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抗阿爾茨海默病先導化合物,有何意義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理非常復雜,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癒方法或葯物。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近期首次發現檸檬苦素類化合物或可作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先導化合物,這為新型葯物研發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近期,郝小江課題組與本所姚永剛課題組合作,在植物苦木科牛筋果中發現了結構新穎的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其結構最終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實驗得到確認。採用蛋白免疫印跡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以及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這種化合物可通過多靶點起作用。此番創新發現,或將給未來阿爾茨海默病新型葯物研發帶來轉機。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有機化學權威期刊《有機化學通訊》上,並已申請發明專利保護。
『貳』 我科研團隊發現了抗老年痴呆病先導化合物,你認為可以研究出特效葯嗎
我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抗老年痴呆的先導化合物,這種特效葯能製造出來,因為從醫學發展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一種葯是絕對製造不出來的,只是說我們現在的技術還不夠,我們能夠認識到更多的規律,有更先進的技術,就能製造出現在很多製造不出來的葯物。
醫學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讓原來必死的病症,原來一直看不了的病症變成正常的病症,就像治感冒發燒一樣容易,只要用的這種特效葯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健康,那那個時候老年痴呆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癌症之類的,可能就不是讓人們聞之色變了。
『叄』 我國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方面取得了什麼進展
1、2019年11月,我國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葯獲准上市。
據科技日報報道,11月2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葯——甘露特鈉膠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據悉,甘露特鈉膠囊是由中國海洋大學、上海葯物研究所和上海綠谷制葯歷時22年共同研製、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創新葯,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葯物。
2、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8月13日,新華社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志物。
(3)中國老年痴呆症創新葯物擴展閱讀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一旦患病,人的記憶力、思維判斷能力等會像被腦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擦去。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症協會統計,目前全球約有4800萬患者,每3秒鍾還將增加一個新病例。隨著人口逐漸老齡化,阿爾茨海默症的危害越發顯現。
目前,中國是阿爾茨海默症(簡稱AD)患者最多的國家,2050年將達2800萬。截止2017年,AD逐漸成為中國人的第5大死因。
全球用於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葯物目前只有寥寥數款。各大制葯公司在過去20多年裡相繼投入巨資研發新的葯物,大多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