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老年痴呆人罵怎麼辦
老年痴呆的老人已經是病人了,何必跟病人計較
⑵ 我媽得了老年痴呆很嚴重,平時都是我在照顧她,我哥一點不管。現在我哥突然要來看我媽,我應該拒絕他嗎
告訴你哥要看可以,順便帶些營養費來
⑶ 老人老了和小孩小時候差不多,為什麼很多人嫌棄老人,不嫌棄小孩
說實話,簡單明了就是人性的問題。小孩是希望。老人是累贅。
為什麼嫌棄老人,喜歡小孩子?
因為小朋友呆萌可愛,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是父母心靈的寄託。
人老了遭人嫌棄,有很多原因。
其實也有的老人「越老越可愛」,他們充滿經驗和智慧的大腦反而成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了晚輩的引路人。
他們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變老,起碼他們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成了潮流和 時尚 達人。
但是,有許多老了是遭人嫌棄的,原因:
01 固執錯誤的想法許多的子女對自己家的老人既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甚至有的子女對父母打心底里不喜歡,但是又毫無辦法。
深究原因,是他們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模式。
有些老人,臨老都沒有活明白,有許多傳統理念紮根於他們心中,比如:重男輕女、愛面子、好名利……
雖然,表面上他給人的感覺是和藹可親,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他們的觀點的愚腐和處事的簡單。
02 不講究外表許多老人,認為自己老了,穿什麼都無所謂了,甚至連起碼的個人衛生也不講究。
走過人面前,邋遢、有味,讓人感覺不好,又怎能讓子女喜歡呢?
03無所事事老了,忙了一輩子,可以什麼都不幹了。這是許多老年人的想法。
其實「老有所為」,這才是老年人的生活,老年篇也才是人生意義的升華部分。
無論你年輕時時候有沒有「閃光發亮」過,老了都應該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不要凡事依賴兒女,畢竟你還未到「走不動需要人伺候的時候」。
養花、種草、 旅遊 ,寫字、畫畫、跳廣場舞,這些又怡情又鍛練身體的事情都可以做做。
中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76歲,比解放前提高了幾十歲。
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就越應該讓退休後的時光充實有意義。
不給子女添麻煩,不依賴子女,不倚老賣老。能幫子女忙的幫一幫,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才是現代老年人該有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狀態。
如此,家庭才能一團和氣,家業和子孫才能興旺發達。
這就好比「新」的「舊」的相比,誰喜歡舊的都喜歡新的。老人,和小孩也是一樣,人老了,腿腳笨拙,老胳膊老腿,身上一股老年味,卧床不起的拉尿不好收拾,搬不動,挪不開,那就招人嫌棄了。小孩生龍活虎,天真可愛,領著帶著方便,聽話好教育。所以,老人招人嫌棄,孩子招人喜歡的原因。
別的不說,老人和小孩是一個體重嗎?正常人可以輕松抱起小孩子,很多成年女性可能抱不起一個老人(非性別歧視,不過女性的確天生力氣小,可能有些力氣大的可以抱得動)
更重要的是,小孩會一天天長大,你的苦日子是可以看到頭的,而老人會一點點衰老,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還要熬多少年。
6年後的小孩子已經有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可以自己來,6年後的老人可能需要你照顧更多。
我親姐做過保姆,伺候過老人,也伺候過幾個月的孩子到兩三歲的孩子,但是後來她辭掉伺候老人的工作,接受了照顧孩子的工作,盡管照顧孩子的工作工資比上一家伺候老人的工資低了不少,但我姐姐更願意接受後者,我想這其中肯定有很大不同吧。 伺候老人和孩子無論是在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不能相比。首先體力上和精力上,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給老人翻身、伺候大小便,一個身小力薄之人根本弄不動,而伺候孩子卻是越來越輕松,而且,大人想出門辦事可以帶著孩子,也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其次精神上,孩子是朝陽、是一家人的希望,孩子慢慢長大過程會給大人帶來太多太多的驚喜,而且孩子笑真的可以驅散大人的煩惱,看著孩子純凈稚嫩的小臉大人會忍不住想親他,真的,我們在外面碰到不認識的孩子有時候還想逗逗她呢,孩子讓大人總想親近他,而伺候老人呢,老人是夕陽,大部分卧床的老人身體卻是慢慢走向死亡的,各個器官都在慢慢老化,甚至可以聞到腐朽的味道。遇到脾氣執拗古怪的老人,伺候他的人還要忍受老人的指責謾罵,年輕人要想解脫就只有等老人去世,但是我想身為子女這樣想的時候都會內疚自責吧?這個想法甚至不能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了在去年疫情期間,新聞里報導了西班牙由於呼吸機缺乏,於是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呼吸機被要求取下,以保障更年輕的患者,醫院里哭聲一片的消息。那個令無數人心酸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俗話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人老了身體並不會返老還童,智力行為能力下降,卻會如小孩一般。
如果問為什麼"嫌老不嫌小",這就是因為小孩和老人比起來,一個走上坡路,一個走下坡路,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他們將會是未來世界的主人。
同樣身患重病的兩個人,一個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個豆蔻年華或童真可愛的孩子相比,無疑後者更能引發世人的同情和關注。
首先,從公平意義來說,二者存在的時間一長一短。 老人活了大半輩子,比起未經世事的孩子,似乎買票看電影,未到終場而退出,基本也看穿了故事的結局,損失不算太大。
而孩子剛剛入場,只看了一個片頭就被請出去,什麼也沒看清和經歷過,實在是浪費了來人世間這個電影院一趟的票錢,不值得。
畢竟壽長的人生,亦不過百年,而且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只有一次,由幼自老,從生至死無可避免。
所以縱是帝王富豪,也有面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焦慮,首流行歌里唱的"願用萬貫家財,買個太陽不下山。"長生不老。一直是從古至今人們永恆的期待。
其二,從 社會 價值來說,一輕一重。 孩子屬於成長期,未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所能創造的價值遠勝處於衰退期,甚至成為 社會 家庭負擔的老人。
回到本文開頭呼機緊張的話題,實際世界 歷史 上,遇到生存資源極度缺乏的年代,棄老保小也是屢見不鮮的事件。"郭巨埋兒"侍親的行孝故事被指荒唐,有失人倫,但在大災荒的年景,老人往住最早成為犧牲者。
"嫌老不嫌小",這似乎顯得殘忍,說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因為愛,通常是向下的 社會 道德標准 :一個能力有限的兒子,如果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去養老院,人們會表示理解,但如果他把有病的兒子送人寄養,大家就會指責他不配為人父母的。
小孩子是新生,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開始,而老年人則是衰老,面向的是人生的終點。
小孩子是打開一個新的世界的大門,而老年人則是需要慢慢地緩緩地關上一扇門。
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了還有很多原因,小孩子是必須要有家人照顧才能成長的,而老年人也需要照顧但是不是非必須。
而且還有很多老年人,似乎很做作,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年老來說事情,甚至總是倚老賣老,給年輕人增加麻煩。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這樣,但是老年人也不都一定造嫌棄,而是需要老年人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選擇,可以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同時也盡量的讓自己多融入到這個 社會 中,學習新的技能等等。
前兩天聊起養老的話題,說起了人的出生是從一個小孩子開始,人是小的,心也是小的,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而人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像小孩,但並不是小孩。身體上不是,心理上也不是。之所以覺得像小孩子,是因為退化的因素。而真正意義上,和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比如,小孩子對於父母所給的一切,大多是全盤接受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自己接觸這個世界的一個或者說是主要的渠道。
父母愛孩子,因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你所有的努力,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是可變化的。
而對於老人而言,因為退行而變得一些行為像小孩子,但他們不會像小孩子一樣覺得你是世界,而是自己有自己的標准。他們想像孩子一樣粘著你,但卻是用他們的理念或者是觀念來生活。
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是跟隨者;父母對於孩子而言,而是一個改變不了的人。
人對於自己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存在在於接納;而對於孩子而言,則是引導。
一個是希望,一個是註定的離開。
如果老人在老去後可以變成一個像孩子一樣的外表,那大多數人是會更有耐心些的。
有著成年人的外表,卻做不到成年人的標准,虛有其表,名不副實,所以才會覺得不能接受吧。
畢竟表裡不如一,就會給你誤導。
《返老還童》,或者說是《本傑明、巴頓》,值得一看。人從出生時,就以年老的樣子慢慢長大,慢慢變年輕,最後老去時是個孩子的樣子。這部電影,會讓你有所感悟,老人的像孩子,是老去;而孩子的像孩子,是新生。
註定美好的結局,過程辛苦也可以接受;
註定悲傷的結局,過程美好也是枉然。
首先這是人的本性,絕大部分人都愛自己的子女勝過愛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子女是由自己親自帶到這個世界的,自己一天天的看到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那種幸福感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父母老了需要我們伺候的時候,有時候真的不是嫌棄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看到父母一天天的衰老而又無能為力,心裡會感到悲涼。茁壯成長和日漸枯萎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為老人牽扯的利益和 情感 糾葛比較復雜,小孩就簡單多了。
我家的情況就很能說明問題,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
一、 情感 方面
我老公家四世同堂,上有八十多老爺爺老奶奶,下有不到2歲的小孩。
我休完產假上班後,婆婆大部分時間都照顧小孫女,雖然照顧孩子確實比較累,但婆婆還是比較愉快的。一方面,小孩子內心比較簡單,婆婆照顧我女兒的飲食起居,獲得了小孫女真心的愛。我女兒每次見到我婆婆,都開心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小孩子飲食簡單。我婆婆在我們上班的時候,她中午給孩子熬稀飯,蒸雞蛋羮,或者做其他輔食,她做得很快,沒有太累的感覺。這是婆婆親口對我說的。
相比之下,老人就復雜多了。老爺爺老奶奶在示弱和逞強之間無縫切換。身體還行的時候,很喜歡安排一大家子,尤其是周末節假日,早早就安排好了怎麼過,我們有些郁悶。平時兩位老人無聊,愛對一家人評頭論足,難免被我們聽到,心裡就產生芥蒂。
最近奶奶住院,爺爺在家。婆婆一天兩頓給爺爺做飯,做完了還要給奶奶送飯。基本上一家子的生活都被奶奶的病影響了。爺爺奶奶每天點餐,飯菜要豐盛,婆婆就每天忙碌的買菜做飯。日子久了,確實很累。這段時間我在家休息,帶孩子,能減輕一點婆婆的負擔。
二、利益方面
爺爺奶奶一生有三個兒女,但那個年代工作非常忙碌,只好把兩女一兒都寄養在他們的父母家,直到上中學才回到自己身邊。我公公在父母身邊長一點,但奶奶控制欲強,完全控制了公公的一生,大姑一生沒有生活在父母身邊,小姑雖然被父母照顧多一些,可還是覺得父母更偏向兒子。
凡此種種,三個孩子都有怨言,爺爺奶奶到風燭殘年的時候才意識到一生教養孩子的遺憾,但悔之晚矣。
另外,在買房等家庭重大支出方面,更是激化了兒女、孫輩之間的矛盾。
正所謂「人生最嘆老來悲」,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時常反思規劃未來,晚年就要懂得放手,裝聾作啞,不然日子真的很難過。
⑷ 老年痴呆患者有哪些精神症狀
隨著痴呆的進展,痴呆患者常常會有一些讓常人不可思議的症狀,就是精神症狀。
因為痴呆老人記憶力減退,不記得把東西放在哪兒,老人找不到自己放置的物品,因而就會懷疑別人偷竊。這就是痴呆患者常見的被竊妄想。
陳老先生懷疑自己老伴對自己不忠,說老伴有外遇,老伴在外面找別的男人,為此打罵老伴,掐老伴的脖子,這屬於典型的嫉妒忘想,陳老先生懷疑老伴害自己,懷疑老伴給自己喝的水吃的飯里投毒,這些屬於迫害妄想。這些妄想症狀比較零散,有時有有時沒有,和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是有差別的。
其實痴呆還會有以下一些症狀:
(1)幻覺
比較常見的幻覺症狀是幻視和幻聽,比如患者可以看到別人進到房間里來偷東西,看到了死去的親人;有時會聽到有人在耳邊說話,只能聽到說話的聲音而看不到人,聲音可能是在聊天,也可能是在議論自己好壞。
(2)情緒障礙
情緒方面主要表現為抑鬱,心煩,焦慮,緊張不安,恐懼,有些病人還有消極厭世的言語和想法。這可能和患者的記憶力差、判斷力下降有關,患者可能擔心自己的生活能力差,不能夠完成自己和別人的要求,也還會擔心自己的錢、物被別人拿走了,自己的身體和壽命是不是不行了,因此而表現出情緒障礙。還有些患者會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情感脆弱和傻樂等症狀。當然,當痴呆發展到嚴重痴呆時,患者的情感表現又會是平淡或是淡漠,對周圍的事物和刺激都無所謂,沒有什麼情緒反應。
(3)行為異常
患者可以表現為多種盲目的或是重復的動作行為,比如,反復搬動物品,收拾衣服;有點患者表現為不停地走來走去,反復要求外出;還有些患者在外面撿拾垃圾和廢物,拿回家裡收藏起來。當然,有些患者卻表現為活動減少,整天呆坐家中,不願出門。也有些病人有攻擊行為,主要有語言攻擊和身體攻擊,比如不順其意就罵人、打人,違抗別人為他料理生活,拒絕洗澡、換衣服等,甚至打人、咬人、踢人等。
(4)飲食、睡眠障礙
患者主要表現為飲食減少,直至營養不良;也有少部分病人則表現為飲食不知飢飽,反復要東西吃。我們知道,一般的老人睡眠時間減少了,白天容易疲勞。痴呆患者的這一特點就更明顯了,表現為晚上睡眠時間短,睡眠不深,容易覺醒。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表現為白天睡覺,晚上不眠,整夜吵鬧。
(5)意識障礙
如果痴呆患者同時伴發有嚴重的軀體疾病,比如心臟、肺部感染,心、肝、腎功能障礙,嚴重營養不良等,這時患者大腦功能紊亂,就會出現意識方面的障礙。
(6) 性功能障礙
一般的痴呆患者,尤其男性痴呆患者常常表現為性功能減退,這和患者的整天功能下降有關。個別患者可有其他的一些異常的性功能障礙,比如性攻擊、愛找異性等。
⑸ 男朋友爸爸老年痴呆 要分手嗎
你愛的人和要嫁的人是你男盆友,不是他爸爸,所以如果真愛為什麼要糾結呢。不過老年痴呆可能有遺傳因素,所以,你考慮的是不是以後他老了也會這樣呢?如果考慮那麼長遠,可能有點太過擔憂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⑹ 86歲爺爺沉迷於電子游戲,對於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為何是一件好事
86歲爺爺沉迷電子游戲,自稱已經通關幾十個游戲,對這個年紀的老人來說,有一個期望是個好事情,但是只要掌握好強度問題身體得到了有效的休息那都無所謂,因為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已經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牽掛的事情了,本身的勞動能力也沒有那麼強了,照顧好自己這個就是最好的狀態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生活方式的選擇,也希望這個老爺爺能夠一直保持健康的身體,喜歡玩游戲沒什麼關系,但是還是要注意身體,畢竟老年人的身體不像年輕人通宵打個游戲,第2天睡一覺就回來了,老年人的休養時間可能要更久一些,吃得飽睡得飽,其他時間閑得無聊,打個游戲自然也是個很好的選擇。