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經常打針吃葯的危害

老人家經常打針吃葯的危害

發布時間:2025-03-30 00:03:45

A. 經常打針吃葯會有什麼危害

,一般情況下是有影響的,小孩盡量不吃西葯,打針沒什麼大關系,一般用的是中葯針劑。
意見建議:沒生病感冒時給他服用
增強免疫力
的食物,多鍛煉身體。

B. 警惕!輸液濫用危害大!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為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我國已成了重災區。

國內外醫學專家呼籲:「醫生在選擇用葯時,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的原則」。如醫生違背這一原則,濫用輸液,會給病人造成不良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強行將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輸,要比口服葯有更大的風險。臨床發現「吊瓶」中加入的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劇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種葯物,其毒副作用就會增加50以上。有些葯物配合不當,進入血管可發生化學反應性沉澱。例如氨苄青黴素與去甲腎上腺素聯用,可呈現棕色沉澱。有的醫生常大量為病人輸注維生素C。其實連續大量輸注維生素C,可使病人出現中毒反應。

濫打「吊瓶」的輸液反應也很嚴重。某科研單位統計:6個醫療單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輸液反應,其中死亡7例。輸液反應輕者頭痛、低燒、葯疹、心慌,重者高燒、寒顫、關節酸痛、煩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濫打「吊瓶」還可造成人體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准。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葯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葯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一毫升葯液中含有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葯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由於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葯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症、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於輸液對血管也是一種刺激,長期輸液常會導致靜脈發炎,出現紅腫疼痛、局部體溫升高,甚至硬化等。

靜脈輸液和口服葯物的最終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腸功能正常,是萬萬不可濫用靜脈輸液的。濫用靜脈輸液一則多花錢,二則可使你的身體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斷送性命。那麼,什麼情況才能靜脈輸液給葯呢?

專家認為只有3種情況: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葯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的情況。

在12月24日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聯組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表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過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這種過度用葯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現實生活中,發燒感冒就去醫院打點滴。而在醫院的輸液室里,「吊瓶林立」的景象更是觸目驚心。吃葯、肌肉注射、打點滴,被世衛組織推薦的最後一種給葯方式――靜脈滴注卻成了現在醫生給葯的常態。而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靜脈滴注可能帶來葯物不良反應的隱患,醫生也很少會主動告知。抗生素濫用帶來了超級細菌的可怕後果,「點滴」泛濫其實也是抗生素濫用的一個重要推手。

口服葯,如有不良反應可以洗胃;皮下注射,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

靜脈注射的葯物通過吊針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應往往也來得更快、更嚴重。

同樣是感冒,通過口服葯以及休息治療,基本上只需20-30元;靜脈輸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葯、抗感染葯、維生素、液體和輸液器,加起來大概要200-300元。

靜脈輸液,俗稱打「點滴」。在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冬季,幾乎各個醫院都是「吊瓶森林」。

抗生素使用較多是輸液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

專家表示,目前臨床上抗生素使用較多是輸液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輸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為各種感染,包括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輸液是抗生素給葯的一種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細菌引發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規范已經是公認的醫療問題,而一些沒必要用抗生素或沒必要輸液的患者也開始輸抗生素,這是輸液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輸液若有不良反應,發作更快更嚴重

我們一方面無休止地輸液,另一方面卻對輸液的風險知之甚少。輸液作為一種持續的靜脈注射,和口服葯及皮下注射相比確實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健康隱患。

專家表示,靜脈注射通常伴隨的不良反應較重,發生頻率也較高。根據國家衛生部葯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國每年因為葯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高達250萬。靜脈注射的葯物通過吊針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應往往也更快,更嚴重。而且輸液本身因為操作的問題,在臨床上也會有很多輸液反應。比如滴注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這些都會造成血液循環系統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葯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這在國內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門診探訪

患者對輸液風險一無所知

正在中國地質大學上大三的小可同學最近有些感冒,吃了校醫院開的葯後沒見好轉,於是她自費來到北醫三院呼吸科就診。「感冒好幾天了,頭暈腦脹,好像還有點發燒,真折磨人。但醫生也沒給我輸液,開了點感冒葯讓我回去繼續吃,我真的希望能輸液快點好。」

在發熱門診和兒科診室里,記者看到了很多正在輸液的患者,多是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和拉肚子,其中80是因為呼吸道感染而輸液。家住學院路的焦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多次要求護士為自己調點滴速度,「每次輸液都感覺有點不舒服,可能是滴得太快了。不過護士說不能再調慢了,後面還有兩袋液沒輸呢。」

當被問及不擔心輸液的不良反應嗎?臉色蒼白的焦先生說,只知道過敏會出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在輸液的其他患者大多也不知道輸液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很多人都說輸液前沒皮試,而且也不覺得有皮試的必要。

專家看法

多數疾病都有多種給葯方式

那麼哪些情況下才需要輸液呢?

專家表示,臨床上並不是每個感冒發燒的人都需要輸液。「就拿呼吸道感染來說,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為病毒引起的。這時就不應該給患者輸一些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只對細菌引發的感冒有用,對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給葯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數疾病都有很多給葯方式可以選擇,究竟如何選擇就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了。感冒是很復雜的病。從治療上看,一般提倡非葯物療法,像休息,加強營養,應用物理療法退熱等。如果不見好轉,必須用葯來治療,首選是口服葯,其次是肌注,最後患有合並症方需靜脈點滴。」

「點滴」分析

輸液風險高過吃葯、打針

對於靜脈輸液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靜脈輸液有哪些風險需要我們重視呢?呂媛表示,在幾種給葯方式里,輸液的風險確實比口服和肌肉注射都要高,尤其是過敏。

防止過敏

頭孢類葯物盡量做皮試

同樣的葯物如果採用靜脈輸液的方式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快進入人體,這就導致如果患者對葯物有不良反應,輸液帶來的後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嚴重。這樣的問題除了葯物本身被污染外,最典型的就是過敏。而口服葯如果有不良反應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

專家表示,為防止過敏的發生,有些葯在輸液前應皮試。青黴素、鏈黴素等強制要求皮試的葯物問題不是很大,而像頭孢類葯物等沒有強制要求皮試的葯物,就要注意了。「頭孢的問題本身存在一些爭議,除個別的頭孢類葯物在說明書上規定要皮試外,其他的均只是對青黴素過敏及過敏體質的人要慎用。《中國葯典》也對頭孢類葯物沒有明確規定,雖然頭孢一類的過敏反應比青黴素幾率小,但醫院出於負責的角度也應該做皮試,患者為了自身的健康更應該要求做皮試。」

輸液反應

5種情況較常見

專家表示,患者在輸液的過程中也應時刻注意常見的輸液反應:

發熱反應:因輸入致熱物質而使患者出現發冷、寒戰、高燒等症狀,並伴有惡心、嘔吐和頭痛。

心力衰竭:因為輸液速度過快,使短時間內血液系統輸入太多液體,導致心臟負荷增加。

靜脈炎:由於輸液器具達不到無菌要求而使靜脈局部感染,或由於長時間輸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葯品,而使輸液處靜脈內壁出現炎症。症狀為手臂出現條狀紅線、局部紅腫熱痛。

空氣栓塞:因為輸液管內空氣沒有排盡,或者導管連接不緊而使空氣進入靜脈。常表現為胸部異常不適,同時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時會導致病人死亡。

肺水腫:輸液時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嗽時出現泡沫狀的血痰。

專家表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

1、患者在輸液時准備些衣物或毛毯,注意保暖;

2、長期注射的患者應多更換注射部位;

3、輸液速度不宜過快,尤其是老人、兒童和心臟病患者。家屬或護士不要長時間離開輸液者,以防液體走空。輸液時若出現呼吸困難、頭疼和嘔吐等症狀,要立刻降低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

醫院感染

時間長,感染機會大

由於輸液需要的時間長,加上醫院內部無菌化不嚴格,可能在輸液的某個環節,使患者感染院內流行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如乙肝等。

「點滴」建議

治病別求快,輸液隱患大

目前,輸液在各種治療手段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在患者心裡形成了發燒就要輸液的觀念。北京協和醫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建始表示,靜脈注射確實需要謹慎。

輸液本是「迫不得已」的給葯方式

專家說,輸液在中國更像一種長期形成的就醫文化,好像不輸液就治不了病,以至於患者都迫不及待地要輸液。實際上在西方國家,輸液是醫生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的「最後的給葯方式」,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才會採用靜脈注射這種開放人體靜脈通道風險較高的方式。

輸液影響體內的用葯環境

專家說,對靜脈注射的謹慎態度不只是對醫生的要求,患者的醫療理念也要轉變。從治療成本上看,輸液費用顯然要高一些。同樣是感冒,通過口服葯以及休息的方法治療,基本上只需20-30元。而靜脈輸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葯、抗感染葯、維生素、液體和輸液器,加起來大概要200-300元。「這十倍的差距,老百姓為什麼看不到呢?因為現在治病靠輸液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固定的看病理念。」

專家介紹,現在生活節奏太快,連治病也求快,感冒輸液確實好得快,小孩子又不會按時吃葯,輸液更省事。有時就算大夫不想給輸液,家長著急希望盡快退燒。實際上尤其是對孩子,輸液雖然好得快,但對體內的用葯環境會造成影響,對今後的其他治療不利。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經常打針吃葯的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腸功能不好怎麼按摩 瀏覽:874
老人家為什麼會多處器官衰竭 瀏覽:784
沈陽怎麼幫父母查新冠疫苗記錄 瀏覽:612
蘇州電工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158
西安養老院老年痴呆 瀏覽:820
夢幻西遊高級寶圖長壽郊外 瀏覽:214
什麼東西老人家吃抵抗力強的 瀏覽:234
老年人養生關注哪些 瀏覽:979
60歲生日主持詞簡短 瀏覽:394
65歲老人過生日買什麼好 瀏覽:491
60歲高血壓176 瀏覽:79
鳳崗哪個廠免體檢 瀏覽:152
老年人血壓維持在多少 瀏覽:116
北京房山父母醫保如何查 瀏覽:73
孝敬老人活動報道 瀏覽:151
研究所退休年齡 瀏覽:16
關於去敬老院做當志願者的一篇英語作文 瀏覽:622
養生店有什麼銷售方法 瀏覽:863
祝福老人子女孝順的話 瀏覽:72
老人半偏癱患者能活多久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