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特質 (上)—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幫助(2)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後,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的常見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變化反應。通過多年來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護(老年痴呆症護理、照護、照顧、照料)研究和實踐,愛知介護清晰認識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變化反應是具有特殊性、社會性、疾病性的復雜過程。通常來說,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後,在面對家庭地位、社會角色、生活狀態等一系列變化之時,在疾病本身特質(思維銳化)等催化之下,所反映出來的自我認同的辨識混亂和社會性心理重建等困難。這是疾病與社會問題的交織所帶來的負面呈現。
客觀上這些變化反應或者呈現,在加劇和催化老人與環境和人的摩擦和對撞。使得在老人痛苦的基礎上,讓家庭不安、社會不寧。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究這裡面的規律,通過對老人在心理問題發生之前和之初,及時發現、引導、規避,以達到降低問題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的目的,這對老人、家庭和機構,都是有實際意義的。
那麼,這個課題應該從哪個方向開始著力呢?愛知介護認為,首先應該聚焦源頭,那就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後,從普遍性心理上有哪些特質開始。
一、思維銳化
思維銳化,是老年痴呆症的顯著特點, 在各類型的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型、額顳葉型、路易體氏型、亨廷頓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爾茲海默型等)中的絕大多數老人當中普遍而深刻的存在。
與我們大多數人因為學識、經歷的變化,而導致的看待問題的視角、觀點改變相比,老年痴呆症的思維銳化是基於病理性的原因所導致的。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大腦病變引起的老人在處理個人與社會性事務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尖銳而不可改變的意識形態。這個變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思維銳化讓老人對於信息的接收、判斷、反應,較之於患病前,更加的敏感和易激。有些老人在年輕時性格就比較急躁、容易焦慮的話,得了老年痴呆症後會變得更加急躁,更加容易焦慮。同樣一件事、一句話,對於未患病的老人,或者老人未患病前,是很平常和不太引起「深思」的。但對於罹患該病後的老人,可能就會覺得很被冒犯或不舒服,繼而做出過激的反應。所以,我們經常性會聽到、感覺到患病老人怎麼那麼「脾氣不好」、「不聽勸」、「動不動就不高興」、「不好好說話,愛罵人」。
思維銳化的本質是放大原先的性格特點,接收信息更敏感,輸出更直接了。也基於這個特質,老年痴呆症老人在與環境和人的交流過程中,大概率會表現出不體諒人、固執,不聽勸、愛往壞處想......,這些其實大多都是疾病的反映。
二、自我認同混亂(社會角色與價值)
筆者在山東走訪的時候,聽到家屬說起這樣一件事:劉大爺原來是某機關的領導,幾十年來的工作生活都是風風火火、意氣風發的。但是從退休前就開始鬱郁寡歡,干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從退休第一天開始,不出門了。整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沙發上一坐一天,動都不動,家裡人的話說:「把沙發坐穿,把電視看爛」!非但閉門不出,並且閉門謝客。家裡一來人,劉大爺就回卧室把門鎖起來,怎麼敲都不出來。家裡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出去走走,最終的結果是,只在晚上天黑了,才出門,並且總是低著頭,見熟人都躲著。
這是真實的,也是一個很極端的案例。但這個案例清晰的勾勒出一個社會性心理現象:當人們掌握和創造社會性價值(例如貨幣、聲譽、權利)的能力減低或者消失的時候,人們往往開始質疑和貶低自己的價值,並因此自願的退到更加次要的角色上。
美國社會學家米德所提出的《符號互動理論》中有一個觀點:「人們是在他們的社會環境中、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自我概念的,即人們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判、態度來思考自身的。」也就是說,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社會對他們的認識。
基於這個理論我們回首老人的生活環境,無論是公交車上的「老弱病殘孕」,還是常見諸於各類媒體中老人被騙的消息,以及親屬對待老人如「孩童般」的過度關心,都在無時無刻的不在強調,老人實際上是「弱者」。錯誤的信息對老人的自我觀念產生否定性的認識,讓他們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對家人和社會都是負擔,從而使他們與社會產生隔離感。
有人可能會覺得老人失去了社會角色,不認同自己的價值,那與人無害,也好像沒什麼?
這是錯誤的。
當老人失去了社會角色和價值後,就如同失去了在社會上存在的抓手和參照物。那麼老人的社會性會快速退化和降低,當社會性降低後,社會秩序或者說周圍環境與人對他的影響和約束也就降低了。換句話說,當一個人不在乎社會規則和別人對他的評判之後,思想與行為的脫序,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老人自我認同的混亂,對自己是不好的,對周圍人和環境,其實也是負面的。同時,我們還得認識到,這個問題在老年痴呆症(腦萎縮、認知症、失智症、腦退化症、老年抑鬱症、老年精神病、認知障礙、帕金森、阿爾茨海默型、額顳葉型、路易體氏型、亨廷頓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爾茲海默型等)老人身上是加重存在的。
病理角度的思維銳化,和社會心理角度的自我認同混亂,互為交織相互影響和催化,推高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問題的極端化和復雜化。同時,這兩個問題點又恰恰是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特質的基礎策源點,因為這兩個問題點的存在,又派生出比如「受害者心理」、「操控心理」、「舒適區心理」等典型特質。這些我們在下期文章跟大家繼續說明。
B. 老年痴呆症,提早預防,可以逆轉——《終結阿爾茨海默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從40歲開始,我們大腦的效用便進入下行通道了。比如,話到嘴邊想不起來,剛剛放下的東西一轉眼就不記得放在哪裡了,見了人面熟卻叫不出名字來,翻開一本書卻難得讀下去。這些現象,有多少人會有?
這些,都屬於大腦的認知功能衰退。以前專屬老年人,在醫學上叫做「阿爾茨海默病」。因為一旦染上,幾乎沒有康復的可能性,此病成為了現今除了癌症以外的第二大醫學難題。很多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點一點失去記憶,失去認知,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這本書,是我在抖音上看到樊登讀書會推薦的,隨後我在喜馬拉雅上找到了一個主播,正好剛開始免費讀這本書。幾天的時間,等我決定下單買書的時候,發現當當網和抖音平台上的小店,都沒有現貨了,只有預售。而那個喜馬拉雅主播的這個節目的訂閱量也從最初的200多一下子增加到了500多。
坦白地說,這本書讀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因為內容涉及過於廣泛,有一些術語又非常的專業。我因為個人對醫學比較感興趣,在此從非專業的角度,試著解讀一下。希望對有興趣的朋友們有一些幫助。
(一)病因
最早的研究表明,這種病是由大腦中的一種澱粉樣蛋白引起的。所以早期的治療方案都是以消除這個澱粉樣蛋白為治療手段。但是後來醫學發展以後才發現,出現澱粉樣的蛋白只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表症。
可以這么認為,大腦中含有不同的生物成分,就像一片草原上有各種各樣的生物一樣,而澱粉樣蛋白是其中的一種。在人面對外界過大的壓力時,大腦會產生澱粉樣蛋白,這是大腦正常的自保功能。機械的消除它,就像為了保護草皮而驅趕羊群一樣,反而會打破整個大腦的生態平衡,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這個方向性的錯誤,導致了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手段幾乎沒有什麼進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所以簡單來說,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其實就是大腦的一部分正常功能的失控,也可以理解為大腦的非正常自保。
那麼看到這里,我們就能夠看得出,西方醫學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已經從局部的精細化的認知,提升到了整體。而這種整體的生態觀,更加的接近於中醫學。
而且一旦建立這種整體觀,將大腦看成整個身體的一部分,那麼治療起來便是從生活質量入手,可以更好的預防。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此有了更多的信心呢?
(二)三大類型
所謂的阿爾茨海默病,其實包含了三種情況下大腦自動產生的保護性措施:一是受到炎症感染,二是神經突觸的支持營養因子不足,三是長期接觸毒性物質。
這三種誘因,我用大白話來說。
第一種狀況是身體受到了感染,免疫系統產生的自保動作。那麼澱粉樣蛋白的作用,其實就跟身體裡面的白細胞的功能差不多。
第二種狀況,其實就是大腦的營養不足,氣血不足了,某些功能自我休眠了。
那麼第三個的話,就是直接對於大腦的傷害了。比較常見的是化學物質的損傷,情緒的損傷以及外傷。
(三)解決方案
如果了解了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了解了它的三大類型,那麼解決方案也就很清晰明了。
阿爾茲海默症其實是大腦在超限工作後的一種自我保護,那麼從這個出發點去著手來解決。第一,拓展大腦的工作容量;第二,確保大腦不要超限工作。
具體從三大類型來對應解決。
(1)炎症感染(熱型,膨脹)
如果身體內長期存在著某種炎症感染,比如腸炎、鼻炎、口腔發炎、牙齒發炎等等,需要及時的消除身體的這些炎症。
在所有的炎症裡面,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腸炎。腸道素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不但對人體的代謝有著重要作用,對情緒也有著敏感的觸覺。
但是在這里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常見的感冒發燒葯物,容易導致阿爾茲海默症。比如泰諾、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因為這些葯物裡面含有一些對神經系統有損傷的成分。
(2)大腦神經因子的營養不夠(寒型,萎縮)
影響大腦神經因子營養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氧氣、激素、各種礦物質成分等。
保證心腦血管的健康,保持肩頸放鬆,多做有氧運動,可以保證大腦有足夠的氧氣供應。
激素對大腦的影響非常大,比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孕激素等等。保持這些激素在一個健康並且優秀的水平之內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的作者建議大家口服一些葯物來調整激素。但是,我從抖音上看到的一個講解這本書的主播的建議是,激素是人體自身的產生,最好是從其他的方面去整體調節。等身體的各方面狀況趨向於正常以後,激素水平也會達到一個正常水平。我比較認同後者。
血液中礦物質的含量,對大腦功能有非常大的影響。書中列舉的比較多的是鋅和銅。大部分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裡面,鋅含量比較低,銅含量比較高。所以我們需要選擇含鋅量比較高的食物和含銅量比較低的。
另外可以補充一些B族維生素、褪黑素,保證充足的睡眠,平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辦法去維持海馬體的健康。
(3)中毒型
這個類型的阿爾茲海默症,對大腦的損傷是最大的。遠離化學物品的污染,保持情緒的健康,減少外力損傷。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足夠的氧氣非常重要。
(四)生活中的預防措施
其實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阿爾茲海默症防大於治。除了那些不可逆的攜帶基因以外,剩下的靠我們自己。
我們可以從運動、飲食、睡眠和減壓這幾個方面著手去改善。
有氧運動和力量性訓練對保持大腦健康非常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啟動橫膈膜的腹式呼吸,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治療方案。
飲食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第一,肉不是主食;第二,從晚餐結束後到第二天早餐之前,中間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
盡量不吃垃圾食品,比如漢堡、薯條、軟飲料、乳製品。多吃含有益生元的食物,以維持腸道的健康,但是酸奶除外。
保證足夠的優質的睡眠,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維持良好的社交習慣,都對緩解和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書中單獨提到,有一些受過良好教育和有著豐富閱歷的人,好像對阿爾茨海默病有著免疫力,即使大腦中產生了澱粉樣蛋白,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五)康復案例
本書作者給出了幾個比較嚴重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在經過幾個月的有規律的治療以後,都得到了很大的好轉。有一些病人,以前完全不能工作,通過治療後能夠重返工作崗位,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想這些例子也可以給我們一些信心。
(六)引申話題
除了書中所講的原因,還有現代的電磁輻射對於大腦的影響,作者沒有涉及。
受限於自己的知識水平,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歡迎大家指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買書回來好好看。
C. 笛安的 關於她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一篇文章
你是我的眼 文/笛安
我打電話回家的時候,我的意思是說,有時候,她叫不上來我的名字。她知道是我,她認得出我的聲音,聽到我叫她「姥姥」的時候她就會很開心,因為她想念我。可是她就是沒有辦法在聽到我的聲音的第一時間想起我的名字。阿茨海默症的典型症狀就是如此。我總是更願意使用這個拗口的音譯過來的詞,因為這種病還有一個更通俗,但是充滿歧視性的名字:老年痴呆症。你說誰痴呆,你才痴呆。這些患病的老人們只不過是丟失了記憶。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們誰都說不好。我只記得幾年前的某個夏天,我放暑假從巴黎回家,有一天,她心血來潮炒了一盤蝦仁,非常開心的對我們說:「這是我第一次炒蝦仁,你們嘗嘗好不好吃。」那時候,第一個反應過來的是我爸爸。爸爸說:「你在說什麼呀,我1979年第一次來家裡吃飯,你就炒了蝦仁。你已經炒了二十幾年了。」她愣了一下,搖晃著白發蒼蒼的腦袋:「不可能,沒這回事兒,我不記得了。」後來我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我的朋友們聽。那是因為,我始終拒絕承認她患上了這種不可能痊癒只會越來越嚴重的疾病。直到有一天,她非常著急的指著我問:「你叫什麼,你叫什麼來著?」——我才不得不承認,她是真的忘了太多的事情。可是我在心裡總是跟自己強調著:她並不是忘了我,她只是一時想不起來我的名字。
我只是一直都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從小跟著她長大,她曾經那麼能幹,那麼敏捷,發揮她處女座的本性,做事情的時候在意所有很小的細節。並不是很久以前的過去,她還穿著白大褂偶爾去醫院出專家門診,每個人都說「您看上去精神真好」。其實她一直都是個神采奕奕的老太太,直到今天都是。她穿著一條自己找裁縫做的、墨綠色的旗袍式的連衣裙,還有白色的平跟鞋,興沖沖的出去逛街。她說她想去買新鞋子。計程車司機都會說,老太太你精神真好。聽見人家誇她,她就會很開心,會很熱鬧的跟人家司機說,她原先是眼科大夫。我坐在車的後座上沉默不語,因為再過一分鍾這個司機就會發現,她根本沒辦法准確的說清楚她想去哪裡。
「你看,這雙鞋好不好?」她問我。「好。」我說。「但是——」她臉上掠過一絲隱約的為難,「你外公一定會說不好。這雙鞋上有朵花,他一定會說,老太婆穿那麼花干什麼。」她的表情簡直是羞澀的,她已經快要80歲,但是還總是維持著一些少女的表情和說話的方式。「別聽他的。」我很認真地說,「只要你自己喜歡,就買下來。」「我喜歡。」她微笑著,用力的點頭。「那就把票給我,我去付錢,算我送你的。」「哎呀不要,」她急了,「你哪有錢,你還這么小。」「還小啊,我都已經——」我突然問她:「你說的上來我今年多大嗎?」「你,」她迷惑不解的陷入了回憶,忘記了追究誰來付錢,「你21,不對,23,你有這么大么,二十幾來著……反正,」她又從這件事情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你該結婚了吧?」
可能在她心裡,我一直都是那個每天早晨賴床,要她強行按在早餐桌前梳小辮的小姑娘。我不喜歡喝牛奶的時候她會像所有老人一樣說:「挑揀什麼呀,現在的小孩子,要是讓你回去1960年,還由得你不喝牛奶,連窩頭都沒有。」但是緊接著她又會說:「不過呢,都說你們現在的小孩子幸福,其實你哪有我小時候的好日子,那時候我們在天津的英租界的洋房那麼大,家裡光是廚子就有三個——一個是做麵食的,一個是炒菜的,還有一個是幫工洗菜剁肉的……」「那麼好……」小時候的我羨慕地說。「當然了,」她得意的扎緊了我的蝴蝶結,「我小的時候梳小辮子,我媽媽都不會動手的,都是奶娘來梳。」然後她突然意識到要給小孩子一些正面的教育,急忙的補充說:「可是呀,那些不重要。一個人只要自己勞動,自食其力就是好的。」「那後來呢?」我更關心的顯然還是不需要自食其力的好日子。「後來……」她的神色暗淡了一下,「後來日本人打進天津,所有的好日子都完了,我們就開始逃難了。」
5樓
小的時候,往往是講到轟炸的時候,我的牛奶喝完了,於是回憶結束,小朋友上學的時間到了。其實後來的日子,也很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說完了。
她離開天津,在鄉下度過了充滿戰亂記憶的青春期,她去念了解放區的醫學院,她在那裡遇到了我的外公,一個像孩子一樣天真熱情又像孩子一樣固執沖動的男人。他們一起紮根在一個陌生的工業城市,她陪著她的男人忍受了所有的困窘、動盪和磨難。她像那個年代的很多女人一樣,允許自己的男人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允許他像個孩子那樣任性下去直到耄耋之年。外公永遠不記得自己的襯衫放在什麼地方,不記得自己到底該穿哪件外套。突然有一天,他一直依賴的那個人漸漸的喪失了記憶,漸漸的連十分鍾前發生過的事情都不再記得,他也安之若素的像往常那樣依賴她,從依賴她的體貼,變成了依賴她的遺忘。有一次外公跟我說:「去問你姥姥,我的身份證到哪裡去了。」我說:「她現在不可能記得了。」外公突然倔強的一揮手:「算了,丟了就丟了,大不了重新辦。」好像如果是因為她的遺忘而丟失的東西都是不要緊的,他寧願過丟三落四亂七八糟的生活,也不願意承認那個女人已經失去了照顧他的能力。
我寫的書,姥姥她都會看。看的很慢,也永遠看不完。因為她看到第30頁的時候就想不起來前面20頁究竟發生了什麼。然後再轉回頭去看前面,到了第30頁,遺忘又一次的發生。因此我的書一直堆在她的床頭,可惜永遠只看了那麼一點點。但是她總是認真地說:「我覺得你寫的挺好,真的挺好。」接著她又問我:「裡面那些故事,男女主角,是在說你自己和那個誰么?我想不起來他叫什麼了。」「當然不是。」我忍無可忍,「姥姥,那是小說呀,小說,都是虛構的。」她突然靠近我,壓低了聲音:「我有個故事給你,是我自己十幾歲時候的,你將來把它寫到你的小說裡面去,一定要寫。」「你的意思是說……」我看著她因為興奮所以紅暈的臉龐,「你認識我外公以前,認識的……別的男孩子么?」說是男孩子,若是活著也得80多歲了。「我不告訴你。」她笑,「等我想說的時候我再說。」她開心的把我的書拿出來跟客人炫耀:「這是我外孫女寫的。」我說過的,在她的臉上和眼神里,總是會呈現出一種屬於非常年輕的女孩子的表情。我不明白她是怎麼做到的,讓那個少女時代的自己穿越了大半生的坎坷和風塵,依然存在於自己的靈魂中。我記得她72歲那年,有一次和外公吵架,她很激動地說:「為什麼你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那麼關心我了?那個時候我下班晚,你每天都會帶著孩子們去路口等我的。」那一瞬間,那種少女的神情占據了她的眼睛,那就是我最尊敬她的時候。我不知道這種東西能不能遺傳,如果能那就太好了,我也希望我可以像她一樣,直至暮年依然恪守少女的自尊、矜持和嬌嫩。
我出國那年,我跟她說:「什麼時候,你和外公來歐洲玩,你們來看我。」她很庄嚴地說:「我一定去。」但是現在,她不記得她自己說過這句話,外公衰弱的身體也讓這個遙遠的旅行變得不可能。她一直盼著我回家去,盼著我回去住那個童年時代的房間。那個放著很多小時候的陳舊玩意兒的架子上局促的擺著我現在的面膜、乳液和卸妝水,變了色的牆上還貼著我13歲那年鍾愛的明星的海報。她心滿意足的站在這個承載著很多歲月的房間里,看著我打開箱子掛衣服。她拿起我的面膜看了一眼,嘟噥了一句:「其實這些一點兒用都沒有,你們年輕人就是喜歡亂花錢。」然後她又是羞澀的一笑:「我也不好意思說你,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亂花錢。那時候每個人的工資都差不多,別人每個月都能攢下一點錢來,我就不行。」然後她嘆了口氣:「你回來了,真好。你還是趕緊結婚吧,人總是得結婚的。只要那個人品質好,懂得心疼人就行。千萬別太在乎有錢沒錢。有錢和沒錢的日子我都活過了,人家對你好其實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時候電話鈴終於響起來救我了,我看了一眼來電顯示,跟她說:「是我舅舅。」她疑惑的問我:「你舅舅?」我耐心地說:「我舅舅就是你兒子。」「啊……」她恍然大悟,「你不早說。」
我會盡力的。我之所以說盡力,是因為這件事情真的不能全依賴我一個人。但是我會盡力。讓她參加我的婚禮,讓她看著我穿上嫁衣,在她徹底遺忘我之前。
<PIXTEL_MMI_EBOOK_2005>6 </PIXTEL_MMI_EBOOK_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