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特質 (上)—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幫助(2)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後,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的常見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變化反應。通過多年來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護(老年痴呆症護理、照護、照顧、照料)研究和實踐,愛知介護清晰認識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變化反應是具有特殊性、社會性、疾病性的復雜過程。通常來說,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後,在面對家庭地位、社會角色、生活狀態等一系列變化之時,在疾病本身特質(思維銳化)等催化之下,所反映出來的自我認同的辨識混亂和社會性心理重建等困難。這是疾病與社會問題的交織所帶來的負面呈現。
客觀上這些變化反應或者呈現,在加劇和催化老人與環境和人的摩擦和對撞。使得在老人痛苦的基礎上,讓家庭不安、社會不寧。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究這裡面的規律,通過對老人在心理問題發生之前和之初,及時發現、引導、規避,以達到降低問題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的目的,這對老人、家庭和機構,都是有實際意義的。
那麼,這個課題應該從哪個方向開始著力呢?愛知介護認為,首先應該聚焦源頭,那就是老人在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後,從普遍性心理上有哪些特質開始。
一、思維銳化
思維銳化,是老年痴呆症的顯著特點, 在各類型的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型、額顳葉型、路易體氏型、亨廷頓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爾茲海默型等)中的絕大多數老人當中普遍而深刻的存在。
與我們大多數人因為學識、經歷的變化,而導致的看待問題的視角、觀點改變相比,老年痴呆症的思維銳化是基於病理性的原因所導致的。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大腦病變引起的老人在處理個人與社會性事務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尖銳而不可改變的意識形態。這個變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思維銳化讓老人對於信息的接收、判斷、反應,較之於患病前,更加的敏感和易激。有些老人在年輕時性格就比較急躁、容易焦慮的話,得了老年痴呆症後會變得更加急躁,更加容易焦慮。同樣一件事、一句話,對於未患病的老人,或者老人未患病前,是很平常和不太引起「深思」的。但對於罹患該病後的老人,可能就會覺得很被冒犯或不舒服,繼而做出過激的反應。所以,我們經常性會聽到、感覺到患病老人怎麼那麼「脾氣不好」、「不聽勸」、「動不動就不高興」、「不好好說話,愛罵人」。
思維銳化的本質是放大原先的性格特點,接收信息更敏感,輸出更直接了。也基於這個特質,老年痴呆症老人在與環境和人的交流過程中,大概率會表現出不體諒人、固執,不聽勸、愛往壞處想......,這些其實大多都是疾病的反映。
二、自我認同混亂(社會角色與價值)
筆者在山東走訪的時候,聽到家屬說起這樣一件事:劉大爺原來是某機關的領導,幾十年來的工作生活都是風風火火、意氣風發的。但是從退休前就開始鬱郁寡歡,干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從退休第一天開始,不出門了。整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沙發上一坐一天,動都不動,家裡人的話說:「把沙發坐穿,把電視看爛」!非但閉門不出,並且閉門謝客。家裡一來人,劉大爺就回卧室把門鎖起來,怎麼敲都不出來。家裡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出去走走,最終的結果是,只在晚上天黑了,才出門,並且總是低著頭,見熟人都躲著。
這是真實的,也是一個很極端的案例。但這個案例清晰的勾勒出一個社會性心理現象:當人們掌握和創造社會性價值(例如貨幣、聲譽、權利)的能力減低或者消失的時候,人們往往開始質疑和貶低自己的價值,並因此自願的退到更加次要的角色上。
美國社會學家米德所提出的《符號互動理論》中有一個觀點:「人們是在他們的社會環境中、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自我概念的,即人們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判、態度來思考自身的。」也就是說,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社會對他們的認識。
基於這個理論我們回首老人的生活環境,無論是公交車上的「老弱病殘孕」,還是常見諸於各類媒體中老人被騙的消息,以及親屬對待老人如「孩童般」的過度關心,都在無時無刻的不在強調,老人實際上是「弱者」。錯誤的信息對老人的自我觀念產生否定性的認識,讓他們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對家人和社會都是負擔,從而使他們與社會產生隔離感。
有人可能會覺得老人失去了社會角色,不認同自己的價值,那與人無害,也好像沒什麼?
這是錯誤的。
當老人失去了社會角色和價值後,就如同失去了在社會上存在的抓手和參照物。那麼老人的社會性會快速退化和降低,當社會性降低後,社會秩序或者說周圍環境與人對他的影響和約束也就降低了。換句話說,當一個人不在乎社會規則和別人對他的評判之後,思想與行為的脫序,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老人自我認同的混亂,對自己是不好的,對周圍人和環境,其實也是負面的。同時,我們還得認識到,這個問題在老年痴呆症(腦萎縮、認知症、失智症、腦退化症、老年抑鬱症、老年精神病、認知障礙、帕金森、阿爾茨海默型、額顳葉型、路易體氏型、亨廷頓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爾茲海默型等)老人身上是加重存在的。
病理角度的思維銳化,和社會心理角度的自我認同混亂,互為交織相互影響和催化,推高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問題的極端化和復雜化。同時,這兩個問題點又恰恰是老年痴呆症老人心理特質的基礎策源點,因為這兩個問題點的存在,又派生出比如「受害者心理」、「操控心理」、「舒適區心理」等典型特質。這些我們在下期文章跟大家繼續說明。
『貳』 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得了這個病的人會做什麼意向不到的事情嗎
還有穿衣也很困難,甚至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甚至出現行為和人格的改變,如原來一絲不苟、謹慎細心的人變得不修邊幅、缺乏恥辱和道德感、自私並常做些反常的舉動。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不注意衛生。常常抑鬱焦慮、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動易怒等。
中、重度痴呆症患者往往做事無意識,有時還會產生幻覺,發生自殺事件,非常危險。因此對中、重度痴呆症患者要盡可能做到全天候專人看護,避免危險發生。
『叄』 家裡有一個老年痴呆的老人疑神疑鬼該怎麼應對
家裡有一個老年痴呆的老人本來已經很棘手了,再加上疑神疑鬼確實很難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只能勇敢的面對。首先,我們應該照顧老人,陪老人說說話,回想一下以前的生活,盡可能的幫助老人並且應該積極地給老人治療,減緩發病的時間。
『肆』 當老年人發呆的時候在想什麼我外婆八十歲了喜歡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發呆、問她在想什麼她說沒什麼,也不
這個問題很簡單,你試想一下,你老了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你沒有經歷過,你肯定會說,你想要一個青山綠水的地方養老,弄弄花弄弄草,空氣清新,人煙稀少的世外桃源。但其實,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人氣「,一個臨街的房子,能看到樓下攢動的人群,他們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還」活著「,而不是在一個美麗的農家小院里,坐在馬紮上對著天空發呆。
對著天空發呆是小孩子做的事,那麼你就能理解為什麼老人喜歡看攢動的人群了吧?
『伍』 得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最後會怎麼樣
每個人都會老的,善待自己的親人吧!我的媽媽最後也是老年痴呆症,幾個孩子悉心照顧,到最後沒有遭多大的罪!善待老人!
『陸』 老年痴呆的禍根終於找到了!家中有老人的要注意,及早防範
老年痴呆症是一種常見的腦變性疾病。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老人和家庭的影響很大,還會給病人帶來痛苦。時間過得很快,忘記了愛的人,忘記了親近的人,甚至忘記了自己。所以,進入中老年以後,應對腦病等疾病進行合理預防,從而合理有效地防治阿爾茨海默氏病。
據調查,老年痴呆症患者傾向於這種類型。假如你被錄用,我希望你能盡快離開,但不要輕率行事。
一是討厭溝通。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每天不願外出,活動少,認識的朋友少,導致大腦長時間反應緩慢。那些不願溝通的人更容易變得不快樂,甚至不願與他人溝通,這也增加了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
二是經常感到焦慮。
有的老人很痛苦,整天為瑣事煩惱,不管做什麼,甚至把自己置身於焦慮之中。特別是對於女性,過度的擔憂更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因此,擔心和擔憂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但願朋友們能早日擺脫困境。
三是睡眠障礙。
調查顯示,長時間熬夜對腦部功能不利,各種毒素在腦部積聚,導致腦部病變逐漸發生,更嚴重的還可引起腦梗死。此外,長期精神緊張的人也會失眠,所以這個小組希望你及時調整睡眠狀態,保證充足的睡眠。
上述三種習慣,很可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原因。但願你盡快改正,不要掉以輕心。此外,老年痴呆症在發病之前會給你一個警告信號,希望你能注意到。
為防止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生,我們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補充萃楓苷。
取自元寶楓樹中提取的萃楓苷,富含人腦所需的營養成分,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神經酸這一物質,科學研究表明,神經酸能促進腦神經元的活動,延緩腦神經系統的衰老,對受損的大腦神經細胞也有修復作用,因而對老年痴呆、失眠等腦部疾病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能保護大腦,不受外界干擾,增強腦細胞的活力,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二、參與集體活動。
許多人老了就會覺得孤獨,因為孩子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老了就要參加一些積極的活動,這樣可以交到比孤單更多的朋友,這樣還可以幫助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同時,也要提醒孩子不要讓父母變成空巢老人。
三、保持樂觀。
常言道:微笑,十年前。對老人來說,每天散步,打一場中國傳統的太極拳,跳廣場舞,這些活動都能使他們保持好心情,幫助他們培養興趣愛好,預防老年痴呆症。
『柒』 得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最後會怎麼樣
死
『捌』 老人出現幻想,屬於什麼症狀
是老年痴呆初期症狀
老年痴呆初期症狀1、 輕度語言功能受損; 2、 日常生活中出現明顯的記憶減退,特別是對近期事件記憶的喪失; 阿爾茨海默症3、 時間觀念產生混淆; 4、 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 5、 做事缺乏主動性及失去動機; 6、 出現憂郁或攻擊行為; 7、 對日常活動及生活中的愛好喪失興趣。
基本是葯物治療(按醫囑)服葯時要注意相關情況:
1、痴呆老人常忘記吃葯、吃錯葯,或忘了已經服過葯又過量服用,所以老人服葯時必須有人在旁陪伴,幫助病人將葯全部服下,以免遺忘或錯服。
2、對伴有抑鬱症、幻覺和自殺傾向的痴呆患者,家人一定要把葯品管理好,放到病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
3、痴呆老人常常不承認自己有病,或者常因幻覺、多疑而認為家人給的是毒葯,所以他們常常拒絕服葯。這就需要家人耐心說服,向病人解釋,可以將葯研碎拌在飯中吃下,對拒絕服葯的病人,一定要看著病人把葯吃下,讓病人張開嘴,看看是否咽下,防止病人在無人看管後將葯吐掉。
4、痴呆患者服葯後常不能訴說其不適,家屬要細心觀察患者有何不良反應,及時調整給葯方案。
5、卧床病人、吞咽困難的病人不宜吞服葯片,最好研碎後溶於水中服用。昏迷的病人要下鼻飼管,應由胃管注入葯物。過散步等改善晝夜生活節奏,將有紀念意義的照片記念品等放置在病人旁邊給與安心感,等葯物以外的手段也被認為對患者的失眠,不安等症狀有效。
『玖』 老年痴呆的內心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有人得了老年痴呆病的話,我覺得心裡一定會很痛苦的,因為你會看著她,慢慢的忘記你。
該病起病緩慢或隱匿,病人及家人常說不清何時起病。多見於70歲以上(男性平均73歲,女性為75歲)老人,少數病人在軀體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後症狀迅速明朗化。女性較男性多(女∶男為3∶1)。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下降。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的惡化程度分成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1~3年)
為輕度痴呆期。表現為記憶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判斷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對事件進行分析、思考、判斷,難以處理復雜的問題;工作或家務勞動漫不經心,不能獨立進行購物、經濟事務等,社交困難;盡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對新的事物卻表現出茫然難解,情感淡漠,偶爾激惹,常有多疑;出現時間定向障礙,對所處的場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對所處地理位置定向困難,復雜結構的視空間能力差;言語詞彙少,命名困難。
第二階段(2~10年)
為中度痴呆期。表現為遠近記憶嚴重受損,簡單結構的視空間能力下降,時間、地點定向障礙;在處理問題、辨別事物的相似點和差異點方面有嚴重損害;不能獨立進行室外活動,在穿衣、個人衛生以及保持個人儀表方面需要幫助;計算不能;出現各種神經症狀,可見失語、失用和失認;情感由淡漠變為急躁不安,常走動不停,可見尿失禁。
第三階段(8~12年)
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查體可見錐體束征陽性,有強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