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十多歲痴呆不能自理老人去世是解脫嗎
這位知友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說句通俗的話,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向前面豎起的死字一步步的靠近,走一步,少一步,活一天,少一天。當上了年紀,生活能夠自理,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活的有滋有味,活到百歲,耳聰目明、頭腦清晰、活動自如,這不但是自己的福分,也是子女的驕傲。但上了年紀腦萎縮後,生活不能自理,癱瘓在床,耳聾目盲,與家人無法語言溝通,大小便失禁,跟前時刻不能離人,隨時需要家人護理,生活的意義不復存在。這時老人去世實際是一種解脫,活一天自己受一天罪,家人也同樣受牽連。俗話說,三年床頭無孝子,別說三年,就是仨月,家人也無法承受。所以老漢的觀點是「八十多歲痴呆不能自理老人去世是解脫」。不但是老人自己,同樣也是家人的解脫。
Ⅱ 老年人走在街上突然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過幾分鍾又好了是怎麼回事
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期反映,要多陪陪老人,應該是一個人在家久了,也不經常跟朋友出去走動
Ⅲ 老年痴呆症離家出走
這位知友,老人老年痴呆症離家出走,一是要及時報警,二是動員親朋好友尋找,冬天天冷,不及時找到,老人會出危險的。
每次看到與老人有關的尋人啟事,常常少不了「老年痴呆」的描述。
為什麼這些老人總愛往外跑呢?痴呆老人離家出走有很多原因,藉助幾個簡單的小寶物,就可以做好預防。
寶物一:離家出走去找家 ,放個舊照片
痴呆患者總想外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記憶退化導致的。老人只有以前的記憶,只記得以前的家,對現在這地方感覺很陌生,很不踏實,所以就總會想跑出去找自己的家。
家人可以在家中放一些患者的舊照片,或者患者喜歡、熟悉的東西,讓患者對這個家有歸屬感,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家,願意待在家中。
寶物二:年輕片段記心中,看成長記錄
老人記憶力衰退了,對年輕時的片段卻會記得特別清楚。總想著尋找以前的人,如已去世的配偶或者朋友。經常有老人會突然想起該去接孩子放學了。其實女兒已長大成人,就在身邊。
這種情況下,可以陪老人一起看一些過去的記錄。如女兒從小到大成長的照片,告訴他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去接了。千萬不要讓老人自己出去,老人出去了很容易迷路。
寶物三:夢境也當成現實,玩小孩玩具
有些老人白天嗜睡,會對夢中的一些場景信以為真。如夢到故友約他出去打牌,就急匆匆往外跑,而這位故友很可能已經去世,或遠在他方。老人對現實和夢境不能很好地分辨,跟隨以前的記憶找朋友,物是人非會讓老人更加迷糊。
痴呆老人一定要有人陪伴。老人有這種情況,不要強行制止,要慢慢跟老人說清楚,或者轉移老人的注意力,用些小工具,如小孩玩具,來陪老人一起玩。家人也可以將門鎖安裝在患者不容易找到的地方,或安裝兩把鎖或大門發聲感應器(門一動就叮咚響),避免一時疏忽讓老人外出。
寶物四:精力過剩要出門,帶個信息卡
有些老人生病以前有很多喜好,如打球、散步、養花等,生病之後,家人就想讓老人安心養病,這也不能動,那也行不通。老人在家覺得很無聊,就想出去走走,打發時間。
痴呆老人外出運動也有好處。家屬可以定時陪同患者在外散步、活動,避免老人獨自外出。外出人雜,可以在老人身上裝一個信息卡,寫清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家屬姓名、電話號碼,還可寫上身患疾病、血型,讓老人出門時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Ⅳ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時,會有什麼表現
老人患上老年痴呆時,有什麼表現?神經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記憶、思維和健康廣告障礙的情況下,不僅加深了人們對老年痴呆症損害的理解,而且加劇了人們對老年人精神狀態的關注。許多老年人對自己是否生病非常緊張,如果他們偶爾有健忘症,你會感到害怕。這里我們建議對他們的精神狀態進行簡單的評估,一個小的分析和判斷,本能的識別,特徵性的病理改變是大腦皮層萎縮,結膜沉積,神經原纖維咆哮,大量記憶。
起初,有些人忘記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細節。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初始階段,將出現重大的人格變化。在過去,他們可能是溫和的,慢慢地,他們可能會變得暴躁和多疑。隨著疾病的發展,人格障礙和精神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幻覺、幻覺和幻覺,我的祖母一直是一個非常能乾的人,在我的記憶中,她一直是我們家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