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家養老住宅適老化改造有必要嗎
這是什麼操作,住宅適老化改造當然有必要。
目前,大多數老年人首選的仍是居家養老。針對居家養老中容易遇到的摔倒、生活不便等難題,居家適老化改造應運而生。通過對老年人的居家環境進行適當改造,讓老年人擁有一個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
各地相繼推動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護條件,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一些地方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卧室、衛生間等老人所處的場所多加裝扶手,浴室配備洗澡椅,地面鋪設防滑墊,增裝智能感應燈等等。
但這遠遠不夠,後續還應加設便於移動癱瘓老人的設備和加裝電梯等。
2. 住建部:大力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 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中國網地產訊 12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汪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貫徹落實《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大力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一是推進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動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均衡配置、系統布局。二是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推動補足城市養老設施不足、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活動場地不足的短板。三是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構建15分鍾生活圈,支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四是推動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廠房的改造利用,推動加裝電梯、無障礙環境建設,方便老年人出行、參與社會活動。
以下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汪科答記者問:
北京日報記者:
打造老年宜居環境是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保障,請問住建部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 汪科:
謝謝你的提問。這些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城市轉型更新發展的各方面,著力打造老年宜居環境。這里簡單介紹相關的工作情況。
第一,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以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為抓手,指導各地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法規標准和規范。「十三五」時期,我部聯合相關部門命名表彰了146個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今年11月份,我部聯合中國殘聯等12個部門印發《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城鄉無障礙設施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顯提升,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築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到百分之百,將支持110萬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方便殘疾人、老年人的生活。
第二,推進適老化改造方面。主要是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適老化改造相結合。2020年7月份,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強調要改造和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2019年以來,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2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各地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近2萬部,增設或改造提升養老、助餐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近3萬個。此外,我部也加強和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協作,會同衛生健康、教育等12個部門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5個部門,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住社區養老服務,探索「物業服務 養老服務」的新模式。聯合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個部門,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提高居家生活設施設備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
第三,完善相關工程建設標准。包括制訂發布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建築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市政和建築工程無障礙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提出強制性要求;修訂發布了《無障礙設施規范》《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等國家標准,按照老年人生理特徵和心理需求,對老年人設施規劃布局以及日照、通風、防寒、採光、防災等技術指標作出詳細的規定;發布了《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築設計標准》《既有住宅建築功能改造技術規范》等行業標准,對既有住宅的出入口、樓梯、公共走道、加裝電梯等公用部分的適老化改造,以及養老服務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作出規定。同時,指導北京、山東、浙江等地出台了一些地方標准,這些標准規范為居家適老化和社區適老化建設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貫徹落實《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大力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一是推進和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動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均衡配置、系統布局。二是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推動補足城市養老設施不足、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活動場地不足的短板。三是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構建15分鍾生活圈,支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四是推動既有老住宅、老公建、老廠房的改造利用,推動加裝電梯、無障礙環境建設,方便老年人出行、參與社會活動。
總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堅持把應對人口老齡化與城鄉建設相結合,讓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區生活、居家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謝謝。
3. 適老化包括哪些
適老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居環境的適老化
在家居環境中,適老化主要涉及到改造和設計,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包括增設坡道、抓手和扶手以方便出入和支撐;改善室內採光和照明,減少眩光;優化傢具布局,確保傢具高度適中,方便老年人使用等。此外,還需考慮室內緊急救援系統的設置,如緊急按鈕或呼叫裝置等。
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
公共設施如公園、廣場、街道等也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增設休息設施,如座椅和涼亭;改善步行環境,確保路面平整無障礙;增設無障礙通道和坡道等,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參與社交活動。同時,公共設施的標識和指示牌也需要清晰易讀,方便老年人獲取信息。
三、智能技術的運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技術在適老化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智能家居系統可以遠程式控制制家居設備,提供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例如,智能照明系統可以根據時間和環境自動調節光線亮度,智能溫度控制系統可以自動調節室內溫度等。此外,智能健康監測系統也能實時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提供及時的健康預警和救援服務。
四、服務和心理關懷的加強
除了物質環境的改造,適老化還包括服務和心理關懷的加強。提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如健康咨詢、定期體檢等。同時,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社會交往。社區可以組織各類活動,鼓勵老年人參與,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4. 「15 分鍾養老服務圈」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嗎
15分鍾養老服務圈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第一,社會重視,國家關注。要大力加強居家和社區的養老服務的供給,我們要建設15分鍾養老服務圈,我們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打造1000個全國示範性的老年友好社區,在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和娛樂等方面,全方位提供支持,而且要全面落實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項目,讓老年人真正得到實惠。
第二,措施得當。在城中心黃金地段,群眾如何幸福養老?貴陽市雲岩區毓秀路街道黨工委以公建民營的方式,打造養老服務中心。記者在現場看到,養老服務中心內環境整潔,活動室、閱讀室、休息室、餐廳布置得溫馨舒適。該中心的居家養老服務還拓展了助醫、助養、助浴、助潔、助行、助樂、助急等「七助」上門服務,托老服務方式則可對老年人實行臨時托養,為短時無法照顧家中老人的年輕人解除燃眉之急。與此同時,辦事處還充分利用轄區貴州中醫大第二附屬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優勢,為養老中心老人開通了體檢及就醫的「綠色通道」。
第三,踐行15分鍾養老服務圈力度很大。
據悉,貴州正探索由縣區級民政部門牽頭,會同住建、自然資源、發改等部門,建設由「縣區綜合性護理型養老機構—街道嵌入式護理型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站」和「縣級中心敬老院—鄉鎮區域性養老院—村級農村幸福院」組成的城鄉養老設施網路,真正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5. 南京東山街道增設老年人服務專窗,為了老年人便利你有什麼意見
隨著我國老齡社會到來,如何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條件成為當今社會要面對問題,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為老年人提供方便生活空間
老年人年齡大了,很多智能設備都不會用,一些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超市結賬、支付業務、乘車等都很不方便,所以在一些公眾場合要設立多個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窗口,讓他們享受專門服務。
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大鄰里互助模式養老,社區通過搭建平台,讓更多老年人不出家門就享受更便捷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心老人是我們每個人職責,全社會都要為養老事業做出自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