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傳承漁文化:石浦社區教育學院傳承魚燈製作非遺文化
近日,石浦社區教育學院傳承魚燈製作非遺文化,探索社區教育新模式,成功申報魚燈製作能人工作室。
當前,我校社區老年教育、社區特色教育、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為了凸顯社區教育的區域特色,需要發掘區域特色文化。
培養魚燈魚模製作能手,傳承漁文化,通過課題研究和課程建設,為老年大學魚燈製作班編寫教材並提供實訓基地,同時為各類社區教育及中小學校本教學提供鄉土教材。
通過包基勤魚燈魚模工作室的創建,積極與當地社區教育融合滲透,帶動了社區教育的蓬勃開展。我們開辦了老年大學魚燈製作班以傳承魚燈魚模傳統工藝,滿足一部分老年人製作魚燈、含飴弄孫的情結;創建魚燈舞社團,開展以魚燈魚模為載體的漁文化表演和展覽活動;我們推出了系列漁文化內涵的文藝節目,進鄉村文化禮堂表演……這一切,生動展示了我校社區教育的漁文化特色。
社區教育的漁文化內涵藉助魚燈魚模載體得到深度滲透和廣度擴散。經過近一年探索和實踐,魚燈魚模不僅僅是一種工藝製作,而是一種以其為載體的文化傳播,擴散到街坊小區、企業村落,滲透到社區教育的各個方面。街市有魚燈魚模作品展示,節慶有有漁文化歌舞展演,小區有志願者上門宣傳服務,農村文化禮堂更是漁文化文體表演的重要舞台。我校還成立了魚燈舞社團(學共體),在元宵、三月三、開漁節、終身學習活動周等重大文化活動上進行表演。工作室的作品也參加市縣各層級的展覽活動,老年大學魚燈班學員也多次進社區下農村開展以魚燈魚模為載體的漁文化表演活動。這樣,我校社區教育的漁文化味道就源源不斷地飄散出來,而不像以前,停留在抽象空泛的概念上。
包基勤老人是寧波非遺項目魚燈製作傳承人,享象山縣優秀民間文藝人才和浙江省優秀民間文藝人才稱號。包老先生繼承發揚了當地魚燈魚模製作的傳統工藝並進行創新,製作的魚燈魚模栩栩如生、神韻畢現,被譽為「神魚」。其模擬魚模工藝作品連續三屆榮獲寧波市工藝美術精品展覽銀獎,扮虛元宵花燈作品《美猴王》榮獲浙江省第二屆民間彩燈大賽銅獎。
又訊: 石浦「 十四夜鬧元宵」,在記者看來就是「十四夜看漁燈」——因為每年正月十四夜,浙江象山縣石浦鎮漁港馬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家家戶戶掛起各種各式的魚燈,街上的當地人還手提著在街上兜一圈。
石浦的魚燈,是作為傳統的元宵花燈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文化所蘊含的底蘊及其豐厚。當地的漁民為了祈禱來年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和當地漁業盛收,每當到了重要的民俗活動時,漁民們便會在自己家門前掛起不同的黃魚燈、蟹燈等,並且有時跳起魚燈舞來慶祝。
浙江象山人「元宵過十四不過十五」的由來。在明嘉靖年間,有一次戚家軍在石姿中浦、南田一帶駐守時,遇到倭寇來襲,來不及准備食物,便將各種蔬菜、肉、豆切割成米粒大小,加上薯粉做成「糊粒」,既當飯又當菜吃,將士們吃飽後大獲全勝。而那天正好跡缺山是正月十四,後來,家家戶戶便以正月十四吃「糊粒羹」,以示對戚繼光抗倭的紀念,沿襲至今,成為民間歲時節令習俗,而「石浦十四夜」也入選了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3象山縣是國家級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區,而石浦鎮是這個保護區的核心區。石浦也是寧波市首批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區,象山縣176個各級非遺項目中,石浦佔了三分之一。(記者:洪斌 石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