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金潮為社會 三農 弱勢群體所做貢獻
誠信為本 服務三農——高金潮
阜城縣委宣傳部 通訊報導組 孫景雷 郝紅軍
高金潮,男,63歲,中共黨員,阜城縣阜城鎮高樓村人,自1978年12月開辦電機潛水泵修理部,至今已有30年了。30年來,他始終堅持「用戶至上、信譽第一;優質服務、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技術第一;誠信服務、道德第一」的誠信經營和服務理念,恪守職業道德,做到童叟無欺,用自己的手藝和良心,熱情、誠實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經營過程中,他將文明誠信服務制定成公約,寫在紙上,貼在牆上,落實到行動上。隨時代的變遷,誠信文明公約也曾修改了六次,每次都賦予它新的內容適應於時代的發展。他經常奔波於滄州市東光、泊頭、衡水市武邑、景縣等6個縣內之間,義務為近400個村莊的上千戶機井、水泵、變壓器,累計排除用電故障2萬多起,為這一帶旱作農業豐收作出了貢獻,被當地農民譽為「農民維修高手」,多年堅持義務免費為縣光榮院、城關養老院、武警中隊義務服務;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他組織了十幾個個體維修戶成立了「服務三農義務維修隊」,為方便農民朋友維修農業機械,他們還在縣城周圍設置了4個便農維修點,並經常深入農村,為廣大農民排憂解難,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曾先後榮獲「全國商業勞動模範」、「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河北省國防之星」、「河北省優秀個體工商戶」、「河北省光彩之星」、「河北省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先進個人」、「衡水市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衡水市十佳誠信魅力家庭」和「和諧家庭」、「衡水市道德模範」、多次榮獲「優秀人民代表」和「模範政協委員」、「縣資深政協委員」等稱號,先後五次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合影留念。歷任二十三年縣政協常委,當選為省市縣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
30年來,外出行程多少公里,其間的酸甜苦辣,他都已記不清了。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問,買賣一定不小,也掙了不少錢吧?其實沒剩下幾個錢,鄉親們都知道,到現在他住的還是25年前的老平房,看的是黑白電視機,倒不是一點錢沒掙,一是事業越做越大,用來發展事業;二是他是個心腸軟的人,賒了不少賬,加上這些年參加了一些公益活動,再加上養家糊口,也就沒有什麼落頭了,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年服務三農發生的事情。
用誠信經營的理念贏得客戶的信賴
他是怎麼幹上這一行的呢?說起來可能是緣份。阜城地處黑龍港流域,十年九旱,抽水澆地是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但這里地下水位深,機泵多是超負荷工作,非常容易出故障。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是個地區電影放映員,放電影天天下鄉,經常遇到農民維修難的事。看到農民心急火燎的樣子,他心裡也著急,於是就動了改行干維修,為農民服務的念頭。1968年10月,被迫辭去電影放映員的公職後,到1978年12月2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身揣著電機電器維修技術回到縣城,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持照經營的維修部。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復雜的電器,只是維修一些簡單的電機、電器開關。隨著時代發展,高科技的電器被應用於各行各業的同時,無形也給維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至今天,每逢遇到維修難題,他常常邊學習邊實踐,都能夠及時排除故障,從沒耽誤客戶使用,得到了客戶稱贊。從此以後,他的名聲很快被人們所熟知,慕名前來維修的人也越來也多。「只要不更換零件,我決不收服務費」,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96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郭塔頭一位叫常振川的老者來門市部查修一台2.2千瓦的潛水泵,機械故障查完後,該換的件全部換好,老人家將潛水泵當即取走。事後,他兒子新凱說:「郭塔那台潛水泵電纜線上有個小破口,忘記給處理了,誰知會出什麼事兒嗎?」他聽到兒子的疑懷話語,馬上決定立既去郭塔,帶上萬用電表、絕緣膠帶,下午一點鍾冒著炎熱趕到常振川家,當向老常說明來意後,常振川帶領他來到潛水泵旁,經解剖電纜一看,三相電線有兩根完好,另一根的多股線只剩下三、四根細絲,如果用在線路中稍稍上水,幾根細銅絲就會燒壞,再說,電纜線又有破口,因觸水、電纜線也會很快燒斷,通過向老常講明線燒斷就會損壞潛水泵線包道理,隨後把斷線接好,將電纜線絕緣好,對此進行免費處理,老常聽到看到他的誠心經營的態度,很是不忍心,非讓捎上三十元錢,並說:「高師傅,你要不來,我花一百五拾元也不夠」。經再三推讓,老常才打消了付款的做法。事後,老常逢人便講:「高師傅,跑了十多里給我老漢白服務,真是讓人佩服。」1997年夏季的一天,也是阜城鎮郭塔頭農民,他叫任清泉。這天上午,他氣喘噓噓地將一台潛水泵馱到門市部,對高金潮說:「潛水泵線包燒壞了,給換個新的吧!」按理說,顧客自己都以為線包壞了,經他拆下來,換上新的也就了事。可他沒有盲目的拆除,而是仔細測量電機線包,測量後,發現線包並沒有壞,只是潛水泵電機出頭線局部斷路,進行了應急處理。當任清泉來取泵時,高金潮向他說明了故障原因,沒收分文,任清泉其心不忍,從兜里掏出120元錢,誠懇地說:「老高,留下一半吧,其其它門市我120元也不夠」。 當既高金潮向他解釋說:「沒壞就沒壞,我怎能光顧掙錢不講道德呢?」推讓著叫任清泉把款收回。任清泉激動地說:「俺可碰上好人了」。
三十年來,他始終維護自己的職業道德標准,從未做過坑害顧客騙取錢財的事。有一次,他花了兩千多元錢購進四盤漆包線,回來一試,發現這些漆包線機械強度低,耐壓差、質量不過關,倘若湊湊合合用在電機電器線圈上,會給顧客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他想到這里,毅然將四盤線當作廢銅線賣掉。這樣,他雖然承受了一千多元的經濟損失,卻從顧客那裡得到了金錢難買到的信賴和敬重。
為做好道德服務,門市部嚴禁劣質品、冒牌貨進店,對安裝和銷售出去的機電零件,當場驗試,公開價格,合理收費,絕不冒收分文,處處讓消費者稱心、放心、滿意而歸。僅這一項,多年粗算也得少收20萬元。
以誠信服務的理念服務於農業生產
每逢農業灌溉高峰,也是高金潮最忙的時候。「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個道理成為他排除農業灌溉故障的座右銘。無論生意多忙,或是中秋節、元旦、春節,只要打電話來,他都會及時趕到故障現場。
2005年11月初的一天下午一點多,門市部來了三個客人,酒菜剛擺上桌,楊廟的一家企業打來告急電話,他和兒子高新凱陪著吃飯,立即安排新凱趕赴現場,新凱和客人說了聲對不起,就騎上摩托往十幾里外的楊廟趕。兒子走了,他端起酒杯代兒子向客人道歉,可他們卻說:「老高啊,你什麼都甭說,雖然新凱沒陪我們喝酒,可企業一打電話,他顧不上吃飯就趕過去,讓我們感到非常滿意,心裡也覺得更踏實,因為如果換作我們,你們也會是一樣的做法。相反,如果企業打電話來,你們置之不理,在這兒陪我們喝酒,我們就會有想法了。你們不僅手藝好,服務還到位,同事就得和你們這樣的人同事。」象這樣盛上飯顧不上吃,來了朋友沒時間照應的場合,每年都得有那麼幾十次,所以慢慢的親戚朋友也都見怪不怪,都理解了。
今年7月份,正值伏旱的緊要關頭。一天深夜,還在熟睡的高金潮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吵醒,原來是滄州市東光縣找王鄉小曹庄的支部書記老吳打來電話,稱他們那裡的機井壞了。他深知機井壞了農民急迫澆地的心情,於是他撂下電話,立即租車趕往70公里外的故障現場。當趕到事發地時,已凌晨4點鍾,經過幾個小時努力,終於為該村兩台機泵和一台補償器排除了故障。機井正常運轉了,該村支部書記老吳握著高金潮的手高興地說:「真是太感謝你了,為俺村農田灌溉贏得了寶貴時間」。等故障排除後,已到了次日,對於一個年過六十多歲整夜沒合眼的高金潮再也支持不住了,只好在車上休息了一會,匆匆忙忙地往回趕。
2003年3月的一天,下午六點鍾,太陽已經落山了,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距縣城十五六里的村莊打來的。時值春天,農民忙著給小麥澆返青水,水泵突然不上水了。聽著電話里心急火燎的樣子,高金潮在電話里顧不得多說,就說了句半小時以後趕到。他帶上維修工具推著自行車往外走。春天的風大,卻沒想到會那麼大,風吹起的沙粒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風大再趕上頂風,騎出去沒多遠,就騎不動了。畢竟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在過一條大渠時,自行車突然失去控制,一下子沖了下去。他被甩到了荊棘窠子里。自行車也被扔出去七八米,他趴在地上半天沒動,過了好一會,才穩穩神兒,喘過氣兒來。覺得腿有點痛,便扒開褲腿一看,雙腿都蹭傷了,破了皮的地方滲著血,他一拐一瘸地走過去,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一陣針扎似的疼痛鑽到心裡,才發現左手食指的指甲蓋翻起來了。剛光注意腿了,沒想到手也傷了,回去吧?又和人家說好了,怕別人等地著急,更怕耽誤農活。於是,他就忍著疼痛騎車到事主家,等把水泵修好了,已經到了晚上九點,看到他受了傷,事主特別過意不去,硬往他手裡塞錢,被他婉言謝絕了。
牢記黨的宗旨 踐行黨員義務
高金潮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始終身先士卒,努力踐行共產黨員就是為人民服務。
2003年是非典肆虐的非常時期,他一方面宣傳抗擊「非典」知識,另一方面沒有忘記抓生產。蔣坊鄉的小辛庄發現當時衡水唯一一例非典患者,是上上下下轟動關注的非典感染災區,為穩定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秩序,盡快幫助該村解決吃水用泵的難題,根據非典指揮部領導的安排,他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義無反顧的來到小辛庄,在沒有穿戴任何防毒器具的情況下,經過一個多小時努力,終於把故障完全排除了。在非典盛行的日子裡,他們還先後為孫窪、繩王、東韓村、留駕井、李城寺頭、黨庄、馬庄、田屯等三個鄉鎮的20多個村莊排除了吃水井的井台機泵、電器用電故障,該修理部受到了阜城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為此也在市、縣政協全會工作報告中,受到大會通報表揚。
2005年,蔣坊鄉楊尚村一位年過八十的楊老漢,氣喘噓噓地馱著一台小電機來到維修部,讓趕快給修好。看到他著急的樣子,便撂下手中的活,立刻給修理。「你這么大歲數了,還會用電刨子嗎?」高金潮說。「唉,這是亂動用別人的電刨子,想自己做個小活,沒想到木頭卡住了,電機冒煙了,趕快馱到你這里來維修」楊老漢垂頭喪氣地說。在交談過程中,他得知楊老漢是一個生活困難的老人,電機修好後,楊老漢說:「高師傅多少錢啊」。「七十元錢」。楊老漢用顫抖的手從衣兜里剛掏出錢來,他說:「不要了,你別拿了」。楊老漢說:「不要錢哪行啊!你也得花錢買件啊!」。經過一番推讓,楊老漢只好將錢收回,握著高金潮的手激動地說:「好人啊!現在這樣的人少了!」。
「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興。對一個人來講,誠信是一種品德;對一個地方來講,誠信是一種環境;而對企業來講,誠信是一種財富,是品牌,是生命。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創造財富過程,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講誠信,不講誠信,遲早要被市場淘汰」這是高金潮30年來經商悟出的道理。
在談到服務三農時,高金潮斬釘截鐵地說:「我現在生活很好,錢多了也沒用。再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得有共產黨員的樣。我以後要繼續領著我們的『三農義務維修隊』服務於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稿刊登在河北經濟日報
他,始終把支持服務「三農」放在首位
(獻給建國六十周年)
記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個體工商戶、市縣道德模範 、高樓電機潛水泵修理部創始人 高金潮
中共阜城縣委統戰部 曲東武
提起高金潮,阜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是阜城縣阜城鎮高樓村人。三十一年前,他迎著改革開放、富民政策的春風,勇敢地走進縣城,在原東大街開了電機潛水泵修理部,成為阜城縣第一位持照經營的個體工商戶。文革前,他有過輝煌地歷史,在技術大比武年代,曾赫赫有名,原衡水地區行署給予過褒獎,所在工作單位,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十年動亂,蒙受不白之冤,是撥亂反正,找回自我;又是改革開放、富民政策使他有了用武之地,重操舊業,幹上修理電機這一行。打那時候,從心眼裡感恩共產黨的好政策,憑良心做人,用精湛的技藝,為廣大群眾服務。幾十年中,不分白天黑夜,常年義務免費下鄉為農民朋友服務到澆地現場,排除機泵和電器故障;修理部電話就成了為農民用機、用泵、用電器的「110」,放下報修電話,馬上奔赴服務現場,晴天日頭曬,雨天兩腳泥,風天沙土打,冰雪天摔跌爬滾;汗水流盡,遭雨挨凍受飢寒,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群眾見到老高爺兒倆拚命實干,心疼和不解地問老高:「干這賠本地買賣為個啥?」老高果斷地說:「不為錢,不為利,為的是群眾方便,農民增產、增收、早脫貧,干這賠本的買賣苦點、累點我認了」。下鄉義務免費搞服務,不僅僅是辛勞,更重要的是影響了門市部的業務,靠加班加點去完成。義務下鄉搞服務始終不間斷,在阜城大地許許多多田間小道都留下他服務澆地現場的身影;老高幾十年來誠信服務「三農」,下鄉排除機泵、電器故障,,默默地付出、奉獻著…..
在過去,修理電機、水泵這行當,可說是坐商,甭用走出去,客戶自動將壞損的機泵、器件送修到修理部門口,穩穩當當、不風不雨,坐在門市部掙錢;可到了老高這里,從1978年12月28日開始,他在門市部正常處理業務外,抽出、擠出時間,趁一早一晚,飯前飯後,夏秋季節午休時間,走出門市,走進村村戶戶,到澆地現場,農村副業攤點,排查老百姓用機、用泵、用電器地難題,就是老百姓見其辛辛苦苦搞服務,心中著實不忍,硬往手中塞錢,他分文沒取過,群眾見其不辭辛苦,天到飯時,非留吃飯,被他婉言謝絕。在服務現場查準的故障、隱患,他叮嚀群眾:「抓緊拆卸,趕緊維修」;就是到偏遠鄉鎮或是外市縣,找准地故障,他也告訴群眾:「找個靠近的修理部,馬上趕修」。老高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了群眾和同行的好評。
修理部支持、服務「三農」,有嚴明紀律貼掛上牆:一、有損良心的錢,一分不能賺;二、有損形象的話,一句不能說;三、胡弄老百姓的事,一件不能做。經營規則上牆:「用戶至上,信譽第一;優質服務,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技術第一;誠信服務,道德第一」。修理部文明誠信公約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改過六次,每次改動都有新的內容,熱心「三農」,誠信服務「三農」早已寫入文明公約,不僅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更重要地是落實在行動上;最近幾年,老高親自謀劃、發動、組織修理、服務行業地精英,創建了阜城縣「志願者服務隊」,老高率領他們走進新農村,走進城鎮路井街巷,掛起「阜城縣志願者服務隊誠信『三農』奉獻社會」大字標,帶上工具和儀表,擺案設點,在服務現場為農民朋友修理家電、鍾表,進戶修理大彩電,電冰箱、空調,街頭修理電動車、摩托車、拖拉機、三馬和旋耕犁,地頭修復起動器、補償器和導水泵等。「志願者服務隊」誠信「三農」地行動,受到老百姓廣泛贊譽,在2009年7月12日縣委、政府表彰「十佳道德楷模」大會上,高金潮作為道德楷模收到了表彰。2007年8月31日在河北省電視台做了《誠信服務「三農」、奉獻社會》演講,在衡水市、阜城縣專題會議上,做了典型事跡報告,河北省電視台導視頻道於2009年4月1日播發了老高「誠信服務『三農』奉獻社會事跡」 的專題片。
在高樓電機潛水泵修理部經營中,始終把本身業務融入到誠信服務「三農」上,始終把修理部承諾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結合在一起,始終沒忘回報社會;修理部業務再忙,沒忘支農、為「三農」搞義務奉獻,經永遠放在第一位,他們將按著既定的路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新聞耒源: 阜城報 阜城熱線
發布時間:2009-08-29 17:35:57
轉 載:河北省私營個體月刊(2010.5。第五期)
誠送溫暖情
——記阜城縣愛國擁軍模範高金潮
衡水日報通訊員 潘桂生 易祖江
在阜城縣廣泛傳頌著阜城鎮高樓村電機電器維修部個體戶高金潮愛國擁軍的事兒。
爭做份內事 為前方將士解除後顧之憂
1986年,100多名阜城籍將士隨部隊開赴前線,肩負守邊御敵的重任,將士們去了前線,也把高金潮的心帶到了南疆。那些時日,高金潮同前方將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樣,時刻關注著前線的動靜,對這些可親可愛可敬的人掛肚牽腸。
於是,他在個體工商戶中積極倡導並發起了以捐款、捐物、「三優」服務和義務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擁軍優屬、支援前線活動。
1988年元月,為表達對人民子弟兵的情誼,他動員了40多人參加的慰問團,帶著個體戶義務捐獻的1000多元的慰問品,行程4000多里,對全縣106名參戰將士的家屬進行慰問,那一聲聲地親切問侯,表達了個體勞動者對前線將士及其家屬的一片真摯之情。
1987年「八一」前夕,他又抽出三天時間,帶領六名個體戶,對阜城籍10名參戰將士的家屬進行慰問,給每戶送去一袋化肥,照了一張「全家福」照片,還分別給將士們寫了慰問信,連同「全家福」一起寄往南疆。
1988年春節前夕,為了表達自己對軍人的敬重之情,他購買了價值近千元的100條精製晴綸背心,100張精製雙龍戲珠賀年片,列印100張慰問信,寄往雲南前線政治部。事隔一個月,雲南前指政治部教導隊的將士們收到慰問品後寫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信中寫道:「你們這一行動,深深感動了我們全體官兵,我們一定要勇於克服困難,堅守陣地,嚴懲入侵之敵,再立新功」。
在民兵建設方面,高金潮懇於組織個體戶民兵,踴躍投入四化建設,並廣交社會民兵為朋友,引起了人武部門重視。1990年4月6日,原省軍區司令員董學林,向他贈送了80冊各種書籍,省、地軍區政治部率隊前來阜城對老高進行慰問。縣人武部還為他贈匾一塊,稱贊他是「愛國擁軍模範,青年民兵知音」。1990年7月1日,縣人武部聘他為全縣「編外民兵政治指導員。」
義務傳技術 讓優扶對象快步走上富裕路
多年來,高金潮不僅把支前、照顧戰士家屬當成自己份內的事,而且把幫助現役軍人家屬和退伍戰士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幾年來,高金潮曾先後免費或減費吸收他們學習技術100多人次,使他們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退伍軍人李國賓,在部隊是一機電修理工,他對機電方面的理論比較精通,可家電修理技術操作不熟練。高金潮就多次主動同他切磋技術,傳授技藝,使他的技術水平提高很快。如今,李國賓已成為當地技術水平高、服務質量好、經濟收入多的先進個體勞動者。
熱情搞服務 讓人民功臣歡度晚年
縣城內部隊首長較多,縣光榮院又座落在城內,這些老同志為國為民浴血奮戰,操勞過大半輩子,有的殘疾留身,有的積勞成疾,他們在晚年生活中難免有種種不便,需要全社會的照顧和幫助。從1987年開始,高金潮就協助有關部門和單位,成立10多個送溫暖服務隊,每逢「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節和敬老日里,他除走街串巷登門服務外,還在門市部前張貼出為部隊離休首長、榮軍、烈屬免費服務的公告。幾年來,高金潮為他們免費修理各種電器100多台件,免費額達3000多元,奉獻服務日60多個,
這幾年,高金潮已從自己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000多元分別為參戰戰士、將士家屬、軍烈屬、光榮院老人郵寄贈送了慰問品。
阜城縣光榮院住著14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援朝戰爭的老功臣,他們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逢節日,高金潮都要走訪一下,給他們點安慰和溫暖,湊在一起說上一會話。在1990年敬老節和1 991年的春節前夕,他買上慰問品,組織城鎮10多名個體戶來到光榮院,聽老人講革命傳統,為院中老人提供服務,去年2月,高金潮領著兒子高新傑,帶上25公斤桔子、5公斤水果糖一一分發給16位老榮軍。有兩位老人不能下床,高金潮和兒子就把禮品送到床前。同時,還對7位離退休首長贈送了春節對聯和紀念畫。高金潮還不斷組織縣城內的個體戶到烈士陵園開展掃墓活動,讓陵園的同志介紹先烈事跡,講革命斗爭故事。現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個體戶和社會各界人士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心情,激發了人們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摘自<衡水日報>1995年2月24日第3版
民政戰線上的「編外兵」
㈡ 濱州市星級養老院有哪些
根據我們之前的談話及相關信息來看,濱州市星級養老院有哪些?根據相關信息來看,濱州市目前有三家星級養老院。這三家分別是:一、華夏星級畝薯廳養老院,位於泊頭市北郊,是一家集醫療、康復、生活為一體的整合性服務中心。二、金華星級養老院,位於東台市中心地帶,是一家擁有國家五星級資質的大型醫院。三、新時代星級養老手棚院迅隱,位於徐州市郊外的新開發區內,是一家擁有國家五星級資質的大型醫院。總之根據我們之前的談話及相關信息來看: 濱州市_
㈢ 養老保險每年交8千多65歲後能領多少錢,泊頭市社保局
養老保險每年交8千多65歲後能領多少錢,泊頭市社保局?
1、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2、至於每月可以領多少養老金,要根據本人繳費基數、繳費時間及各地經濟水平來確定。退休時社保部門會作出核定。
㈣ 身邊的好黨員高金潮 三十多年來誠信三農 誠信社會 辛辛苦苦為農民搞義務服務 關愛社會優扶對象和弱勢群體
身邊的好黨員高金潮 三十多年來誠信三農 誠信社會 辛辛苦苦為農民搞義務服務 關愛社會優扶對象和弱勢群體
三十年風雨兼程志願為社會奉獻
——記阜城縣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隊長高金潮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人只有在奉獻、互助中才最能體會到內心真實的快樂。」這就是曾獲得「全國文明誠信模範、全國商業勞動模範、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聞名河北,揚名阜城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隊長高金潮的真實寫照。從1978年經商到今天的三十多年間,他在電機、潛水泵維修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憑黨性幹事,以誠信服務,在奉獻中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在服務中踐行了黨員宗旨;他帶頭組織個體工商戶組成服務隊為群眾扶危濟困,開展公益服務,三十年來從未間斷,他的志願者服務隊被阜城吧的網友們親切地稱為「阜城縣盛開的一朵文明花」。
要把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打造成「金字招牌」
維修電機、水泵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崗位,面向基層、直接服務群眾。高金潮作為全縣第一個持證經營的個體工商戶,自1978年12月開業之日起,他就堅定了信心,要把「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打造成自己的「金字招牌」。
開業後,他公開承諾:不換件,不收錢。對此,感受最深的是阜城鎮郭塔村的任清泉。有一年,正是夏收夏種農忙之時,任清泉著急火燎地把潛水泵送到老高的門市上,焦急地說:泵不上水了,聞著有膠皮糊味,準是線包燒了,趕緊給換一個,我有急事先辦,回來再取。說完就急匆匆地走了。老高打開電機殼,並沒有急於更換線包,而是先對電機進行一番仔細檢測。他發現線包並沒有燒壞,只是電線短路了。老高很快就把電機修好。當老任辦完事回來取泵時,老高當面向他講清故障原因,分文不收就讓老任把泵取走。老任感慨地逢人就說:老高這人做買賣實誠。
不單對老任實誠,老高對任何一個客戶都是一樣。十里八鄉的村民都願和他打交道,大夥兒都有一句口頭禪:農民澆地吃水不用愁,修井修泵找高樓。
2003年,人們「談非典色變」,村村警戒,人人自危。可就在那年,全縣上下密切關注的非典疫情感染區——蔣坊鄉小辛庄的水泵壞了,村民們吃不上水,澆不成地。附近的幾個維修部都聯系了,可就是出再高的價錢都沒人敢接這個活兒。村民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有人提議說,試著找找高樓的老高吧!電話打過去,老高稍微一沉,就滿口應承下來。老伴兒說啥也不讓他去。老高急了:「在群眾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沖不上去,還能算是個共產黨員?」小辛庄的泵修好了,老高也贏得了群眾的口碑。村裡人們都感激地說,老高拿群眾的事當事辦。
三十多年來,高金潮堅持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服務范圍擴展到滄州的泊頭、東光,衡水的武邑、武強、景縣等縣市區,足跡遍布外地的四百多個村莊;三十多年來,他工作在農村的井台、機泵旁,免費排除各種故障二萬五千多次,下鄉行程二、三十萬公里。三十多年來,他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日頭曬,冬天風雪刮,可他從來不叫苦,從來不喊累。他的感人事跡先後被各級媒體報道,他也分別榮獲了全國商業勞動模範、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稱號,先後5次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接見並合影留念。
個體戶雖然姓「個」,但心裡一定要裝著「公」
由於老高一貫堅持著微利經營,和其他門市相比,他少掙的錢也早已無法計算了。老伴兒有時候埋怨他說:人家開門市為的是發家,咱只能養家。老高對老伴兒的話不以為然。始終滿懷著對黨和國家感恩之心的他,經常對老伴兒說:如果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好政策,咱怎能幹起門市?個體戶雖然姓「個」,但這心裡一定要裝著「公」!
正是由於他始終懷著一顆熱忱的公心,才使他產生了組建服務隊,帶動個體工商戶為社會多做奉獻的想法。
1980年春,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個體工商戶一碰頭兒,組建服務隊搞義務服務的想法一拍即合。在高金潮的倡導和精心組織下,一個涉及理發、維修等多個服務行業,13名個體工商戶在全縣組建了第一個以社會公益服務為宗旨的擁軍擁屬小分隊,每逢七一、八一或春節等傳統節日,他們都會走出門市,帶上工具,深入到光榮院、武警中隊、離退休老幹部以及軍烈屬家中,送上自費購買的慰問品,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種服務。光榮院的老黨員、退伍老軍人尤書溫一提起服務隊,總是贊不絕口,親切地把隊員們稱為自己的「知心人」。
擁軍擁屬小分隊一干就是18年。1998年,在全國上下開展的「深入農村、服務三農」大潮中,高金潮和他的隊員們決定響應號召,成立「三農」服務隊,發揮特長,服務農村。無論是在春種之季,還是秋收之時,他們都根據群眾的需求,或進集市,或入農村,為農民群眾義務提供農機維修、技術咨詢等服務。服務隊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至今仍讓服務隊隊員侯寶新記憶猶新的是,當他加入服務隊,第一次到農村服務時,村民們早早地在村口夾道歡迎,就像迎接久違的朋友;當他們離開時,村民們在村口遙遙揮手致意,久久不肯離去。
那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定格在高金潮和所有隊員的腦海中。而這,更加堅定了他們堅持義務服務的信心。2003年,他們又在「三農」服務隊的基礎上組建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隊員增至30人。無論是擁軍擁屬小分隊,「三農」服務隊,還是如今的志願者服務隊,服務隊名稱的每一次變換,都代表著他們服務范圍的擴大。但無論怎樣變換,高金潮和隊員們熱忱服務的心始終不變。三十年間,服務隊足跡遍及500多個村莊,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近萬件;三十年間,他們走過了成千上萬條路,但沉下來的,只有一顆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的心。
宣揚誠信精神,承擔社會責任
去過高樓電機維修部的人都知道,老高的牆上一直掛著誠信文明經營公約:用戶至上,信譽第一;優質服務,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技術第一;誠信服務,道德第一。這「四個第一」的服務理念,不僅寫在紙上,掛在牆上,更落實在老高的行動上。
正是這「四個第一」的服務理念,使高金潮以個人的誠信魅力,影響並帶動隊員共同宣揚誠信精神。
服務隊隊員——永紅廚衛商場的老闆張福柱就有一段佳話。在2008年臘月二十九的下午,張福柱一邊整理收拾門市,一邊心裡想,忙碌了一年,終於可以休息了。當他准備鎖門回家時,無意間在櫃台上發現了一個不知是誰遺忘的錢包。錢包里有現金、信用卡、身份證和印有不同名字的名片。大過年的,失主丟了東西,不但別扭,肯定會很著急。可他也焦急起來,沒有失主的電話怎麼聯系啊?錢包里的名片沒有一個和身份證上的名字是相符的,並且從名片上留得地址和電話看,名片上的人都是外地人。他拿起電話與名片上的人聯系,直到晚上十點多,才最終聯繫到了失主。
類似於這樣的故事在高金潮和他的服務隊中數不勝數,他們誠信經營、誠信服務的做法也被大家所傳頌。
他們的行動沒有被黨和政府忘記。服務隊的隊員中,有5人被評為市縣先進個體勞動者,6人被推薦為縣政協委員。高金潮本人也連續二十二年任縣政協常委,分別擔任過省個體勞動者協會、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等職務。這又促使他們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每年的3.15,高金潮和他的隊員都會身披綬帶,掛上橫幅,宣傳推廣消費者維權知識;每次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他們都會自發捐款寄往災區;為宣傳健康文明之風,他們還成功組織了阜城縣詩詞聯誼會和攝影協會,發動隊員們擔任文明網路宣傳員,倡導網路文明新風。
有人曾經問:「這些年來,你這么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辛辛苦苦為個啥?沒任何組織給發工錢、發補助,心裡又想個啥?」高金潮飽含激情地說:「我們想的是知恩圖報,考慮的是做人的良知,為的是群眾高興、滿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這樣,才能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好事。高金潮,他以一個普通個體工商戶黨員的名義,帶領服務隊的隊員們,堅守平凡崗位,真誠無私奉獻。這種執著的進取、奉獻精神,也必將激發廣大幹部黨員內生動力,積極投身到創先爭優活動當中,增強廣大黨員的活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為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㈤ 王平安的事跡介紹
23年收養流浪孤殘人員上百名
1986年,40多歲的王平安和妻子范鳳朵下地幹活時,發現麥場有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人們都叫他「八傻」。
見「八傻」飢一頓飽一頓的很可憐,王平安就把他領回了家。「八傻」有時犯病,把好好的衣服和被子撕成一條條的,還用刀子把手腳指甲都削掉,用刀尖扎自己的肚皮。在王平安和家人的關心和照料下,「八傻」不僅改掉了自殘的毛病,而且還能認人了,見到女的叫「姑」和「奶奶」,見到男的叫「哥」和「爺爺」。後來,家裡再來老人,一下車「八傻」就領著去換衣服、理發。
2009年5月12日,記者到王平安家采訪時,「八傻」第一個跑過來招呼,畢恭畢敬地和記者握手,叫了一聲「姑」。問他王平安在哪兒,他便一路小跑著去叫人。
王平安說,收留「八傻」以後,他和妻子辦起了工廠,生意越做越紅火,兩人一商量,決定再收養幾位無家可歸的老人。於是,王平安四處打聽哪有需要照顧的孤寡老人。王平安的舉動讓不少人納悶兒,有的則說起了風涼話:「聽說過撿錢的,沒聽說過撿爹的。」但王平安對這些話從不在意。
後來,王平安家的老人越來越多。1996年,王平安乾脆蓋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平安養老院,並且一再擴建。直到2005年,王平安的養老院才算竣工,面積達2500平方米。為建這座養老院,王平安斥資60萬元,花光了積蓄。
現在,養老院共有流浪殘疾人員和孤寡老人40名,最大的88歲,最小的46歲。算上在養老院辭世的63位老人,王平安23年來一共收養了103人。
先後為63位老人養老送終
來到養老院的人,很多都是身體殘疾或年齡較大的人,生活需要照料。多年來,王平安和妻子始終悉心伺候,勝似親人。有些流浪人員和孤寡老人被送到這里時,患有疾病,王平安總是盡力為他們請醫拿葯。
剛開始那幾年,總有人勸王平安別再傻了,說養這些被社會遺棄的人沒有用。每當這時,脾氣溫和的王平安都會氣憤地反駁:他們也是人,也應該有人的尊嚴!慢慢地,說閑話的少了,伸大拇指的多了起來。
3年前,王平安的妻子范鳳朵患腦血栓行動不便。為了照顧好老人,養老院請來泊頭的楊樹敏女士幫忙。王平安夫婦的事跡讓楊樹敏很受感動,她便留下來做義工,無償地為這里的老人們洗衣服、做衛生,在這個特殊的家庭里,我覺得自己很充實、很快樂。
有件事給楊樹敏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次,養老院來了位身體虛弱的聾啞老人,大夫檢查完當場就說沒救了,但王平安還是說要盡心盡力地服侍。他們熬米粥喂老人吃,又買來牛奶幫他加強營養,老人排泄物里有膿血,他們也不嫌臟,總是幫他勤洗勤換。20多天後,老人去世了。雖說相處時間不長,但王平安伯伯特別難過。楊樹敏說。
截至目前,共有63位老人在養老院安然去世,年齡最大的93歲,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在養老院住了好幾年。每當有老人去世的時候,王平安總是默默地為他們換好衣服,送去火化。火化以後,王平安會想辦法通知死者的親戚或是老家的人,讓老人魂歸故土。而對那些沒家的流浪人員,他們的骨灰也會被妥善保管。還有8個人的骨灰無人認領,就放在養老院里吧,這就是他們的家。王平安說。
沒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
說起王平安的養老院,很多老人都感慨自己遇到了大善人。71歲的張金城始終獨身,年輕時靠打零工養活自己,後來年紀大了,就開始在任丘市的大街上流浪。張金城白天要飯,晚上睡火車站,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4年。後來,一位好心人告訴他,河間有個叫王平安的人,專門收留他這樣的流浪老人。張金城便一路打聽著,找到了北小店村。我在這住了快3年了,不僅生活有保障,每天還有人說話,心情特別愉快。我流浪了一輩子,終於有家了。張金城高興地說。
85歲的苑小法雙目失明,他在養老院已居住了17年,沒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這位無依無靠的老人,說起現在的生活,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知足,吃得好,穿得好,不來這兒我早就死了。
在王平安的小本子上,記者看到很多被收養者的記錄:吳棟,57歲,腦血栓,不能行走。病倒在任丘人民醫院旁邊一個小棚子,有好心人通知。我和女兒把他接到養老院,經過精心治療,打針輸液,現在能走。王樹仁,吉林人,60歲,2005年1月8日天氣正冷,不能行走,好心人把他送到我的養老院,經過治療已能行走,現已4年……
根據養老院里的人們的特長,王平安會安排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體會勞動的快樂感和成就感。在王平安的幫助下,兩位盲人學會了按摩,目前在蘇州和任丘開了店。74歲的范景良為大家的一日三餐忙活,他說,雖然辛苦點但覺得挺踏實,感覺自己還是個有用的人。
不管多難養老院都要辦下去
堅持20年收養流浪人員和孤殘老人,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僅養老院每年的正常開銷就讓王平安感到不小的壓力。買煤、用水電、吃飯、看病,一年下來差不多要10萬元。如今,王平安的廠子效益不是很好,但誰要跟他說別再收養老人了,他就跟人急。他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有一口飯就不能看著無家可歸的人流浪受罪。
開辦養老院以來,王平安從不給自己添置新衣服,也從不下飯店吃飯,不到萬不得已他也堅決不去醫院看病。由於上了年紀,再加上骨膜受損,王平安一走路兩個膝蓋就疼,但他愣是忍了4年不言聲。去年冬天,王平安疼得實在受不了了,才在兒女的勸說下入院開刀。左膝蓋手術後,看著3萬多元的收費單,王平安心疼了半天,說什麼也不做右腿的手術了。
王平安住院期間,得知河間府北小區有一位流浪老人,他便腳步蹣跚地立刻趕去接人。最近幾天,他又在為剛剛收留的一名精神病流浪女四處奔波,聯系做截肢手術的事情。
王平安說,就算有一天他動不了了,他也會讓兒女們接著去做這些事,不管多艱難,養老院都要辦下去。
讓王平安感到欣慰的是,兒女、親戚、朋友現在都非常支持他的行動,總是想辦法接濟他,而他在養老院開的小診所效益也不錯,既方便老人看病還能掙錢。如今,通過志願者網上呼籲,關心養老院的人更多了,不少網友自發來到這里,送米、送油、送衣服,臨走還不忘捐款。王平安說:一位姓左的小夥子,替老闆過來送衣服,當場給了我100元,他還說今後每月都會捐。事後王平安了解到,小夥子每月工資只有800元,妻子還沒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並不富裕。提起這些愛心人士的支持,王平安眼裡噙滿感激的淚花。
夕陽下,王平安挪動著兩條病腿,蹣跚地走回養老院。在這條艱難的慈善之路上,這位70歲的老人倔強地要一直走下去。
㈥ 高金潮是什麼人 高金潮三十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從上個世紀的一九七九年開始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義
高金潮是什麼人? 高金潮三十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從上個世紀的一九七九年開始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義務、奉獻、志願者服務者服務隊,誠信社會,誠信三農,是個樂於奉獻的人。他是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阜城鎮高樓村人,三十二年前的1978年12月28日,他從縣城外的一個小村莊里走出來,在縣城開辦了一個電動機潛水泵修理門市部,成為全縣第一個持照經營的個體勞動者。他始終堅守「用戶至上,信譽第一;優質服務,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技術第一;誠信服務,道德第一"的經營守則,用自己的手藝和良心,熱情、誠實的為廣大客戶服務,為眾多農民兄弟排憂解難。老高由衷感慨地說:「我高金潮一介草民,正是趕上了現今這個創業的好時代。正是黨和政府的培育和關愛,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才有了這個擁有無限幸福和值得全家榮耀的今天。我沒有任何理由去向社會和群眾索取什麼,報怨什麼。我沒有理由不全身心地回報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愛與支持,廣大人民群眾對我的愛戴和贊譽,更沒有理由不激情滿懷地擁抱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時代」。
高金潮,男,65歲,中共黨員,阜城縣阜城鎮高樓村人,自1978年12月開辦電機潛水泵修理部,至今已有32年了。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用戶至上、信譽第一;優質服務、質量第一;精益求精、技術第一;誠信服務、道德第一」的誠信經營和服務理念,恪守職業道德,做到童叟無欺,用自己的手藝和良心,熱情、誠實的為廣大農民服務。在經營過程中,他將文明誠信服務制定成公約,寫在紙上,貼在牆上,落實到行動上。隨時代的變遷,誠信文明公約也曾修改了六次,每次都賦予它新的內容適應於時代的發展。他經常奔波於滄州市東光、泊頭、衡水市武邑、景縣等6個縣內之間,義務為近400個村莊的上千戶機井、水泵、變壓器,累計排除用電故障2萬5千多起,行程達三十來萬公里,為這一帶旱作農業豐收作出了貢獻,被當地農民譽為「農民維修高手」,,30多年堅持義務免費為縣光榮院、城關養老院、武警中隊義務服務;為確保農民增產增收,他組織了十幾個個體維修戶成立了「服務三農義務維修隊」,為方便農民朋友維修農業機械,他們還在縣城周圍設置了4個便農維修點,並經常深入農村,為廣大農民排憂解難,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曾先後榮獲「全國商業勞動模範」、「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河北省國防之星」、「河北省優秀個體工商戶」、「河北省光彩之星」、「河北省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先進個人」、「衡水市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衡水市十佳誠信魅力家庭」和「和諧家庭」、「衡水市道德模範」、「阜城縣道德楷模、」多次榮獲「優秀人民代表」和二十多次被評為「模範政協委員」、「縣資深政協委員」等稱號,先後五次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合影留念和頒獎。歷任二十六年縣政協常委,當選為省市縣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
在榮譽和成績面前,老高由衷感慨地說:「我高金潮一介草民,正是趕上了現今這個創業的好時代。正是黨和政府的培育和關愛,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才有了這個擁有無限幸福和值得全家榮耀的今天。我沒有任何理由去向社會和群眾索取什麼,報怨什麼。我沒有理由不全身心地回報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愛與支持,廣大人民群眾對我的愛戴和贊譽,更沒有理由不激情滿懷地擁抱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時代」。
30年來,外出行程多少公里,其間的酸甜苦辣,他都已記不清了。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問,買賣一定不小,也掙了不少錢吧?其實沒剩下幾個錢,鄉親們都知道,到現在他住的還是25年前的老平房,看的是老式電視機,倒不是一點錢沒掙,一是事業越做越大,用來發展事業;二是他是個心腸軟的人,賒了不少賬,加上這些年參加了一些公益活動,再加上養家糊口,也就沒有什麼落頭了,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年服務三農、誠信社會發生的事情。
誠信支持服務「三農」的排頭兵
誠信「三農」,在高金潮這里, 絕不是句空話, 不僅寫在紙上, 貼掛上牆, 更重要地是落實到行動上,他把服務三農地事, 當成營業上第一工作要務, 多少個大大小小私事, 都被熱心服務三農所擠占, 十幾年前, 機泵修配行業, 可說是修方市場, 修理師傅甭用下鄉下村到服務現場攔活,在修理門店坐等就行, 農業排灌機泵農民會自己送門市修理。可老高沒那麼去做, 他為了節約農民兄弟的寶貴時間,免除來回搬運的辛勞之苦,每天抽出或擠去吃飯時間或休息時間, 也要經常到田間地頭看看、轉轉, 走東鄉機泵井台, 去西村電磨房, 發現機泵故障, 立即排查,就是有故障告急,趕赴現場,處理完故障後,在回門市的路上也要捎腳轉轉井泵台,發覺機泵有故障隱患,急忙進村招呼村幹部或機泵手,安排他們做好修理事宜。如果機泵、電器使用正常, 就俏俏離開故障現場, 放心地趕路。近十年耒, 市場耒了個大轉彎, 修方市場變成了待修市場,修配師傅下鄉服務變成單純為攔活、招生意。可老高和他兒子新凱依然始終堅持義務免費為農民排查機泵、變壓器和電器故障。原本不是個人的業務戶,,同樣確保質量,為其義務免費搞服務。由於幾十年為三農不惜熱灑汗水, 在全國榮得「文明誠信模範」稱號。
2009年6月18日上午11點多,正是盛夏烈日當頭的酷熱時刻,阜城縣漫河鄉後黎庄村委會主任帶領幾位群眾代表來到阜城縣高樓電機潛水泵維修部,強烈央求要用酒水款待維修部的員工們。高金潮放下手中的活,急忙接待了這幾位真誠的「請客」人,這幾個人又是遞煙,又是道謝,並興奮的說:「你們為俺村搶修了大潛水泵,義務排除了故障,為我們節省了上元,這種憑良心做買賣的精神我們打心眼裡佩服,喝點酒不為過吧?」經過再三推辭,再三勸阻,才婉言謝絕了老百姓誠信誠意搞款待,並安慰客戶說:「應該這樣做的,維修部早有紀律規定,糊弄老百姓的事,一件也不能做,請大家放心!」
事情原本是這樣的:
前幾天,後黎庄心急火燎的把一台30千瓦的潛水泵送到了電機維修部,兩位送泵的村民焦急地說:「潛水泵燒壞了電機,就是不上水了,請高師傅給修修,村子裡就靠這一台泵供水了,大夥都等著供水哩!」說後兩位送泵的村民就回村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後,維修部員工們拆卸了電機,細心地進行檢查,細看潛水泵電機定子線包顏色正常,不存在線包因過載和老化跡象,再檢查電泵間隙,邊完全正常,在檢查潛水泵出頭線時,發覺兩個封頭觸水,致使電纜送電時,一觸水就造成短路,使水泵不能正常運轉,根本水泵不能上水。故障被發現後,高金潮和員工們急忙進行連接線頭,進行絕緣包紮。處理完故障後,又馬上跟後黎庄打通電話,向村委會主任介紹了潛水泵故障情況,在通話中講明:「此次修理只用工、沒搭件,修理費全免了。」全體村民聞訊後拍手叫好,連連稱贊。後又覺得過意不去,才選出代表到高樓電機修理部,找上師傅表示感謝。才上演了後黎庄村幹部和群眾6月18日中午上門要「請客」的那一幕。
維修部至今已創辦三十二年了,類似上述情況就有幾百起,今年春夏季節就遇上十幾回,每次都是白搭工、盡義務。這些,個別人很容易到手的不義錢,經常在高金潮身邊白白溜走,按元計初算少說也有個二十多萬。了解實情的熟人,難免產生一點看法,或者認為沒掙這「昧心錢」有些太可惜了。看是老高覺得其做法維護了做人的標准,還老百姓一個清白。從另一個角度講,在群眾中增大了信任度,為個體私營企業者們爭得了一份榮光。他總是覺得人生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奉獻,每每他看著來維修的老百姓個個滿意而歸,他兌覺得「特值」。
高金潮把自己誠信服務的承諾作為制度規定下來,時時刻刻遵照執行並製成牌匾張掛上牆,懸掛在門市部醒目處,具體的內容就是:(1)誠信服務,恪守信用;(2)精益求精,技術一流;(3)低值價位,質量保證;(4)文明經營,講究道德;(5)誠心待客,始終如一;(6)服務到位,仔細認真;(7)假冒不進店,粗修不出門。並向員工明確三條紀律:有損良心的錢一分不能賺,有損形象的話一句不能說,糊弄老百姓的事一件不能做。這些年,他說了算,定了干,嚴格遵守諾言。多少年來,作為一個小小維修部,雖然沒有給國家納稅幾十萬、幾百萬的能力和貢獻,但他為人實在,為人民服務不講價錢,聲譽卻八方流傳。
他始終把支持服務三農放在首位。高金潮作為縣政協常委、工商聯副會長、顧問,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省、市、縣個協副會長、縣鄉人大代表、鎮黨代表等,心裡始終裝著老百姓,搞個體經營沒忘國家利益,沒忘群眾共同致富,沒忘為公益事業做貢獻。眼下國家非常重視農業,他自己搞個體修理倒不出時間種地,想法、設法使自己的修理技術服務農村、農業、農民,在經營中,把農民朋友用機、用泵、用電器地困難事、修理的事,當做自己最大的責任,他這三十二年中開拓了修理師傅找客戶活動,不僅自己做好,還帶動十幾個同行業個體戶搞起三農定點服務,抓住季節農時為城鄉農民朋友及時周到服務,收費一律減免修理費,同時定期組織能工巧匠下鄉,深入農村,為農民現場排除故障;他自己組織門市部員工優質、優惠、優先服務這一堅持就有三十二年,無論天氣是怎樣,從未耽誤生產、澆地、抗旱,為下鄉義務搞服務,來了客戶、親朋、好友顧不上陪,飯菜擺上桌子沒時間吃,類似這種情況,少說也得碰上幾百次,難怪老百姓高興地誇獎高樓電機修理部是「群眾信得過的修理部」。
2005年11月初的一天中午,門市部來了三位客人,當時己是下午一點多鍾了,酒菜剛剛擺上桌幾分鍾,聽到楊廟一家企業用電告急的電話,他兒子高新凱立即向客人告別,抽身就離開了酒桌,馬上騎摩托車趕到十幾里外的楊廟,為企業排除了用電故障。此舉,使在座的幾個客人深為感動,幾位客人們評論說:「新凱離席去企業搞服務,雖然沒陪我們喝酒,但我從內心裡非常滿意,我們心裡也覺得踏實了。如果一旦我們村裡的水泵出了故障,電話約你們下鄉服務,一定也會這樣做好的,如果把企業告急電話置之不理,仍埋頭陪我們喝酒,我們心裡則會產生想法了。高樓修理部不僅有高超的技術,還有到位的服務,高尚的人格,真叫我們佩服」。
2003年7月20日,正是伏旱的緊要關頭,這天深夜,正在熟睡的高金潮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原來是滄州市東光縣找王鄉小曹庄的支部書記老吳打來的告急電話,放下電話,高金潮馬上帶上工具儀表打車出發,凌晨四點趕到一百多里外的現場,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於為小曹庄排除了兩台機泵和一台補償器的故障,機泵運轉正常了,嘩嘩水柱從井泵管吐出,乾枯的麥田又及時得到了返青水。可老高一夜沒合眼,再加上排除故障,他這六十來歲的腰再也支持不住了,在車上趴了好半天。其實,像這樣的遠門,老高已經出得越來越少了。年輕人腦子靈,學東西快。兒女們早把他那點本事學會了,技術可以說不在其以下。兒女剛開始跟著他干時,最上心的是教兒女技術。技術過關後,最讓其揪心的就是服務。說白了,就是咱老百姓做人的良心。也就是眼下,總書講的「八榮八恥」。現在看來,這方面的擔心也是多餘的,從各方面傳回來的情況看,他的兒女們幹得都不錯,也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正是有了各級領導的關心,黨多年的培養,誠信做人做事,這些年,他才能做出一些成績,事業也才能有所發展。老高常對兒女們說:「咱們趕上好時候了。黨和政府對個體私營經濟這么關心,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咱們中國人最講知恩圖報。我們國家開始富強起來了,但是,有些地方、有些人還不富裕。我們現在日子相對好過了,就應該向這些地方和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
堅持誠信服務,在平常容易做到,但在非常時期就比較困難,高金潮堅持始終如一,言心行,行必果,說到做到。「冒生命危險,替國分憂,為民解難」。在高金潮身上已成為現實。2003年夏季,蔣坊鄉小辛庄是當時的非典感染重災區,當時,不僅小辛庄封鎖戒嚴,就連通往小辛庄的各條道路也有人把守。在這緊急關頭,小辛庄吃水井供水用的潛水泵突然停轉斷水,當時正是夏天供水季節,供水一停止,准會造成村民混亂和恐慌。小辛庄斷水地消息一傳出,急壞了縣抗擊非典指揮部領導。迂到這事,找電工、修理工,沒人敢應和進村修理。當天下午,抗擊非典指揮部打耒告急電話,說:「去小辛庄修理電機水泵找不到人,麻煩你跑一趟,」當時,高金潮沒加遲疑,果斷表示:「我是個黨員,又是多界別地代表,服從命令理所當然。」立急吩咐兒子新凱,推出摩托,帶上工具和儀表,趕奔小辛庄。一路上,向路口站崗的人員說明情況,都允許開了綠燈,趕到故障現場。一些身穿防護衣、口帶防毒面具的鄉、村幹部聚集在井台、他兒子沒由分說,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事故原由,馬上進行修復。沒等半小時,潛水泵恢復正常供水。在鄉、村幹部感謝告別聲中,他兒子興奮地離開小辛庄。
2003年是非典肆虐的非常時期,他一方面宣傳抗擊「非典」知識,另一方面沒有忘記抓生產。在非典盛行的日子裡,他們還先後為孫窪、繩王、東韓村、留駕井、李城寺頭、黨庄、馬庄、田屯等三個鄉鎮的20多個村莊排除了吃水井的井台機泵、電器故障,保障了農民兄弟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在全縣抗擊「非典」表彰大會上,該修理部受到了阜城縣委、縣政府的表彰,為此也在市、縣政協全會工作報告中,受到大會通報表揚。
幾十年中,維修部的紀律和承諾掛上牆,文明誠信公約宣傳給群眾,但最最重要的是落實在了行動上,這也是阜城縣人人皆知的高金潮所經營的高樓電機修理部的一個特色,他真正成為了維修行業中的一面鮮艷旗幟。
誠信社會,義務奉獻志願服務隊的創始人和帶頭人
早在上個世紀一九七九年初開始,高金潮利用維修電機電器的空閑時間,百餘次召集進城務工經商的個體戶朋友,利用晚飯後集中到他自己的門市部,一起學習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學習英模事跡,從而增強個體戶朋友的「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思想意識,在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老高發覺個體戶中存在著有恩圖報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思想萌芽,試著組建起個體戶「義務服務隊」,「義務服務隊」成員在自覺參與的基礎上,老高成了名復其實的帶頭人。他率領這支隊伍,有技術的帶上工具和儀表,沒有技術的捧個人場,自己結合組織,多次籌措資金或親自掏腰包,置辦慰問品,進到縣光榮院、城關敬老院、部隊離休首長院中,給老功臣和老年人送去溫暖,用手中的技術給老功臣、老年人搞服務,修修鍾表、收錄機、電視機、吹風機、電風扇、導水泵、潛水泵,理理發、疹疹病、腳理療,照合影,請老功臣講革命傳統,曾幾次帶去京劇戲迷朋友,把傳統劇目和現代京劇精彩唱段留給老功臣,老功臣們對這些活動真是喜出望外,每次臨別時,緊緊拉住服務隊員的手,難舍難離。
老高曾十幾次地組織「義務服務隊」成員幾十人走進縣烈士陵園,抬著花圈,瞻仰烈士墓,掃墓和參觀烈士靈堂,激發「義務服務隊」成員的愛國熱情。進而引導「服務隊」對軍烈屬、殘廢榮譽軍人和現役軍人,義務、免費熱情服務。三十多年來,每逢「八一」建軍節、國慶節,學雷鋒紀念日、敬老節、元旦、春節及重要喜慶節日,「義務服務隊」集體走到繁華街道路口、集貿市場,掛起慶祝節日橫標,列案義務免費為五保困難戶,烈軍屬、榮軍、下崗職工特困戶、殘疾人、弱智者理發,裁剪縫紉、黑白鐵加工、修理自行車、鍾表、石英錶、洗衣機、家用電器、機電電器等,給社會優扶戶提供了方便,給老百姓送去了溫暖,深得群眾的好評和歡迎。有時帶領修理、服務業同行深入優撫對象、弱勢群體家中,深入三農和企業現場義務排除故障,送溫暖、送服務到家。如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慶祝香港回歸時,在縣城舉辦了「個體戶慶香港回歸義務奉獻服務日」,在這一天,老高親自發動,組織十二個行業,二十多位個體工商戶能工巧匠和服務業中的高手,拉起「慶香港回歸」的大橫標,列案三十米,向過路行人、城鄉老百姓、機關幹部傳遞香港回歸的消息,並用自己手中的手藝免費給眾鄉親理理發、修修手錶、鍾表、家用電器、機電電器、自行車,兩位修補鞋匠也自覺加入到義務免費服務的行列中,為路過行人修補起鞋來。
高金潮幾十年如一日,身干個體, 想著國家和人民, 靠勤勞所得,省吃儉用,把節儉地錢用在關愛社會群體上,支持眾鄉親渡過一個個難關,十里八鄉受周濟地貧困戶不下二、三十人,拆借、周轉資金三十多萬元。多位孤寡老人更是他關愛地對象,使這些老人感受到社會溫暖。他支農不講條件,更不想讓群眾回報,為三農解決了許許多多燃眉之急,這種高貴品質,真可稱為時代楷模,在省市縣電視台新聞和專題節目,阜城電視台<社會寫真>欄目、看到播報他的誠信三農和誠信社會有關事跡,使社會群眾受到很大教益。
個體戶經營屬於個人,但在老高這里,覺得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尺應是立足社會、服務人民。這些年來,他先後為老山前線官兵、為參戰將士家屬、為地震和冰雪災害、為抗洪防澇搶險、為殘疾人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多次捐款捐物,為光榮院、部隊離退休首長、敬老院、五保戶、下崗特困戶、離退休老幹部、武警中隊官兵、縣人武部領導堅持日常的服務和節日的慰問,全力履行好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與此同時,他還時常用自己誠信服務的思想和實際行動感染和引導兒子、兒媳。教育他們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我們現在生活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支持,做為一個中國的社會公民,不能忘本,要講良心、講回報。 多年來,高樓電機潛水泵修理部已經在發展縣域經濟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在社會上有一定聲望,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高金潮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因此,每到春節前夕,他堅持帶領兒子和兒媳到縣光榮院和老功臣們一起開茶話會,給老人們送去零花錢和慰問品。平日里還多次到光榮院修理電器、潛水泵、吹風機、洗衣機等。在老高的感召下,兒子主動走進光榮院、敬老院、武警中隊,為其義務免費排除供暖、供水、廚房機電設備故障。在老高的修理部常年貼掛為現役軍人、軍烈屬、榮軍、困難戶免費義務服務的牌子。三十多年來,共為這些優扶對象服務500多件次,免去修理費達7000多元。還有一件事,在老高同村有個單身漢叫高會明,年過花甲,行動不便,生活困難。他曾經連年去鎮政府為其跑辦社會救濟款,暫渡難關,干這點事情,他總覺得遠井解不了近渴,在兒子的提議下,老高把會明老漢生活完全 「承包」下來,他種莊稼用的化肥、農葯、種子全由自己來管,老漢體力衰弱,農忙時他兒子定時趕回村裡去幫助料理。每逢入冬,他兒子提前為其買好蜂窩煤取暖過冬;中秋節和春節來臨,他兒子把錢送去,讓其置辦過節用品和年貨。高會明老漢感激地逢人便說:「金潮叔這一家人真好」。看到兒子的成長和進步老高總覺得高高興興、心安理得。
誠信是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高總覺得有一份責任需要履行好,那就是不但自己講誠信服務,無私奉獻,還應教育好晚輩,一代一代的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做到代代相傳永不變。
"志願者奉獻之後收獲的是一種充實。這是可以受益終身的精神財富。為他人、為社會進行全心全意的奉獻,也是鍛煉個人意志品質、提升精神境界、不斷進步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志願者可以培養一種敬業意識,樹立一種團隊精神,塑造一種正直誠懇的品格,慢慢地積淀出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而這正是未來社會衡量人才的精神指標。在志願服務中所獲得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可以幫助志願者逐漸達到這個標准。所以,奉獻者也在收獲。在奉獻中突破自我與取得進步,是志願服務給每位志願者最大的回報"。高金潮不正是所憶所想所做地嗎?他所走過地文明誠信奉獻路?不是很好地說明嗎?讓我們所有良智地人們,和高金潮老人一起,擔負起社會責任,做些為民、為社會奉獻的事情吧。
長城網衡水12月20日電(記者 王永宏 通訊員 郝紅軍 苗鳳強報道)今天,在阜城縣城,縣委宣傳部的老部長孫凱告訴記者,在阜城縣活躍著一支由十幾個行業的40多人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他們成立30年來,以義務、奉獻、志願服務為精神坐標,用真心回報著社會。
第一名志願者就是今年64歲的高金潮,他是阜城縣高樓電機電器維修部經理,改革開放後的阜城縣第一位個體工商業戶。1980年春天,他根據社會的需要,聯系全縣的誠信經營、誠信社會、誠信「三農」的優秀分子建立了服務隊,在成立之初,有20多名成員,當時服務對象以軍烈屬、現役軍人以及社會的弱勢群體為主,起名「擁軍優屬義務服務隊」,主要提供修理電器、理發、打掃衛生等服務。後來,服務的范圍擴大到下崗職工、農民群眾,名字又改為「支持三農服務隊」,服務的內容為修機電、家電、鍾表、裁剪縫紉、理發、黑白鐵加工、照合影等,2003年正式定名為「阜城志願者服務隊」。服務宗旨也明確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圖索取,甘做奉獻;為老、弱、病、殘排憂解難;誠信服務「三農」。服務對象越來越廣,服務范圍也由過去的幾種拓展到了幾十種。
服務隊的成員們,只要接到行動電話,不管業務多繁忙,也會抽出時間趕赴服務活動現場,積極認真地投入到為民奉獻服務的行列中去。他們不拿一分錢,只憑本身的能力,走進新農村、走進城鎮路井街巷、走進光榮院和武警中隊,踐行著人生價值觀,為老百姓、老功臣、現役軍人和台胞家屬盡著社會義務,給城鎮老百姓送上溫暖、提供方便。
說起建立志願者服務隊的初衷,高金潮介紹說:「是這個時代給予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一定要憑良心做人,靠手藝服務群眾,真心回報社會。我以後會繼續領著我們的『志願者服務隊』服務於人民,服務於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十多年來,老高為了樹立文明形象,不惜任何代價,教育、引導社會有識群體,搞起義務奉獻志願者服務隊。
情系國防官兵、災區兄弟姐妹和公益事業,做愛心使者
多年來,他曾先後為老山前線官兵,為老山參戰官兵家屬,為亞運會、教育事業、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事業和洪澇災害地區自願、帶頭、踴躍捐款。如一九九二年夏秋季節,江蘇省太湖一帶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消息從電視、廣播上傳來,覺得水深洪激地災區父老兄弟姐妹,急需全社會付出一點愛,沒等黨和政府號召,也沒等組織發動,於七月二十八號清晨,他將1000元現和一封慰問信,送到縣民政局局長的手中,讓民政局領導替其轉寄到受災地區,給受災地區軍烈屬、貧困戶做為一點點生活補助,獻一點點愛心。又如:一九九六年八月初,河北省西部地域連降幾場暴雨,到八月五月,洪水已進入衡水區域的安平、饒陽、武強等縣的河道中,聽到洪水到來的消息,他心裡怎麼也不平靜,覺睡不好,飯吃不香。尤其在電視上收看到解放軍官兵和青年民兵抗洪搶險的場面,更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他思考著:「災區抗洪救災,我該怎麼辦?災區父老兄弟姐妹、軍烈屬、五保困難戶,已在水深浪急之中,我應做什麼?」 想到這些,我於八月九日清晨,將1500元現金送到縣武裝部,讓武裝部的領導同志將捐款轉送到滹沱河大堤,做為我對正在搶險官兵、軍烈屬和困難戶獻上一點點愛心。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歷史罕見的特大自然災害,地震災區軍民抗震救災緊急且任務艱巨,老高認為:自己是個體經濟戰線的代表人士,在國難當頭之際絕不能坐視無睹,於5月14日老高超前帶頭把500元捐款交給了紅十字會,又在5月19日交特殊黨費500元;隨後號召發動「志願者服務隊」進行義捐活動,十幾名「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共為抗震災區捐款達萬元以上。老高自動參與、協助縣紅十字會賑災募捐,趁集日在南市場擺案設點,宣傳義捐的重要意義,當場募捐達 9000多元。此舉,受到社會好評,省、市、縣通報表揚,老高也被省紅十字會授予 「紅十字會志願者」榮譽稱號。
這三十幾來年,還對現役軍人、榮軍、殘疾人、下崗職工特困戶、鰥寡老人困難戶等貼出廣告、搞起節日奉獻活動。我國開亞運會、奧運會他分別搞起運動會期間為城鄉困難戶免費服務,香港、澳門回歸搞起義務奉獻周活動,60周年大慶搞起紅十月奉獻服務月,等等。三十多年來,每逢新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和九九重陽敬老節前夕,,都要貼告示告知社會:「高樓電機修理部開展學雷鋒做奉獻服務月活動」從即日開始。類似種種情況,年年如此,從未間斷。
像高金潮這樣的人,難得。然而他卻說:「我是個農民,生活上沒有過多的奢求,自己溫飽了,同時為別人多做些事,大家一起富裕,是我最大的快樂。可這種快樂沒有改革開放也是不容易得到的。」他時刻對黨充滿了感恩思想。
作為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高金潮沒有等腰纏萬貫和更多的人拉大距離時才回頭大把地「贊助」,而是盡自己所能,真誠及時地向周圍的人們、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所有,他懂得社會主義的本質——共同富裕的真義。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高金潮是一個全新的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陶行知這句名言,用在高金潮平生的所作所為,再恰當不過了。長期以來他都恪守著「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的人生格言。實踐著:人生的價值在於理想和事業,共產黨員應該永遠沒有退休可言。
㈦ 滄州比較好的養老院和公寓以及他們的聯系方式
南皮縣常庄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常庄鄉木架橋村北 /
南皮縣鮑官屯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鮑官屯村 /
南皮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城關鎮東關外 /
南皮縣段六撥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段六撥鄉段六撥村 /
孟村回族自治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民族街 /
金晚霞互助養老公寓 / 滄州市河西區南外環滄興加油站對面/
滄州市郊區小王莊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郊區小王莊鄉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大劉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大劉 /
滄州市運西頤合院老年公寓 /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小王莊鎮義和庄村 / 0317-2068375
南皮縣王寺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王寺鎮王寺村 /
黃驊市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渤海路 / 221165
吳橋縣光榮院 / 桑園鎮貨場路 / 7341454
青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唐家窯 / 4022830
任丘市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光榮里101號 / 223873
滄縣仵龍堂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仵龍堂鄉 / 842160
鹽山縣光榮院 / 海泊路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城關鎮南外環 / 21441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 /
滄州市郊區鞠官屯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郊區鞠官屯鄉政府 / 341052
滄州市社會福利院 / 四合街鹽場 / 3022528
㈧ 2022河北省共多少五星級養老院了啊
1家。養老院,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並具有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設施的服務機構,截至2022年4月1日,河北省廊坊市養老院有47家,其中五星級1家,河北省廊坊市福利院是唯一一家五星級養老院。河北省,古屬冀州、直隸,簡稱「冀」,轄11個地級市,省會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