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常見也需要干預的老年人情緒該是什麼
你也今年考護士證是不是 每本書上的答案都不一樣 軍醫上是焦慮和抑鬱 別的上是失望和消極 我也不知道那個對~
『貳』 老年人越來越多,該如何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和身心健康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提高。周圍的老年人越來越多。隨之帶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和身心兩個方面。前者易被人發現,而後者比較難以發現,很多老年人不喜歡把煩惱告訴兒女,不想讓他們擔心,因此身心健康容易被忽視。
對於如何關心老年人身體方面的健康,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定期帶他們去做體檢,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
因此,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和身心健康刻不容緩,熟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平時我們應該多關心老人家,有空多陪陪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情況。
『叄』 老年人居家環境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居家環境的危險因素如下:
(一) 心理因素 缺少子女的親情和精神慰藉是引發獨居老人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當子女離家而去, 許多離退休後的獨居老人深居簡出, 很少與社會接觸, 整日悶在家裡, 無事可做,自然會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長此以往, 很容易產生悲觀、抑鬱的情緒,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精神障礙、老年痴呆。有調查結果表明, 獨居老人的抑鬱症患病率明顯高於非獨居老人, 而老年抑鬱症則是引起老年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心理健康問題是獨居老人面臨的最普遍、最嚴重的問題, 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疾病因素 獨居老人的常見病患病率高達80. 7%,其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白內障 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對較高。有的老人同時身患數病, 由於行動不方便或經濟上的原因始終沒能去醫院診治, 而一拖再拖。如此惡性循環, 導致疾病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此外,老年人通常免疫力低下,對疾病的抵抗性弱,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三) 用葯因素 老年人對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很多研究都證實,服用抗高血壓葯、抗心律失常葯、治療糖尿病葯物、血管擴張劑以及任何影響人體平衡的葯物 .均容易引起意外傷害,大量或多種葯物混合作用可增加意外傷害的危險性。獨居老人因無子女、伴侶關懷及照顧,還經常會發生忘記服葯、服錯葯或不遵醫囑服葯的情況。
(四)生活因素。跌倒、嗆噎、墜床、骨折、燒傷在獨居老人家庭的發生率極高。有些老年人行動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這對無人照顧的獨居老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老人獨死家中的事件也屢見報道,因此,獨居老人在生活中時刻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社會各界給予警惕和關注。
(五)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對老年人的意外傷害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常見的危險因素有:燈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滑動的墊子,破舊或捲曲的地毯,門檻過高,過道有障礙物,櫥子過高或過低,液體濺出,過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傢具或是擺放混亂,馬桶過低、無扶手,家有寵物等。
『肆』 老年人也有心理疾病,你覺得他們最主要的心理疾病是什麼
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按照發展心理學原理,老年人內心追求圓滿感,若達不到會產生失落抑鬱情緒。
近幾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越發嚴重,各個國家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去做好老年人的 健康 服務工作。但是,部分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表明,老年人群體不僅生理疾病眾多,而且還普遍發生心理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因此,老年人也有心理疾病,他們最主要的心理疾病是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給出回答。
一 心理疾病
二 老年人特點
三 干預方法
1 概念
心理疾病簡稱精神病,由於內、外致病因素作用於人而造成腦功能障礙,從而破壞了人腦功能的完整性和個體與外部環境的統一性所致。
精神病的基本症狀是精神活動紊亂,導致認識、 情感 、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異常,以致不能維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 社會 集體的行為。
2 分類
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 情感 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
3 致病因素
污染、生活快節奏、緊張、信息量空前巨大、 社會 關系復雜、作息方式變化、消費取向差異、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實拉大、溺愛、生活壓力巨大。
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綜合征、痴呆、阿爾采莫氏病、老年期譫妄、退離休綜合症。
其中,老年人痴呆是最容易出現的。
老年痴呆,又名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
1 對於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
定期前往醫院,尋求專業心理醫師的治療建議;
經常陪伴老年人,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陪伴;
注意飲食搭配以及生活方式。
2 對於正常的老年人
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陪伴,減少其孤獨感,提高幸福感;
給老人培養一門興趣愛好,降低精神疾病的發生,避免出現精神障礙、認知障礙;
合理安排老人飲食,宜清淡。
最後,奇奇祝各位各位朋友及家人身體 健康 、心情舒暢。
1.對死亡的恐懼心理,怕死,這個是他們的第一個心理問題,一點點疼痛都會將它放大一百倍,都會問「我會不會就這樣死了?」打個針也是哭喊,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現病痛會治不好,一個病人胃酸過多,胃動力差,一直糾纏著醫生要求開葯,解釋他年紀大胃動力不足,吃一點葯就好了,就是不聽,堅持認為自己特別是胃癌,甚至發脾氣稱醫生騙他,我們也會好言相勸並用檢查結果證明,總之讓他們安心。
2.空虛的心理,特別是年青時有點實力的老年患者,現在什麼都要人照顧,心理的落差很大,有個做領導的患者總是指揮病友或者護工做這個做那個,不順從他就發脾氣;還有就是孩子生活 、工作忙很少來探望的,沒有親人來陪伴的空虛心理,住院患者都會反復要求打電話或者在門口望其子女來看他,見到家人時就像小時候見到父母回來給我們糖吃一樣,眯著眼睛笑,還會向其它人炫耀「我兒子(女兒)來看我了!」
3.小氣心理,這個與老年患者的腦功能受損有關,也就是常說的老年痴呆,他們會懷疑你、病友偷了他的東西,藏了他的東西,四處尋找,並會大聲罵人;小氣地不讓人家接觸自己的東西,不分人家東西,還會記仇,分分都會計算一下。
4.心理障礙並發的身體疾病(心身疾病),年老患者軀體疾病會相對多一些,比如胃及十二指腸、肺部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的情緒變化很大,老人的面變得比小孩子還快,一會哭一會笑的,這樣對身體疾病的影響是比較大,也會形成情緒的軀體表現,出現開心血壓就高,傷心心臟病就犯,持續情緒低落胃部會不適等等,醫生護士需要特別注意。
總的來說,老年患者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有很多人生經歷、有很多有趣的生活故事;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愛護他們,讓他們過一個安詳的晚年是我們醫護工作者、兒女們的義務!
老人最大的心裡疾病就是,怕晚年沒有經濟來源,另一方面怕孤獨,沒有兒女陪伴。
老年人最大的心理疾病是孤獨導致的。一般到這把年紀,孩子都不會在身邊,老兩口一起生活的還好一些,就怕先「走了一個」,剩下的就更加孤獨,更容易導致老年性心理障礙。這時候需要兒女多多陪伴,或周末多陪老人一起出去散散心也不錯。祝全天下的老年人都身體 健康 ,享福晚年。
老年人的特徵較年輕人不同,最常見的心理症狀:
1、恐懼症。只有最接近死亡的人最直接感同身受,隨著身體 健康 質量下降,老年人往往胡思亂想,擔心時日不多,對生命的流戀較常人更強烈更深厚,加之心理變化本身敏感脆弱,思慮過多反過來會對身體 健康 有不利影響,特別是本身已患上疾病的老人;
2、焦慮、抑鬱症。老年人身體 健康 問題,往往又間接影響了心理機能,身心 健康 是相伴相生的過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心理問題的產生不是一個早上形成的,因此不可能指望一個晚上解決掉;
3、情緒障礙。老年人的心理習慣之一是傾向回憶往事,心理需要單一枯燥,對人做事消極被動,對生活並不積極樂觀,過一天算一天念頭常常掛在嘴上,不良情緒是壓力的罪魁禍首;
4、睡眠障礙。老年人不是沒有睡眠,而是深睡的時間不長,既有身體不適造成的的,擔心有時一覺真的睡過去,患得患失也有心理壓力所導致;
5、人際交往障礙。老年人適應性差,人到晚年,性格更趨於古怪,加上與年輕人交往機會趨少,有時也怕與小輩們說錯話引來埋怨,這都加劇了交往上的障礙;
不被理解 ,孤獨
和 不被理解的孤獨
--
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
這種孤獨隨著時間逐漸加深
直到老年變得無可救葯
甚至自己的親人也無法理解
只有自己明白
老人們最主要的心裡疾病是孤獨感。現如今的 社會 飛速發展,年輕人的思想觀念相較於老一輩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在與父母或年老長輩相處或溝通時很容易產生代溝,這樣久而久之他們的觀點很自然就會被年輕人忽視,而且兒女們由於忙於奔波,一年中也很難有幾次相見的機會,這樣久了孤獨感就越來越強烈。
心理疾病根本就不存在。想想沒有這些名詞前,它是什麼?誰還沒有煩惱痛苦的時候了,這都是人生的一段經歷,不關注,就讓它過去吧!
『伍』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因為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解決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是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防治對策!
退休後,老人容易出現4種不良情緒。心理上首先會出現較重的失落感,從而干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有的人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其次是孤獨感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隨著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產生孤獨、壓抑的心理,若子女遠走高飛或另立門戶,老年人獨居「空巢」,極易產生孤獨、被遺 棄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順,不關心,不注重與老人交往,也會使老人感到孤獨。此外,若老伴病逝,時間一長則容易產生「與世隔 絕」、「孤立無援」的心境,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
有些老人還會出現「懷舊心理」,喜歡留戀過去
他們往往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常常追憶過去美好的時光,繼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日久便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最後,老年人還容易產生衰老感。一方面來自身體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生理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來自思維能力和智力的變化,還有社會環境的變化,如退休、與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觀上不接受「自己已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也不願周圍的人處處將自己奉為老人。
心理問題有跡可循
如果一般的心理問題得不到疏泄,就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症。其實,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是有跡可循的,一些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老人心理疾病的苗頭。
首先是情緒改變。有些老年人容易激動,可為小事而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有的老人會變得鬱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於衷。
其次是記憶力減退,出現疑病症狀。老年人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對衰老與健康狀況的自然下降認識不夠,老是擔心自己年老多病,顧慮中風癱瘓無人侍候等,以致經常胡思亂想,惴惴不安,常常感嘆自己已「風燭殘年」。有的老年人看到昔日好友患重病或去世,更是緊張、恐懼,總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如若身體稍有不適,便會更加焦慮、恐懼。
最後,還可能出現精神病性症狀,變得多疑敏感,常擔心錢財被偷等。
環境是重要誘因
居住環境、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都有可能成為導致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
首先是空巢現象。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日漸增多,當孩子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家後,獨守「空巢」的老人會因此產生心理失調症狀。
其次是家庭矛盾。與空巢現象相對的是,很多老人與子女同住在一起,兩代人的生活習慣、觀念存在巨大差異,婆婆與媳婦的性格不合都是家庭矛盾的根源。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說,父母財產分配是否公平也會引起子女間的矛盾,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能對老人的心理造成極大影響。
最後是經濟拮據。老人退休後,經濟收入較之前銳減,部分老人過著十分拮據的生活,這會讓老人感到自卑、無用,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里。
勤學好問,防治心理疾病
身體無病並且心靈健康才是真正健康。若心理不健康,就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最終必然影響甚至損害軀體健康。所以,學習心理保健,學會身心愉快地生活,樹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觀念,是每個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
要想獲得良好的心理,老年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角色,重新適應社會和家庭環境
退休、離休雖然是一種正常的角色變遷,但不同職業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的。據對北京市離退休幹部和退休工人的對比調查,工人退休前後的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裕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足夠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障,所以內心比較滿足,情緒較 為穩定;但離退休幹部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些老幹部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業,退休或離休以後,生活的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社會聯系驟然減少,這使他們感到不適應。所以,高學歷的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要思考退休後的安排問題,培養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適宜老年人 興趣愛好的活動有很多,如練習書法、釣魚、養花、打太極拳等。退休後也要堅持參加社會活動,重新建立人際關系,互相幫助。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理解與幫助他人,也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保持樂觀情緒、好奇心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有些老人感到晚年生活並不愉快,不得不默默地承受著孤獨、苦悶、壓抑的折磨。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與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也有老人自身的原因。譬如隨著年齡增大,適應外界的能力也會逐漸減弱,老年人心理通常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遇上環境變故或其他事情的刺激,比如家庭關系的緊張或淡漠,親情的減少或 缺乏,老人就容易出現孤獨感、恐懼感以及不安、抑鬱、暴躁等不良情緒,誘發心理疾病,嚴重的甚至出現絕望的念頭。所以要「正視現實,接受挑戰;樂觀豁達, 安享晚年;適應今天,迎接明天」。對老年期的自然心理變化和環境變化,採取正視和接受的態度,因為現實已經存在,也不能隨我們的意願而改變,即使我們情緒不好,壞事依舊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時間也不會因為我們不希望變老而倒退。因此,要學會積極地接受,比如空巢老人,會因為無法依賴子女而傷心難過,可以試著 接受和面對這種事實,轉而依賴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賴的人。並且堅信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決心理的痛苦。
第三,勤於學習,科學用腦。「樹老怕空,人老怕松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 健、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
第四,發現問題,及時就診,尋求醫學幫助。
如果老人出現嚴重的情緒、記憶或精神症狀,則可能已經罹患嚴重的精神障礙,應該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一、長者心理的一般特點
認知功能變化
長者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的退化和機能障礙,首先引起感覺和知覺能力逐漸衰退。人到老年期,概念學習、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有所衰退,但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等等卻由於長者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而往往比青少年強,因此,長者思維的成分和特性十分復雜。
智力變化
因為老年化過程中智力減退並不是全面性的,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效果仍處於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過中青年人。這是由於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往往不是單一的智力成分,而是包含社會經驗等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分析及敏銳判斷。
動機與需要
老年期各種層次的需要又有其獨特的內涵。長者的安全需要表現為主要對生活保障與安寧的要求,另外,長者希望從家庭和社會獲得更多精神上的關懷,並且仍有很強的參與社會活動、融入各種團體的要求,以滿足其愛與歸屬的需要。盡管長者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有所改變,但他們對於尊重的需要並未減退,要求社會能承認他們的價值,維護他們的尊嚴,尊重他們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過自信、自主、自立的養老生活。
情感特點
在嚴格區分年齡因素及家庭生活環境因素之後,研究表明長者的情感活動與中青年人相比,本質特點是相同的,僅在關切自身健康狀況方面的情緒活動強於青、中年。也就是說,孤獨、悲傷、憂郁等負性情緒並不是年老過程必然伴隨的情感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老年期是負性生活事件的多發階段,隨著生理功能的逐漸老化、各種疾病的出現、社會角色與地位的改變、社會交往的減少,以及喪偶、子女離家、好友病故等負性生活事件的沖擊,長者經常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和反應。
個性變化
在年老過程中,人格仍保持較高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改變相對較小,而且主要表現為開放經驗與外向人格特質的降低。相對來說,個性的變化受出生時代的影響及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更大一些。
人際關系
與配偶的關系。喪偶使長者對未來喪失信心而陷入空虛孤獨、抑鬱之中。與子女的關系。許多長者認為,子女來看望他們來去匆匆,吃完飯就走,覺得很麻煩;而子女不來看望他們,又認為不孝順。一種矛盾的心理,導致抱怨、爭吵、指責。與同事的關系。交往是人的社會屬性賴以發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的精神屬性得以健康的支柱。長者退休後,離開了工作單位,與同事之間的交流突然中斷。
二、長者常見的心理表現和心理問題
衰老無用感
衰老無用感是主觀上覺得自己已經上了年紀,成為長者了的心理狀態,即認為自己不中用了。人生發展有著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作為長者卻極難十分客觀、坦然地接受自我衰退現象。長者隨著年齡、生活的變化,身體多病和功能衰退,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而產生無用、消沉、悲觀感,生活抑鬱,寡言少語,整日悶悶不樂。衰老無用感一經產生,就意味著一個人精神已經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願和積極性。
失落感
部分長者離開工作崗位之後,常常無所適從。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突然手中失去了權利,出門少了車接車送,也沒了前呼後擁,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虛,情緒不穩定。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孤獨感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負擔,也是父母的精神寄託與安慰。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業,離開父母時,父母如釋重負的同時會發現自己寂寞了。面對這一變化,許多父母,不能正確對待,產生許多心理不適的問題,出現孤獨感。特別是子女常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經常回家,對長者關心不夠,長者與親朋、鄰居來往較少者,孤獨感就更加明顯。
固執易怒
長者對於新的觀念或新的技術較不容易學習且吸收,相對地喜歡墨守成規,堅持傳統與老辦法,想以不變應萬變。主要表現在對待一些問題的看法比較固執,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觀點明顯不符合實際,對他人的分析和意見往往也聽不進去,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權威,特別是在家中的表現更為突出。當自己的意見被否定後,就表現得很不耐煩,整天嘮叨不停,不開心等。
孩童幼稚
大家知道,年老的人,會多少變得像「老小孩」。遇事容易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生氣,反復無常。這種老小孩臉現象,女性和文化素質偏低者較為多見。這種現象,也可說是一種心理上的自衛,以較年幼的心情來看復雜的現實,也可說是一種理性境界的表現,看透了繁華的外界,只欣賞純潔且單純的境界。
懷舊心理
人是有感情的,很容易留戀過去,長者更是如此,最喜歡回憶過去。喜歡和人們談論過去的事,特別是當談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時,非常激動,雖然長者對自己講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卻又要一遍一遍地反復講述,從而給人留下「樹老根多,人老話多」的印象。
抑鬱心理
抑鬱心理是長者們常呈現的心理反應。長者抑鬱占長者口的7%—10%。隨著各方面機能衰退,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覺得無力去克服困難,對未來缺少希望。特別是退休後心理上的自我衰老,產生失落感,平時接觸人少,與子女感情交流少,精神上空虛,性格內向,心胸狹小,寡言少語,久而久之發生抑鬱,或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下而誘發。
焦慮心理
心煩意亂、情緒易激怒,懷疑自己的能力、緊張、恐懼,因此導致頭暈、頭痛、失眠等精神軀體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
恐懼心理
長者的恐懼感主要來源於疾病和死亡的威脅,由於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產生恐懼心理,表現出對疾病的迴避行為。而有些長者的這種恐懼並不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對疾病的擔心,擔心患病後給子女帶來負擔、被人討厭和冷落,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有些長者能把生死看成自然規律,從而以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死亡。但是也有一些長者對死亡抱有懼怕、無奈、拒絕甚至「逃避」的態度。他們或者覺得自己的人生目標尚未實現,或者認為家裡還有大問題沒有解決,或者擔憂自己哪天會突然去世,而無法在臨終前交代好後事。
疑病
疑病是長者常見的心理障礙。顧名思義,疑病就是懷疑或是斷定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從而憂心忡忡、苦惱焦慮。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徵。60歲以上長者,有半數的人可出現疑病症狀,這是由於長者的心理特點已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自己的身體所致,加上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個性頑固、執拗的人,更容易出現疑病症狀,常常出現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適,也要向周圍人去訴說。
幻覺、妄想狀態
幻覺屬於心理知覺障礙,妄想屬於心理思維障礙。二者是長者較易出現的心理障礙疾患,以女性多見,這與長者體內器官功能退化和生理心理變化有關。幻覺本是虛構的知覺,客觀環境中並沒有相應的刺激,但病人卻感覺到它的存在。發生妄想的人往往有性格缺陷,如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這與童年缺乏母愛,受過某種刺激,缺乏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關。
痴呆
痴呆是腦的老化、萎縮、大腦皮質高級功能廣泛損害而引起的以痴呆為表現的智能障礙。一般男多於女。痴呆有兩類:一是原發性痴呆,大腦皮質受累、退化、變性或萎縮的結果。二是血管性痴呆,由缺血性、出血性或栓塞性腦血管疾患引起,多突然發病,分段漸進性的智能衰退。
離退休綜合症
「長江後浪推前浪」,當長者到了適當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多年的工作崗位讓給年輕人,這是十分正常的。但離退休的老同志卻由於適應不了所處環境和生活習性的突然改變,往往出現情緒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由此引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了健康,這就是所謂離退休綜合征。許多長者在退休後由於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失去了日常工作的節律和與同事交談的機會,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時間,適應不了新的生活環境,往往變得精神憂郁,心情煩悶,甚至發生精神方面的變態和疾病。
老年空巢綜合症
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來,只剩下長者獨自生活的家庭。特別是長者,一旦面對「空巢」,他們會覺得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撐和依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子女不再有價值,因而陷人無趣、無欲、無助的「老年空巢綜合症」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做法。這此不良情緒還會導致失眠、頭痛、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軀體症狀,甚至會導致高血壓病、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疾病。
長者喪偶後心理
經歷過了幾十年的溝溝坎坎和磕磕絆絆後,兩個人正相攜安度晚年之時,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會給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創傷。有的長者彷彿失去了精神支柱,悲哀、彷徨、失落、孤獨、無依等情緒交織心中,喪失了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
長者再婚心理
長者再婚考慮的問題,和年輕人的婚姻不同。種種疑慮籠罩在心頭。
一怕兒女不同意。雖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長者雖有再婚的自由和權利,但如為此鬧得家庭不睦,兒女遠離,日子也過不好。
二怕別人的鄙視。
三怕財產出糾紛。一些長者由於喪偶時間過長、情緒低落、精神失調,長期沒有性生活而導致性慾淡漠、性能力衰退,以致再婚後不能引起性興奮,這種心理性性功能障礙,常會引發新的矛盾。
三、長者心理問題的預防
注意保健,防治疾病
身體是否健康,常會影響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因此,要求心理健康必須注意身體健康。如果有條件的話,長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身體,以便及時發現疾病,早期治療。如當發現身體某處不適時,應及時去醫院作檢查。在醫生診斷之前不宜過分疑慮,否則思慮過多,心情抑鬱,反而容易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有了病首先是不要緊張,要鎮靜地面對現實積極治療。過去認為是不治之症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也有較多辦法對它進行控制了。心臟病、高血壓病等,只要按時服葯,注意起居有節律,避免情緒波動,同樣可以緩解甚至治癒,這方面的病例確實是存在的。
知足長樂
我國古代很講究養生學。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樂天知命。知命也就是了解世界上事物發展的規律,樂天就是樂觀地對待事物的發展。長者應樂觀對待自然現象中的規律。如正確認識「生老病死」是一條自然規律,無論誰都無法抗拒。人總是免不了要生病、要衰老、要死亡的。知足常樂是一條較適合長者的生活哲學,知足常樂主要是指心平氣和地應付出現的各種困境,既不盲目樂觀,也不自尋煩惱。具體地講,知足常樂就是要求長者能寬容、體諒;能自我安慰、自我調節。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不要有過高的奢望和要求;也不要過分自責、自卑。知足常樂能使長者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樂觀情緒,避免因事情不順利而可能引起的種種煩惱。
保持良好的情緒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情緒的好壞與健康密切相關。心情愉快會使食慾增加,呼吸、脈搏、血壓平穩,有利於長者的身體健康。而憤怒、憂愁、驚慌、恐懼等消極情緒常使血壓升高,食慾減退,心理上的痛苦必然導致肉體上的不適,久而久之,會影響健康,加速衰老。所以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之一。長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憂愁時要釋放、娛樂;思慮時要分散、消遣;悲傷時要轉移、傾訴;驚慌時要鎮靜、沉著;過喜時要收斂、抑制;憤怒時要制怒、寬容……只有這樣,才能心情開朗,才能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活動不止
長者參加各種活動能增強自己的體質,克服或延緩增齡所帶來的各器官功能的衰退。當然活動也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去進行劇烈的活動,而是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興趣,有選擇地、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康復鍛煉可增強消化吸收,增加全身各個器官的血液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康復鍛煉有助於緩解腦力勞動帶來的疲勞,能鍛煉神經系統對疲勞的耐受能力。增進大腦興奮與抑制過程的轉化能力,從而加強神經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反應性和靈活性,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樂觀穩定。
有規律的生活
保持日常生活的規律性,能夠促進人體生物鍾的正常運行,能夠有效促進長者身心健康。因此,長者要使自己的心理長久不衰,務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居有常,不熬夜,不貪睡,不吸煙、不酗酒、勤洗澡、勤更衣。飲食有節,營養合理,不貪食,不節食,定時定量,粗細糧混食,葷素搭配,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加強人際交往,回歸社會,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活動
加強人際交往對長者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晚年生活的動力源泉之一。如果長者之間缺乏信息的傳遞,就會感到空虛、抑鬱,不與人交往還會促使腦細胞衰退。長者要避免社會退縮的不良行為,應深感社會生活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方式,走向社會,積極與他人交往,主動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生活動力,參加老年教育,發展自我,為社會發揮余熱,老有所學,老有所為,使長者從中體驗到歸屬感與成就感,並提升自尊感。
家庭和社會的關心
長者和未成年人一樣,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關心。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長者的心理健康。和睦溫馨的家庭,能使長者心情歡快,生活幸福,不良的心態自然消散。長者要處理好夫妻關系,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信任,互相體貼,互相關照,互相諒解,互相勉慰;子女應盡自己贍養、孝敬長者的責任,要多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關心長者,讓長者享受到兒孫繞膝、晚輩噓寒問暖的天倫之樂;增加家族姻親間的和諧交流可增強歸屬感,消除孤獨感,也有益於某些長者家庭矛盾和困難的解決。
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孝敬長者的倫 理大環境,減輕心理負擔,使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尊敬、關心長者是和諧社會的傳統美德和責任,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象徵,讓全社會廣泛關注長者事業。
離退休長者的心理調適
已離退休或即將退休離崗的長者,要正確認識離退休是我國的人事勞動制度,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任何人都要經歷的。它不僅不是社會對自己的拋棄,而正是社會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肯定。離退休長者都應培養適應自己需要的情趣和愛好,學會勇敢科學地與疾病做斗爭。社會要在思想上關心離退休長者,使他們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應定期組織他們進行一些時事形勢教育和政策法規教育,組織他們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參觀考察活動,看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外部世界,以開闊他們的視野。
喪偶長者的心理調適
當喪偶長者的情緒極度悲傷時,不妨通過各種方式盡情地宣洩,如在親友面前傾訴或大哭一場等;把去世老伴的遺物暫時收藏起來,以免睹物思人,也可讓喪偶長者到親友或子女處小住一段時間,設法轉移長者的注意力。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結交朋友,多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如果這種緊張、焦慮、悲觀、抑鬱情緒持續1~2個月仍不消退,就應正確面對現實,積極主動地求助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輔以葯物治療。最後應當指出的是,喪偶長者的心理調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和社會環境。無論是子女,還是親朋好友,對他們都應理解、體諒、關懷,給以必要的支持,幫助他們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讓他們迎著火紅的夕陽,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
『陸』 老年人健康指導小知識(講給老人的健康小知識)
1.講給老人的健康小知識
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課件老年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和不可代替的,所以說,保證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不可忽視的一件事。下面大致給出老年人養生不得不知道的小知識。
三高:
食物要高新鮮度、高纖維素、高蛋白質。
三不宜:
1、飯後不宜劇烈活動。
2、飯後不宜洗澡。
3、不宜吃 *** 性的辛辣食物。
三餐:
1、早餐:吃飽,為一天的熱量打下基礎,特別是上午,是人精力教旺盛的時候,需要有充足的熱能供給。因此,早餐不但要吃飽而且質量要好,可食用牛奶、雞蛋、豆漿、麵包、蛋糕、饅頭等。
2、午餐要好,因為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補充上午的熱量消耗,另一方面還要為下午供給熱能。所以,應豐富些,主食、葷菜、素菜都應該有。
3、餐:宜少,以清單為佳,主食可為米粥饅頭,蔬菜為宜。因為晚飯後,一般都是在電視
機前度過的,有的看一會書就休息了。由於活動少,睡後血液循環減低,如晚上吃得豐盛,大量血脂就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動脈粥樣硬化,並且吃得多了,腸胃的負擔加重,肚子會不舒服,甚至夢多或者睡不好覺。
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當本著上述原則,吃少、吃好、少葷多素、清淡為主。
四度:
1、硬度:老年人腸道蠕動減弱,消化功能較差,粗糙堅硬的食物不易消化,如果食沒有煮爛或不易爵碎的較硬食物,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2、溫度:老年人的胃腸黏膜變薄,腺體和小絨毛逐漸萎縮,對食物的 *** 十分敏感。如果進食過燙或過冷之食物,都會對胃腸道產生 *** ,影響消化功能。如經常進食過燙的食物,食道的防禦功能下降,也易增加老年人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
3、速度:進食時,實物通過咀嚼肌和牙齒的協調作用,食物被切割得越充分。這樣,就擴大了食物和腸壁的接觸面積,有利於消化功能下降,如果不充分。這樣,就擴大了食物和腸壁的接觸面積,有利於消化液充分發揮作用。老年人的牙齒較稀,加上消化功能下降,如果不充分細嚼,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老年人鑲有單個假牙,如果囫圇吞棗,進食過快,還易將假牙吞入食道和胃壁,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4、飽肚:吃得過飽,食物不能被全部消化,會有許多未消化的食縻團在腸道中長時間停留。經細菌發酵後產生較多的氣體使人感到腹脹和不適。老年人長期吃的過飽還有罹患胃下垂的可能。
2.老年健康知識
生活健康小常識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 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2、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雞 *** 含有致癌物, 不要吃較好 4、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 應是飯前吃水果 5、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 反正茶類不要喝就對了.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 最好飯後吃 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 預防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 會胖 10、少喝奶茶. 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麵包 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 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邊 13、天天喝水 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 為得花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易昏 昏欲睡 18、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 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19、10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 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大蒜,南瓜,低 脂牛奶,雞肉,櫻桃 20、睡眠不足會變笨, 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21、最佳睡眠時間是在 晚上10點~清晨6點 22、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 因為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23、服用膠囊應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個吃), 睡前30分先服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 青春永駐;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發因素: 熬夜,壓力,煙酒,香雞排.麻辣鍋.油膩食物.調味過重的料理 26、幫助頭發生長:多 食用包心菜,蛋.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檸檬汁,柳橙汁. 不但可以美白還可以淡化黑斑 28、蘋果是機車族、癮君子、家庭主婦的常備良葯, 一天一顆,才能讓自己有個 乾乾凈凈的肺 29、抽煙又吃維他命(B胡蘿卜素-A維他命的一種), 會致癌,盡早戒煙.才是最健康 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個時期: 月經來時,孕婦,臨產前.生產完後,更年期 31、抽煙,關系最大的是 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與膀胱癌有關 32、飲酒導致肝硬化 .引發肝癌 33、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纖維化, 口腔癌 34、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 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膽固醇會引發胃癌 35、食物過於粗糙, 營養不足時導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黃曲毒素. 亞硝酸類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煙. 拒吸二手煙 38、適量飲酒, 不拼久.不醉酒 39、減少食用 鹽腌.煙熏,燒烤的食物 40、每天攝取新鮮的 蔬菜與水果 41、每天攝取富含高纖維的 五穀類及豆類 42、每天攝取均衡的飲食, 不過量 43、維持理想體重. 不過胖 44、保持規律的 生活與運動 45、保持 輕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確飲食習慣: 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健康小常識 夜間喝杯水,遠離心腦梗 據統計,腦血栓絕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時被發現的,醫學專家指出,可能是夜間缺乏飲水所致。
體內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過度黏稠、濃縮,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腦血管和心血 管疾病的發生。有些老年人夜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感到口乾舌燥,也是由於夜間未及時補充水 分,致使血液黏稠而引起的。
據報道,日本某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男性老人進行分組研究,一組半夜起來喝250毫升白開水,另一組一覺睡到天亮,夜間不飲水,然後分別測定他們的血液濃度。結果發現,喝水的一組血液濃度明顯降低,發生缺血性中風和心肌梗死的危險隨之下降。
由於老年人口渴中樞對缺水的反應不靈敏,所以,老年人應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除了白天主動飲水外,夜間也應喝上一杯白開水,使血液稀釋,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中風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3.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指導有哪些技巧
社區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社會角色的轉變:離退休使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和生活規律都發生了變化,對老年人的心理也產生了影響。
據調查,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後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足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退休後的社保和醫保,所以心理比較滿足,情緒比較穩定,社會適應良好。
離退休幹部的心理狀況就不同了,他們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退休後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特別是一些領導崗位的老幹部更是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產生悲觀心理,情緒低落、不願見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夢、產生抑鬱,有的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經濟狀況: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老年人經濟收入一般都低於在職人員,加上醫療費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別是那些收入少或無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無錢負擔醫葯費,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醫治不好等,從而影響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環境:老年人退休後,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便成為重要的精神物質生活的依託。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發重病等意外 *** ,生活在極不愉快的環境之中,從而產生許多心理問題,情緒低落、孤獨寂寞、沉默寡言、對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老化,生理功能逐漸減退,這是自然規律。但是,對具有價值觀念、思想追求和樂觀的老年人,他們退而不休,老有所為,渴望在有生之年發揮余熱,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並且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腦力、體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緩衰老。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卻不理想,他們機體衰老或身患多種疾病,有的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顯,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惱和焦慮之中。
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指導
我們與居委會聯合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指導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衰老是一個自然發展過程,從心理上正視這一生命現象,通過學習調整心態,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自我調節延緩心理衰老。
鼓勵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盡其所能發揮余熱,並且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減少孤獨,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滿足。
指導老年人有規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飲食定量、禁煙少酒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度運動: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延緩衰老。如太極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在30~40分鍾。
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有了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每天過得充實,並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減少孤獨感。如:書法、繪畫、下棋等。
培養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使人心平氣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 *** 易過喜或過悲,所以應盡量減少各種不良 *** ,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當老年人身體不適時,家人要主動關心問候,積極尋求治療方法,做好老年人的安撫工作,必要時提供經濟援助。
總之,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區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他們自我調節和心理適應,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安度晚年。
4.老人生活保健常識有哪些
合理飲食
世間萬物講究平衡以求發展,對於人體來說同樣如此。平衡的飲食搭配是保持健康的身體、保證保健養生的重要方式。切忌暴飲暴食,最好少吃多餐,並且避免高脂肪食物的過量攝取,否則將打破人體的營養均衡,造成健康受損,出現其他不良的病症。
喝得適當
為什麼把「喝」獨立出來講呢?首先在現代社會社交似乎離不開酒桌,我們這里強調的就是酒水的飲用。酒精對人體健康的負面作用是不可否認的,過量的飲酒讓身體腎臟等各個方面的負擔加重。不管是嘔吐,還是宿醉都是最好的證明。因此,尤其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多喝水,少飲酒才是保健養生的正道。
少喝冷飲,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漸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襲,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各類冷飲雖可消暑解熱,但對消化道黏膜都會產生不良 *** ,可使胃腸液循環減慢,腸蠕動變弱,甚至出現痙攣現象。因此,老人要少喝冷飲,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人尤應注意。消暑除倦可喝不太濃的熱茶。
遠離煙
人類健康危害中最讓人忌諱的大凶器之一——煙,同樣也是人們最習以為常的壓力宣洩途徑。現如今,但凡感到壓力,尤其是男性總會習慣性地抽煙以宣洩。但是這對於健康保健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吸煙將大大增加心臟病、癌症等嚴重病症發生的概率,使得壽命大大縮短。
加強人際交往,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狀態
情緒對於人的健康影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常見報導,積極樂觀的患者康復的概率是比總是鬱郁寡歡的患者的要高的。同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重要意義。退休之後,老年人的活動圈子會變小,他們不需要工作,而這會造成他們的自我價值的質疑而時常鬱郁寡歡。這時候加強人際關系,進行適當的社交行動,對於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適當運動
運動對你有好處。不是很劇烈的運動對你的健康是有益的,而且還可使你接觸其他人。游泳和適應性鍛煉特別值得推薦。切忌劇烈運動!適當就好!
早睡早起
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晨跑不能太早太陽沒有出來植物不會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帶有有害物質!
葯不亂吃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5.老年人護理常識
老年人的健康長壽,與家庭基礎護理的優劣有很大的關系。有一部分老年人最終奪去他們生命的不是原發病,而是由於護理知識缺乏、護理不當所導致的並發症,可見基礎護理在老年人的健康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老年人的休息環境
家庭休息環境的因素有:
溫度 維持一個適宜的室內溫度,不僅使老年人感到舒適、安定,而且有利於機體進行新陳代謝,預防疾病。室內溫度以18°~20°c為宜,夏天可相對高些(22°~24°c),以縮小室內外溫差。室溫過低,老人易著涼、感冒;室溫過高,易使人疲憊、精神不振。需要指出的是,對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室溫過高,易使老人感到悶熱,呼吸不暢,加重呼吸困難。清涼的室溫,流通的空氣,會使老人易於進行氣體交換,提高血氧濃度,改善呼吸。
濕度 通俗講是指空氣中水分的含量。空氣濕度大,人體的蒸發作用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濕、氣悶,心功能不全的老人會感到憋氣。由於皮膚、呼吸水分蒸發減少,排尿量增加,加重腎臟負擔。而空氣過於乾燥,人體會蒸發大量水分,引起皮膚乾燥、口乾、咽痛等不適。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乾燥的空氣使呼吸道粘膜乾燥,痰不易咳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而加重病情。家庭室內最佳濕度應該是50%~60%。適宜的濕度,會使人感到清爽、舒適。近年來,空氣加濕器進入家庭,這是一個好方法。土法增加濕度也行之有效,如地上灑水、暖氣上放水槽,或放濕毛巾等。建議您買一個溫濕度計,以科學掌握溫濕度,使之為您的健康服務。
通風 一位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須將床放在空氣流通的房間中央,才感到呼吸省力。同樣,新鮮的空氣對老年病人尤為重要。晨起,開窗通風,可排出室內廢氣,讓新鮮空氣補充進來。一般居室開窗20~3 0分鍾,室內空氣即可更新一遍。對身體較弱的老人,通風時可暫到其他房間,避開冷空氣的 *** ,這樣,既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又不至受涼感冒。
噪音 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貝時,一般人就會有吵鬧感,家庭中噪音的產生大都為大聲喧嘩、音響音量過大所致,一般老年人喜靜,對有心臟病的老年人,安靜則是一種治療手段,家庭中創造一個寧靜、幽雅的環境,利於老年人休養。
採光 老年人居住的房間,最好是採光比較好的居室,室內陽光照射對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日光照射,紅外線被皮膚吸收,深部組織受到溫熱作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狀況,給人以舒適感。如果打開玻璃窗讓陽光直接照射室內,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消毒、殺菌作用。
床 老年人應選用硬床,以睡在床上床墊不下陷為好。床的高度應在膝蓋下,與小腿長相等,過高過低都會使老人感到不便,增加摔倒的機會。
家庭晨晚間護理
晨晚間護理能使老人身體舒適、心情愉快、精神鬆弛,有利疾病的康復。
床上運動:早晨醒來,先不急於起床,在床上靜卧十幾分鍾,進行必要的床上運動;伸展四肢;以雙手互相揉搓,活動指關節;然後進行「乾洗臉」動作20~30次。這些動作使老年人適應從睡眠到覺醒過程的生理變化,使身體有一個相對過渡的階段,不致因突然起床頭暈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頻率逐步改變,避免心臟病的復發。
衛生間運動:刷牙、漱口、洗臉、梳頭對老年人也是一項十分有益的運動。刷牙過程中活動了上肢,應該認真進行。漱口後應進行咳嗽運動,把呼吸道的痰咳出。無痰時的咳嗽動作本身也(即使乾咳幾聲)有利於肺泡的擴張,減少肺部感染的機會。洗臉時可順手 *** 面部,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環。梳頭一方面可以增加頭皮的血液循環,改善頭皮營養,防止脫發;另一方面梳頭同時也鍛煉了上肢的抬舉動作。用鈍的木梳,每天早晚梳頭 100次,雙手交替進行,對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
戶外運動:適當進行戶外鍛煉,散步、慢跑、做操和練習各種拳等,是老年人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間運動也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礎。
晚間洗漱:除重復晨間衛生間的一套活動以外,有條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個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肌肉鬆弛,頭部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利於入睡。對大多數身體不便或無盆浴條件的老年人,用溫熱水泡泡腳,對促進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應備一個塑料桶,裝一桶溫熱水,水至膝蓋,臨睡前泡上15~20分鍾,能活動者最好用雙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擴張、肌肉放鬆、周身血液循環加速,能解除疲勞。那種溫熱、鬆弛的感覺,能促進休息與睡眠。
6.老年人健康指導小結
老年人健康指導小結:
平時社交應忌氣忌躁,始終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積極、樂觀、誠懇、向上。古人雲:氣多能生疾病,氣順能消千愁。
飲食上忌偏食,忌暴食暴飲。日常餐飲應葷素搭配,葷腥適度,粗細兼食,常吃水果。水果以新鮮為佳,輔以硬殼乾果;蔬菜以鮮嫩為上,選擇無污染,且日照充分的綠色蔬菜。力求飲食品種多樣,膳食結構科學合理。
日常起居、餐飲、娛樂等應有規律,尤其是棋牌等一類相對靜態的娛樂活動,要玩有限,樂有度。常坐不動、過度疲勞,必然傷神傷體。
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日間應勤洗手,床單被褥應常洗常曬,衣服要勤換勤洗,睡前要洗腳,睡眠要充足,每天應保持8小時睡眠為最佳。
7.老年人日常生活常識
1、穿衣技巧:
老人著裝要與季節氣溫相適應。夏季氣候炎熱,服裝應涼爽、透氣、吸濕、寬大單薄、利於通風散熱,切忌緊小、顏色宜淺淡,不宜穿深色衣服。
常言道「春捂秋凍」有一定的道理,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大,早晚較涼,老年人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感冒受涼。
2、選購合適的貼身衣物:
老年人的內衣 *** 最好是全棉紡織品,不宜穿化纖產品。老年人皮膚容易發癢,這是由於身體和衣服、衣服和衣服之間不斷產生摩擦,產生靜電 *** 皮膚引起的。而純棉之類衣料不易產生靜電。其次,內衣 *** 要常洗換,保持清潔衛生。
3、補充營養:
老人的每日膳食應選用富含營養素的食物,這是保證膳食營養的基本條件;食物應保持新鮮,在烹調加工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其營養,且易被消化吸收。
4、注意食品安全:
老年人飲食要注重安全衛生。俗話說「病從口入」,應避免食用污染、變質腐爛、有毒有害食物、過期食物。日常生活中,生活節儉的老人往往捨不得丟掉過期食物和隔夜菜,而加以食用,這樣對自身健康有極大危害。
5、定期消毒:
老年人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更應注意居室的清潔衛生。除了要經常形容通風外,還要經常打掃、定期消毒。與此同時,老年人的居室要特別注意採光和照明。
『柒』 70歲的老年人,究竟該如何正確的面對衰老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逐漸變老。對於70歲以上的朋友來說,他們已經進入了老年階段,身體會有一些變化和健康問題。有些朋友總是擔心這樣的問題會不會變得更嚴重,或者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其實與其擔心,不如我們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些身體衰老帶來的常見問題,積極調控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老年朋友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
5、讓大腦保持活力。人的腦子不思考,就會退縮。因此,70歲以後要多動腦,保持大腦健康有活力,遠離老年痴呆。保持大腦活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看報或練漢字、和老朋友畫畫下棋、勤動手指、雙手交替練習、轉動健身球等,這些都可以刺激大腦的兩個半球,起到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效果。另外,參加社交活動,和老朋友交流,可以延緩70歲後大腦的衰退。在生活中多交一些年輕的朋友,你也可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地脫離孤獨的生活,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