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照顧不過來,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怎麼辦
1. 我退休七年了,一年一步走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這個問題也是我近年思考最多的問題。離婚十五年,身邊沒人陪伴照顧,女兒也長大工作離家。每每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無多的積蓄,心就無比的沒著落恐慌。退休工資二千多,前幾年為了多攢下錢在外東家西店打鍾點工,也是為以後的不恙之需做准備。我們這把年紀,沒什麼資歷學歷一技之長,做的都是掙錢少的苦累活。奔波了幾年,錢沒攢下多少,人倒累得要死。就想啊,圖什麼咧,以後的事誰能夠預料,過好當下唄。還不如在身體能動能敗稿枯吃能享受的時候,做一切自己夢想做的事,真到哪一天躺著了病倒了痴呆了,兒女沒時間不照顧,自己沒能力進養老院,心裡也會很欣慰。對自己說:值了!夠了!看過了,吃過了,享受過了,沒遺憾了!該走時高高興興地上路,找辦法了決自己殘察洞生。當然,最希望的是國家通過實施安樂死。這個問題對於有錢人家庭就不是問題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是個大問題。
2. 現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祖孫三代在一起過,而是子女大了結婚後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家庭,平時與父母各過各的,每天上班下班還要照顧孩子,只有周末才能看一下父母,等到父母生病動不了麻煩也就來了。自已又要上班又要弄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請護工又請不起,上養老院又去不起,這可如何是好?所以,這是我國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應該有兩個:首先要完善養老機構,降低進入門檻。其次就是讓安樂死合法化。這個敬山問題看似不人道,實際上是最人道的一種做法。設想一個人老了病了不能自理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讓自己生不如死還要拖累家人。這種情況我認為如果老人本人有意願不想再這么痛苦的活下去,讓自己有尊嚴的死去,活著的人應該滿足他的這個願望,這才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國家應考慮設立安樂死,讓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
3. 不要焦慮,不要著急,我們50後60後的人正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或將要進入老年,面臨養老的問題。指望獨生子女養老不可能。子女們要工作,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教育他們的子女,忙的他們分身無術,沒有精力和能力照顧父母。指望自己的那點養老金根本去不了養老院,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養老靠誰?只能靠政府,我們相信政府有能力解決養老問題。政府可以從幾個途徑入手解養老問題。一、給退休金達不到一定水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增加退休金以達到進養老院的標准。二、給獨生子女發放養老補貼。三、75歲以上老人社會免費養老。四、大力扶持(補貼)民辦養老院。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獨生子女成家了,父母老了退休金還比較少,去不成養老院,自己又照顧不過來,確實比較麻煩。
4. 但是,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錯誤。大家算算,計劃生育政策大概是70年代末期提出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如今也不過40多歲,父母70歲左右,養老問題還不是很嚴重,除非大病纏身,不過這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在今後幾年才能逐步出現,你目前是提前焦慮了,我相信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了提前焦慮症,害怕的是以後的狀況。目前有的家庭已經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可惜大部分都有兄弟姐妹,這個問題不在我們回答之列,回家好好想想怎麼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多幫忙照顧老人吧。
5. 獨生子女家庭今後怎麼辦?八零後確實很撓頭。第一個前提,父母在城裡有沒有房子?如果有房,賣了問題迎刃而解,八零後父母沒有房子的太少了。特殊情況是以下兩種,一個是農村的父母,房子不值錢,沒有養老金,農村有錢人大把,我們不考慮他們,只談困難的這些。兒女有錢有能力,你們有福了。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比較悲慘。只好幫兒女多分擔家務,戒掉抽煙喝酒不良嗜好,減少消費,保養身體,爭取少得病,不吵不鬧聽兒女話,不要給兒女帶來額外精神負擔,其他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然還能怎麼樣呢?第二種可能是城裡人賣掉房子幫兒子買房結婚,實話實說,這些人應該是城裡比較困難的居民,大多是下崗工人或者無業居民,為了兒女也是拼了,值得欽佩。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過去還是努力不夠,如今年紀大了沒有財產後果很嚴重。同理,大家必須保養身體,提高自覺性,少給兒女添麻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掙錢至少不能給家庭添麻煩吧?
6. 送給如今45歲以下的獨生子女一句話,你的孩子應該18歲了,你的父母大概70左右,現在應該忙得過來,伺候父母問題不大。無論有錢沒錢,都善待他們,朋友可以有,孩子可以有,可是父母只有一個,沒了就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早作準備,給最親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7. 說這話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就照顧三個老後,我老爸81歲,可以行動,有點自理行為,但洗澡穿衣要人管,我老媽73歲全身癱瘓,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在身,吃喝穿都要人待侯!我岳母75歲,不要人侍候,身體健康,我辭退工作,一人全身打理,煮飯洗衣曬被全部自己一個人來,老婆上班不在本地,小孩也一樣都在外打工,讀書,為了不拖累一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扛起這,還好老人有工資,我媽不到2千,我岳母在工資2千3,但不在我這,我父工資2千8,也可以說她們三老工資最高一個,我母親剛好夠她吃每天的葯費,只有我爸工資用來全部生活開支,自從辭工在家啃老,斷了社保,我也沒有收入來源,無錢交,但我在家這樣啃老,無怨無悔,只願能好好把老人照顧好,讓他們安心過好晚年,不後悔生活每一天!雖然對我自己以後生活有影響,但我只覺得做了自己該做的,我也一生不後悔!而且古也說:他們帶我來這世界,從小照顧我到長大,那他們老了,動不了!我應該照顧他們老,照顧他們老死,這也是應該的!
8. 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的一代人開始邁入了老年行列,獨生子女養老問題凸顯出來。對於有退休金的人來說,還算應付一下,可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一對年輕夫妻,雙方如果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接下來他們面對的可能是4個老人,再如果下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面對的最多可能就是8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現在的物價上漲太快,退休金低,尤其是企業員工退休金太低,雖然國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但是基數太大,上漲的那部分有時候不如物價上漲的厲害,幾乎是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9. 如何解決現實情況下的養老問題,我認為可以做出以下調整:大力提高退休金,同時給農村超過一定歲數的老人發放退休工資,相應減輕年輕人的養老負擔。養老院降低進入門檻。讓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進來,可以設立等級,錢多錢少的有分別,只要能不落下每個人就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確實減輕有壓力的家庭負擔,在買房、買車、大病補助等方面向困難家庭、養老家庭傾斜。安樂死可以提上議程,雖然看似不道德,但是確實是人道的。讓一些沒有生活質量的人,有尊嚴的離去,也是對本人的救贖,也是減輕負擔的逼不得已。
10. 在特殊情況下的確照顧不來,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手術住院,子女陪可能嗎?他晚上陪第二天要上班,如要陪幾天身體就不行了。請護工每天二百元,經濟上也難承受。如果二個老人同時住院,清問這樣解決?特別老人癌症晚期,醫院己開病危通知單了,結果拖了一個月多,情況不說也可知困難程度。我很贊同快些立法安樂死,讓老人安靜死去,小輩不受拖累。
11. 我公公在養老院住了5年,先後調換過4個養老院,60後7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退休金低又進不起養老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退休近10年的工薪階層,我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公辦養老院與民辦養老院有哪些區別 當初送我公公去養老院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里是一個內陸的四線城市,各種養老機構的名稱差點把人搞糊塗了,有的叫」XXXX養老院「、」XX療養院「,有的叫」XX醫養中心「都不知道把老人送到哪個機構才好,所以大家送自己的老人或輪到自己入住養老院之前,一定要把這么多機構是公辦或是民辦的性質要搞清楚。
12. 療養院、休干所、護理院、敬老院、養老院、養護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的區別 我們對公立
⑵ 中國目前養老現狀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是社會各界共同思考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養老模式仍以家庭養老為主流,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家庭養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同時,社會力量也可以積極參與到養老事業中。通過志願者服務、社區義務護理等多種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關愛和關注,化解老年人孤獨和精神上的空虛感。此外,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能力,也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途徑。總之,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社會各界應聯合起來,共同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關愛和保障。
養老模式有哪幾種
養老模式有以下三種:
1、家庭養老
中國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養兒防老、家長的主導地位、幾代同堂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選擇家庭養老的人們,他們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經濟上也比較劃算,從社會的角度考慮,家庭養老的社會硬體設施成本幾乎為零。
但家庭養老在新形勢下的脆弱性顯示出其歷史的局限性。現代社會的人際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負擔加重,致使家庭養老的人力成本劇增,一般家庭難以承受,贍養者疲憊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問題的出現,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必將隨家庭結構的變化而逐步向社瞎緩會養老過渡;
2、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區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裡,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咨詢,並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社區居家養老是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於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山鬧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的社區為老服務的新路子;
3、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磨唯模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綜上所述,老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隨著子女外出務工、獨生子女家庭、離婚和孤寡老人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老年人面臨的孤獨、生活照顧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建設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日間照料、社會福利院、養老機構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和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⑶ 老年公寓的發展建議
1、加快以政府為主導的合肥老年公寓建設與發展,引導有條件的老人進入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解決空巢老人子女後顧之憂。建議政府制定明確指標來加以落實並認真實施。指標經過認真的調研和評價之後,落實到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中。
2、建議除了政府、民政部門、紅十字會、社會勞動保障部門、醫院等,鼓勵和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開發商來興建和管理老年公寓。開發商除了享受在土地和稅費方面的優惠以外,還可以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差額部分由政府補貼。
3、建立和健全養老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鼓勵單位和個人積極投保,擴大養老保險范圍;盡快實行統一的聯保,解決農民工和其他流動人口的養老保險問題,盡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完善老年住房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規。
4、老年公寓的建設應該適合老年人,必須要有配套齊全的公共設施,實際上應該是集住宿服務、膳食服務、醫療服務、娛樂休閑服務、購物服務和交通服務為一體的一座「老人城」等特別是擁有具備搶救、治療、健康咨詢和安養四大功能的醫院。政府應該按照規劃要求,定期進行老年公寓的專項財政撥款。並納入國家和城市的總體規劃,以保證老年人對住房的需求。
5、建議通過社區養老加大力度。社區化的創新模式,可以成為一個大方向。如果能增加對社區養老資源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社區養老機制,也是解決城市老齡問題的重要方式。對老人的照料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作為一種以考慮老年人特殊需求為基準的全新的產品創新,社區營造要貼近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以方便老年人為准進行服務。
⑷ 家庭式老年公寓什麼意思
家庭式老年公寓是政府和社會力量依託社區,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的一種新型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廣義上,居家養老不僅是指住家裡養老,也包括在家庭附近的社區養老。
普惠養老服務,是在基本養老服務之外,面向廣大老年人的、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的一種服務。」在家裡接受送餐、照料等上門服務;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醫養深度融合。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人口發展處副調研員王談凌說,政策支持的結果就是價格可負擔,服務價格與當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變動等掛鉤,讓普通群眾、工薪階層買得到、買得起、買得放心升敬拍。
(4)家庭老年公寓困難擴展閱讀
居家養老是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同時也是最薄弱、最難突破的領域。武漢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底,武漢獲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居家和社稿搏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
藉助「互聯網+」,武漢打通居家養老「最後一公里」,利用感測設備、定位終端、電子地圖、吵羨可視呼叫、APP等,著力打造「虛實互通、家院互融」的「家庭養老院」,將養老機構的專業養老服務配送給老人,並進一步實現精確化、標准化、低價化。
⑸ 如何建立家庭養老院
並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足夠的精力去照顧老人,因為他們還有著工作與孩子的事情要忙。所以,很多老人家會住到養老院去,接受專人的護理服務,與同年齡層的老人們一起生活,排解孤寂的情緒。養老院的形式除了有政府所籌建的大型場所,也有家庭性質的。那麼家庭養老院怎麼開呢?
家庭養老院怎麼開?首先要具備足夠的條件。
家庭養老院,顧名思義就是開設在居民住所處的養老院。雖然相系統化化的養老院,家庭性質的顯得沒有那麼正規,但該達到的條件還是要說明清楚的。
條件有這些:有必要的生活設施和室外活動場地;符合衛生標准和消防安全;有符合登記機關規定的章程和使用名稱;有與服務規模相符合的開辦經費;有與開展養老院服務相適應的管理、醫務人員,且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及健康標准。
家庭養老院怎麼開?然後就要辦理相應的證件。
家庭養老院屬於福利服務機構,所以要向民政局進行備案審批。床位在60張以上,應直接報市民政局審批;床位在60張以下,要報縣區民政局審批,然後報市民政局備案。
在此過程中,需要辦理的證件是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家庭養老院的經營者需要填寫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辦資格說明文件、資金來源說明、固定場所說明文件和章程草案,到當地民政部門辦理手續。
受理民政部門如是縣區民政局,接收到申請材料後,會遞交給市民政局進行審核,然後市民政局會派人進行實地的審核考察,符合條件就會在審批表上簽字,然後移交到稅務部門審核,再上報省民政廳。經過這幾個機構的審批且均合格後,授予的證件就會遞交到市民政局手中,然後由縣區民政部門發放給該家庭養老院。
另外,家庭養老院還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消防安全證、健康證等,手續都不復雜。到相關部門即可辦理完成。
家庭養老院怎麼開?家庭養老院雖然是小型的性質機構,但也屬於福利服務型項目,所以開辦它,關鍵的地方在於要申請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開家庭養老院需要的條件和證件,小編在此都進行了介紹,大家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