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鍾宅概述
鍾宅灣大橋的鍾氏源流可以追溯至河南許州潁川的宋朝晚期,之後南遷至安徽鍾離縣,再發展至江西,最終紮根在福建汀州府。據傳,約在明朝萬曆十年(1500年),一位英勇的鍾姓人士來到閩海邊的鍾宅,自此,這個村落已延續了六百多年,由最初的五房子孫發展到二十二代,人口總數大約四千多人。鍾宅宮委會作為社區組織,負責管理村內的五座宮廟,其中廈門的鍾宅畲族村獨具特色,是廈門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產。
鍾宅村的地形猶如一把展開的扇子,坐落在廈門島東部的海灣邊。扇子的上沿是海堤,大海在海堤之外,從北到南排列著王公宮、鍾氏祠堂、媽祖宮和瀾海宮,象徵著村落的歷史傳承。扇柄是村口,設有巴士站,方便村民前往市區的火車站。兩條扇骨是村中的主要道路,延伸至海邊,形成獨特的村落布局。扇柄深入扇面約三百米,中心地帶包括菜市場和村委會,周圍則是錯落有致的古厝和南洋風格的建築,這些老屋古宅被古老的榕樹、水井、磨盤等歷史遺跡環繞。村內石板路依循歲月痕跡,蜿蜒而下,連接到海邊,整個六百年的村落彌漫著濃厚的歷史韻味。
2. 鍾宅的五房由來
根據鍾宅祖厝的記載,鍾宅鍾氏先祖源於河南潁川郡朱昌縣安邑鄉,後移居江西吉安府豐縣樂仁里,其中鍾道器一脈又輾轉從江西遷來福建海澄縣嶼上村,六房鍾化成居月邊社,其裔鍾泮儒於明洪武九年,移居嘉禾里鍾宅村,生五子:鍾維清、鍾維明、鍾維節、鍾維月、鍾維亮,人稱鍾宅五房;今天的鍾宅就是從這五房繁衍而來的,每一房的後代其繁衍又不盡相同。 二房的祖墓現在鍾明輝家後房的地下。「文化大革命」時「破四舊」祖墓沒人敢祭拜,荒廢後被整為平地,連骨頭也沒揀起來。後來政府把地批給鍾明輝家建房子。房子建好後,明輝的幾個兒子都沒法住下,說會經常夢到鬼怪。因為明輝當過大官,死人怕當官的,所以現在只有明輝夫婦還住在那裡。每年的清明節,明輝都會備一桌酒菜祭拜。墓沒了,二房的族人就把祭品擺放在明輝家房子後面的小巷裡祭拜。現二房共有七十戶。
1423年,鍾宅二房後代,顏德公由鍾宅入清溪定居鹽壇(後改名為安溪善壇),迄今五百六十四年。 祖墓在鍾宅村口巴士站的旁邊,墓碑上刻著:明皇—祖鍾公偕孺人龔氏墓—明皇萬曆庚申年(1620年)吉日—五世孫鍾崇端立。祖墓是明朝萬曆申年間,由五世孫鍾榮端建立的,墓里埋的是一對夫妻,夫人姓龔。
三房繁衍最盛,至今傳下三百零八戶、一千二百四十六人,分為五個角落(房下面的分支的稱呼):頂公仔、歲公仔、魚池乾、塗節盎、磚仔場。 祖墓在鍾宅畲族小學旁,規模和三房差不多,外觀裝修得比三房漂亮,還建了一座涼亭叫「敏俊亭」,主要記載重修的緣由和各個角落(房下面的分支的稱呼)的戶數、人數和修墓的捐資等情況。
墓碑上刻著「明皇祖妣鍾門孔氏儒人墓」,「妣」是稱死去的母親的,而且墓上刻著「鍾門孔氏」顯然這個墓祭奠的是四房的女先祖。
墓礅的石板上從里到外還分別刻有三副對聯:「潁水千秋旺,川原萬世興」、「靈山財丁旺,吉地富貴金」、「家規彪日月,良訓有子孫」。潁川是鍾姓原祖的發祥之地,後來抗戰時鍾宅有個小學也就叫了潁川小學。
四房有兩百七十九戶、一千零三十八人。四房下面有六個角落:前後角柱、大指甲花柱、頂菜池柱、小社柱、油車柱、小指甲花柱。 由於後裔找不到先人的墓地,清明就在祖厝里祭拜,現五房共有四十戶。
鍾氏先祖在鍾宅總計共傳衍了二十二代、七百八十八戶、三千七百零二人,至今約為六百一十二年。
3. 廈門鍾宅拆遷為什麼難
拆遷賠償款的問題。而廈門的鍾宅畲族村,是廈門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保留著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在鍾宅,你隨處可見用閩南話在進行溝通的畲族人。廈門鍾宅拆遷難是拆遷賠償款的問題,一直沒和政府和開發商簽合同。廈門,簡稱「廈」或「鷺」,別稱鷺島,是福建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