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距離下沙最近的福利院
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杭州市機場路三里亭,那裡要事先打電話約過的,不然不讓進去
『貳』 杭州富陽人口出生率
全市戶籍總人口66.61萬人,增長1.1%。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51.86萬人,非農業人口14.75萬人。出生人口7244人,出生率10.94‰;死亡人口3629人,死亡率5.48‰,自然增長率5.46‰。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數15.61萬人,下降11.2%。
居民生活。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54元,增長10.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770元,增長10.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0元,增長11.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279元,增長13.2%。年末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354.74億元,增長9.1%。人均儲蓄余
額53558元,增長8.2%。全市私人汽車擁有量94398輛,增長10.6%,全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人汽車47輛。
就業。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48.45萬人,其中私營個體從業人員23.0萬人。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3902個,就業安置人數30485人;幫扶5648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1422名。年末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96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3%。
社會保障。年末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441925人,比上年末凈增10358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分別達24952人、324459人、92514人;工傷保險273837人,凈增6432人;生育保險66人,凈增4735人;基本醫療保險249764人,凈增1552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31603人,參保率99.72%;失業保險186801人,凈增7051人。社保基金累計積餘54.1億元。年末全市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單位1545戶,職工66954人。2014年公積金歸集總額76993.3萬元,發放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995戶,貸款總額37164.1萬元,支持職工購房面積11.3萬平方米。
救濟福利。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458人,其中城鎮241人。年末全市敬老院12所,供養老人481人。福利院1所,床位186張,收養嬰幼兒童32人,老人11人。社區服務設施291個。共有「五保」對象482人,集中供養482人,集中供養率100%。全年市慈善總會共支出各項救助款4011.8萬元。
『叄』 我的故鄉——遂昌(介紹)
遂昌縣位於浙西南,錢塘江、甌江上游,東倚武義、松陽,南鄰龍泉,西接江山和福建浦城,北與衢江、龍游、婺城相連。全縣總面積2539平方公里,總人口22.62萬,轄9鎮11鄉,389個行政村,7個城市社區。
遂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遂昌建縣於公元218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在這里任知縣5年,寫就了戲曲名著《牡丹亭》,湯公「興教、勸農、安民」之政聲、「清政愛民」的治縣方略流傳深遠;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獨山村的「明代一條街」至今保存完好;97年發掘的好川文化遺址被列為全國考古重大新發現。遂昌是一個革命老區,1927年1月成立中共遂昌支部,同年10月建立遂昌縣委,南方三年游擊戰時,粟裕、劉英曾率部隊建立了以我縣王村口鎮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遂昌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縣。全縣有耕地15.5萬畝,人均0.69畝,擁有林業用地327.7萬畝,人均17畝,林木蓄積量5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1.3%,是浙江省林業大縣;縣境內河流分屬錢、甌兩系,水力資源蘊藏量40萬千瓦,可開發資源30多萬千瓦,總蓄水量7000多萬立方米,現有水電裝機容量8.9萬千瓦,在建的水電裝機容量3.7萬千瓦;全縣已發現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點80餘個,有金、銀、銅、鋅等30餘礦種,遂昌金礦被譽為「江南第一大礦」,全縣瑩石儲藏量為5000萬噸,居全國縣(市)首位;遂昌「龍谷麗人」茶具有高山雲霧特色,獲得國際金獎;遂昌竹炭和石練菊米以其特色優勢,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竹炭之鄉」、「中國菊米之鄉」 和「中國龍谷麗人名茶之鄉」。遂昌縣自然景觀獨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不僅有神秘的「野人」,更有迷人的風光和珍稀動植物;烏溪江水庫青山環抱,流域面積1498平方公里;集神龍谷、白馬山、湖山等風景區為一體的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色美不勝收。
遂昌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縣。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帶領全縣人民艱苦創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縣、開放帶動」 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是經濟實力得到增強。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財政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2億元。外貿自營出口總額5546萬美元,同比增長52.6%。農民人均收入3290元,比上年增長8.5%。主導產業漸趨明晰,形成了以金屬製品為主導,特種紙、精細化工、竹木製品等行業競相發展的工業格局和竹、茶兩大農業主導產業。
二是效益農業初見成效。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24億元,增長8.1%。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25.56萬畝,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被評為全省2004年度糧食生產先進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主導產業增效明顯。全縣茶葉實現產值1.43億元,增長26.5%,「龍谷麗人」茶被評為省、市名牌產品;竹產業實現產值4.03億元,增長43.9%;高山蔬菜實現產值5225萬元,增長23%。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建成無公害茶園6萬畝、無公害竹筍生產基地8萬畝。
三是工業經濟持續增長。2004年全縣實現工業產值45億元,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75億元,增長35.4%,全縣擁有上億企業6家,形成了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元立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金屬製品生產基地,跨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凱恩集團被國家確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該集團下屬的凱恩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於2004年7月成功上市,成為麗水市首家上市公司;利化有限公司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木業有限公司分別在龍泉、松陽、衢州、富陽、福建、江西、安徽、廣東等地投資興辦同類企業,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纖維板生產企業,並進入世界同行前20強,該公司已完成上市輔導期。
四是基礎設施初步改善。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5.43億元,增長31.9%。雖然受到土地、資金和設計變更等因素的嚴重製約,重點項目建設依然得到較好推進,龍麗高速公路遂昌段全線路基基本成型,鄉村康莊工程進展順利,220kv遂昌輸變電工程順利實施,周公源電站建設進展較快。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全面實施舊城改造工程,道路、綠化、供水等公共設施漸趨完善。通訊事業快速發展,實現了全縣20個鄉鎮、主要公路沿線、主要景點通行動電話。
五是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廣泛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名列全市前茅,是麗水市唯一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創建文明縣城先進縣,2002年率全市之先被評為市級文明縣城。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計劃生育紅旗縣、省級擁軍優屬模範縣、省級「初保」工作達標縣、省級「兩基」工作先進縣、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六是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活。民政、社保、工會、殘聯等單位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14205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15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538人;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4年共有保障對象3702人,年支出保障資金16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平穩運行,截止2004年底,全縣2825人次共報銷413.6萬元,參加2005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16.5萬人,參保率為86.85%。「五保三無」集中供養工作有序推進,全縣投入300萬元資金完成妙高等6個中心敬老院的改擴建,共有304位老人入住中心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70.86%。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截止2004年底,參保人數達2538人。加大了城鄉統籌的工作力度,大力實施下山移民工程,全年審批下山移民546戶2026人;烏溪江庫區困難群眾下山脫貧工作進展順利,2004年度將完成2180人的下山脫貧任務;首期灘坑移民510人建房工作實施順利。全面啟動實施「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全年組織職業技能培訓3327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6170人次、引導性培訓1830人、已轉移農民工培訓2371人,實現向非農產業轉移4601人。村莊整治工程、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扎實推進。
七是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黨的根本建設抓深抓實。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將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認真貫徹落實《幹部任用條例》,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遂昌縣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操作辦法》等系列文件。以農村、城市社區、非公有制企業、新社團組織為重點的基層黨建工作扎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機關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行政行為逐步得到規范,機關作風有了新的改進。緊緊抓住糾正領導幹部不廉潔行為和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兩個重點,加大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力度。
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主要有:一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經濟運行中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的深層次矛盾比較突出;二是土地、電力、資金等生產要素供給與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城鄉統籌發展水平不高,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任務非常艱巨;四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各類矛盾在不斷化解的同時又不斷產生,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機制尚不健全;五是少數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作風、能力水平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回顧近年來的工作特別是2004年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欠發達地區培育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是統籌區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和欠發達地區發展實際的戰略決策。省委、省政府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我縣加快發展的具體實踐以及業已形成的良好發展態勢,使我們對今後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肆』 居家老人管道維護的共性要求
隨著杭州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發展,養老已經逐步成為全社會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之一。為了滿足老年人專業化、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規范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與管理,特製定本標准。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居家養老服務與管理的術語和定義、管理機構職責、服務對象與工作內容、管理要求、檢查與考核。
本標准適用於杭州城區的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與管理,蕭山、餘杭、臨安、富陽、桐廬、建德和淳安應參照此標准執行。
2.文件依據: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浙政發〔2008〕72號)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市委〔2010〕24號)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杭政函〔2008〕239號)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杭政辦〔2007〕3號)
3.術語和定義
老年人:指60周歲及以上的人。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村)為依託,由公益性組織或中介服務機構向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家政維修、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安全防護、文化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
居家養老服務實體:指依法登記注冊的從事居家養老服務活動的各類機構。
助老員:專職或兼職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人員。
4.工作原則與參與主體
以人為本原則,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
公平公正原則,確保公共福利資源公平使用,合理分配。
均等化原則,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間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城鄉居民都享有一定標准之上的社會居家養老服務。
社會化原則,堅持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
專業化原則,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提供專業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各級民政部門、街道(鄉鎮)、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實體和居家養老評估機構。
職責分工:建立四級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管理體制。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和市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籌)負責指導協調全市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統一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和評估機制,對全市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考核,採取以獎代撥形式對各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獎勵。
各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由區養老工作業務科室和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指導協調,負責推行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標准,組建專兼職的居家養老評估隊伍,審核確認居家養老評估分值,規范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實體的管理。
各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的日常管理和服務,整合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資源,對轄區內需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進行資格評估。
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站(點),負責具體實施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的各項組織工作,收集本社區(村)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服務協調。
各區應組織專人或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進行評估。
5.居家養老服務對象
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指居住在杭州城區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根據購買服務方式不同,分為兩種服務對象:
:
指戶籍在杭州城區,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可向其戶籍所在的城區提出申請並經綜合評估後,確認為政府全額購買或部分購買服務的對象。
服務對象以杭政函〔2008〕72號文件規定的四類老年人為主。鼓勵各區加大財政投入,逐年擴大服務范圍。
除政府購買服務對象外,有服務需求、自願自費購買服務的老年人,也可向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站提出服務申請,由服務機構指派助老服務員提供有償或低償服務。
6.居家養老服務實體
(1)應正式登記注冊,具備相關資質證書,合法運營。
(2)應具有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和服務員。
(3)應具有與其業務范圍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工作設備。
(4)對服務實行明碼標價,實施公開承諾服務。
(1)具備合法的勞動從業資格。
(2)信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熟悉居家養老服務程序和規范要求。
(3)具有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健康狀況證明及語言表達能力。
(1)了解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有關居家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和規定。
(2)掌握企業管理、經營項目的有關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術。
(3)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年限的管理工作經歷。
(4)每年至少參加1次以上管理培訓活動。
(1)具備與服務內容相適應的崗位技能。
(2)年齡在18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無精神病史和各類傳染病。
(4)每年在崗培訓不少於10學時。
(1)儀表儀容端莊、大方、整潔。
(2)統一著裝、配備工號牌。
(3)提倡使用普通話,語言文明、簡潔、清晰。
(4)主動服務,符合相應崗位的服務禮儀規范。
(5)尊老敬老,對老年人富有愛心。
7.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與要求
7.1基本要求
(1)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簽約率100%;
(2)應有老年人的服務預案,明確服務內容;
(3)定期進行檢查,並記錄檢查結果(包含內容、時間、地點、人員、落實情況等);
(4)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完成率達100%,老年人或監護人滿意率≥80%。
(1)助餐服務:洗、煮飯菜應干凈、衛生,無焦糊;尊重老年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注意營養,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譜;助餐點應配置符合老年人的無障礙設施,助餐工具應保持清潔衛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送餐上門應及時,有必要的保溫、保鮮設備。
(2)起居服務:協助穿脫衣服和入廁方法得當,老年人無不適現象;衣物整理放置有序;定時為卧床老年人翻身,無褥瘡。
(3)助浴服務:助浴前應進行安全提示,助浴過程應有家屬或助老員在場;上門助浴時應根據四季氣候情況和老年人居住條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和浴室內通風。
(4)衛生清理服務:協助刷牙、洗臉、洗腳、按摩動作適當,老年人無不適現象,做到老人容貌整潔、衣著適度、指(趾)甲整潔、無異味;定期清洗、更換床單和衣物,無臟污;定時打掃室內外衛生,做到清潔、干凈。
(5)代辦服務:代換煤氣、代辦各種手續、代繳各種費用等,應按照老人的要求及時辦理。
(1)預防保健服務:根據老年人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案,預防方案應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便於老年人掌握預防老年病的基本知識並進行基礎性的防治。
(2)醫療協助服務:應遵照醫囑及時提醒和監督老年人按時服葯,或陪同就醫;協助開展醫療輔助性工作,應能正確測量血壓、體溫等。
(3)康復護理服務:指導老年人正確執行醫囑,協助老年人正確使用康復、保健儀器。
(4)健康咨詢服務:通過電話、網路及會議報告或老年學校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及老年期營養、心理健康等知識教育。
(5)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達100%。
(1)安裝維修傢具、家電:門窗、紗窗,熱水器、凈水器、洗衣機、電腦、燈具等安裝維修,應按老年人要求進行,維(裝)修後無安全隱患,能正常使用。
(2)清洗服務:清洗換氣扇、油煙機、煤氣灶類應做到清洗干凈、衛生,符合老年人要求。
(3)疏通服務:水池、浴缸、座便器、蹲坑、地漏疏通等應按照老年人要求進行疏通,疏通後能正常使用。
(4)其他家政類服務。
呼叫器、求助門鈴、遠紅外感應器等安全防護器材應符合國家規定,質量完好率達100%;其功能應符合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
(1)精神支持服務:讀報,耐心傾聽,能與老年人進行談心、交流。
(2)心理疏導服務:掌握老年人心理特點和基本溝通技巧,能夠觀察老年人的情緒變化,並通過心理干預手段調整老年人心理狀態。
(3)尊重並保護老年人隱私。
提供文化體育服務、法律咨詢服務以及其他老年人需求的服務。
8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流程
獨居、孤寡、經濟困難或高齡(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情況下,由本人或家屬(無家屬或有困難的可以委託社區(村)或其他相關組織)向戶籍所在城區的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提出居家養老服務申請,並填寫《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申請表》,同時提交身份證復印件、戶口簿復印件、低保或低收入證明等。
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站接到申請後,應初步確認是否屬於獨居、孤寡、經濟困難或高齡老人,並在7個工作日組織評估員根據《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評估表》對申請人進行評估,填寫《杭州市居家養老評估報告》,得出評估結論。
評估後,對於老年人的基本情況、評估員的評估結論在社區予以公示,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對於公示無異議的,社區(村)上報給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對於有公示異議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予以復檢評估。
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5個工作日內對評估結論進行審查並上報區民政局,區民政局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並簽章。審核完畢後向申請人發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告知書》,確定是否准予政府購買服務以及服務時間。
當政策情況、老年人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老年人可以申請重新評估。
對於確定為政府購買服務的服務對象,在發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告知書》後10個工作內由居家養老服務實體與老年人約定具體的服務內容,簽訂居家養老服務協議並選派符合條件的助老服務員,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
居家養老服務實體在提供服務中要做好服務時間、服務次數、服務時間、服務項目等記錄,作為結算依據。
區民政局對本區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的服務購買情況及時匯總,並將月報、半年報、年報及時上報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
9保障措施
9.1建立科學系統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資料庫
市民政局組織開發全市統一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資料庫,根據居家養老服務對象的生活自理能力、經濟狀況、家庭居住情況和子女的經濟情況等建立養老服務對象信息資料庫,形成具備信息統計、管理、上報等功能於一體,社區(村)、街道(鄉鎮)、區、市四級共建共享的信息系統。
9.2整合提升現有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平台
(1)整合現有居家養老服務實體。各區民政局可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來確定2-8傢具有一定規模、有信息化支撐的居家養老服務實體或選擇公益性組織為本區域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區選定的居家養老服務實體應報市民政局備案。
(2)鼓勵具有一定規模、服務優、信譽好的企業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3)大力推廣社區(村)養老機構(托老所)、社區(村)星光老年之家、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共同參與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將養老機構與社區(村)服務設施,專業服務與志願服務緊密結合,形成有事不出社區(村)、服務方便快捷、適合老年人服務習慣的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新格局。
9.3對居家養老服務實體建立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
(1)各區民政局應及時組織專人或第三方對居家養老服務實體的服務質量予以監督考評。
(2)監督考評主要從老年人滿意率(附《老年人滿意率調查表》)、服務時間准確率、服務項目完成率、有效投訴結案率、服務檔案的完善等對居家養老服務實體進行服務質量評價,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實體等級管理與評價體系。
(3)其中居家養老服務實體的服務須達到老年人滿意率≥80%。
(4)區民政局應根據考評情況,定期對居家養老服務實體進行調整,對服務評價低的居家養老服務實體予以淘汰。
10檢查考核
市民政局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城區居家養老工作進行考核和綜合檢查,實施以獎代撥,考核評定結果作為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
2 養老服務發展前景
按照居所的不同,養老服務可以分為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受傳統觀念制約,居家養老一直是中國養老的主要模式,但隨著居民收入和儲蓄的顯著增加,近年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不過養老機構和護理人員嚴重不足,遠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截至2010年底,中國共有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9904個,床位314.9萬張;收養老年人242.6萬人,僅佔中國60歲以上人口的0.6%左右。
由諾美咨詢完成的內容顯示,中國養老產業剛剛興起,國家在政策方面持支持和鼓勵態度。2011年9月,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致力養老產業發展的方向。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行,引導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具有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功能的養老機構。
雖然養老產業總體是微利行業,但養老地產具有地產行業的共性,盈利前景可觀。因此,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及國家鼓勵政策的驅動下,近年來社會資本紛紛涉足養老地產,如上海親和源、「夕陽紅」連鎖老人公寓等民營養老企業開發的項目早已投入運營;房地產企業如萬科集團、保利地產、富力地產,保險企業如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多元化企業如哈工大集團、復星國際、聯想控股,境外企業如城堡投資、EmeritusCorp.等也紛紛湧入養老地產市場。
3 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
武穴市城區共有14家社區,居民戶數33840戶,人口中1224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5900人,低保對象4965戶,12368人,其中老年群體低保對象3059人,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按人均100元/人計算全市年需支出367.08萬元養老服務費,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他們的需求具有多樣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會性的,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例如:二里半社區居民戶數1326戶,5026人,60歲以上老人502人,99戶低保戶中就有21戶是老年人,空巢老人36人,大部份初小文化,又如螺絲旋社區居民戶數4078戶,人口15069人,低保對象321戶,988人中接近1/3是老年群體,低保對象,空巢老人達45人,以上兩社區共同點人員密集,文化素質偏低,老年人所佔比例大。為進一步摸清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特別是「空巢老人」居家養老的情況,2014年5月,我們對以上兩社區老人進行抽樣調查,共統計轄區老人165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歲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歲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並通過入戶,對老年人的基本情況、生活自理情況、現實生活照料情況以及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1、男、女調查人數比例及生活自理情況。參加此次調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調查數的49.09%,女性84人,佔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夠自理的有148人,占調查數的89.9%,部分自理的12人,佔7.3%,不能自理,依靠照顧的5人,佔3.8%;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區的有40人,子女長期居住在外地的有4人,子女願意贍養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贍養的有2人。
2、在現實生活中,具體照料老人情況。子女照料的72人,占調查數的43.63%,親屬照顧的5人,佔3.03%,請鍾點工照顧自己的有2人,佔1.21%,入住福利院的3人,佔1.8%。
3、對當前老年人是否願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況。有10人願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調查數的6.06%,不願意入住的有32人,佔19.39%,如螺絲旋社區孤老吳治國62歲,小兒麻痹症,他寧願與其兄弟在一塊住也不願住進老年公寓,這說明大多數老年人受傳統觀念約束,比較認同居家養老,這也符合世界通行養老方式。
4、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需求情況。要求提供醫療服務的有10人,占調查數的6.06%,有文化娛樂方面要求的有11人,佔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務的有6人,佔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佔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佔3.63%,需要家政服務的有12人,佔7.27%,對社區提供的服務願意自己買單的有5人,佔3.03%。
在我們的調查中,許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對社區養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很難擠出時間來陪父母,單純指望他們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現實,一些年輕人則說,不少家庭是一對年輕夫婦在贍養4個老人,養育1個小孩,靠夫妻倆根本無法承擔照顧4個老人的任務。他們也特別希望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能廣泛推行。
4 社區養老服務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1、家庭養老功能有「弱化」趨勢。由於家庭的小型化,子女與父母分開居住,從而形成許多「空巢」家庭或獨居家庭,給照顧老年人帶來不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不斷改善,老年人的壽命延長,高齡老人越來越多,從而出現低、中齡老人照顧高齡父母現象,老人照顧老人困難很多。由於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一個孩子,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進入老年,出現一對夫婦要照顧四位老人現象,而且這種情況將逐年增多,要照料好四位老人,無論是精力還是經濟能力已不大可能。隨著生產和生活的節奏加快,崗位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大,青年人在照顧老年人方面,已顯得力不從心。由於上述的幾種原因,顯而易見,家庭養老功能有「弱化」趨勢。
2、機構養老存在「難化」狀況。眾所周知,投資興辦一所養老機構,需要大量的資金,養老機構在環境營造、設施配置、服務質量、管理水平、醫療保健等方面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這就使得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較高,使得一些社會力量或個人望而卻步。其次,老年人的收入主要靠退休金、養老金或子女及親屬供養,相當部分老人經濟上不很寬裕,即使老人想住養老機構卻又住不起,形成了養老機構入住率低。再次,因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部分老人及子女在思想上還不能接受「離開子女住養老院」的思想。綜上所述養老機構是高投入、低產出,部分養老機構存在「難化」狀況。
3、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有「淡化」傾向。盡管通過多年來廣泛的宣傳教育,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有所好轉,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淡化傾向,如從西方傳來的「情人節」和「聖誕節」,節日氣氛十分熱烈,而年年的「老人節」則是濤聲依舊。「情人節」和「聖誕節」用不著政府組織,商家、廠家會自行上陣,各種促銷手段「百花齊放」,青年人奢侈消費,報紙、電台有關「情人節」和聖誕節的報導「繁花似錦」。而到老人節,就是政府組織活動,節日的氣氛也遠不如上述「兩節」,廠家、商家並不十分積極,極少給老年人消費實惠,要想青年人自掏腰包孝敬年老的父母也是三思而行。以上現象說明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在某些方面、在某些地方有「淡化」傾向。
4、為老人提供的無償服務有「虛化」現象。為了照料較困難老人的日常生活,各相關部門和社區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無償服務活動,如青年志願者的志願服務、「一對一」結對幫扶服務、安裝門鈴的呼叫服務等。這些服務為老人特別是空巢、獨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提供了方便。但存在一些「虛化」行為,如學生組織的志願服務,隨著學生的畢業這項服務有的自行消亡,後繼無人;又如一些政府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與社區老人的結對服務,一年就一、二次,不能持之以恆,甚至結對服務也徒有虛名等,這都說明有些義務服務流於形式。這些問題如不能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養老服務社會化就不能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5、社區養老服務「簡化」。我市大部社區沒開展養老服務,即便是開展了,也是簡便單調,僅限於設醫療中心,添健身器材,而象健身器材之類體育設施適合青少年多,適合老年人的則較少,醫療中心提供的也局限於平時的免費體檢之類的活動。
5 社區養老服務的對策與建議
養老問題涉及千家萬戶,解決不好將影響社會的穩定,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共同關心。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區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全面推進社區養老社會化服務。
1、抓教育,提高認識,增強社區養老服務的主動性。社區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衰老,不少老年人也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老年人對社區的依附性逐漸增加,因此,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迫在眉睫。首先,開展社區養老服務是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客觀要求。據統計,武穴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9.5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2%以上,且這種比例有日益上升的趨勢。現今,老年人和子女分開居住已經相當普遍,「空巢」家庭不斷增多,這給老人的生活照顧、醫療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帶來諸多不便,同時受「421」家庭模式的影響,一對年輕夫婦根本無暇照顧4位老人,因此,依託社區構築社會化養老是城市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適應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觀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次,開展社區養老服務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社區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依託社區就近進行生活照顧、醫療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是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適應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再次,開展社區養老服務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現實要求。基於對我國國情的考慮,單一依靠政府進行社會養老福利事業顯然無法適應需要,同時還會對國家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社區養老體系建設過程為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有益的嘗試,也是社會結構轉變的必由之路。
2、抓投入,搭建平台,增強社區養老服務的基礎性。養老事業屬於公共事業范圍,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是政府的責任,離不開政府的宏觀指導。一是科學編制規劃。根據社區老年人密度分布比例,在新建居民小區和進行舊城改造時,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作為公共配套服務設施,與項目一起規劃,一並實施,一同檢查驗收。編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空間布局規劃,科學合理解決建設用地問題;民政部門可與相關部門按照養老服務「十二五規劃」制定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的建設標准、工作流程和服務操作規范等指導意見,對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進行管理、指導和監督。二是加大資金投入。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今後社會福利支出不應低於財政支出的10—20% ,而老年人是社會保障重點加以關注的四大弱勢群體之一,因此,建立社區養老服務建設項目、工作人員薪酬的整體財政預算制度,使更多的困難老人都能得到幫助。同時,建議降低享受政策准入門檻,擴大政策惠及面。如為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對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給予補助或予以居家養老補貼;對高齡困難老人看病給予更高比例的報銷;為殘疾老人家庭免費實施無障礙改造。三是整合社會資源。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興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進一步整合街道和社區文化站、衛生服務站、勞動服務站、陽光家園、文化室、活動室、老年大學(分校)、社區學校等公共服務資源,聯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務范圍,搭建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平台。
3、抓服務,拓展內涵,增強社區養老服務的廣泛性。一是在服務對象上全面掌握。主要建立三個服務檔案。對全區60周歲以上老人的家庭情況、健康情況、服務需求進行登記;對社區「4050」人員、社區服務員、社區養老服務志願者進行登記;對社區內重點服務對象實行包保服務,服務對象與服務人員之間簽訂服務協議,對服務情況進行跟蹤記錄。二是在服務內容上全面拓展。結合社區實際,開展文體娛樂、老年教育、會友聊天、法律咨詢、老年課堂、心理咨詢及疏導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慰藉服務。根據老人需求,藉助社會力量,開展家政服務、代買代辦、配餐、家電維修、管道疏通、送醫送葯等日常生活服務。三是在服務模式上推陳出新。對家庭經濟困難老人、特殊貢獻老人,推行政府補貼的形式提供家政服務;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搭建智能化呼叫平台,提供的緊急救援、求助服務;對有特殊需求老人,按居家老人的需求,選派專業服務人員和社工上門提供日間照料、家政、精神方面的養老服務;對短期無人照料老人,依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開展日間照料或短期託管服務。同時逐步推行「兌時券」補貼服務模式。按照就近服務、屬地管理的原則,將「兌時券」按標准發放給老人,由社區服務員對符合居家養老補貼服務條件的老人進行包保服務,老人根據服務員的服務質量和滿意程度返回給服務員一定數額的「兌時券」,服務時間按照每滿1小時為1次進行計算,按正常標准服務人員每服務一次從被服務對象手中獲取一張「兌時券」,每月持「兌時券」到社區養老服務站兌換現金報酬,有效解決管理和服務相脫節,服務員與老人間的供求不符,服務質量偏低,服務員與崗位間的有人無崗和有崗無人等諸多問題。
4、抓隊伍,專兼結合,增強社區養老服務的專業性。一是配置專職人員。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成功與否,很大因素取決於是否擁有一支專業、職業的服務隊伍。就人力資源狀況而言,社區養老服務員隊伍建設要與再就業工作相結合,從下崗失業群體這個人力資源庫中進行選擇。同時,為了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建議每年從應屆社會工作專業和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中選拔業務骨幹,通過充實專業人員提高整體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的素質。定期舉辦「居家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做到持證上崗。二是建立「義工」制度。做好社區居家養老工作
『伍』 杭州87歲老人失聯3天,在山頂被找到時正掰野筍,這期間她是如何生活的
在搜救隊員共同的努力下,終於在山頂上找到了這位87歲的老人,這位老人失聯了3天3夜,找到她時正在掰野筍。因為這名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所以無法順利與她溝通,至於在這幾天她是以什麼為食就不得而知了。當時發現她的時候,她正在掰野筍,多半是她這幾天都以野筍,野果為食,渴了就喝點露水,幸好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敢想像。
『陸』 杭州將實行差異化購房政策、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
觀點地產網訊:7月1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關於構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體系的專項計劃(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意見的通知。公開徵求意見時間為2021年7月14日至2021年7月21日。
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獲悉,《徵求意見稿》總共24條,內容覆蓋教育、房產、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面。
在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優化城市人口居住的空間格局當中,明確重點推進以下5個方面工作:
1、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
2、增加「九大星城」的住房用地供給: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
3、實行差異化購房政策:探索研究特定區域購房政策,制定特定區域的差異化購房措施。
4、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保障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和本市穩定就業的非戶籍無房家庭。
5、創新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方式:加大公租房籌集力度。
以下為關於構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體系的專項計劃原文
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適應城市新型空間格局,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更好滿足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製定如下計劃:
一、建立市域新型教育共同體,全面提升美好教育水平
1.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根據人口流入和住宅區新(改)建需要,持續優化學前教育布局,增加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有效供給。鼓勵鄉鎮(街道)、村(社)、國有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等舉辦優質普惠性幼兒園。支持有條件幼兒園開設2 周歲以上托班。穩妥推進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建設試點。
2.推進新名校集團化。全面推進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推進跨區域跨層級的名校集團化辦學,鼓勵市屬優質高中與桐廬、淳安、建德三縣(市)高中組建緊密型教育集團,創新市、區合作共建優質高中辦學機制,繼續推進市直屬優質普通高中到蕭山、餘杭、臨平、富陽、臨安五區建設分校,建成後市和區按 1:1 比例招生,確保每個「星城」都有名校資源覆蓋。
3.引導優秀教師赴「九大星城」任職任教。對赴「九大星城」任職任教且達到一定年限的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教師,申報評定高級教師職稱時不佔派出學校高級職稱和崗位結構比例限制,並在支教時間、教育教學專業理論考核和課堂教學能力測評以及工資福利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健全區縣(市)學校教師輪崗交流制,探索市域跨區縣(市)支援「揭榜」制,支持優秀骨幹教師在受援學校組建名師工作室,幫助「九大星城」學校打造優秀教師團隊。
4.推進雙向等額招生。堅持「管理不變、招生一體」原則,逐步擴大市屬優質普通高中與蕭山、餘杭、臨平、富陽、臨安等五區優質普通高中雙向等額招生規模,穩步推進十區高中招生一體化。
二、探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高水平推進健康杭州建設
5.科學布局高水平醫院。建立市域大健康統籌聯動管理機制,優化調整省屬、市屬醫院布局,在雲城、良渚、亞運村、空港等區塊謀劃新(改)建國際醫院或三級甲等規模綜合性醫院,確保每個「星城」都有一所三級甲等規模綜合性醫院。建設國家癌症中心早篩早診早治南方基地。
6.探索建立城市醫院集團。依託市屬醫院和區縣(市)級醫院成立市區縣(市)一體的醫院集團,在核心城區成立市街一體的醫院集團,逐步推進人、財、物統籌管理,打造緊密型醫聯體。全面提升醫共體發展水平,擴大優質醫療服務覆蓋面。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級,探索市級醫院醫生到基層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醫療機構醫生到市級醫院開設全科門診等服務新模式,加快推進有序分級診療,實現傳染性疾病監測哨點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
7.建立醫務人員基層任職激勵機制。改革完善現有醫務人員績效考核、職稱評定製度,將市級醫院醫生赴「九大星城」交流達到一定期限作為高級職稱評聘的必要條件,並在薪酬待遇方面予以適當激勵。市級醫院醫生在「九大星城」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累計滿 5 年的,崗位聘任可不受所在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數量限制。
三、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優化城市人口居住的空間格局
8.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探索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適時制訂出台老舊小區「拆改結合」試點指導意見,堅持發揮居民主體作用,按照自願有償、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在符合城市總規和相關規范的前提下,允許改造區塊適當調整容積率、建築控制高度、日照間距和綠地率及公建配比等技術標准,「拆改結合」增加的住宅面積可以出售,在基本建設流程中開辟老舊小區「拆改結合」的綠色通道。
9.增加「九大星城」的住房用地供給。新增規劃和供應居住用地指標向「九大星城」傾斜,探索多元化土地出讓模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在保障城市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前提下,適度提高重點功能區、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節點 600 米范圍以內規劃居住用地開發強度。
10.實行差異化購房政策。選擇湘湖·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等特定區域開展「職住平衡」試點,優先保障戶籍和工作在本區域的居民購房需求。探索研究特定區域購房政策,制定特定區域的差異化購房措施。
11.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出台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推進政府與購房家庭按份共有的共有產權住房建設,重點在「九大星城」布局,重點保障符合條件的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和本市穩定就業的非戶籍無房家庭。
12.創新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方式。完善支持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等在不改變用地性質條件下利用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探索利用產業園區周邊村級留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大公租房籌集力度。探索在「九大星城」的特定區域推動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四、構建市域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社保標准一體化
13.完善基礎養老金和基本醫療保險市域統籌機制。建立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的機制,適時調整參保人員檔次標准和繳費補貼標准,逐步推進桐廬、淳安、建德基礎養老金標准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所有區縣(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達到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1%,2025 年實現市域基礎養老金統一標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實現全省領先。全面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
14.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市域統籌機制。穩步推進社會救助均等化,逐步實現低保標准、低邊認定標准、低邊生活補助和價格補貼標准、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標准全市域統一,穩步提升低保低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救助水平,實行低邊家庭參照低保家庭享受有關教育、醫療等援助政策。
五、擴大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加快形成高水平均衡化的養老體系
15.大力加強養老機構和隊伍建設。改革公辦養老機構體制,加快推進公建民營,提高核心城區養老機構水平,在每個「星城」合理布局不少於 1 家以護理型為主的公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通過撤並或新建區域性福利院、敬老院,提升農村養老照護能力。鼓勵養老機構結合護理職業能力和入職年限等情況提高養老護理員薪資待遇。
16.打造「大社區養老」新格局。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加快推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盤活閑置場地資源優先用於新(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化推進居家生活照料、巡診、康復護理、送餐助餐、助浴、家庭設施適老化改造等服務,全面推廣「時間銀行」,探索建立「養老顧問」機制,鼓勵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設施或設立服務場所,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和捐助養老服務事業,形成完善的 15 分鍾居家養老服務圈。
17.加快推動醫養康養深度融合。推動嵌入式養老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址或相鄰設置,支持醫院與養老機構開展緊密型合作,對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開展診療服務的醫護人員在績效工資方案中予以傾斜,探索發展互聯網遠程醫療及照護支持服務,培育 100 個康養聯合體。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有效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
六、高質量發展文旅事業,提升體育健身服務水平
18.加快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杭州音樂廳、杭州博物館、杭州美術館、中國印學博物館、杭州文化藝術國際交流中心建設,鼓勵優質文化資源向「九大星城」拓展,建成社區文化家園 800 家以上、杭州書房 100 個以上,每年舉辦「星城」巡展巡演,支持舉辦「星城」特展。
19.舉辦品牌特色文旅活動。支持「九大星城」打造「一城一品牌」文旅節慶活動,推動動漫節、西博會、文博會、茶博會、杭州奇妙夜、良渚文化周、南宋文化節、大運河文化節、錢塘江文化節等文旅品牌活動在「九大星城」聯動舉辦,合作推出杭州三大世界遺產體驗游、「三江三湖」串聯游、富春山居圖實景游,在「九大星城」培育更多的網紅打卡地,共塑「吳越經典、江南絕色」文化旅遊品牌。
20.推進重大公共體育設施市域全覆蓋。以亞運籌辦為契機,制定實施《杭州市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攻堅行動計劃》,加快公共體育場館建設,高水平建成亞運場館,新建餘杭專業足球場,推進老舊大型體育場館改造提升,實現區級體育中心或體育公園、「一場兩館」(體育場、游泳館、體育館)區縣(市)全覆蓋,力爭到 2023 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實現突破性增長。優先規劃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等,實現健身中心鎮(街)全覆蓋、多功能運動場(百姓健身房)村(社區)全覆蓋。推進體育設施進公園、進綠地,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因地制宜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倉儲用房等既有建築屋頂、地下室以及城市空閑用地等空間建設體育設施。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深化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 100%向社會開放。
七、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機制落地見效
21.建立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對照「九大星城」公共服務清單和項目清單,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標准、牽頭單位,督促抓好落實,並根據實際需要迭代更新。建立健全農村村(社區)共享優質公共服務機制,以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為基礎,確保每個行政村(社區)實現「六個有」功能,即有衛生健康診療點、有文體活動中心、有老年助餐服務點、有便民服務點、有公共汽車站、有退役軍人服務站。
22.強化公共服務的資金和人才保障。加強市、區縣(市)一盤棋聯動,創新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合力支持推進市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建立中小學教職工事業編制「流轉池」,推進全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跨學段、跨學校、跨區域、跨層級統籌調劑。深化公立醫院報備員額管理。
23.建立差異化落戶政策體系。嚴格執行核心城區落戶限制政策。「九大星城」分類執行控制、適度放開和鼓勵落戶的政策,完善「政策性落戶 人才入戶 居住證積分落戶」政策體系,實行支持區域重點產業(企業)發展的差異化落戶政策,對「星城」內的龍頭企業人才落戶降低條件、增加名額,引導核心城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星城」疏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星城」集聚。
24.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建立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指數,推進成果智享多跨場景重大改革,集成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保、救助、住房、文體等功能,推進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實現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惠及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