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山17路公交車到哪裡,文山旅遊公交車路線
文山金色到文山世外桃源坐幾路公交車?
1. 文山金色到文山世外桃源需要坐2路公交車。
2. 這是因為2路公交車是直達文山世外桃源的線路,可以直接到達目的地。
3. 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公交車線路,如1路、3路等,然後在途中轉乘其他線路或步行到達文山世外桃源,這樣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
文山17路公交車到哪裡?
實小北校區——沁春園——惠民家園——卧龍派出所——七都水韻——市第一中學——望龍苑——卧龍社區——大法古——州工商銀行——普陽路市醫院——開化中路(同心橋)——州人民醫院——民族體育館(老年大學)——電信大樓——盤龍體育場——盤龍森林公園——州中醫院——亞龍都市花園——實小南校區——暢林苑——雅居苑——梧桐上河居——州醫院城南院區——世紀名苑——國際汽車城——祥民家園
起點站是實小北校區,終點站是祥民家園。
線路運營時間是06:35-21:00,該線路是由文山市公共汽車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文山17路公交車(實小北校區-祥民家園),共有27個站點,分別是實小北校區、沁春園、惠民家園、卧龍派出所、七都水韻等。
文山城區的7路和12路公交車途經哪些地方?
7路從裡布嘎到加州花園途徑州中醫院裡布嘎小區州公務員小區(金色水車)、海威爾小區,小洞天,陽光外灘、鍾樓、休閑廣場、州婦幼保健院(州幼兒園)、總站、武警支隊、鄭保骨科、老傢具市場、四小、加州花園12路州中醫院城南體育館、州水務局(州公安大廈)、錦盟酒店、州醫院、天丹大葯店、軍分區、復烤廠、大昌隆、七花廣場、金石小區、城北幼兒園、市教育局(市五小)、七鄉農貿市場以上是大概的地方站點名稱估計有的不對但是基本就途徑這些地方了
文山西山農民街坐哪路公交車?
如果你想前往文山西山農民街,可以選擇乘坐公交車3路、37路、237路、K75路、K237路等,其中3路、37路和237路是直達西山農民街的公交車;K75路、K237路需要在文山區政府站下車,然後步行前往西山農民街。在坐車前,建議先查詢公交車的具體路線和站點,以免迷路。
文山到廣西自駕游攻略?
如果您計劃自駕游從文山到廣西,以下是一些建議和攻略供參考:
1. 路線規劃:確定好自駕路線是非常重要的。您可以使用導航軟體或地圖,選擇適合您的路線。一般情況下,您可以選擇從文山駕車經過紅河州、玉溪市、昆明市,再到達廣西的目的地。
2. 路況了解:提前了解所選路線的路況信息,包括道路建設、施工等情況,以便合理安排行程和避免不必要的延誤。
3. 車輛准備:確保您的車輛在良好的狀態下,包括發動機、輪胎、剎車、燈光等部分的檢查。同時,備好您可能需要的工具和應急設備。
4. 駕駛安全:在行駛過程中,請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駕駛。遵守交通標志和信號,保持適當的車距,避免疲勞駕駛。
5. 住宿和餐飲:提前安排好沿途的住宿和飲食問題,預訂賓館或酒店,並找到適合您口味的餐廳或小吃攤。
6. 景點選擇:在行程中選擇適合您興趣和時間的景點參觀,廣西擁有很多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址和風景名勝區,比如桂林灕江風景區、陽朔、象山等。
7. 注意天氣:廣西氣候溫暖濕潤,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潮濕。在出發前查看天氣預報,並帶上合適的衣物和雨具。
8. 背包準備: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的葯物、紙巾、雨傘、手機充電器等常用物品。
請注意,以上是一些建議和攻略,具體的自駕路線和行程規劃還需要根據您的具體需求和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和決策。另外,了解當地的交通法規和規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B. 百家姓普姓姓氏淵源_百家姓普姓來源
普姓是罕見姓氏(即總人口數在1.2萬到12萬的姓氏),當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義、山東魚台、平邑、湖北老河口、雲南隴川、瀘水、河口、邱北、石林等地。接下來由我給大家帶來百家姓普姓姓氏淵源,希望大家喜歡!
普姓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古代鮮卑族拓跋氏,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即北魏政權的第六位皇帝顯祖獻文皇帝,把北魏王朝拓跋氏皇族分為七個部分,以七個兄弟分別統率之。其中,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名為拓跋·普乃,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名為姓氏者,稱普乃氏,其後分衍有普屯氏、普周氏、普六茹氏等。
在北魏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後,普乃氏、普屯氏、普周氏等,有省文漢化為單姓普氏者,亦有改為周氏者。
在史籍《魏書·官氏志》中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後隋朝時期的上柱國周搖,就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第二個淵源:源於彝族,出自彝族普除普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為氏。
在少數民族彝族中有普除普氏族,後取其首音的諧音“普”為漢字單姓,稱普氏。
據史籍《史記·西南夷列傳》的記載,先秦至兩漢時期,彝族被稱作“嶲”、“昆明”,處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狀態,就是彝族的先民,如今仍聚居在馬頭山、底尼、阿戛米等地。
據史學界一些專家的考察,認為彝族祖先有可能是洪水時代的古滇人,從易門甲浦菜子山、趙普寨子山兩個新石器遺址發現的石器、陶片來看,易門早就有古人類居住,這些土著古人與南遷的一部份氐羌族融合成為當地較早的彝族先民。
水塘鄉的普氏家族,祖籍在南京,遷至昆明數代後,又被外族驅至易門浦貝,最後又被逐到水塘鄉一帶。普氏家族有四兄弟分別占居了紅木箐、上村、阿戛米、三棵樹等山寨。新華浪巴鋪的普氏族人在明朝時期入滇,先落籍定遠,後分支廟門,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移居浪巴鋪)。而凹里簸普氏族人則氏在清朝光緒年間從牟定秧田沖遷入。
自兩漢以後,內地漢族人民因各種 歷史 原因陸續遷入雲南,部份輾轉至易門,與當地的土著彝族先民來往密切,互相融合,世代繁衍,形成了現在的彝族同胞。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元朝時期蒙古族普魯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蒙古族普魯氏部落,元朝時期據駐毗沙普魯地區(今新疆於田),毗沙在清朝時期稱“於闐”,但非漢、唐時期的於闐(今新疆和田),普魯地區以盛產崑山美玉和葡萄乾。
普魯,在蒙語中為“火山”之意,普魯氏部落以為部落名稱,後在明朝初期以諧音漢字改為普氏、魯氏、陸氏等。
第四個淵源:源於鄂溫克族,出自鄂溫克族達普圖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溫克族達普圖氏,亦稱大卜蘇氏,世居黑龍江雅魯河(今黑龍江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後有滿族引以為姓氏者,滿語為所Daputu Hala,後冠漢姓為普氏、達氏、圖氏等。
普姓遷徙分布
普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四百三十六位,多以河南、太原、溧陽、通海為郡望。
河南統計
河南省沈丘、平輿、鹿邑三縣及新鄉市普姓達一萬多人人,其中沈丘普姓數千人。
平輿普姓共有一個普庄(800多人),多個分布普姓的街道和村寨。據老人們的說法及人口調查研究,大概清代乾隆末期至嘉慶初年,普家先人攜數子孫自今周口市 沈丘縣南下,經項城,折汝南府,安定在今平輿縣,至今傳家八代(有“文”字輩),數個地點共分布一千多人。其中一支普姓有代表人物在縣政府任職,亦有其胞弟中國農業大學普書貞教授等。
沈丘普姓建有祖廟,嘗有祭祖大典活動,多有平輿普姓尋根問祖。沈丘普姓人口眾多,繁衍鼎盛,歷史久遠,已不可尋。據其中一支普姓介紹,清末民初自安徽遷入部分,其他族親亦不可查。沈丘普姓概數千之眾,為中原以降之最,與雲南彝族普氏南北遙望,至親感應。
鹿邑縣,為河南省直屬,亦有普姓近4000人。
新鄉市有普姓村落,有普家人證實,概400多人,存清代祖碑數方。
以上為河南普姓大部統計,概有15000人左右。
湖北統計
湖北應城市 長江埠有兩個普姓村莊,有 大普村和賈普村,有普姓人口一千人以上,這個基本上是湖北普姓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並有代表人物在世界名人榜。
廣東統計
潮汕在 潮州湘橋區有數戶普姓。
今北京市,天津市的武清縣,河北省的張家口市尚義縣,山東省的濟寧市魚台縣、臨沂市平邑縣、沂水縣,湖北省的武漢市、老河口市、應城市,雲南省的玉溪市、昭通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瀘水市、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路南縣、臨滄市鎮康縣、彌勒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祿豐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建水縣、河口縣、邱北縣、石屏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廣東省的汕頭市潮州湘橋區,貴州省的遵義市,江蘇省的南京市、無錫市、常州市溧陽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新鄉市、蘭考市、駐馬店市新蔡縣、周口市鹿邑縣、沈丘縣,陝西省的韓城市,安徽省的馬鞍山市,甘肅省的山丹縣,福建省的福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台灣省的新竹縣等地,均有普氏族人分布。
普姓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溧陽郡:始建於楚、漢之際,西漢朝時期定為郡,後或為郡,或為縣,其時轄地包括今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丹陽市、宜興市、安徽省郎溪、廣德、浙江興等一帶地區。宋朝時期轄地曾一度擴展至整個太湖及無錫地區。由於地處山區,歷年戰禍動亂,該地區均為人們避難之地。今僅為常州市下屬縣級市,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有著名的天目湖風景區。
通海郡:即古昆州、今雲南省玉溪市。兩漢時期分屬益州、牂牁兩郡。 三國 蜀漢時期分屬益州、牂牁、興古三郡。西晉時期分屬晉寧、建寧、梁水、興古四郡。隋朝時期屬昆州。唐朝初期分屬黎、溝兩州。唐朝南詔時期分屬拓東節度、通海都督、銀生節度。宋朝大理國時期,分為三十七部及鄯闡府、銀生節度地。元朝時期設雲南行省,分屬澄江路、臨安路、元江路、中慶路。明朝時期,澄江路改澄江府,通海、華寧、峨山屬臨安府,新設新平縣隸臨安府,易門屬雲南府,沅江設沅江軍民府。清朝時期,新平屬元江直隸州,其餘沿明制。民國初期廢府、州設道,屬滇中道、蒙自道、普洱道;後撤道,縣直屬省;隨後又在省、縣之間設行政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1月1日成立滇中專員公署,3月改稱玉溪專員公署,專署駐玉溪縣,下轄玉溪、昆陽、晉寧、呈貢、澄江、江川、華寧、通海、河西、峨山、新平、易門等十二縣。1951年5月12日峨山縣改設峨山縣彝族自治區,玉溪專區轄十一縣、一個自治區。1954年原屬蒙自專區的沅江縣劃入玉溪專區,轄十二縣、一個自治區。1956年通海、河西兩縣合並改稱杞麓縣,峨山縣彝族自治區改為峨山彝族自治縣,江川縣遷駐大街(寧海)。轄十一縣、一個自治縣。1958年撤銷昆陽縣,並入晉寧縣,晉寧縣遷駐原昆陽縣城,轄十縣、一個自治縣。1960年將晉寧縣劃歸昆明市領導,撤銷江川縣,並入玉溪縣;撤銷呈貢縣,並入晉寧縣,杞麓縣改名為通海縣,轄七縣、一個自治縣。1962年恢復江川縣,轄八縣、一個自治縣。1970年玉溪專區改稱玉溪地區,地區駐玉溪縣,轄玉溪、澄江、華寧、江川、通海、沅江、新平、易門等八縣及峨山彝族自治縣。1979年新平縣改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沅江縣改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轄六縣、三個自治縣。1984年,全地區轄一市八縣,共設十個鎮、七十七個區、六百二十七個鄉。1997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玉溪撤地設市(國函[1997]108號),1998年6月28日,地級玉溪市正式成立。
堂號
溧陽堂:以望立堂。
通海堂:以望立堂,亦稱昆州堂。
普姓姓氏名人
普朝柱
普朝柱(1929-2002)男,1929年8月生,中共黨員, 雲南黎縣(今 華寧)人。原雲南書記。
1947年參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2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1947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高中 文化 。1947年9月在昆明長城中學學習時參加民主青年同盟,任 學生會主席。1948年3月受黨組織派遣下鄉發動“反三征”,組織華寧地下黨,任1區黨領導小組成員、華溪區委書記。1949年9月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護士11團黨委委員兼2營教導員。1950年1月任雲南省 華寧縣政府主席、副,雲南省 呈貢縣副(1951年-1952年在中共雲南黨校學習)。1952年1月任雲南省 玉溪土改工作隊組長,玉溪地區 稅務 局局長。1953年6月任中共雲南省 新平副書記、 。1957年9月任中共雲南省玉溪地委財貿部副部長、部長。1960年6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新平書記。1965年3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玉溪專署財辦副主任。1968年2月-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任雲南省 元江縣垤嚇大隊工作組組長。1975年1月任玉溪地區財辦副主任。1979年9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副書記,玉溪行署專員,中共玉溪 地委書記。1983年2月任中共雲南副書記、 。1985年7月-1995年8月任中共雲南 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8、9屆全國人大。中共第12屆(1985年9月中共 全國代表會議增選)-14屆中央委員。2002年6月14日在 北京逝世。
普發興
普發興,男,漢族,1936年4月生,1960年入黨,雲南省大理州 祥雲縣下庄鎮下庄村人,1987年擔任下庄村,2007年3月28日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終年71歲。在他擔任村期間,村經濟總收入由247萬元增加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擴大到52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達50多萬元。 下庄村黨支部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被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他個人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村官等。逝世後,中共雲南追授他“雲南省優秀村”榮譽稱號,並授予“雲嶺先鋒獎章”。擔任雲南省祥雲縣下庄鎮下庄村原,他20年如一日,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公而忘私,服務百姓,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擔任村期間,下庄村經濟總收入從1986年的247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增長為525萬元。下庄村從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集體經濟年收入50多萬元的富裕村。2007年3月28日,普發興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成為新時期涌現出的優秀基層幹部的典型代表。
普金城
1928年2月出生,湖北應城人。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雲夢電大高級教師。 畢業 於應城中學。現任職於雲夢電大。已退休。是雲夢縣書畫 攝影 學會理事,夢澤書畫院 書法 家,省老年書協會會員,省科普協會會員。工作一貫踏實,勤奮,1951年被評為雲夢縣教師首批勞動模範之一。1952年參加偉大的荊江分洪工程,獲“乙等功臣”榮譽稱號,中南軍政委員會頒發了勛章;工程總指揮部頒發了由湖南省主席唐天際、湖北省主席李先念署名的獎狀。在任《雲夢報》副主編期間,主持出刊400多期,撰寫了大量的 論文 和調查 報告 ,有的為省報刊用,有的為新華社內參採用,為推動雲夢縣各項工作特別是農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任縣二中副校長時注重教書育人,為大學和中專輸送了大批合格學生,在孝感地區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1984年錄取飛行學員4人,在省同類學校中占第二位,受到省、地的表彰。在任《雲夢 教育 志》主編期間,完成了27萬字的志書定稿,並親自撰寫了“教育大事記”、“科舉與傳統學校”、“人物傳”等篇目,有3篇人物傳為省《人物誌》收錄。連續三年被縣里評為先進工作者和老有所為積極分子, 事跡 參加了1992年孝感地區舉辦的各縣巡迴展覽。長期致力於書法特別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篆字的書法與研究。以弘揚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致力“古為今用”。多年來,搜集和整理篆字4500多個,各種書體一萬七千多個,按聲韻編成字典。在《東流輯古錄》中,搜集殷商鼎彝、散氏盤、宗周鍾、天錫銘等數十篇,書有《毛主席詩詞三十九首(篆書)》、《篆書古詩百首》(由唐至當代名人七律組成)和《古詩佳句集(篆書皆為名人名句)。1991年在雲夢古澤舉辦個人書展,深受各方好評。在雲夢老年大學和雲夢電視大學,曾多次講授書法課,傳授篆字習作方法。篆書、篆刻,多次在省以上報刊發表,如《長江日報》、《湖北日報》、《安徽日報》、《九頭鳥雜志》、《書刊導報》、《華聲報》等,1993年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的篆書“精神萬古,偉業千秋”在《華聲報》上發表,1998年篆書“百鳥朝鳳”在《世界 美術 集》發表。作品多次在省、地(市)書展展出並獲獎。業績入編《湖北省高級技術人員名錄》、《中國當代中教名師辭典》、《世界美術家傳》(華人卷)、《中華英才大典》等大型人物辭典中。
普志科
1968年3月出生,雲南金平人。彝族。畢業於北京詩歌講習班。是金平苗瑤傣族自治縣《晨辰》文學社社長、金平苗瑤傣族自治縣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會員(文學協會),《金平報》特約記者、《雲南建材報》正式通訊員,中國作家協會詩人之家成員。?他的一首小詩《捏媽媽》。光著屁股玩泥巴的童年/捧著一把萬能的泥土/努力從爸爸的話語中/回憶媽媽的音容/使勁地捏/信念加希望捏個媽媽/多美好的形象/媽媽媽媽/眼淚象一盆鹼雨/濕透了總捏不活的媽媽。發表在城裡,帶著山野泥土的芳香,用他的那盆鹼雨滋潤著小城30萬兒女的心。故,小城的兒女們就給他取了個名字——泥孩兒。是的,他的描寫山野生活的詩,只要他走進他的山寨、田野、山路、大山,每走一步、每看一眼,甚至於一片不知名的樹葉的飄落或小蟲的鳴叫,都會激發他的 靈感 ,便也就有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詩,城裡的人就知道泥孩兒又回到他的山野里了。那麼,這個野泥孩兒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1986年中學畢業後到金平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工作後深感自己的知識缺乏,1987年補習高中課程,1990年自修中文專業。工作期間曾任公司團委宣傳、工委、車間主任、經銷公司經理。1994年結業於北京詩歌藝術講習班。1987年在金平職中補習高中課時,7月1日,與幾個詩歌 愛好 者創辦了《晨辰》文學社,創社十三年來,連任十一屆社長(一年一屆換選)。社員發展到130餘人,分布在全縣各條戰線上。同時也得到縣文聯的大力支持,使文學社從自發狀態發展成為有組織、有章程合法文學社團。為金平縣文藝界培養了後備生力軍,為我縣文藝的繁榮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社會上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社員的作品有千餘篇首在縣、州、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或播出。他從1987年起發表作品,詩《攀登》於1990年12月30日在《雲南建材報》上發表,榮獲“南雁文藝創作獎”省級三等獎。散文《父親》在《金平報》上發表後又被紅河州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在紅河文壇上產生一定影響。創作十三年來,有百餘篇(首)作品在省內外、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在工作與山野之中,他選擇了山野,帶著他的子弟們在山野里轉、大山上爬、山路上走——問他為何不要工作要山野,他便說:我只要回到山野便有了詩。因為他生在山野里,因為他長在山野里,所以他生性剛強執著。他愛詩,他愛山野,他更愛山野里善良朴實的人,從而他所作出的選擇常在人們預料之外。
普 飛
彝族。1934年6月生,雲南省峨山縣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副研究館員。建國前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武工隊,任情報員,並被選為情報組副組長。建國後在邊疆修築國防公路,任文化教員;以後在農村先後擔任鄉村醫生和民辦教師,邊工作邊勞動邊創作,成長為農民作家。46歲時到縣文化館工作。連任雲南省作家協會第三、第四屆理事,雲南省政協第五、第六、第七屆委員。出版有小說散文集《婦女隊長》、《重趕峨山街》、《對象》、《飄去的雲》, 兒童 文學單行本《打豪豬》、《獵村的孩子》、《愛聽音樂的小野兔》、《迷人的火把節》,兒童文學集《藍寶石少女》和《普飛兒童文學作品選》等。另有70餘篇作品被選入《少數民族短篇小說選》、《少數民族散文選》、《中國少數民族兒童小說選》、《中國當代優秀童話選》和《中國幼兒文學精華》等78種選集。短篇小說《山路崎嶇》、兒童文學《走在五彩繽紛的地方》和《美少年劉拉》分別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和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曾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光榮稱號,頒發二等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普光賢
男,1935年6月生,雲南 安寧市人。美國中華 醫學 會/美國中山 中醫 院專家顧問,世界醫葯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名醫協會理事,中國醫葯情報專業委員會理事、編委,美國中華醫學會會員。擅以中西結合方法診治 皮膚病 。過去從事醫療預防工作,1981年開始學習研究皮膚病,博採古今眾長,診治10萬余例,總有效率80%以上。自撰治驗20篇,發表於《雲南醫葯》、《皮膚病與 性病 》、《國外醫學》、《美國中華醫葯雜志》等刊物,並應邀參加泰國、德國、美 國學 術大會及北戴河、廈門、黃山、張家界、桂林、珠海、上海、海口等地學術交流大會。
猜你喜歡:
1. 中國六大姓氏之最
2. 2017中國姓氏排行榜
3. 百家姓排名大全帶拼音 2017全國百家姓最新排名
4. 百家姓五行屬土的姓氏
5. 百家姓繞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