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津有什麼大學
天津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
電話:(022)27403536天津醫科大學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氣象台路22號
電話:(022)23542851天津醫科大學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同安道62號南開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大學後勤服務集團校園環境服務中心
電話:(022)23508219天津工業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程林庄道63號
電話:(022)24528003天津職業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志成路7號
電話:(022)60586049天津理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紅旗南路263號
電話:(022)23679638天津科技大學 地址:十三大街天津科技大學內
電話:(022)28340538天津廣播電視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迎水道1號
電話:(022)23679931天津財經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珠江道25號
電話:(022)28341570河北工業大學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一號路8號
電話:(022)26564082天津工業大學(和平區西藏路)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天津理工大學(咸陽路)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咸陽路附近天津市職工科學技術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耐火路附近天津市建築工程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氣象台路93號
電話:(022)23015817天津工業大學 地址:天津市程林庄路63號天津老年大學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西園道
電話:(022)28355403天津商業大學 地址:天津市北辰區光榮道千里堤口
電話:(022)26651929天津大學北門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
電話:(022)27403536天津市南開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五馬路94號
電話:(022)27373371紅橋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一號路56號
電話:(022)86513060天津市河西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津河西徽州道52號
電話:(022)23263507天津新華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211號
電話:(022)23396050天津市醫葯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商業大學往南50米
電話:(022)26353515天津中醫葯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玉泉路88號天津中醫葯大學 地址:中國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2號
電話:(022)27372427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津塘路79
電話:(022)27405030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常德道50號
電話:(022)23125656天津理工大學(聚興網羅哦沙龍西北) 地址:天津市西青區紅旗南路延長線附近天津市老年人綜合大學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賓水道附近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西湖村大街108號
電話:(022)27405025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延安路附近中國民航大學 地址:天津市東麗區馴海路
電話:(022)84830016中國民航大學 地址:天津市東麗區張貴庄機場1號
電話:(022)24092114天津科技大學塘沽校區 地址:天津市中心路68號
電話:(022)60600004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珠江道25號
電話:(022)28171399天津市河東區老年大學(紅旗中學西)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津塘路附近電子儀表工業管理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市轄區天津工業大學新校區 - 詳情�0�3 地址:天津市西青區賓水西道延長線
電話:(022)24528227南開大學商學院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白堤路
電話:(022)23500467天津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廣東路1號天津市一輕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解放南路447號
電話:(022)28333069天津市鍾表職工大學(加掛)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望海樓街道津河北民主道60號新華書店天津大學店 - 詳情�0�3 地址:天津大學院內(老圖書館旁邊)新華書店天津大學店 地址:天津大學院內(老圖書館旁邊)
電話:(022)27406234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 地址:天津市市轄區天津市廣播電視大學南開分校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五馬路94號
電話:(022)27373371南開大學迎水道校區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迎水道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地址:天津市靜海縣團泊新城博學院
電話:(022)68579990天津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西藏路1號
電話:(022)24528045天津中國財經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地址:天津市民生路56號化學工業公司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唐家口街道井崗山路4號余門
電話:(022)26434106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電視大學 地址:天津市塘沽區天津商學院寶德學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區津靜路28號
電話:(022)23796771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氣象台路93號
電話:(022)23510742塘沽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塘沽區福建北路增11號
電話:(022)66312534紅橋區電視大學 地址:天津市光榮道35號天津市交通局職工大學 地址:天津市大王莊街道七緯路65號增2號
電話:(022)24301825天津市建築工程職工大學大沽南路校區 地址:天津市大沽南路528號
⑵ 天津師范大學有幾個校區
八里台校區(南院復)和新校區制(西青區大學城)
八里台校區主要是留學生、老年大學、古籍所等,其餘教學都在大學城。個別老教授住在八里台附近,學校考慮到他們身體不好,他們的課被臨時安排在八里台校區。
剛升入大一的文科生會被分在新校區?
⑶ 有什麼車到和平區衛津路佳怡國際大廈
七里台公交站下車就是佳怡國際大廈。經過 七里台 的線路有:西青便民內1路 8路 12路 便民容61路 161路 168路 628路 643路 658路 662路 675路 686路 707路 710路(區間) 710路 832路 855路 859路 952路。
⑷ 天津都有哪些不錯的養老院
天津的養老院有很多,其中天津市養老院、天津楊兆蘭養老院、天津市南開區養老中心、天鵝湖自在城養老中心、天津美福安老中心等這幾家養老院都是非常不錯的,收費的事宜也是按照每個老人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收費。
1、天津市養老院
天津市養老院(民政局老年病醫院、第二老年公寓)是天津市民政局所屬的市級國辦養老福利機構(市一級社會福利院)。始建於1953年,佔地面積35畝,是一所集養老、護理、醫療、營養、康復、教育、培訓、科研、娛樂、臨終關懷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福利單位。
5、天鵝湖自在城養老中心
天鵝湖·自在城頤養中心構建多種戶型精品公寓,為每一位會員提供個性化居住需求;娛樂健康宜老設施、健康管理、24小時管家式服務、養生溫泉、高爾夫、興趣小組、老年大學、私家菜園、定期旅遊等為居住者提供高端養老服務。
⑸ 如何看待老年人網癮現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網癮現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網癮現象,截至2020年12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網民達9682萬人。超過0.19%的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呈現孤獨的生活狀態,如何看待老年人網癮現象。
沒事就拿起手機、躲在被窩里刷短視頻、每天玩手機超過9小時……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些上網成癮的事例。與以往不同,報道中網路上癮的不再是年輕人,而是不久前還讓社會擔心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老年人!從「數字鴻溝」到「網癮老人」,這其中的變化既讓人驚訝又令人擔憂。老年人染上網癮的背後,折射了復雜的現實,也向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
數字時代技術迭代迅速,特別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新機型新功能新應用新場景層出不窮,讓很多老年人難以適應,感嘆自己「跟不上時代了」。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後,網路購物、無接觸支付、信息查詢、身份驗證等很多基於手機的功能,在為多數人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不能熟練使用的老年人帶來不少困難。為了不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落伍,適老化政策頻頻出台,切實解決老年人上網難題;社會各方也共同出力,鼓勵年輕人特別是家人,幫助老年人熟悉手機功能,融入移動互聯時代;很多企業也針對銀發一族開發了很多「適老」手機應用,老年人的移動互聯使用情況已有了不小的改善,能嫻熟使用手機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網民達9682萬人。然而,由於互聯網以往針對老人的服務經驗積累不夠,保護力度和方式欠缺,導致部分老人反受其傷。上述報告顯示,超過0.19%的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全國或有超過10萬老人在手機網路上呈現極致孤獨的生活狀態,幾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動網路上。
感到孤獨,缺乏社會交往,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網癮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邊、不善交際,疊加疫情期間聚集活動受限,讓部分老年人孤獨感增加。而通過手機了解外界,社交溝通,娛樂互動,則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手機的依賴。
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網癮另一原因。很多老年人要幫忙照顧隔輩人,每天奔波勞碌。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這種升級版的「上有老下有小」讓他們屬於自己的休閑時間並不多。手機作為容易學、易獲取、低成本、零門檻的娛樂方式,自然成為了老人的最愛。在空閑時光,無法享受「詩和遠方」的老人,拿起手機開心一下,無疑是最直接最實惠的選擇。
移動互聯網的吸引力,是由其方便隨身、海量內容、娛樂性互動性強,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系統支撐所打造的,老年人並不會因為年齡大而對網癮免疫。而老年人時間支配相對自由、無剛性作息要求的特點,導致外部約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網路的因素之一。
從社會角度講,打造適合老年人的網路環境,加強系統性保護,讓老人能夠待在安全、舒適的互聯網「老年模式」里,才是正確的做法。
「舒適護老」的網路環境,需要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推進建設和維護。家人或社區工作者在教會老人上網的同時,也要傳授給老年人網路安全知識;互聯網平台應避免強娛樂、輕內容的導向,引導老年人正確使用網路;社會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娛樂設施及場地,增加老人放下手機的動力。
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不應是數字時代關愛老年人的終點,「適老」之後還要「護老」,這樣才能讓老年人真正擁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收割與拋棄:演算法控制讓老年人無處遁逃
石家莊市民張萌打開自己和父親的某新聞App,兩個人的.界面幾乎處於兩個不同的時代。在其父親的閱讀推送中,「秘史」「秘聞」「中央內部會議」等字眼格外醒目。
「父親喜歡閱讀歷史文章,但對內容不辨真偽照單全收,人也變得有點激進,讓人很擔心。」張萌表示。
記者走訪發現,網路上良莠不齊的「戲說」「口述」文章對老年人影響頗深。不少老人言必稱「網上說」,進而向晚輩灌輸同樣的思想。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孟盈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基於演算法的個性化內容推送已超過整個互聯網信息內容分發的70%。
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容易被偏激的言論所吸引,主要原因是「那種確定性、以及確定性帶來的自信;簡單性,以及簡單帶來的省心;易辨識,以及易辨識度所迅速集結的情感群體,很容易共鳴。」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心理科專家吳彥敏表示,盡管網路打破了時空界限,但沉迷網路的老人實際上更加離群索居,與社會、時代、現實脫節,分圈層化更加明顯。
騰訊110平台2019年發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騰訊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騙舉報超過兩萬次,其中97%的受騙者曾遭資金損失,金額從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天津市公安局近日公布的全市今年以來破獲的電信網路詐騙現行案件統計結果顯示,老年人群體雖然佔比不大,卻容易發生被詐騙數額較大的案件。
「老年群體被騙光全部身家後往往更加絕望,一方面身體條件決定了他們無法重新謀生賺取收入,另一方面精神上更容易陷入自責而走不出來。」石家莊一名基層民警說。
沉迷與成癮:老年人身心健康受損於無形無聲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數字鴻溝與網癮成性尖銳並存於老年群體中。多位受訪醫生表示,老年人長時間上網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脊椎病、眼疾等多種疾病。心理方面,上網本可以緩解老人的孤獨,長期沉迷卻適得其反,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空虛、焦慮感。
68歲的崔雯潔家住天津市西青區西營門街文瑞家園社區,她經常身體佝僂著坐在床上看扭秧歌視頻,身邊人的勸說全成了「耳旁風」。「去年玩手機經常眼花脖子疼,久坐渾身不舒服,沒人管我,一天能玩8小時以上,手機沒電了就充上電玩,後來家裡人攔著,但我還是心癢癢。」
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孫朝暉表示,近年來因眼部問題前來就醫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
「老年人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引發乾眼症。如果在黑暗中看手機,背景光和屏幕光的巨大反差,嚴重損傷眼睛。此外,長期大量藍光照射會引起視網膜黃斑區的視覺細胞損傷,因此老年人是眼睛黃斑疾病的高發人群。」孫朝暉說。
除視力受損外,石家莊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張立興表示,老年人多伴有頸椎、腰椎疾病,長期低頭彎腰會對頸椎、腰椎等產生負擔。
「頭部處於低頭位看手機時,頸部後側肌肉為了維持低頭位的姿勢,處於緊張狀態,頭越低,肌肉受到牽拉力量越大。久而久之導致頸部肌肉損傷,頸椎曲度改變。」張立興說。
多位醫務人員反映,目前不少老年人在就醫前往往自行上網查閱病症信息,由於缺乏醫療知識和辨識力,同時又選擇性接受負面信息,擅自「對號入座」,因此來就醫時常常對醫務人員的專業診斷產生懷疑,耽誤治療。
適老與護老:警惕巨頭「逐鹿」良葯更在「網外」
針對老年人「觸網」後比年輕人更缺乏自製力的現象,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老年人面對互聯網是無助的,各類平台進行適老改造在讓「銀發族」看得更清楚的同時,應該考慮特殊人群的手機操作習慣,從而更加理性、安全、規范地使用互聯網。相對於經濟效益,老年版本身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不應把老年人視為流量收割對象。
文化娛樂設施供給不足、建設滯後、形式單調,也是老年人脫實向虛的重要因素。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關信平說,當前我國對老年人公共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投入、資金投入、人力投入相對不足,難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需求。
此外,老年大學普及率不足也成為不少「銀發族」沉迷手機的一大誘因。天津廣播電視大學西青分校(西青開放大學)校長韋敏說,老年大學開設興趣類、健康類、生活類專業,滿足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樂、求友、求為」的需求。但目前,老年人教培場所惠及率較低,多數老人「無學可上」。
「我們提供免費辦學,每年招生時,老年朋友都得在網上『秒殺』,很快就報滿了。」韋敏說,老年大學學員的覆蓋面遠遠小於區域內老年人的群體數量,還需進一步深化供需改革,促進老年教育長足發展。
石家莊市老年大學學員李銀麗也建議,應加快老年活動設施建設,如舉辦老年大學、豐富社區老年類文體活動……盡可能為老年人社交、健身和學習創造條件,才能讓他們有動力放下手機、走出家門。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建議,應專門針對老年人展開智能手機使用的科學輔導,擴大活動面,引導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更好地發揮作用。子女層面,要更好地關心父母,從生活、心理等方面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