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痴呆是什麼引起的
您好!
老年痴呆的病因十分復雜,主要包括:
1、年齡因素;老年痴呆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增高趨勢。
2、腦變性疾病;
3、腦血管病;
4、遺傳因素:國內外許多研究都證明老年痴呆患者的後代有更多機會患上此病;
5、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引起痴呆;
6、營養及代謝障礙;
7、腫瘤:惡性腫瘤引起代謝紊亂可導致痴呆,腦腫瘤也可直接損傷腦組織導致痴呆;
8、葯物及其他物質中毒;許久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老年痴呆;長期接觸鋁、汞、金、銀砷及鉛等,防護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後可以導致痴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見的導致急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9、其他腦外傷或癲癇的持續發作,以及正常壓力腦積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痴呆。
10、此外老年人長期情緒抑鬱、離群獨居、喪偶、文盲、低語言水平、缺乏體力及腦力鍛煉等也可加快腦衰老的進程,誘發老年痴呆!
根據病因, 老年痴呆症主要分4大類:
1.老年性痴呆,即阿爾茨海默氏病(AD),比例為50%-75%
2.血管性痴呆(VD),比例為5%-20%;
3.混合型痴呆,即老年性痴呆與血管性痴呆同時存在
4.其他類型的痴呆(如腦外傷、中毒、B族維生素缺乏、腦積水、帕金森病、慢性病毒腦炎等引起的痴呆)
需要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檢查一下,確診具體類型、分期後對症治療。
不同類型、分期後治療辦法是有區別的。
早檢查確診、早治療效果才好。
老年痴呆症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1、葯物治療(如安理申、美金剛等);
2、精心護理;
3、功能鍛煉。
⑵ 淺談老年痴呆症病人的護理體會
淺談老年痴呆症病人的護理體會
本文是由我為您精心整理的老年痴呆症護理論文,語句言簡意賅,是篇不錯的範文,望大家喜歡。
論文摘要: 老年痴呆症即阿爾茨海默病,是由於腦細胞受損而導致的一種慢性進萬神上腦二卿章礙疾病,患病後病人的腦細胞會急速退化。醫學界認為,患病與以下幾種因素有密切關系:遺傳因素(約10%的患者有明確家族史)、教育程度(文化低的人群)、生活習慣(吸煙、過量飲酒、飽食)、頭部外傷、環境因素等。
論文關鍵詞: 老年痴呆症 症狀 護理
全世界平均每7秒就有一人患老年痴呆症。據國際老年痴呆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老年痴呆症患者數量已達600多萬,正以每ZO年翻一番的速度遞增,並正逐漸年輕化,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4.8%, 80歲以上達23.3%以上。
一、老年痴呆症的症狀
老年痴呆症在臨床上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現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所以經常不被病人和家屬注意。此時老人突出的症狀是記憶(尤其是近期記憶)障礙,病人總愛忘記剛發生過的事情,而對以前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卻記得頗清楚。家屬有時還會誤認為病人記憶力不錯。
具體表現舉例如下:
1、隨做隨忘,丟三落四。做菜時已放過鹽了,卻不知道放過沒存明明鎖了門出去,半路上卻又覺得門沒鎖。上街去買菜,忘了拿籃子或錢;本來去接孫子另帶買瓶醋,孫子接回來了醋卻沒有買。
2、詞不達意,嘮里嘮叨。本來想表達一種意思,說出來卻是另外一種意思,對一件事總是反復不停地說。
3、忘記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
4、多疑猜忌。自己東西找不到了,總懷疑被別人偷了。
5、情感冷漠。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甚至對過去很感興趣的事情也覺得索然寡味。
6、計算力下降。上街買菜,挺簡單的賬算起來很費力,甚至根本不會算了。
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則遠記憶和近記憶都明顯受損,如忘記用了多年的電話號碼,記不住自己哪年結婚。有些老人表現出明顯的性格和行為改變,如以前脾氣溫和、為人寬厚,現在變得脾氣暴 躁 、心胸狹小;以前脾氣很壞,現在卻特別聽話。多數病人表現為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熱情,不能完成已經習慣了的工作。有些病人表現為不安,如無目的地在室內走來走去,或半夜起床到處亂摸,開門、關門、搬東西等。有些病人走得稍遠一點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環境中迷路。
到晚期,病人不認識周圍環境,不知年月和季節,算10以內的加減法都有困難,日常生活需要照顧,最多隻能記起自己或配偶等一兩個人的名字。
第一期:遺忘期。此期表現為特別健忘,並在記憶障礙的同時,漸漸出現計算能力、認識能力和定向力障礙,活動范圍減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幫助。此期是本病持續最長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錯亂期。此期痴呆持續加重,病情急轉直下,認識功能進一步減退,伴有失認、失語和失用,思維情感障礙及個性人格改變明顯,行為明顯異常,部分患者可出現少動、假面具瞼和肌張力增高,也可見偏癱、癲痛發作,日常生活已難自理,需他人幫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嚴重痴呆,處於完全 緘 默,完全卧床,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狀態。常伴有惡病質、肌強直和大小便失禁。
二、老年痴呆症的預防
研究顯示,勤學習、善用腦可以預防老年痴呆。因為,讀書受教育能增加大腦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增加神經突觸的數量。即使患有腦病變,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大腦認知功能仍保留的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好得多。所以,老年人要想方設法保持思維活躍、善於聯想,要多參加一些腦力勞動,如看書學習,下棋,繪畫,做智力游戲,跳舞,演奏樂器,玩紙牌和填字游戲、上老年大學等。這些,都對預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幫助,能顯著降低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風險。
專家們還向老年人提出了如下建議:
1、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
2、保持平常心態,樂觀的情緒,做到豁達開朗,不計較瑣碎小事。
3、保持規律生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但要運動適度,避免過干疲勞。
4、重視營養,合理膳食,粗細搭配,經常吃些谷類、豆類、蔬菜、水果、魚類、瘦肉等;要節制飲食,不可過飽。
5、禁煙酒,控制肥胖,努力預防或控制高血壓、糖尿病,減少鹽、糖的攝入。
6、防止腦外傷及煤氣中毒。
7、定期到專科醫院查體,早發現,早治療。
因老年痴呆是一種退行性腦病,與腦神經細胞氧化損傷和腦內形成澱粉樣蛋白斑塊破壞神經網路信息的傳導密切相關,建議服用一些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目前市場上新出一種開可敏,是預防老年痴呆的一種功能性保健品,可以抗氧化井抑制和清除腦內日樣澱粉樣蛋白斑塊。長期服用可預防老年痴呆。
要注意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自尊心,不要過多指責,而要給予鼓勵。鼓勵病人多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體操、太極拳、散步等,要為病人創造一個和睦、舒適和清潔的環境。應妥善管理家電、煤氣等,防止病人發生意外。病人外出需有人陪伴或把病人姓名、地址等寫在卡片上讓病人帶在身上。
三、老年痴呆病人的康復治療
對干老年痴呆的治療,康復治療不容忽視,康復療法對本病的改善有著一定的作用。康復治療主要包括心理康復與記憶力康復。
1、心理康復
(1)、熱情關心:醫護人員和親屬都要關心愛護患者,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在對話時要和顏悅色,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詞語。同時、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徵,採用安慰、鼓勵、暗示等方法,給予開導。對情緒悲觀的患者,應該耐心解釋,並介紹一些治癒的典型病例,以喚起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親屬對生活有困難的患者,應當積極主動給予照顧,熱情護理,以實際行動溫暖他們的心靈;
(2)、播放音樂:根據患者的文化修養和興趣愛好,選擇性地給他們播放一些愛聽的樂曲,以活躍其精神情緒。有實驗研究證明,音樂能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較好地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3)、合理用葯:如患者有疼痛或失眠時,醫生要及時使用適當的葯物,以減輕其痛苦和症狀;(4 ),鼓勵患者參加一些學習和力所能及的社會、家庭活動,以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注意力,喚起其對生活的信心。
2.記憶康復
(1)、智力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們記一些數字,由簡單到復雜反復進行訓練;亦可把一些事情編成順口溜,讓他們記憶背誦。亦可利用玩撲克牌、玩智力拚圖、練書法等,以幫助患者擴大思維和增強記憶。
(2)、強化記憶:不要讓患者單獨外出,以免走失。在室內反復帶患者辨認卧室和廁所,親人要經常和他們聊家常或講述有趣的小故事,以強化其回憶和記憶。如能堅持長久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3)、訓練生活:親人要手把手地教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床鋪等,以期生活能夠自理。
四、老年痴呆症的護理
1、首先要預防老年人卧床不起.
對老年性痴呆患者,家人往往很容易產生過度的保護傾向,這是造成病人卧床不起的最大原因.患者一旦卧床不起,可出現許多並發症,這將會加重痴呆症狀,加快縮短其壽命,因此對早期痴呆病人應該讓他們在家人看護和指導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家人還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絕對不能疏遠病人,要幫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礙及行為障礙,幫助病人恢復記憶。這對早期患者的防治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2、要注意飲食和營養。
老年痴呆症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飲食障礙和吞咽障礙。再則,老年人本身腎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基礎代謝減少和身體活動減少等原因,使體內對營養素的利用、吸收容易產生障礙,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甚至出現貧血。因此對痴呆症患者的飲食要考慮量和質的平衡,要選用容易消化容易吞咽的食物,對蛋白質、脂肪的攝人不必加以限制。低營養狀態,會進一步促使疾病的發展。
3、要保持日常衛生習慣。
對早期痴呆症患者要盡可能幫助其保持日常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起居、穿衣、刷牙、洗臉等,即使做得不規范,也要盡可能讓他自己去做。因為這也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所不可忽視的環節。對卧床不起患者,必須給予護理,清潔口腔,要定時給患者洗澡、洗頭,要勤換衣服。在痴呆患者中時常出現大小便失禁,一旦出現大小便失禁,即病情已到了相當嚴重的時期。但排便、排尿要及時處理,清洗干凈,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以防感染。
4、要預防感染。
痴呆患者肺炎的發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據國外調查資料報道,痴呆症患者的死亡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並發肺炎而死亡。一旦並發,病程進展迅速,尤其是卧床不起患者,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如呼吸系統機能下降,機體感染防禦能力下降,以及意識障礙,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瘡時,這就很容易並發肺炎。所以要盡可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一旦並發感染應及時治療。
要預防褥瘡。所謂褥瘡是指由於局部循環障礙而使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預防褥瘡的發生,首先要對卧床不起患者,進行全身和局部管理。全身管理包括,原發病的治療,全身狀態的改善,保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預防感染等。局部管理:對卧床不起患者2一3小時變換一次體位,注意觀察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劑清洗,用溫水洗比較好。局部可以用棉墊、枕頭、泡沫軟墊枕於臀部、肋部等好發部位。
參考文獻(略)
;⑶ 王方的學術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又稱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機理研究
學術任職:美國心臟學會(AHA)職業會員
代表論文: 朱瑞,鄭傳東,王方. 高可溶性Aβ融合蛋白的表達、純化和鑒定.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0;30(3):447-450 (通訊作者)
科研課題:
1. 重構小分子塵蟎變應原及其突變體的免疫調變功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30872342)。35萬元,2009. 01-2011. 12,在研。(課題負責人)
2. AD病相關蛋白APP胞內功能域(AICD)的基因調控功能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萬元,2008.10-2010.10,在研。(課題負責人)
3. 一種β-Tm新異型體與FHC相關突變體hcTnT(R92W)相互作用的生物功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30571022)。23萬元,2006.1-2008.12,已完成。(課題負責人)
⑷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怎麼樣預防與治療
老年痴呆症發病常很隱匿,不為人們所注意,因此,正確認識痴呆早期症狀,使病人得到及時治療,延緩進展,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下面我整理了預防與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以供大家閱讀。
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一級預防
指預防認知功能正常的個體未來出現痴呆。AD的危險因素中,有些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如年齡、性別和基因型,有些是可以改變的,包括血管性危險因素高血壓、吸菸、糖尿病、心房顫動和肥胖和頭部外傷,而保護因素包括使用降壓葯、非甾體類抗炎葯、他汀類葯物、激素替代治療、高等教育、節食、鍛煉及參與社會益智活動。因為AD的病因尚未闡明,主要應減少危險因素的影響,對易感人群進行監測。
二級預防
指預防已經表現出一些認知損傷的非痴呆個體發展為AD。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延緩老年痴呆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措施包括指導特定人群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掌握痴呆的常見早期症狀,講解痴呆的預防知識,指導特定人群定期進行精神狀態及智慧狀況的自我評定,力爭做到痴呆的早發現;並對檢查發現的可疑患者做好其本人和家屬工作,就近及時到專科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定期進行家庭訪問,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和健康指導。
輕度認知損害MCI被認為是AD的危險狀態,每年有10-12%的人群發展為AD,對MCI人群進行積極干預有望預防AD的發生。但目前研究尚未發現預防MCI向AD演變的特定方法。
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葯物治療
國內外批准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葯物主要有膽鹼酯酶抑制劑和谷氨酸受體拮抗劑兩類:
1膽鹼酯酶抑制劑:通過抑制膽鹼酯酶而抑制乙醯膽鹼降解並提高活性,改善神經遞質的傳遞功能。膽鹼酯酶抑制劑是目前唯一得到驗證的能夠改善AD患者症狀的葯物。
常用葯物及用法:
①多奈哌齊donepezil:起始劑量2.5-5mg/d,每天一次,睡前口服;4-8周增至10mg/d,此為最大推薦劑量。服葯後出現嚴重失眠的患者可改為晨服。
②重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起始劑量1.5mg,每天2次。如果能耐受,可逐漸加量;最大劑量6mg,每天2次。如果漏服或多服,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當出現不良反應時,可考慮減量至前一能耐受的劑量。
③加蘭他敏galantamine:口服,一日2次,建議與早餐及晚餐同服。起始劑量: 推薦劑量為一次4mg,一日2次。治療過程中保證足夠液體攝入。醫師在對患者臨床療效及耐受性進行綜合評價後,可以將劑量逐漸提高到臨床最高推薦劑量,一次12mg,一日2次。
膽鹼酯酶抑制劑一般耐受良好,但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瀉和嘔吐,有時可能會導致部分患者停葯。
2谷氨酸受體拮抗劑:
鹽酸美金剛memantine是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體激動劑,目前也已批准用於AD。其葯物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其非競爭性地激動NMDA受體,從而保護膽鹼能神經元免受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破壞有關。可用於中晚期AD患者,研究顯示對中重度患者整體轉歸、日常生活能力和行為有明顯作用,其中妄想、激越或攻擊性和易激惹是改善最明顯的症狀。該葯的不良反應較少,包括幻覺、意識模糊、頭暈、頭痛等。發生率低的不良反應有焦慮、肌張力增加、嘔吐、膀胱炎、 *** 增加。為了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應注意逐漸加量達到維持劑量:自每日 5mg半片,晨服起,每周遞增5mg劑量,每日最大劑量20mg。
美金剛與膽鹼酯酶抑制劑聯合用葯可能比單獨應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更有效,但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3其他葯物
很多其他葯物,如吡拉西坦、尼麥角林、司來吉蘭、長春西汀、維生素E和己酮可可鹼等也治療AD的報道,但療效尚未得到證實。
草葯制劑包括銀杏葉提取物和石杉鹼甲,銀杏葉提取物用於治療AD的報道相互矛盾。目前傾向於無效。石杉鹼甲是中草葯中分離得到的石杉鹼類生物鹼,是一種天然的膽鹼酯酶抑制劑,在我國已經在臨床使用,但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證實。
4對行為和精神症狀BPSD的治療
對出現BPSD的患者,首先應仔細查詢誘因和或 加重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生理問題感染、便秘、葯物、抑鬱和或精神病。如有可能應首先嘗試使用安全的非葯物管理教育、鍛煉、芳香治療、感覺 *** 、個性化音樂等,症狀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自然消失。
①抗精神病葯物:可以減少精神行為症狀,尤其是利培酮對激越攻擊性精神症狀已證實有效。但抗精神病葯物都有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增加腦卒中危險、增加病死率、運動障礙及認知障礙,用葯需謹慎,只有對中到重度症狀的患者才能進行低劑量、短期用葯,並應仔細評價風險收益關系,並與看護者、如有可能與患者討論後才能用葯。
②情感穩定劑:卡馬西平可能對緩解攻擊性行為有幫助,但多數丙戊酸試驗結果顯示沒有療效。
③抗抑鬱葯:對AD患者有抑鬱、焦慮表現者建議應用抗抑鬱葯,如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類葯物治療,改善抑鬱相關的神經精神症狀,傳統三環類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有抗膽鹼能不良反應,應該避免使用。
④苯二氮卓類葯物:苯二氮卓類葯較抗精神病葯有更多的不良反應,只偶爾用於有些患者的激惹或焦慮較突出時,應該避免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包括過度鎮靜、增加跌倒、呼吸抑制、認知功能惡化、譫妄及增加情緒低落的風險,還可能出現苯二氮卓類葯物依賴。
心理社會治療
是對葯物治療的補充。應鼓勵早期患者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盡量維持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延緩衰退速度,但應注意對有精神、認知功能、視空間功能障礙、行動困難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顧,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動無人陪同時需要隨身攜帶身份證明或聯絡方式,以防走失。鼓勵家庭和社會對患者多予照顧和幫助,進行康復治療和訓練。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症的人
1.老年痴呆護理論文範文
2.老年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3.參加老年護理培訓班心得體會3篇
4.如何預防老年痴呆症,增強記憶力
5.老年痴呆如何預防
⑸ 社會工作學介入空巢老人問題的倫理困境及解決原則論文
社會工作學介入空巢老人問題的倫理困境及解決原則論文
摘 要:在老齡化日益突出的時期,其中空巢老人問題現象格外顯著,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主要從老人心理和生活方面分析了空巢老人們目前存在的現狀及問題,然後是從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者兩個方面介紹了倫理困境產生的原因,面對這一重大問題,社會工作的開展將會面臨一系列的阻礙,我們對於此類問題的研究,通過具體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對社區空巢老人的服務,最後重點介紹了在面對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時的解決原則。
關鍵詞:社會工作;空巢老人;倫理困境
我國的老齡化的進程在不斷地加快,這要求我們加快發展老年社會工作,緩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由於老年社會工作存在突出的倫理特性, 在老年社會工作開展實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錯綜復雜的、價值沖突、比較棘手的問題,由此產生了社會工作倫理的困境,能否正確的解決困境決定著實務活動的成敗以及社會工作的自我價值的實現。
1 G社區空巢老人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空巢老人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的問題,這嚴重的問題需要迫切的解決。一方面空巢老人的面臨著身體狀況日益下降,生活的自理能力降低,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生活保障方面存在著問題,最終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幸福感缺失;另一是面精神慰藉方面得不到滿足,往往導致空虛,不安,焦慮和孤獨。
(一)生理心理,缺乏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們缺乏照料,生活不易。雖然一部分G社區的老年人經濟相對的獨立,但是大部分主要是依靠子女的生活費用給予,導致他們很難接受巨大的醫療費額。而且由於自身缺乏一些預防疾病的常識,增加了老人生病的幾率。特別是當他們去醫院檢查或者是引發疾病住院時,有能力照料老伴的時候都採用老伴照料式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的事物尚且可以處理,而在遭遇突發情況時,空巢老人卻不能有效的進行處理。在自身精神狀態中,由於空靠老人缺乏子女的慰藉,心理會產生一些空虛和寂寞,往往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雖然在社區內建立了很多老年活動場所,但是他們寧願自己孤獨一人在家,很少與外界進行交流。長此以往,空巢老人就會產生悲觀、抑鬱的情緒,導致他們情緒低落,沒有活力,平日里愁眉苦臉,長吁短嘆,有時自己偷偷流淚,更嚴重者一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症狀。
(二)心有芥蒂,參與度低
在社區內隨機找老人進行調查問卷的招募活動中,一些老人們對我們存在一定的排斥,以「我不識字」、「我沒時間」等理由拒絕參與。這種固有的心理與社會工作者專業的介入存在著倫理困境,致使活動無法開展,不能正確的分析了解社區空巢老人的實際狀況。由於回遷後人際交往圈的縮小,社區沒有定期的集體活動,很難進行較大范圍的聚集,致使老人之間的交流機會逐漸減少,不願意和陌生人交流。與之同時,由於老年人的跟不上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他們了解到的信息和資源較少,導致他們在於其他年齡人群的交往過程中存在著障礙。長此以往,老人把自己孤立在家庭中,不願意加入和諧的大家庭,對社會工作者的服務也沒有呈現出積極的熱情,這對於空巢老人及社區的建設都有不利的影響。
2 倫理困境的基本內涵和成因
(一)基本內涵
倫理困境是指專業價值中對從業者要求的不同責任與義務發生相互沖突、矛盾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在實務開展的過程中,由於現實復雜的情境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而面臨著多角度的理論選擇的艱難境地。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人們在生活方式、權利觀念、文化、宗教觀念等方面存在價值沖突,社會工作者很難根據社會工作的倫理守則做出既符合社會倫理又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二)倫理困境成因
1.社會工作專業和價值自身的特徵
社會工作專業具有自身鮮明的到的特點,和倫理問題有著密切的關聯,由於社會工作者自身的特性,他們極易產生倫理困境尷尬問題。主要表現在:倫理系統和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程度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比如在G社區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以往此老人都十分的積極,這次突然在活動半途執意離場,由此讓社會工作者面臨著一定的倫理困境;總體看來,以人為工作對象的專業和職業都存在某些程度的模糊和不確定性。一方面,工作人員模稜兩可的表達讓社工很難確定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另一方面,專業價值觀和倫理理論不完善,社會工作者知識不健全,往往很難制定出統一的指導計劃。最後,許多因素是社會工作者無法改變的,加上資源的有限性,很難評估自己介入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個人與環境的矛盾沖突
個人與環境之間在互動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矛盾和沖突,比如,社會工作者要尊重服務對象的自由與價值,同時也應該注重社會責任。使社會工作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不同的問題中承擔不同的責任。在一些具體的情境下,不同的價值和角色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G社區中,老人大部分是務農為主,習慣了農業勞作的他們,在社會工作者講到城市生活的時候,他們會產生一些不同意見, 認為農村人養活了城裡人等,成為導致倫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3.不同社會文化的沖突
由於社會工作源於西方,在實務的社會工作過程中,導致東西方文化碰撞產生倫理困境。中國的社會工作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社會工作者的家長製作風與老人的的問題自決會直接產生沖突。 在G社區,老人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深,他們往往更願意接受傳統意義的事,社會工作者會認為自己的方法能有效的幫助老人處理問題,而有些空巢老人認為自己的事物有自行解決的辦法,在社會工作者對其服務過程中,在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在接收到這些的時候,就產生了倫理困境,造成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開展困難。
3 倫理困境的表現
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是指社會工作者在為老年案主進行服務的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倫理難題使自己陷入艱難的處境之中,就是在具有明顯沖突的道德規范之間,若遵守其中一項,則違反另一項的情況。在社會工作實務中,主要體現在對不同服務對象、專業價值與傳統思想之間、保密問題之間的沖突。具體表現為:endprint
(一)專業價值與傳統思想的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進入我國以來,一直面臨著本土化的重要議題。由於社會工作是西方傳統文化的產物,在中國化的過程中,有著諸多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老年社會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老年人的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使得他們不願意向社會工作者尋求幫助,道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而一旦介入,老年人會形成完全依賴社會工作者的現象,這樣與按住自決原則相違背,使社會工作者陷入倫理困境之中。就 G社區來講,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們與老人初步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專業關系,在活動中,需要老人動手去製作的時候,社工往往會在一旁輔助,這時老年人就會把這件事完全交由社工去做,產生了使社工為難的選擇困境。
(二)涉及隱私的倫理困境
在對老年社會工作開展實務活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需要了解老年服務對象的一系列情況,才能以便於更好的介入,但是這里有一些調查問題對於服務對象老人來說是隱私,他們不願意透露更多的信息給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人員也不能隨意的介入老年人的生活中去,更不能隨意去宣揚一些老人的隱私問題,只有在老人自願的情況下,通過了解老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有些老人對問題的配合度程度不積極,更有甚者進行排斥,以至於通常導致工作的不能順利開展,使社會工作者處於困境之中。
(三)對不同服務對象的倫理困境
在老年社會工作中,老年服務對象有來自於家庭、機構、社會的選擇,擁有不同服務的對象,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義務,在對不同對象服務時,所體現的要求往往會發生沖突。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於老年家庭利益時有可能會傷害到社會的利益,由此而產生一系列的倫理困境。再對不同對象的忠誠之後包含著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目標,服務理念。社會工作者既要代表其服務對象的利益,又要代表其自身組織機構的利益,老人需要社會工作者對其利益的保護,另外社會工作者需要對其自身的機構負責,當其服務對象與自身的機構發生矛盾沖突時,既不能不解決服務對象老人遇到的問題,又不能不遵守自身組織的原則和宗旨,導致社會工作者處理事務往往會變得很棘手。
4 解決原則
(一)遵循服務對象權利優先原則
在開展活動招募服務對象的時候,社會工作者要首先考慮老年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促使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養成一定的良好生活習慣,社工這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需要,制定具體的方針、策略。尊重老人自身的權利,保障他們應有的權利,在社會工作中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基於一定的原則處理問題,應注意保證不能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注意鏈接醫療資源給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確保老人們的權利不會受到侵犯或強制。在G社區,基於回遷社區的大背景,社會工作者會定期組織開展養生操、養生知識的串講,讓老年服務對象了解一些基本的養生知識,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
(二)老年服務對象自決原則
自決,是指特定主體依據自己意志處理一定事務的方式或權利。在各方向的社會工作實務開展過程中,自決原則是社會工作者應當注意的關鍵問題,尊重服務對象自決原則是對其的一種肯定,也是他們表達自己意願或想法的重要途徑,特別是老年服務對象群體,應當尊重他們對生活主導的權力,不要拿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去要求老人們做什麼,避免一些敏感的話語的使用及行為的表現。活動中,充分發揮老年人們的自決,以此幫助他們回顧自己生命的歷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建立自信和對生活的信心。在一系列的倫理困境產生之後,社會工作者針對G社區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盡最大可能保障服務對象的自決原則,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促使其老年事物合理解決。
(三)尊重文化差異原則
文化對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尤其老年人,傳統文化有著不可割捨的情感。由於社會工作的起源帶有西方文化的特點,社會工作在中國起步面臨著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交叉,所以社會工作本國化是必要的,這也要求社會工作者能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創造出為本國人民服務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社會工作。在實務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文化差異引起的倫理困境的產生,針對此類問題,社會工作者應當靈活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以引導的方式讓老人逐漸熟悉,不能強制老人接受專業理念。
(四)服務對象主體原則
社會工作的目的在於幫助服務對象形成自己處理事務的能力,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空巢老人服務對象屬於弱勢群體,在具體運行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做好中心的正確定位,幫助老人正確的認清楚自己的角色,即空巢老人為活動的主體,堅持了這個原則,才能全方位的為老人著想,為老人考慮,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獲得重視喜悅感,充分發揮老人的自主性。在此過程中,不是說社會工作者一味地堅持,要做好引導,讓老人的行為方式、對待晚年生活的態度等各方面往好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老人的生活的穩定。
5 結束語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之中,空巢老人問題也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問題,社會工作介入到空巢老人的服務工作當中,對於更好地解決空巢老人遇到的問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由於社會工作者在其服務過程中往往也會面臨一系列的倫理困境,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全面的增強社會服務的能力,准確的把握倫理困境的基本原則,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服務質量和需求。
參考文獻
[1]唐淑平.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及解決策略[M].中國工人.
[2]孔娜.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及應對原則[M].倫理學研究,2015.3.
[3]李清昕.本土化視角下我國社會工作倫理探討[M].理論與實踐,2012.7.
[4]王蘇緊.淺析社會工作四五種的倫理困境[M].2016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