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雞西市老年公寓

雞西市老年公寓

發布時間:2025-01-01 06:05:11

1. 民政部關於表彰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的決定的組織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一、全國性社會組織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質量協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中國醫葯商業協會
中國女企業家協會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中國皮革協會
中國服裝協會
中國農學會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中國力學學會
中國化學會
中國標准化協會
中國流行色協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
中國老教授協會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
中國畜牧業協會
中國漁業協會
中國種子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
中國民族研究團體聯合會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
中國合唱協會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
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
中國保健協會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
中國電子商會
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
中國互聯網協會
中國跆拳道協會
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
中華慈善總會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
中國建築業協會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
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
中國港口協會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管理協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
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楹聯學會
全國公安文學藝術聯合會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科學技術院所聯誼會
中國美國人民友好協會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
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
中國工程咨詢協會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
中華詩詞學會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中國航天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中國水利工程協會
中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協會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
中國棉花協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
中國中葯協會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中國基督教協會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
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中國統計學會
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
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中國檢察官協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中國稅務學會
中國國際商會
中國葯學會
中國證券業協會
中國女法官協會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
中國報關協會
中國海關學會
中國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國銀行業協會
愛之橋服務社
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
二、地方社會組織
北京市
北京市志願者聯合會
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
北京市登山運動協會
北京民辦教育協會
北京玩具協會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
北京文理研修學院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北京市海淀區戶外廣告行業協會
北京市順義區三農研究會
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研究會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北京市朝陽區醫學會
天津市
天津市華夏未來文化藝術基金會
天津市建材業協會
天津市銀行業協會
天津市慈善協會
天津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天津市電力行業協會
天津市鶴童老人護理職業培訓學校
天津市天正司法鑒定中心
天津華興醫院
天津市建築材料服務中心
河北省
河北省老年事業促進會
河北省體育總會
河北省老教授協會
河北省醫學會
河北省華亞中醫葯研究所
河北省冶金協會
高碑店市農民技術協會
邢台市英華學校
石家莊市商業聯合會
衡水市英才學校
邯鄲市萊克學校
滄州市製冷學會
唐山市慈善總會
秦皇島市碣石葡萄產業協會
承德市消費者協會
張家口市愛心家園公益促進會
廊坊市互聯網協會
山西省
山西省信用與擔保協會
山西省保險行業協會
山西省銀行業協會
山西省建築業協會
山西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
山西省水利學會
山西省城市金融學會
山西中科節能減排技術研發中心
山西省太原市慈善總會
山西省大同市城區晨祥苑金蘋果雙語學校
山西省長治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銀行業協會
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
內蒙古農牧民科技服務協會
內蒙古福建商會
內蒙古自治區扶貧基金會
內蒙古社會扶貧工作促進會
內蒙古阿拉善盟生態文明建設和黃河文化經濟促進會
內蒙古巴彥淖爾經理人協會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預拌混凝土散裝水泥協會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學研究會
內蒙古包頭市溫州商會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保險行業協會
遼寧省
遼寧省傢具協會
遼寧省慈善總會
遼寧省裝飾協會
遼寧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沈陽汽車流通協會
沈陽市食品協會
沈陽市德濟醫院
鞍山市慈善總會
撫順市保險行業協會
本溪市老衛生工作者協會
丹東市保險行業協會
錦州市電力行業職業培訓學校
遼陽市建設行業協會
鐵嶺市保險行業協會
朝陽市房地產業協會
沈陽市地板行業協會
大連市銀行業協會
大連市區域經濟開發研究會
大連市律師協會
吉林省
吉林省銀行業協會
吉林省醫學會
吉林省中醫葯學會
吉林省作家企業家聯誼會
吉林省廣東商會
延邊大學教育基金會
吉林大學教育基金會
吉林省金鋮計算機學校
長春一諾眼科醫院
長春市育文實驗學校
吉林市出租汽車暨汽車租賃協會
延邊養豬協會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金屬材料流通協會
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哈爾學工業大學華德應用技術學院
哈爾濱市傢具行業協會
齊齊哈爾市溫州商會
佳木斯市綠色食品協會
大慶市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協會
黑河市大豆協會
雞西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
綏化市龍威健身俱樂部
七台河市木製品產業協會
雙鴨山市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會
伊春市金融學會
鶴崗市稅務學會
上海市
上海市宇航學會
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
上海市市政公路工程行業協會
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
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
上海市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
上海數字娛樂中心
上海慈善物資管理中心
上海楊思醫院
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
上海樂群社工服務社
上海市老年基金會
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
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
上海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
江蘇省
江蘇省中醫葯學會
江蘇省交通政工和教育研究會
江蘇省印刷行業協會
江蘇省保險行業協會
江蘇省律師協會
江蘇省慈善總會
江蘇遠東慈善基金會
江蘇省發展體育基金會
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市地板協會
鎮江市慈善總會
揚州市機動車駕駛員協會
南通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
興化市脫水蔬菜行業協會
蘇州保險行業協會
徐州市彭城培智學校
無錫市慈善總會
淮安市天明教育集團
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
南京市浦口區侯沖社區民間組織服務中心
連雲港市贛榆縣泥鰍養殖行業協會
鹽城市交通運輸協會
宿遷市沭陽縣花木協會
浙江省
浙江省慈善總會
浙江省皮革行業協會
浙江省自行車行業協會
浙江省核學會
浙江省保險行業協會
浙江省醫學會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浙江省扶貧基金會
杭州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協會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樂清市電氣行業協會
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
龍游縣求實職業學校
舟山市網吧行業協會
嘉興市緊固件進出口企業協會
紹興市假日培訓學校
麗水市畲族醫葯研究會
金華溫州商會
安吉縣上墅私立高級中學
台州市黃岩區青年企業家協會
寧波市北侖文化行業協會
寧波市水產行業協會
寧波市海曙三市養怡院
安徽省
安徽省建築業協會
安徽省種子協會
安徽省兒童少年基金會
合肥市苗木花卉協會
蚌埠市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
安徽省電機工程學會
安徽省企業聯合會
淮北市禽業協會
馬鞍山市建築裝飾協會
安徽省保險行業協會
安徽省糧食行業協會
無為縣優質棉產業協會
六安市社會組織聯合會
安徽省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研究會
安徽省體育總會
蕪湖市慈善總會
福建省
福建省保險學會
福建省護理學會
福建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福建省通信行業協會
福建省建築業協會
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
福建省見義勇為基金會
福州市慈善總會
南平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
泉州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
龍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會
漳州市農葯行業協會
三明市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
寧德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
廈門市醫學會
廈門愛樂樂團
江西省
江西省廣告協會
江西省煙草學會
江西省職工保險互助會
江西省爆破器材行業協會
江西省銀行業協會
江西省保險行業協會
江西省福建總商會
江西省會展協會
江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江西省內部審計師協會
南昌市房地產業協會
吉安市保險行業協會
景德鎮市外來投資企業家協會
山東省
山東省醫學會
山東省拍賣行業協會
山東省傢具協會
山東省慈善總會
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海天軟體工程專修學院
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山東省公安民警優撫基金會
濟南市道路運輸協會
濟南杏林醫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淄博昌國醫院
棗庄紡織服裝協會
東營新世紀人才開發中心
煙台市食品工業協會
濰坊華洋水運學校
濟寧市慈善總會
東平藝術中學
威海市建設咨詢服務業協會
莒縣食用菌協會
萊蕪市保險行業協會
臨沂市工藝美術學會
德州市德城區海天游泳俱樂部
聊城信息工程職業中專學校
濱州市建築業協會
菏澤市曹州武術學校
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
山東省勝利油田地學開拓基金會
青島市物流協會
青島市中醫葯學會
青島市黃海職業技術學院
青島市福壽樂老年公寓
青島市市南區八大湖和諧社區促進會
河南省
河南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會
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
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
河南省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東方體育競技俱樂部
河南省慈善總會
河南省醫學會
河南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協會
河南省工程建設協會
河南省花卉協會
鄭州晚晴山莊老年公寓
洛陽市英才培訓中心
平頂山市志願者協會
新鄉市銀行業協會
焦作市慈善總會
安陽市慈善總會
三門峽市農業信息網路協會
周口市商會
南陽市社區志願者協會
湖北省
湖北省慈善總會
湖北省道路運輸協會
湖北省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協會
湖北省軟體行業協會
湖北省美容美發協會
湖北省禮品行業協會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湖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
武漢企業家協會
武漢市社區志願者協會
武漢市江岸區揚子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仙桃市仙源學校
荊州市創業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黃石市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
荊門市質量協會
十堰香格里拉雙語藝術幼兒園
湖南省
長沙市溫州商會
湘潭市室內裝飾行業協會
益陽市保險行業協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衡陽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湖南省汽車用品行業商會
湖南省浙江商會
湖南省醫學會
湖南省海外聯誼會
湖南省建築業協會
湖南省茶葉協會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長沙市教育基金會
湖南省公路學會
湖南省旅遊學會
石門縣茶葉產業協會
岳陽市環境科學學會
廣東省
廣東省行政管理學會
廣東省慈善總會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
廣東軟體行業協會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廣東省商業聯合會
廣東省企業聯合會
廣東外商投資企業協會
廣東省醫學會
廣東省土地估價師協會
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廣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廣州市傢具協會
汕頭市進出口商會
中山市中港英文學校
東莞名傢具俱樂部
汕尾市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惠東縣馬鈴薯產業協會
揭西縣棉湖鎮樂心互助協會
廣東高科技產業協會
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
深圳市鍾錶行業協會
深圳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
深圳市商業聯合會
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
深圳書城培訓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李寧基金會
廣西保險行業協會
廣西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
廣西建築業聯合會
廣西慈善總會
廣西福建商會
廣西注冊會計師協會
廣西煙草學會
欽州市礦業協會
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金陵香蕉協會
南寧市興寧區望州南社區能幫就幫互助協會
桂林市平樂縣橋亭鄉顯堆村月柿經濟協會
桂平黎明醫院
玉林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海國發高級中學
海南省
海南省企業家協會
海南省醫葯保健品行業協會
海南省道路運輸協會
海南省文昌市西瓜專業技術協會
海口經濟學院
海南省海口市寰島小學
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會
重慶市
重慶市慈善總會
重慶市商業聯合會
重慶市房地產開發協會
重慶市煤炭行業協會
重慶市醫學會
西南大學重慶育才學院
重慶市西南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
重慶時代建設工程造價信息咨詢服務中心
重慶市紅十字基金會
重慶市萬州區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
重慶市永川區五間鎮西瓜協會
四川省
四川省浙江商會
四川省房地產業協會
四川省保險行業協會
四川省咨詢業協會
四川省醫葯行業協會
四川省電力行業協會
四川省律師協會
四川省醫學會
四川省注冊會計師協會
四川省銀行業協會
四川省扶貧基金會
四川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四川省建川博物館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四川海洋特種技術研究所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
成都市武侯區青少年犯罪預防研究中心
米易縣草場鄉枇杷專業技術協會
達州市道路運輸協會
德陽市鋼材爐料貿易協會
三台縣文武學校
興文縣山地烏骨雞養殖協會
雅安市紅十字醫院
貴州省
貴州省保險行業協會
貴州省電力行業協會
貴州省四川商會
貴州省起點戶外運動俱樂部
貴州省遵義縣漁業協會
貴州省凱里市鴨塘鎮皎淳雲家禽畜養殖協會
貴州省黔南州道路交通安全協會
貴州省畢節地區苗學會
貴州省安順市建築裝飾協會
貴州省六盤水市房地產業協會
雲南省
雲南省慈善總會
雲南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行業協會
雲南省煙草學會
雲南省貴州商會
雲南省俊發教育扶貧基金會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雲南省勝利腎臟病醫院
昆明市五華區江岸社區文化服務中心
雲南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
雲南大姚百草嶺蜂產業協會
會澤縣大橋鄉馬鈴薯經銷協會
通海縣蔬菜協會
麗江市納西人正龍汽車越野俱樂部
西藏自治區
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
西藏自治區銀行業協會
西藏援藏工作者協會
西藏自治區烹飪餐飲飯店業協會
西藏自治區美容美發保健化妝品協會
陝西省
陝西省宋慶齡基金會
陝西省建設監理協會
西安培華學院
陝西省榆林市企業聯合會
陝西省漢中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陝西省安康市慈善協會
西安市醫院管理協會
延安市慈善協會
寶雞市建材磚瓦技術協會
銅川市神州書畫研究會
商洛市農副產品協會
陝西省渭南市慈善協會
陝西省咸陽市牆體屋面材料工業協會
甘肅省
甘肅省蘭州市出租汽車行業協會
甘肅省酒泉市糧食行業協會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
甘肅省收藏協會
甘肅省臨夏州磚雕藝術協會
甘肅省慶陽市個體勞動者協會
甘肅省嘉峪關市音樂舞蹈家協會
甘肅省白銀市東坪電灌用水者協會
甘肅省金昌市賢達職業培訓學校
甘肅省天水市新天壇醫院
甘肅省定西市英才高級中學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慈善協會
青海省
青海省建築業協會
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
青海興旺愛心救助會
青海省注冊稅務師協會
青海師范大學思源中學
西寧市第一私立高級中學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養蜂業協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福建企業家協會
寧夏職業經理人協會
寧夏能源協會
寧夏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
銀川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
石嘴山市機動車駕駛員協會
吳忠市金積鎮蘆溝閘奶牛養殖協會
中寧縣富民有機枸杞專業協會
固原市商貿商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築業協會
新疆慈善總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企業聯合會(商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注冊稅務師協會
新疆溫泉縣察干屯格鄉甜菜協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保險業協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油學會
新疆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石河子市中醫醫院
新疆絲路書畫院
新疆泰能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協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出口商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七團養鵝協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四十八團果農協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25小區社區服務站

2. 雞西市幸福老年公寓法人是誰

雞西市幸福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雞西市幸福老年公寓的法人是雞西市幸福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芹亮喊鍵前,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8月,注冊地點在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老年人護理、社區服務、醫療器嫌野械的銷售等方面。

3. 七台河城市建設如何

七台河市基本情況

七台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處於佳木斯、牡丹江、雞西、雙鴨山等五大城市群中心位置,總面積6221平方公里。七台河1958年開發建設,1983年晉升為省轄市,現轄3區一縣,人口86萬。
七台河市地理位置優越。南與雞西市、牡丹江市相鄰,北接佳木斯市、鶴崗市,東連雙鴨山市,西通哈爾濱市,周邊有13個縣、7個國營農場,城市總人口1100多萬人。鐵路交通便捷。
七台河市物產豐富。現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煤炭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三大保護性開採煤田之一,已探明儲量52.6億噸,保有儲量17億噸,並且煤種齊全、品質優良。目前,七台河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同時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培育了電力、化工、傢具、機械、食品等一批立市產業。
七台河市山川秀美,人傑地靈。境內擁有倭肯河、撓力河兩大水系、34條河流和21座大中小型水庫。市區內自然環境優美,人文與自然融為一體。桃山、仙洞山、萬寶山成「品」字相拱在市區周邊,萬寶湖、桃山水庫如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兩端,在這「三山兩湖」的映襯下,形成了「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獨特山水園林風光,被授予省級園林城市稱號。奧運冠軍楊揚成為全中國人的驕傲,「雙葉」傢具馳名中外,中國草筆堪稱中國書畫史上一大創舉。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山水園林城市,一個美化、綠化、凈化、亮化、現代化的城市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七台河市基礎設施完備。金融、商業、娛樂、旅遊、醫院、學校、通訊等應有盡有。境內總庫容8億立方米、總投資5億元的桃山水庫二期工程即將上馬,竣工後,列全省第三大水庫。全市現有3個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44.8萬千瓦,七台河第一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是我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之一。

「十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以來,我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機遇,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深化改革創造體制優勢,擴大開放發揮資源優勢,實現了主題任務由「爭生存、保發展、渡難關」向「加快發展」的轉變,「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完成,全市經濟社會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本地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48.86億元增長到100.2億元,年均增長11.6%,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人均GDP由5708元上升到11378元(按現行匯率折算,合1420美元),提高了5670元,位於全省前列,是全省人均GDP超萬元地市之一。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5億元,年均增長16.1%,是「九五」時期的1.9倍,是建市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達到37.0億元,總量躍居全省第5位,年均增長18.1%。全部稅收收入由3.46億元增長到14.23億元,年均增長32.6%;全口徑財政收入由3.32億元增長到15.06億元,年均增長35.3%;一般預算收入由1.74億元增長到5.88億元,年均增長27.6%,增幅均居全省第一。GDP稅收貢獻率達到14.2%,比2000年提高7.1個百分點。在全省實行地市黨政領導班子經濟社會實績考核以來,均被評為優秀地市。
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3.1:49.1:37.8。培育形成了煤、焦、電三大主導產業和木製品、食品、機械、化工、新型建材等接續產業。原煤生產和入洗能力、焦炭生產能力、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200萬噸、2000萬噸、360萬噸和76萬千瓦,三大產業佔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的70%,佔全部稅收比重的77%;非煤接續產業與煤炭工業之比由2000年的47:53調整到54:46。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業主輔換位工程,畜牧業增加值達到4.2億元,占第一產業比重達到31.7%,比2000年提高了8.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實現增加值37.9億元,年均增長9.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重大跨越,佔全市經濟總量達到65.5%,佔地方經濟比重達到87.0%,佔全部稅收的48.0%,占從業人口的70%,形成了一批年納稅超億元、超5千萬元和超1千萬元的民營大戶企業,成為主體經濟和立市經濟。
各項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國有企業改革,198戶地方國有企業退出國有實現民營,改制面達到了100%,盤活閑置資產16億元,安置職工4.5萬人。農村稅費改革順利推進,「一免三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審批項目減少82%,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子政務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地方煤礦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成功,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實施了市區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人事、文化、衛生、城市建設管理權等陸續下放到區,區級政府職能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招商引資上項目成果顯著。按照「政策全省最優、服務周邊最好」的目標,堅持不懈地抓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五年取消收費項目114項,為企業減輕負擔7200多萬元,為民營企業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減免地方所得稅費3億多元,受到了國務院減負辦的通報表揚。五年引進域外資金12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00萬美元,新上項目5000多個,其中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56個,億元以上項目16個,外資企業、境外投資和外派勞務實現新的突破,是改革開放以來引進資金和項目數量最多、質量最高、效果最好的時期。
城市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4億元,重點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老城區改造等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改造新建城市主要街路25條、近30萬平方米,城市道路狀況明顯改善,硬覆蓋率大幅度提高。大通道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與省城和周邊市縣基本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沉陷區綜合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欣源小區70萬平方米住宅樓、三所學校及相關配套設施已交付使用,成為我市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完善的住宅小區。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28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新增5萬噸,城市居民自來水入戶率由65%提高到73%。新增供熱面積284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由53%提高到70%。城市排水系統進一步完善,中心區排水管網普及率達到80%。市綜合垃圾處理場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城市綠化、凈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2%,生態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強化,城市環境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步入省級園林城市行列。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56元提高到7346.7元,年均增長12.6%,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7.4%。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由6056元增長到11200元,年均增長13.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508提高到3354.5元,年均增長6.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45.3億元增長到89.5億元,年均增長14.6%,人均儲蓄超過10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2.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3.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磚木結構住房面積達到15.4平方米,增加4.4平方米。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實現「兩基」目標,新建、擴建了市二中、六中、七中、五小教學樓和高級中學科技館等一批高標準的校舍,中心區通過「雙高普九」驗收;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七台河職業學院實現當年籌建、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使用、當年招生辦學,結束了我市沒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歷史。新建、改造了市醫院門診綜合樓、傳染病區、緊急救援中心、市縣兩級疾控中心、鄉鎮衛生院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初步建立了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科技進步加快,完成技改和新產品開發項目24個,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文博圖館、歌舞團劇場、體育館、電視台演播廳等一批設施投入使用,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以短道速滑為代表的競技體育連創佳績,體育工作獲全國冬季項目貢獻獎。計劃生育完成省控指標。就業再就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應險能力逐步增強,城市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開工建設了7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
社會更加和諧安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果顯著,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依法治市順利推進,先進性教育取得明顯成果,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全市各級班子思想統一,步調一致,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形成和發展了心齊、氣順、勁足的大好局面。全市政治安定,社會穩定。

「十一五」時期的形勢和發展目標

(一)內外部環境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總體上是機遇大於挑戰。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沿海發達地區傳統產業加快向內地轉移,為我市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上項目提供了有利契機。全球能源緊張使能源安全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戰略問題,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將繼續拉動煤炭市場需求,從長遠看,煤炭、焦炭、電力仍然面臨較好的市場環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到位,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等政策陸續出台,對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接續產業十分有利。國家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支持力度加大,為我市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十一五」將是黑龍江一個加快發展的時期,建設六大基地和東部煤電化產業帶有利於我們這個以能源工業為主的城市發展。我市一批民營企業大戶正在迅速做大做強,正在建設和謀劃的一大批煤化工、電力、新型建材、木製品和農畜產品加工等大項目,都將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一五」時期我市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國家將更加註重科學發展,更加註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增長方式和安全生產,行業准入條件將不斷提高,勢必給我市一些規模較小、素質較低的煤礦、焦化等企業帶來較大壓力;我市工業結構比較單一,經濟增長與資源接續的矛盾日益顯現,傳統產業比重大,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第三產業層次較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專業技術和企業管理人才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實現建設龍江強市的目標,到2010年人均GDP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還要補齊「十五」期末存在的差距。
(二)指導方針和戰略目標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為戰略目標,求真、求實、求發展,創業、創新、創一流,繼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創造優良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增長方式,統籌城鄉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基本原則
——堅持循環發展的原則。必須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煤炭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堅持持續發展的原則。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接續產業,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創新發展的原則。必須加快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堅持和諧發展的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城鄉和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發展目標
到2010年,城市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人均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接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結構趨於合理,經濟轉型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寬裕,社會安定文明,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經濟發展。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2010年達到200億元以上,力爭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GDP力爭達到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達到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
社會進步。全市人口控制在90萬人以內,城鎮人口比重達到6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每萬人口中受大學教育人數達到580人以上,每千人口醫生數達到2人,城鎮從業人員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保險綜合覆蓋率和農村養老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人民生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50元,年均分別增長9%和8%以上;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5%。
科技創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運用高新技術推動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
資源環境。萬元GDP能耗下降2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空氣污染指數下降到80以下。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經濟結構調整,引導組織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搞好資源協作,減少資源投入和廢棄物排放,圍繞可持續發展,做強四大工業基地,做大五個接續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工業主體地位,以做強做大工業保證「建設龍江強市」宏偉目標的實現,到201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實現105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3%以上。
(一)做強四大工業基地
1、優質焦煤基地
一是搞好資源勘探,保證資源接續。按照省政府規定原則,統籌市礦發展,合理配置區域煤炭資源。加快推進嵐峰、七峰、鐵南、種畜場、北興北、鹿南六個重點區域資源勘探,實施老礦區深部及外圍資源精查勘探項目,預獲儲量8.0億噸。二是搞好新礦井建設和老礦井改造,保證煤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建成投產七煤公司90萬噸/年向陽煤礦、市地方45萬噸/年雙興煤礦兩處較大型礦井,及鐵南、庚鑫、宏興、鹿峰等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型礦井,新增產能200萬噸以上;改造提升七煤公司新興礦、新建礦、龍湖礦、市地方鹿山礦等礦井,新增產能100萬噸以上;推進地方小煤礦聯合改造,組建一批年設計生產能力在20萬噸以上礦業公司,逐步淘汰6萬噸以下小煤礦;加快種畜場、鐵南等資源勘探區的後續開發,力爭開工建設一批新井。2010年,全市年產100萬噸、50萬噸、20萬噸以上煤礦分別達到6個、5個、30個,原煤年產量達到2500萬噸以上。三是改造提升洗選工藝,擴大優質精煤品牌效應。鼓勵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含量高、入洗能力在120萬噸以上的洗煤項目,改造提升現有規模和工藝達不到國家產業政策新標準的洗煤企業。新上七煤公司向陽洗煤廠、富源煤礦無煙洗煤廠等洗煤項目,改造七煤公司富強洗煤廠和一批地方洗煤企業,淘汰落後洗選工藝,提高精煤回收率和質量,實現可洗原煤全部入洗,打造七台河優質精煤品牌。抓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給清潔能源帶來的市場機遇,發揮我市無煙煤資源和洗煤副產品充足優勢,大力發展工業和民用型煤,力爭2010年全市型煤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
2、優質焦炭基地
繼續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開發特種鑄造焦產品,打造優質焦炭品牌,鞏固提升「東北亞煤焦之都」地位。一是鞏固壯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焦化企業。推進龍洋焦化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爭取2006年投產。支持億達信、寶泰隆公司進行干熄焦等工藝技術改造,提高焦油、煤氣、熱能等副產品回收率,不斷提高企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二是改造提升一批焦化企業。引導現有達不到國家最新產業標準的焦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改進技術工藝,提高環保標准,逐步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三是引進新建一批高標准焦化項目。根據市場發展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繼續引進建設生產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型焦化項目,保證焦化產業良性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市焦炭產能保持在500萬噸以上。
3、電力工業基地
積極發展劣質煤、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煤氣發電項目,推進煤電轉化,實現能源空中運輸。加快大唐七台河發電廠二期2×60萬千瓦機組擴建工程建設,力爭2006年開工建設,2008年並網發電,並及早籌劃三期擴建工程,力爭2010年開工建設。新建寶泰隆15萬千瓦、億達信5萬千瓦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電站,北旺化工5萬千瓦自備電站。改造擴建市、礦現有兩個矸石電廠,分別新增裝機容量2.5和2.4萬千瓦。建設龍洋公司3.1萬千瓦、魯龍公司1.2萬千瓦等一批環保燃氣電站項目。到2010年,全市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228萬千瓦,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電力基地。
4、煤化工基地
充分利用我市焦爐煤氣、煤焦油、粗苯等優質資源,大力發展煤氣制甲醇、煤焦油和粗苯精深加工項目,力爭建成龍江東部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一是建設一批煤氣制甲醇項目。加快寶泰隆公司20萬噸、億達信公司12萬噸甲醇項目建設,並隨著焦炭產量和煤氣發生量的增加,繼續提高煤氣制甲醇及綜合運用的能力,消滅煤氣對空排放,實現完全回收利用。適度發展煤炭氣化,鼓勵支持企業開發利用適合造氣煤種製取甲醇等項目。二是建設一批煤焦油加工項目。推進聖邁公司10萬噸煤焦油加工項目建設,支持興盛化工廠二期擴建工程,隨著焦炭產量增加繼續引進建設煤焦油精深加工項目,2010年全市煤焦油加工能力超過30萬噸,本地煤焦油加工利用達到100%,並形成對外地煤焦油資源的吸納和競爭能力。積極發展精細化工產業,開發粗苯精製項目,實現粗苯就地加工增值。研發以甲醇、焦油、改質瀝青等為原料的醋酸、二甲醚、中間相炭微球等精細化工項目,開發更多高附加值煤化工產品。三是做大其它化工項目。加快農墾博興30萬噸尿素、50萬噸復合肥改擴建項目建設,扶持乳化炸葯、東方化工公司等化工企業做大做強。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以上。
(二)做大五個接續產業集群
1、木製品加工產業集群
支持雙葉公司發揮品牌優勢,提高產品研發能力,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雙葉工業園區二期擴建和配套基地項目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對全市木製品及相關產業的牽動能力,力爭到2010年,生產銷售實木傢具150萬件(套)以上,成為全省傢具業龍頭和全國傢具業航母。搞好森帝等木製品工業園區建設,扶持永宏木業、三元木業等木製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擴大橡木酒具、木屐、實木門等特色木製品加工業規模。到2010年,木製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以實木傢具為重點的木製品加工業成為全市重要的非煤支柱產業。
2、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支持勃利煙葉復烤廠與白沙集團合作,「十一五」期間煙葉加工能力提高到80萬擔。加快山東蘭裕集團勃利冷凍廠、大森林冷凍食品公司改造建設進程,發展生豬、肉雞屠宰加工業。推進大自然油脂公司30萬噸大豆深加工項目,開發大豆蛋白、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等高附加值產品。加快林泓米業公司精煉米糠油項目建設。擴大金蕎格爾金公司生產規模,發展出口創匯農產品。支持天龍浩公司、三江浸油廠、滬勃利泰公司、金鼎鵝業公司改進生產技術和工藝,積極發展深度加工,不斷做強做大。依託農畜產品資源優勢,繼續引進實力強、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大企業建設農畜產品加工項目。2010年,農畜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
3、新型建材產業集群
抓住國家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機遇,利用我市豐富的煤矸石和粉煤灰資源,加快發展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業。制定推廣新型建材和取消粘土磚的政策,支持德利能源粉煤灰砌塊和宏源矸石磚兩戶企業搞好生產和銷售,不斷擴大規模。推進七煤公司熱電廠30萬噸粉煤灰水泥項目、6000萬塊煤矸石空心磚項目、寶爾強建材公司4.8萬立方米粉煤灰環保建材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積極謀劃建設2億塊煤矸石空心磚項目,搞好飾面花崗岩石材開發利用。到2010年,新型建材業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
4、機械製造產業集群
抓好勃農公司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擴建項目,加快新產品研發,擴大生產規模,形成完整配套能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引導全市農機製造企業按照市場機制,與勃農公司聯合協作,成為勃農公司配套企業,擴大勃農公司品牌優勢,實現低成本擴張,把我市建成東北地區重要的小型農機具生產基地。利用我市銷地市場及區位優勢,做大礦山機械製造業。加快建設七煤公司10萬棵單體液壓支柱及配件項目,大力引進知名礦山機械及零配件製造企業來我市辦廠。依託優質焦炭資源,發展精密鑄造業,積極謀劃10萬噸球墨鑄鐵管、5萬噸灰鑄鐵球墨鑄鐵、鋁合金鑄件項目。到2010年,機械製造業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
5、醫葯產業集群
依託北葯種植基地和現有葯業基礎,不斷擴大醫葯產業規模。加快七台河制葯廠與湖南千山葯機集團合作的填補省內空白的葯用膜袋項目建設,爭取明年投產,並籌劃二期工程。推進康威公司七台河中葯廠40噸水飛薊素加工項目盡快投產,發展深度加工。啟動日普獸葯二期擴建項目。扶持藍寶公司、萬壽菊加工廠、金元辣業公司開發花色甙、黃色素油、辣椒鹼、辣紅素等醫葯中間體提取加工項目。到2010年,醫葯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
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規劃建設金河、互助等工業園區和七桃路、依寶路兩個工業走廊,引導項目集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為招商引資上項目創造有利條件。

閱讀全文

與雞西市老年公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管123體檢信息怎麼弄 瀏覽:814
外地村裡的有退休金嗎 瀏覽:596
開設養老院 瀏覽:193
菏澤養老保險最低標准 瀏覽:132
醫院哪裡拿體檢表 瀏覽:92
贍養父母條約怎麼寫 瀏覽:872
腿部養生有哪些 瀏覽:699
7歲孩子50米短跑標准 瀏覽:983
給父母多少錢需要給丈母娘多少錢嗎 瀏覽:25
高考體檢時間什麼時候江蘇 瀏覽:383
老年人忽然暴瘦和發燒怎麼回事 瀏覽:768
廣寧養老保險股電話 瀏覽:254
內蒙古內蒙古養老院國家補助 瀏覽:847
教授退休金8000 瀏覽:859
落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責任 瀏覽:857
巢湖廬江縣怡和園老年公寓 瀏覽:614
上海重殘無業人員退休 瀏覽:550
現在開辦養老院有什麼政策 瀏覽:257
長壽花什麼地方有毒 瀏覽:82
77歲的老年人黃疸排不出怎麼辦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