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城市老年人需求分析報告

城市老年人需求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4-01-28 12:04:22

① 老人現階段需求有哪些

(一)消費需求
城鄉老年人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已現端倪。從支出結構來看,日常生活支出占.5%,非經常性支出佔17.3%,醫療費支出佔12.8%,家庭轉移支出佔9.0%,文化活動支出佔3.2%,其他支出佔1.2%。
與2010年相比,日常生活支出、醫療費支出、其他支出佔比降低,非經常性支出、文化活動支出、家庭轉移支出佔比提高。這表明,城鄉老年人消費行為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轉變。
隨著收入的增加,在基本生存得到滿足的基礎上,老年人的需求開始向更高層次發展。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已經不僅僅只是滿足吃、住、行等這些基礎的,更多的向有品質的養老生活發展,比如說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二)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2015年,56.9%的城鄉老年人享受過免費體檢。2015年,城鄉享有醫療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別達到98.9%和98.6%,32.8%的城鄉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分城鄉來看,27.7%的農村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37.6%的城鎮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好」。
城鄉身體狀況好的只佔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健康問題,這說明老年健康市場非常大,也是健康養老產業最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農村的老人,健康狀況比城老人更差,城鎮老人健康狀況自認為不夠好的佔到了62.4%,這是一個龐大的客戶基數。
(三)照護需求
2015年,我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
分城鄉來看,城鎮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4.2%,農村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6.5%。
分年齡段來看,79歲及以下的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1.2%,80歲及以上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41.0%。
老年人照護市場是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未來老年人照護服務仍將是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村老人、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重點的服務對象。
(四)社區老年人群服務需求
上門看病和家務服務是社區老齡服務的重點,康復護理服務,也佔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心理服務和健康教育服務,是精神文化服務的兩大重要內容。日間照料服務只佔9.4%,這說明日間照料中心提供的這些服務都不是老人的實際需求,或者不是老年群體的大眾需求產品。
如果重點把上門看病、家務、康復、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核心服務做好,大部分的老人會生活得更好。日間照料中心也是舶來品,也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針對日間照料服務、助餐服務、助浴服務等只有小部分老人的需求,如何去實現,需要相關方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
(五)老齡用品的需求
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過老齡特色用品,其中城鎮為71.8%,農村為59.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老年人及其家庭對老齡用品尤其是康復輔具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和細化,老齡用品業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六)公益、公共活動參與的需求
2015年,45.6%的老年人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參與的總人數突破1.0億。經常與社區的老人接觸,我們發現,老人其實都很熱情,這也能從數據中得到證明,將近一半的城鎮老年人參加過公益活動,更有72.9%的老人願意幫助有困難的老人,說明老年人還是很有愛心的。
(七)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88.9%的老年人經常看電視或聽廣播,20.9%的老年人經常讀書或看報,20.7%的老年人經常種花養草或養寵物,13.4%的老年人經常參加棋牌活動。2015年,有5.0%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在城鎮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為9.1%,城鎮低齡老年人經常上網的比例提高到12.7%。做老年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老年人上網的比例進一步提升,這為老年人電商、智能手機、智能化設備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八)旅遊需求
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計劃外出旅遊,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來一年外出旅遊。其中,城鎮老年人未來一年有明確外出旅行計劃的佔17.5%,農村老年人佔8.3%。未來一年有出遊意向的老人達22.2%,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據,說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夠外出旅遊,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提高。
相對應的,市場上真正服務老年人,為老年人所需要的老年人旅遊服務產品非常少,旅行社以傳統的旅遊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旅遊服務,在醫療保障、安全性、適老化等方面,滿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隨著市場的發展,老年人旅遊將是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九)居住環境適老化需求
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農村老年人住所不適老問題尤為突出,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的問題,在農村老年人中這一比例高達63.2%。
過去,我們在建築設計方面,沒有做到建築設計的公平性,沒有為老年人考慮。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未來適老化住房的改造,將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商機。市場需求基數非常龐大,如何提供專業的、老人願意接受的適老化住房改造服務,將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重要內容。

② 社會老齡化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目的與方式

為積極踐行和諧老齡化戰略,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服務理念,有效解決養老服務需求,從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市區養老服務需求大調查。調查採取實名填寫問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齡信息平台進行匯總分析,對市區城鎮戶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區分布上,武進區2300人,新北區1155人,天寧區3218人,鍾樓區2711人,戚墅堰區700人;在性別比例上,男性佔49.53%,女性佔50.47%;在年齡結構上,60-69歲的老人佔35.99%,70-79歲的佔51.74%,80歲以上的佔12.27%。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調查的科學性。主要內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間照料服務、精神關愛等方面需求情況。整個調查經歷了准備、實施和匯總三個階段,總共歷時兩個月的時間。

本次調查嚴格按照社區准入制要求,貫徹費隨事轉的原則,由各區按抽樣調查老年人數印發《常州市區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問卷》,由社區具體組織填寫,並將收集的信息錄入網上填報系統,由社區信息平台進行匯總分析。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社區幹部認真負責,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間耐心調查,然後將調查問卷逐份上報,一旦發現差錯及時糾正,問卷回收率達到100%。這次調查的一個明顯特徵之處在於採用實名制填寫的形式,防止出現虛報謊報的現象,也便於以後的抽查,確保了此次調查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通過這次市區養老服務需求大調查,基本摸清了居家養老、社區就餐和日托服務等方面需求,為我市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政策,加大老年設施投入和發展老年服務提供了決策依據。

二、市區老年人需求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一)老年人基本狀況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調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占總數的11.57%和31.85%,初中、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別佔29.64%、8.42%、9.51%,而大學專科、大學本科以上的僅佔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徵很明顯(見圖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從居住方式來看,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獨居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別佔11.38%、52.49%,與子女同住或與孫子女同住的佔35.17%,老年人「空巢」現象日趨嚴峻。

3.身體狀況與生活自理狀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身體健康或一般的分別佔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嚴重疾病的佔27.60%、3.89%(見圖2),說明我市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穗做處於較佳狀態。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占調查總數的87.98%,半自理的佔10.26%,不能自理的佔1.76%,具有乎族滾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絕大多數。

4.配偶與子女情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總數的74.21%,配偶不在的佔24.26%,沒有配偶的為1.53%。再從老年人子女的數量來看,有1個、2個、3個子女的分別佔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個和5個及以上子女的佔12.22%、

7.32%,無子女的佔1.33%(見圖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還佔多數,但已明顯呈現日趨減少趨勢,獨生子女老年人目前雖還居少數,但也明顯呈現日趨增多趨勢,家庭小型化趨勢不可逆轉。

5.60歲前主要從事的工作

從被調查的老年人60歲前主要從事的工作來看,21.72%是幹部、43.17%是工人、21.82%是農民、6.88%是科技人員、2.21%是自由職業者、0.90%是軍人、2.97%是無業人員,還有0.33%是其他工作(見圖4)。

6.月經濟收入情況

從經濟收入來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別佔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佔18.11%、9.65%,1.98%的老年人沒有經濟收入(見圖5)。由此可見,大多數老年人經濟收入偏低。

7.養老金來源

選擇離退休金是養老經濟主要來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給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經濟來源。

(二歲余)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況

1.精神贍養是最需

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精神贍養的需求是烈的,40.44%的人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精神贍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養老保險面逐步擴大以及子女的經濟扶養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質生活質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包括精神上的享受。從這項調查顯示,老人們更渴望情感上的關愛,企盼心靈上的充實。

2.家政服務市場大

調查顯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務。現在社會節奏加快,子女大都忙於工作,不在父母身邊的情況比較多,沒有時間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對於家政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務的市場不斷擴大。我們可以推測,今後家政市場的發展對於解決就業問題將會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務與日托服務需求情況

1.目前老年人吃飯的提供方式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認為吃飯是個問題,79.27%的人認為吃飯不成問題。目前自己做飯的占總數的85.20%,由子女、鍾點工、全職保姆做飯的分別佔10.59%、1.32%、1.01%,到社區助餐點、與他人搭夥、叫快餐或去飯店吃飯的分別佔0.63%、0.33%、0.11%,其它方式佔0.81%(見圖6)。由此可見,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飯的占絕大多數,這與68.51%的老年人身體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情況相符合。

2.對社區助餐點的調查

在這次被調查的對象中,37.86%的老年人聽說或了解社區助餐點,62.14%的人沒聽說或不了解,可見老年人對社區助餐點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閱讀問卷上有關社區助餐點的介紹後,選擇願意由助餐點提供吃飯的有4198人,占調查總數的41.63%,這次參加調查的人數僅占市區老年人總人數的5.042%,按調查比例推算,市區共有8.326萬名老年人樂意接受助餐服務,這說明助餐點在我市存在較大的需求空間。老年人助餐點是由政府資助建設,以社區為主導,為社區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製、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務的場所(價格通常在5-15元:一頓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寧街道斜橋巷社區、西新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及天皇堂弄居家養老服務站等等已經有了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務。但從全市來講,老年人助餐點的數量還很少。從總體而言,還有很多老人不願意選擇到助餐點吃飯,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時是自己做飯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點提供吃飯。

在願意由助餐點提供吃飯的老年人中,因為省事方便的佔62.04%,因為價廉物美的佔15.20%,其它原因的佔22.76%。在不願意由助餐點提供吃飯的老年人中,因為不喜歡的佔23.69%,因為口味不適的佔21.36%,其它原因的佔54.95%。

3.對老人日托所的調查

在這次被調查的對象中,33.26%的老年人聽說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沒聽說或不了解,可見老年人對日托所也不熟悉。通過閱讀問卷上有關日托所的介紹後,選擇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調查總數的4.02%,按調查比例推算,市區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調查對象中,有5046人會考慮去日托所,這說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樣,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書讀報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開展其他有益的文體活動,還可以就餐,日托所的優點在於收費低於養老機構,對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護理。由於日托所對於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護理,所以對於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願意進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為年齡較大且無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為要滿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為身體欠佳,5.24%的是因為日托所收費低於養老機構。

4.志願者服務

在我們這次的調查中發現,18.09%的老人願意幫助日托所做些志願者服務,48.71%表示偶爾可以做一點,26.03%不願意做志願者服務,7.17%未選擇。在寧波市海曙區,有一支專門為獨居困難老人提供服務的義工隊伍,他們服務的內容和時間可以像銀行存款一樣進行儲蓄,等到自己年老時又可以提取儲蓄,享受服務。群眾將其稱之為「義工銀行」。而我們的這次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市開展「義工銀行」存在一定的群眾基礎。

(四)養老形式調查情況

1.居家養老是首選

調查顯示,80.27%的人最願意選擇的養老形式是居家養老,11.56%選擇機構養老,6.34%選擇老人日托所,1.83%未選擇(見圖7)。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領域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主要是上門進行個案服務,同時發展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機構,對老年人進行綜合性的集中服務照料。居家養老服務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對破解日趨嚴峻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發展適合我市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市區已建有26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93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基本做到了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全覆蓋。,市、區兩級財政共撥付養老服務補貼250萬元。

2.選擇養老機構的檔次

在願意到養老機構養老的老年人中,選擇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別佔58.30%、31.52%,僅有6.49%、3.69%的人分別選擇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見圖8),這與當前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關性。

(五)子女對老人精神贍養情況

1.大多數老人不感到孤獨,九成以上子女願意陪老人聊天

調查發現,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獨,19.03%感到孤獨的老年人更願意找親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願意陪其聊天、聽其訴說,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願陪他們聊天。對「給錢給物讓老人衣食就是孝順,您認為這種說法對嗎?」這道題選擇對、不完全對、不對的分別佔15.01%、64.51%、20.48%。由此可見,我市的子女比較注重與父母的談心,從精神上來關愛父母。

2.子女對老人的孝順情況

在這次被調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認為子女很孝順,39.88%的認為子女比較孝順,認為不孝順的僅佔0.83%(見圖9)。子女經常來看望的有82.68%,佔大多數,偶爾來、生病時才來、節假日才來到分別佔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從不來看望老人。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常州子女對老人的孝順狀況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來看望的有81.57%是因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為有矛盾沖突,11.35%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子女關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門看望和打電話。

3.老年人與孫子女的關系

調查顯示,在有孫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顧第三代,37.22%不照顧第三代,這說明我市的老年人對第三代很有愛心,所謂的「隔代親」。而且調查還顯示68.37%和29.51%的孫子女經常來或有時來看望老年人,2.12%不來看望,說明第三代也很關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動場所和活動內容

小區休閑廣場和公園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平時經常鍛煉或參加其他娛樂活動的9791名老年人中,經常去小區休閑廣場和公園的分別佔38.62%、21.91%,老年人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看電視、與朋友聊天、讀書看報、打牌搓麻將等,參加老年大學學習、外出旅遊的居少數。

三、滿足市區養老服務需求的對策建議

(一)關愛「空巢老人」,重視精神贍養

全社會都要來重視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家庭成員要負責,年輕人要多承擔體力勞動,給足老人生活費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給老人們精神慰藉。社會服務功能要強化,社區要為他們提供面對面、心貼心的服務,要擴大志願者隊伍,開展形式多樣文體活動,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獨居不孤,歡樂常伴。

繼續開展「牽掛你的人是我」龍城志願者與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節活動。市民政局和市老齡辦連續兩年組織了「牽掛你的人是我」龍城志願者與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節活動。這項活動給老人們送去了關懷和幫助。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好這項活動,並在原來的基礎上要擴大此項關愛活動的影響,讓更多的人來關愛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關愛示範點建設,推進全市老年精神關愛工作。積極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關愛工作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撰寫有質量的調研報告。繼續做好常州老年服務中心開展的老年心理咨詢服務工作,積極為基層做好示範作用。扎實抓好全國老年精神關愛江蘇示範基地常州示範點建設,總結推廣鍾樓區老年心理關愛示範點心理咨詢室和社區心理咨詢室試點的經驗,努力推進全市老年精神關愛工作。

(二)提高養老金待遇

盡管我市已連續幾次上調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但調查顯示,大多數老年人經濟收入偏低,總體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價上漲幅度較快,因此,要繼續提高老年人的養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

要進一步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范圍,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建立監督機制,及時評估中介機構服務效能,確保服務落實到位;要對居家養老服務實施制度化、標准化、規范化管理,制定上門服務制度、服務監督制度、服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等規章制度,確定生活服務標准、養老護理標准、服務效果評價標准等各項標准,規范服務項目和內容,對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實行資格認證、持證上崗,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四)建立社區助餐點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資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區設立老年人助餐點和日托所試點,並對助餐點和日托所的的性質、任務、要求、運行機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關規定,培訓工作人員和招募志願者,建立後招標按市場化來運作,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對助餐點和日托所日常運作予以相應支持,並在試點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推廣,滿足高齡、獨居、純老家庭的老年群體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盡管調查顯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願意選擇到養老機構養老,但即使按照這個標准,市內養老機構床位也應達到2.31萬張,而目前僅有1.28萬張,尚有1.03萬余張的缺口。因此,要落實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民間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以及外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規劃建設不同檔次的養老機構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對養老服務機構實行分類管理,明確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逐步改變目前較高收入人群大量佔用公辦養老機構資源的現象,在合適的時機,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發放養老服務專項補貼,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夠住得起養老機構。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發展社區家政服務

出台相關政策,培育家政服務業,吸引家政服務的相關企業加盟,同時進一步擴大政府援助服務對象范圍,完善送時服務機制和制度,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償、低償和無償的家政服務。

(七)加快各級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建設

加快市、區及基層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建設,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活動需求,形成檔次不同、面積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內活動場所和室外活動設施,方便老年人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引導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區,融入社會,度過幸福的晚年。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物美價廉的旅遊線路,開拓老年旅遊市場,滿足老年人出遊需求。積極興辦老年大學、學校,發揮市和各區老年大學的示範帶動作用,抓好街道(鎮)和社區(村)老年學校建設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級辦學網路,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滿足老年人的求學需求。

③ 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分析論文

現如今,由於老年人群體因心理健康出現的種種問題層出不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老年人心理分析論文 範文 篇一:《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思考》

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推進,老年人群在我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在不斷上升,關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一項社會及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1-3]。老有所樂是全社會對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於軀體及心理等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夠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會人口流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到異地工作,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水平[4],社會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關愛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我國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會支持包括子女、配偶、親朋好友等對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狀況等經濟支持。有研究認為,較低的社會支持和心理韌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影響因素[5-6]。夫妻關系和子女關系是中國家庭的兩組重要支撐,作為社會支持的環節,良好的子女關系讓老年人有較好的精神寄託,可以經常性的與子女進行交流和溝通,緩解內心的孤獨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會造成老年人的抑鬱等症狀。本次研究以社會支持作為研究的支點,分析不同社會支持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

1對象與 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療養中心進行療養及體檢的205例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齡60~82歲,平均(71.42±12.05)歲。納入標准:①年齡≥60歲;②思維清楚,具有一定的表達和讀寫能力,能夠配合調查員完成調查問卷;③企業及事業單位等離退休人群;④身體無精神病症及惡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願意參加本次調查。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本次研究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況調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 文化 程度、婚姻狀況等基本信息,症狀自評量表共有90個項目,分別檢測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每一個項目均採取(1~5)5級評分,分別為:1.沒有(自覺並無該項問題/症狀),2.很輕(自覺有該問題,但發生得並不頻繁、嚴重),3.中等(自覺有該項症狀,其嚴重程度為輕到中度),4.偏重(自覺常有該項症狀,其程度為中到嚴重),5.嚴重(自覺該症狀的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3個維度。

1.2.2質量控制

本次調查問卷均有護理測評小組完成,護理測評小組共有5名本科學歷的護士,在量表調查之前均接受培訓,培訓測評成績優秀。調查問卷收集後抽取5%進行復查,核實信息,確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評估的准確性。

1.3統計處理

本次研究採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其中定量資料採用(x珋±s)表示,兩組相關資料採用相關性分析的方法,運用線性回歸的方法分析預測兩組定量資料的關系,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不同維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得分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居住狀況、健康自評狀況和子女關系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的影響;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健康自評狀況和子女關系對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得分存在顯著影響,見表1。

2.2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得分的相關性

研究發現,離退休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總分與SCL-90中的強迫、抑鬱、焦慮和敵對存在顯著負相關,具體到3個維度上,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都只與焦慮存在顯著負相關,對支持的利用度與強迫、抑鬱、焦慮和敵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不同領域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狀為評估指標,分析不同社會支持下各心理症狀的情況。社會支持包括主觀支持情況、客觀支持情況,同時包括老年人對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決定社會支持所發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專家的關注。

3.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齡對老年人心理症狀和社會支持的影響以在70歲以上較為明顯,這可能是因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軀體的老化,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對主客觀的利用度降低,同時交流的困難及軀體的健康狀況也影響到了心理的起伏變化,這一點健康自評狀況的分析情況也可以印證,自我身體情況較差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評分較低,同時症狀得分情況也偏高。

3.2主觀支持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

主觀支持是指個體體驗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與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與個體的主觀感受密切相關。家庭中如果發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喪偶等,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擊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同時社會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較差。根據相關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觀支持與老年人的焦慮情緒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同時主觀支持也可以從子女關系、居住狀況上來分析,子女關系較差、獨居、空巢老年等社會支持相對較差,其各種心理症狀表現的也就越明顯,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鄔俊福等研究[12-14]的認證。

3.3客觀支持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

客觀支持是可見的或實際的,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援助、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等,由於退休老年人相對 其它 農村地區及沒有社會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養老 保險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對物質生活和對養老問題的擔憂。因此,收入狀況這一項客觀支持在單因素分析中並未對老年人的心理症狀總分發生明顯的作用,但這不能否定客觀支持與心理症狀之間的關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觀支持與焦慮有顯著的相關性。

3.4支持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評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標,本次研究也說明,支持利用度與老年人心理症狀評分的相關性最高。由於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受到軀體等健康狀況的影響,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雖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結果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重點對支持利用度進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過干預老年的支持利用度來實現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標。總之,合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積極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度。

老年人心理分析論文範文篇二:《老年人心理健康及護理現狀》

【摘 要】老年人作為一個相對弱勢且迅速擴大的群體,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狀況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在現代老年人護理的基礎上,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准、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徵,提出如何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均壽命的逐漸延長,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也日趨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醫療、護理工作的關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決並做好有效的心理護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度過晚年生活,已成為當今老年人心理護理的重要內容,是護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我國老齡化社會現狀

1990年以來,我國老齡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長,200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0.09%[1],全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預測到2015年將超過2億,約占總人口的14%,到21世紀中葉將達到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4[2]。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高齡、高速、數量大的特點[3],這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提出了嚴峻的

挑戰。

2老年人心理健康標准

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專家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結合我國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4]有5個方面。

2.1心理狀態良好情緒樂觀,精神愉快,熱愛生活和家人,幽默豁達,助人為樂,有好奇心,對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對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斷事物時,基本准確;在回憶往事時,記憶清晰;在分析問題時,條理清晰;在回答問題時,能對答自如;在平時生活中,有比較豐富的 想像力 ,並善於用想像力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生活目標。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定,意志堅強,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能經得起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遇到困難時,能沉著地想辦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他人的幫助,在家中與老伴及晚輩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與過去的朋友和現在結識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關系,有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為能正確扮演符合該年齡在各種場合內的身份和角色,其對社會的看法,對道德倫理的認識,都能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與社會協調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和特徵

現代意義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稱心理衛生,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3.1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後,由於生理機能的退化,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質量均明顯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臟器功能減退是多臟器衰竭的基礎[6]。多數老年人 記憶力 下降,語言活動及思維范圍窄,難以表達出自己的思想,產生聽覺理解和判斷力的障礙等。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視聽功能障礙、認知老化、生活方式等。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變,伴隨健康狀態和社會環境的改變,老年人的心理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變化,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經濟收入與文化 教育 、婚姻與家庭、體能與文體活動等。如一個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會對人生有一個正確態度,能正確處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會因意外情況的產生而導致心理失常。

3.1.3社會因素主要包括:社會支持、個體參與社會閑暇活動、老年社區衛生服務[7]。人的心理健康與否,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焦慮由於可以通過自我調節而保持心理平衡,從而有益於更好地適應機體和環境的變化[8]。心理健康與 人際交往 、家庭關系、生活、身體狀況、睡眠、文體活動、經濟收入和住房等滿意度呈正相關[9]。

3.2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徵

3.2.1孤獨的心理老年人的腦及體內其他器官均趨於衰退和功能下降,處處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心理上產生老而無用、孤獨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喪偶、獨居、離退休、人際交往少、社會和家庭地位改變、生活空間增多或身體心理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行動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虛寂寞,心理上往往產生隔絕感或孤獨感,進而感到煩躁無聊。

3.2.2焦慮、抑鬱的心理焦慮是一個人感受到威脅而產生的恐懼和憂郁。抑鬱是一種悶悶不樂、憂愁壓抑的消極心理。有文獻 報告 ,正常人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0%~23%,而老年患者由於病情不可逆轉性而引起抑鬱症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大部分老年人有負性情緒,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負性情緒較嚴重[11]。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對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不容忽視的[12]。抑鬱性障礙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多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通常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表現形式多樣,可有輕度的憂愁到嚴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從而表現出兩種情緒:有的沉默寡語,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都無動於衷;有的急躁易怒,易發脾氣,對周圍的事物看不慣,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測猜想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又懷疑醫生、護士甚至家人都在對他有意隱瞞病情,周圍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無意的話語,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負擔。當患者可能出現與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狀而產生疑心時,多表現為情緒低沉、悲傷哀痛、沉默少語,常常無端的大發脾氣。

3.2.4恐懼與害怕的心理這是老年人進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應。害怕醫院陌生環境,過分擔心自己的病情,怕連累家庭,怕別人厭煩,怕醫務人員態度不好,怕發生意外等,從而產生恐懼感。

3.2.5疑老和絕望的心理 認為自己老了,病後前途渺茫,已瀕臨死亡邊緣,心灰意冷,消極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療。多表現為意志消沉、精神憂郁、束手無策,常暗自傷心落淚,不願與人交往或交談,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表現漠然,不願接受治療和護理,消極化等待著“最後的歸宿”。

4老年人的心理護理

針對老年人所獨有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根據個體差異及疾病階段所表現的不同心理,護士除自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精湛的護理技術外,更重要的還要應用心理護理程序進行心理評估及診斷、實施護理及評價,通過心理對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對疾病的能動作用,為恢復和增進病人健康服務。

4.1心理評估細致觀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愛好 、病情變化和家庭環境情況,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動,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化心理護理。收集資料的方法,一是通過直接和病人交談,二是通過和病人親人交談,也可通過心理問卷調查形式,從中收集其心理變化信息。

4.2心理診斷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護理診斷。對老年人來說,心理診斷不是一次完成的,應不斷完善。

4.3實施 措施 對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可採用心理咨詢及啟發開導法。具體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心理護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美好的語言能使老人處於接受治療護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狀態。①與老年病人溝通首先要採取包容的態度,要善於運用語言的藝術性和技巧,主動與老人交談,了解他們心中的懸念問題,對其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對老年病人有適當的稱呼,護理時徵得他們的同意,態度要和藹,避免發生傷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術贏得老年病人的信賴,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礙,主動配合治療。 ④護士應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動多接觸他們,給予他們極大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滿足醫療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醫,禮貌待人[14],時時用親切的語言、體貼入微的照顧來排解他們入院後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讓他們視如親人,願意向我們傾訴內心的痛苦[15]。

4.3.2對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愛護是心理護理的關鍵老人從溫暖的家庭到陌生的醫院,對周圍一切環境不適應,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對疾病認識不足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作為和病人密切接觸的護士,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他們。需給予其精神支持和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講話禮貌,態度和藹,耐心聽取他們的主訴,對老人的健忘和 嗦給予諒解,對老人的要求盡量滿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損傷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獨情緒對老年患者的影響由於老年人依賴性強,易孤獨,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業余時間陪伴,尤其是喪偶老人,他們有“感情飢餓”現象,特別需要護士關心。所以護士要有耐心,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耐心聽取他們的“心聲”,不要隨意打斷,不要向他們亂作保證,使他們從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滿足,有利於心理健康,延年益壽。同時,加強社會聯系, 鼓勵其親友、老同事及單位人員前來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談活動[16]。鼓勵他們與周圍的病友多聊天,看看電視,聽聽廣播,閱讀各種報刊等。培養多種興趣,豐富生活內容,以分散注意力,調節緊張情緒,消除孤獨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狀態。

4.3.4積極維護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狀態,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療的必備條件由於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現明顯變化,我們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以科學的態度給予實事求是的解答,以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狀態。

4.4效果評價可採用觀察法和調查法對心理護理的效果作出單獨或綜合性評價。多收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反饋信息,採用上級部門下查、不記名問卷調查、認真聽取家屬意見等方式,找出護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改進護理計劃、完善護理工作。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及時調整病人角色,穩定情緒,幫助其增強適應能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以達到促進機體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復的目的。

5小結

綜上所述,老年心理護理是目前心理護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護理不同於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種經常性行為方式。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人文關懷始終貫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護士的自身素質,使護士改變陳舊的護理觀念,樹立起人文護理的理念。在護理過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諧的醫患、護患、家庭及社會關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姜丹,胡亦心.老年護理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4):54.

[2]李嶸.淺談老年心理保健問題[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1):38-39.

[3]曾毅.中國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賢.老年護理與康復[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55-56.

[5]鄭玲,吳渭虹,趙鐵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觀點[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7):33.

[6]楊文,初榮,劉淑榮,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2):62.

[7]楊紓加,溫玉潔.影響老年人健康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華夏醫學,2003,16(4):595.

[8]孫淑梅,張紅蓮.老年腫瘤患者的心理個性測評與干預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韓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醫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響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4):36-37.

[11]周運生,劉蘭.銀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 [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3,25(1):19.

[12]羅敏,左月燃,金寧寧,等.影響我國老年人生活質量 的因素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30.

[13]宋桂雲,劉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應對方式與 焦慮、抑鬱的相關性[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2):4.

[14]郭軍英,楊宇彤.對軍隊療養老幹部心理護理方法的 探討[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3):159.

[15]吳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及溝通方法[J].齊齊哈爾 醫學院學報,2008,29(2):35.

[16]湯智穎,張俏穎.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J]. 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9):29.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老 年人心 理分 析論 文范 文”

閱讀全文

與城市老年人需求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部腫瘤壓迫眼神經和壓迫老年痴呆有關系么 瀏覽:438
如何暗示父母自己一定得配眼鏡了 瀏覽:474
老年人興趣小組活動照片 瀏覽:226
物業公司用退休人員做保安 瀏覽:424
濟南兒童醫保如何掛在父母名下 瀏覽:330
工作多少歲可以領養老金 瀏覽:21
標準的老人床多少錢 瀏覽:970
60歲的男人還會愛上女人嗎 瀏覽:130
60歲能買平安什麼保險 瀏覽:54
老年人安全帶怎麼系 瀏覽:219
70歲老人海上婚紗照 瀏覽:253
中國官員級別退休年齡 瀏覽:589
老年節主題黨日活動計劃 瀏覽:522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農村 瀏覽:632
父母不喜歡玩游戲怎麼辦 瀏覽:425
養生葯如何做兩用產品 瀏覽:608
老年人奇葩創業 瀏覽:568
治療老年人的葯酒方 瀏覽:353
陽光城養老院 瀏覽:926
老年人麻將桌怎麼用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