但是要真誠、要懇切,你要念多少,專為他念的。譬如說我念十萬聲佛號超度他,你一定要念滿十萬聲。你念一百萬聲佛號超度他,你在多少時間之內一定要把你的功課做圓滿,這力量不可思議.
2. 妻子的姨父去世了,甥女婿怎麼哭靈啊
上點眼葯水或者辣椒水或者生薑,刺激眼睛,就會自然的流露出眼淚來,嘩啦嘩啦的不停。流眼淚還要有聲音,不管怎麼哭,最好跟著哭靈人有節奏感一起哭。
3. 急需 八旬老人逝世輓聯大全
1、留芳百世、遺愛千秋。
2、精神不死、風范永存。
3、嚴顏已逝、風木與悲專。
4、花落水流、屬蘭摧玉折。
5、音容已杳、口澤猶存。
6、音容宛在、浩氣長存。
(3)老年人哭靈擴展閱讀:
喪事的輓聯比較講究,首先要看主喪人是誰:夫妻、子女、孫子輩以及死者的父母都可能成為主喪人。所以寫起來很麻煩。先說說靈棚匾額:匾額是針對承孝人(喪主)而寫的,比如說:「恭承惠吊」,指中老年人去世,上有老人在,下有子女還未婚配,或者是父母一方還在。
如用:「當大事」,說明承孝人上安下全,大事均已安排妥了。再者就是「閫范猶存」,「閫」是父母同住的房間或者是床,凡是遇到喪事寫這樣匾額一定是母親去世了。農村老人去世之輓聯,一般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書寫的。說得優雅些,也就是為已故老人「歌功頌德」;或者以景潤物罷了。
4. 河南南陽鎮平老人去世風俗習慣有哪些
舊時,民間人死時,要放「落氣炮」、燒「落氣錢」。]請陰陽先主看期做道場、將死者背到正堂屋入棺。背死者時,要打傘遮人,即死者不能見天。[]死者穿戴為衣雙、褲單,一般是6件衣服,3條褲子。
入棺內要給死者裝錢口袋,內裝紙錢,另有打狗饃饃裝入棺。[做道場按經濟狀況的不同為3天、5天、7天、10天。道場要插招魂幡,做幾天,插幾根。[白天是念經,晚上拜唱(唱孝歌),晚上大開路,招亡破獄(男),破血河(女),放河燈(高梁桿作的船,點蠟);燃蠟供天,點地燈(盞形燈),勸函(戲鬼神走),坐高台,打鬼彈子(3--4張大桌子重疊到一起,米豆腐切小塊為彈子),發喪時,將死者用8個人從堂屋抬到地壩,放在凳子上,死者的後人即跪下給幫忙的金頭。並跪著吃喪飯,然後起靈摔碗。
起靈時,16人用白布拉棺,送葬上山時沿途放鞭她激「買路錢」,入土時要接良米,陰陽先生邊撒邊說死者的好話,後人接米,接米後立即往家跑,意即走得快發得快,先到家先發爾後由幫忙的推土,燒火場(買房子等陪等品]陰陽先生要按死者的死期甲方推算回剎時間(死者回家,由雞腳神,無二爺押回來),家中要擺酒萊,灑地灰(正堂屋或死亡那間房)。而後燒七(即七天燒一次紙錢,點香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迷信,提倡火葬。但仍涉個別人仍作舊喪葬劣俗,唯規模已小。
荊楚民間舊時殯葬習俗,從亡者停止呼吸時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們依次為: 燒「落氣紙」:即死者直系親屬,在已經確認死者亡故之際,便置一瓦盆於靈床前,在盆中焚燒冥鈔或紙錢,意為讓亡魂「持幣上路」。 凈身:由死者直系親屬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給死者擦凈軀體,通常以「三袱子」為限,即抹拭時將布帕浸水擰干三遭,稱「三把」。一把抹頭臉,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腳腿。凈身亦稱「洗喪」。 換衣:給亡者換上干凈衣褲鞋襪。若是青壯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應戴黑紗;老年人的褲帶用白棉線合股系扎,合股線的支數以其年齡而定,老年人換衣稱「穿壽衣」。 開吊;將亡者抬上靈床,置於靈堂的白布帳幔之後。供桌上置燭台香盆和死者遺像。直系親屬的女眷一邊哭一邊訴說死者生平,內容多為敘述死者一生中所經魔磨難,聲調哀婉動人,凄切悲慟,稱「哭靈」。親友前來祭奠,進門前先放一掛爆竹,喪家亦燃放爆竹以示應答。弔客上香,通常以三炷為限,或鞠躬致禮,或跪拜叩頭,皆由死者親屬中的男性直系晚輩在靈堂左側跪拜答謝,稱「孝子謝」。停靈時間以單數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開吊期間,有的延請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間還聘邀專門的民間藝人來唱「喪鼓」,其鼓詞多為民間神話故事。弔客所送「祭儀」多為布料,須寫好挽簽懸掛於靈堂兩側,稱為「掛祭帳」。 出殯: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稱為「起靈」, 起靈時,孝子需將焚化紙錢的瓦罐擲碎在靈堂供桌之前,稱為「甩盆」。抬靈床多為八名精壯漢子,死者親屬須排除在外。出殯亦稱:「送葬」,有的請道士執桃木劍在前「開路」,孝子則披麻戴孝躬行於靈床(或靈柩)前引導,眾至親好友一路將其送至墓地。送葬隊列行進途中,有親友在道旁設香案「路祭」的,孝子須下跪答禮。 設靈與圓墳:亡者落葬後,家中應設靈位於廳堂左側,稱「設靈」;三日後親人去墳前祭掃,稱為「圓墳」。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親人在每一個第七日應在靈位前點燭燃香,舉行祭奠儀式,到第五個「七日」為止,稱為「做五七」。三年孝滿,遂將靈位焚化,謂之「除靈」。 新中國建立後,經過移風易俗,提倡殯葬改革,過去的殯葬習俗也相應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